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動物能夠左右一場戰局,很多人肯定不會信,但這卻是事實。古代就有這種情況發生,比如說當初蚩尤就是騎著熊貓徵戰天下,再比如東南亞等國依靠大象來威懾敵軍。
2019年國慶大閱兵天安門前放飛的幾萬隻鴿子想必大家還印象深刻。這幾萬隻「兵鴿鴿」居然是向信鴿協會和民間養鴿愛好者借來的。閱兵儀式後它們很多都飛回了自己的所在地,在沒有戰爭的年代各自寓意著和平,這也是我們的美好願望。
而在抗戰時期,鴿子就有了另一種用途,愛看古裝劇的朋友一定見過這一幕——兩位相愛之人相隔千裡,每天寫信互訴衷腸,然後把信捲起來,放進小竹桶子裡,綁到信鴿的腿上,然後放飛它,不消幾日信就到了對方手裡。同樣的還有俠士之間互相聯絡用。
中國自古就有用鴿子傳遞信息的記錄,小到平常家中家書往來,大到張騫出使西域,以及各種戰役,都少不了鴿子「通風報信」,甚至在500多年前,還出現了一本專門記錄各種鴿子的著作《鴿經》。
在1901年日本政府已經向清廷購入了三百來只信鴿。對於清廷來說不起眼不重要的鴿子,居然成為了往後戰爭中最大的安全隱患。1931年,20年間日本從德國等國家購入的鴿子數量已高達萬隻,並對這些鴿子進行了軍事訓練。當時日本軍營附近出現大量的鴿子,百姓們還不以為然,以為這些鴿子是日本軍隊的食用鴿子。
到了1931年,日本培育的軍鴿已經達到了14200羽,並且還在不斷向德國跟比利時購買鴿子。抗日戰爭爆發後,由於各國都很注意情報信息,不僅有很多間諜組織在活動,反間諜組織也不少。
為了阻止日本的陰謀,我軍專門成立了一支「滅鴿神槍隊」,首要任務就是擊斃空中的日本軍鴿,攔截他們的情報。並且他們一定要遵守第一時間擊斃軍鴿,再考慮眼前的日軍,如果先擊斃日軍再擊斃軍鴿,是要遭到處分的,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職責。
只是這樣零散的打信鴿,總歸還是會有「漏網之鴿」;於是除鴿隊的隊長華榮龍想了個辦法。他偽裝成向日本兵低頭哈腰的貪生之輩,每天混進給日兵送生鮮的隊伍,偷偷在軍鴿飲用的水源中下毒。華榮龍在日兵發現之前,就趕緊搬家逃跑,等日軍發現不對的時候,軍鴿早已損失慘重。
真沒想到現在我們看起來代表和平美好的鴿子,在戰爭中還是個厲害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