為何戰場看見這個動物,寧願停火也要先滅光?75年前的教訓不能忘

2020-12-06 起叔讀史記

在古代「動物」上戰場的事情並不少見,除了最常見的戰馬以外,還有大象也是經常出現在戰場上的動物,大象皮糙肉厚,而且承重力也非常好。訓練有素的大象在古代的戰場上說它們是活的「坦克」也不為過,當然到了近代戰場,人類有了槍炮之後,無論是大象和戰馬都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了。畢竟再跑得快也快不過子彈,再皮皮糙肉厚也抵禦不了火炮。

但也不能說動物就此在近代戰場上完全消失了,比如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還是有很多的動物出現在戰場上,蘇聯軍隊在作戰時便曾在「狗」的身上綁上炸彈,然後由訓練官指揮,專門用來炸毀德軍的坦克或者陣地。雖然很殘忍,但是起到的效果還很不錯。

在二戰期間我國主要面對的敵人便是法西斯軸心國之一的日本,日軍在當時也將一種動物運用到戰場之上,而且還十分的常見。這種動物主要負責情報的輸送,影響十分重大。所以我軍哪怕停火也要見這種動物先殺光。

這個動物就是鴿子了,長期以來鴿子在世界上都是象徵著「和平」還有「團結」的角色,《舊約·創世紀》記載:「上古洪水之後,諾亞從方舟上放出一隻鴿子,讓其去探明洪水是否退盡,並讓鴿子銜回橄欖為證枝,表明洪水已經退盡,人間尚存希望。」從這則神話故事的記載便能夠看出來,在古代通訊技術還沒有出現之前,鴿子長期以來扮演著傳遞信息的角色。而「飛鴿傳書」這門技術,日本還是從中國學過去的。

在隋唐時期,中國人便發現鴿子有自行回巢的天性,於是有人開始有意思的利用鴿子這種天性傳達一些簡單的訊息,比如說在出遠門之後,將信綁在鴿子腿上報平安。後來這個發現越來越多地引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派遣了遣唐使來到中國。並且在之後的二百六十多年間內將中國很多先行的文化制度還有技術都傳到了正在變革時期的日本,其中包括了信鴿的飼養和訓練,在日本戰國時期信鴿便首次出現在了戰場之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因為日本在古代並沒有像中國一樣的馬寄驛站,如果快速的傳遞有效的信息,便全都寄托在了信鴿的身上。尤其是在軍用信鴿方面,都是日本政府高價在海外所購置而來優良鴿種,並加以悉心的培育。公元1894年,日本甚至建立起了近代歷史上第一座鴿舍。就是為的就是用這些信鴿及時的傳達信息和情報。

這些信鴿作為日軍傳達信息的眼線極大的影響了戰場的發展,後來我軍吸取了教訓,甚至成了專門的「滅鴿隊」堅決不放任何一隻信鴿出去,甚至寧願先放著地上跑的日軍不管也要把天上飛的鴿子先滅光。中國的百姓也自發的做彈弓打日本的信鴿,不僅截了日軍的情報還多了一道美味的菜,簡直是「一箭雙鵰」美滋滋啊。

相關焦點

  • 抗戰為何發現這種動物,八路軍寧先停火也要消滅它?教訓太深刻
    導語:抗戰為何發現這種動物,八路軍寧先停火也要消滅它?教訓太深刻我們知道戰火一旦開始直到結束一般中途輕易不會停下來。但在抗戰時期,如果發現了一種動物,八路軍士兵寧願先停火也要先消滅它,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因為這隻動物關乎戰場的局勢,如果不能及時消滅它,十有八九打仗會失敗。畢竟之前血的教訓太慘烈,讓士兵不敢忘。這隻必須停火消滅的動物就是軍鴿。鴿子這種動物是古代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即使到了通訊技術發達的現代,鴿子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抗戰時期,日本軍隊就把鴿子訓練成了軍鴿,經過訓練的軍鴿比一般的信鴿能力還要強,能認識往返路線,能順利完成任務。
  • 抗戰時,為何發現這種動物,寧可停火也要先擊斃?血的教訓不能忘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就是它,當年日本從我國學會了「飛鴿傳書」這一招,在抗戰時期拿來傳遞情報,使我軍損失慘重,針對這個情況,我方規定,打仗時若發現鴿子,必須第一時間擊斃,寧可先不管敵人。
  • 為何戰場上,指揮官從來不帶望遠鏡?血的教訓太慘烈
    導語:為何戰場上,指揮官從來不帶望遠鏡?血的教訓太慘烈眾所周知,望遠鏡是一種用來觀察遠距離物體的目視光學儀器,他可以把一個很小的物體放大到一定倍數。在以往望遠鏡主要用來觀察大自然風景,但是隨著軍隊的需求,望遠鏡便被運用到軍事領域。
  • 抗戰時,為何發現這種動物,寧先停火也要擊斃它?血的教訓不可忘
    如果說動物能夠左右一場戰局,很多人肯定不會信,但這卻是事實。古代就有這種情況發生,比如說當初蚩尤就是騎著熊貓徵戰天下,再比如東南亞等國依靠大象來威懾敵軍。並且他們一定要遵守第一時間擊斃軍鴿,再考慮眼前的日軍,如果先擊斃日軍再擊斃軍鴿,是要遭到處分的,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職責。
  • 太空人上太空為何要帶把手槍?並非是防外星人,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很多朋友也許會非常好奇,到外太空去為什麼要帶上手槍,難道怕在外太空遇到外星人嗎?畢竟偌大的宇宙,我們也不知道是否有外星人存在,航天員的安全是第一位。退一萬步來說,如果真的遇到了外星人,人類的手槍不一定能夠擊退他們,更何況航天員勢單力薄,拿的還是手槍。其實帶手槍不是為了防止外星人,而是為了自衛,當然不是在外太空自衛,而是在回到地球上自衛。
  • 楊利偉上太空前,為什麼要裝備一把槍?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在神舟五號上,他要克服的最主要的困難就是失重狀態。人在失重的情況下很難持續做些什麼事情,這非常考驗楊利偉的毅力。但是最終他還是堅持下來了。這個森林並不是一般的森林,而是原始森林。原始森林中具有很大的危險性,各種危險的大型動物都存在。此時兩名太空人在之前在真空環境下待得太久了,根本就沒有力氣應付這些事情。他們身上也缺少武器,實在不能夠做更多的行動了。這時只好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
  • 楊利偉進入太空為何要帶槍?並非防外星人,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不過很多人都不明白這樣一個細節,楊利偉進入太空為什麼要帶槍呢?這並非是為了防外星人,蘇聯的教訓歷歷在目,我們絕不能忘。 人們在知道這個情況以後都表示,這難道是希望楊利偉防備外星人嗎?事實上並非如此,要說手槍的作用我們還得提到早前蘇聯的一次載人航天計劃。
  • 老虎是保護動物,為什麼吃人後一定要殺掉?50年代的教訓不能忘
    在大自然中有不少兇猛的食肉動物,雖然人類是什麼都吃的,但是人類很難對付得了這些兇猛的甚至是大型的食肉動物,就好比海裡的鯊魚,在海裡遊泳的時候千萬要小心不要受傷流血,不然會有鯊魚來把你當成獵物,而且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的,所以有的海灘是有禁止遊泳的標識的。
  • 楊利偉進入太空為什麼要帶槍?不是堤防外星人,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終於躋身航天大國的行列,雖然和美俄仍有差距,不過我們的成績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據楊利偉的描述,他進入太空的時候身上是帶了槍的,那麼太空人進太空為何要攜帶手槍?事實告訴你不帶手槍的後果很嚴重!蘇聯當年的教訓不能忘。
  • 竟然規定太空人必須帶上槍,歷史的教訓不能忘
    歷史的教訓不能忘。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對太空中的探索也是在一直進行著,所以就出現了一個新的職業,這個職業就是太空人,而且在選拔的時候非常苛刻,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而且能夠在封閉的環境中冷靜下來,甚至還有一些生命危險,所以為了提高任務的成功率,所以對這些應聘太空人的要求非常高,那麼為什麼上太空需要用到槍呢?
  • 當年楊利偉上天為何要帶槍?不是防備外星人,而是蘇聯教訓不能忘
    大家可能不理解了:上太空為什麼要帶槍呢?其次,帶槍則是因為前蘇聯當初的教訓。也正是從前蘇聯太空人的那次教訓開始,以後的太空人都會標配一把槍。無人區雖然沒有人的存在,但卻有大量十分危險的野生動物。儘管以美國和俄羅斯為首的一些西方航天大國,在技術和經驗上要遠遠多於我國。憑藉著科技工作者們的辛勤努力,我國正在一步一步地追上它們。
  • 這是我軍最不願見到的動物,寧願不殺日寇,也得先殺它
    這是我軍最不願見到的動物,寧願不殺日寇,也得先殺它!  這是我軍最不願見到的動物,寧願不殺日寇,也得先殺它!眾所周知,二戰時期,我國是受到侵略的國家,那個時候萬惡的日本軍國主義通過決議,迅速攻下朝鮮半島之後,開始向我國的東北動手,在蔣介石不抵抗的「戰略」下,東北迅速淪陷,日本佔領東北之後如虎添翼,擁有了大量的資源與便利。
  • 兩種「殺菌水」自己做一點,看見花上有蟲子,噴噴立馬滅光光
    兩種「殺菌水」自己做一點,看見花上有蟲子,噴噴立馬滅光光 隨著天氣逐漸轉暖之後,植物們茂盛生長的同時,各類病害也接踵而至,本來這就足夠讓花友們手忙腳亂的了,誰知「蟲子」也來搗亂。即使每天將盆栽搬去陽臺上通風好、光照足的位置晾曬,病蟲害的問題還是無可避免。
  • 楊利偉上太空為何要配槍?蘇聯的慘痛教訓,世界各國引以為戒
    在我國建國初期,我國就有了這樣的想法,一定要積極發展我國的航天事業。在無數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航天事業終於發展了起來。在二十一世紀初期,我國就成功實現了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據了解,在世界人民的共同注視下,我國成功發射了神舟五號飛船,而此次任務的成功,也使得我國的航天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 以色列為何接受埃及的斡旋達成停火協議?
    強硬的以色列與加沙地區的哈馬斯激戰了三天就偃旗息鼓了,在埃及的斡旋下達成了停火協議,令人詫異,有的人疑問:以色列怎麼只激戰了三天就認慫,接受停火協議了呢?從歷史來看,哈馬斯與以色列的停火協議都是策略性的臨時性的,都維持不了多久,過一段時間就再發生武裝衝突。
  • 美國能用原子彈炸日本,在越戰中,為何寧願慘敗也不用原子彈?
    要知道在二戰中美國為了迫使日本投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這兩座城市分別投下了原子彈,可是美國能用原子彈炸日本,在越戰中,為何寧願慘敗也不用原子彈?再加上當時通訊越來越發達,通過廣播或者是電視、報紙都能了解到美軍在戰場上的所作所為,在各種輿論的影響下嗎,美國也不敢使用原子彈。
  • 停火後的納卡地區:軍人屍橫遍野,慘不忍睹!
    目前,在俄羅斯的幹預下,納卡地區局勢得到控制,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雙方達成了停火協議。 有人解讀,這是亞美尼亞籤訂的喪權辱國的停火協議。 確實割地又賠償,就是喪權辱國的行為,猶如清朝時期的中國。
  • 楊利偉為何要帶把手槍去太空,難道是防外星人?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相信不少讀者回想起當年這個場景還是歷歷在目,尤其是楊利偉在「神舟五號」上掏出聯合國旗和中國國旗時,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當然,楊利偉帶上天的並不只有這兩面旗幟,同時還有一把手槍。或許很多人會對此不解,為何一個太空人去太空還要帶把手槍,難道是怕有什麼外星人襲擊嗎?其實,楊利偉並不是第一個帶手槍上天的太空人。
  • 盯緊未來戰場的「灰犀牛」
    原標題:盯緊未來戰場的「灰犀牛」   最近,人民日報刊發的一篇評論員文章,讓「灰犀牛」一詞大熱。文中提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需要增強憂患意識……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 飛機為何一定要飛上1萬米高空?都是血的教訓,人類不能忘記!
    文/仗劍走天涯飛機為何一定要飛上1萬米高空?都是血的教訓,人類不能忘記!但其實這是一種常識的悖論,飛機在1萬米的高空,絕對是要比在低空飛行要安全的多。地球的大氣層由很多的部分構成,而在1萬米左右的大氣被稱之為平流層。平流層中的空氣是非常頻繁且穩定的,所以從安全性的角度上來看,如果飛機可以在1萬米的高空飛行,既可以很好的把握速度,又可以節約能源的消耗和使用。簡直不要太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