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年前的某個飯局上,通過朋友的不經意介紹,讓我發現了這部與多年前電影《上帝之城》有相同名字的遊戲作品。或許因為我的職業關係,自那時起我便開始關注起這款另類的遊戲作品來。
我幾乎持續關注了這部作品近一年的時間,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何我會關注一款獨立遊戲作品如此之長的時間,而且還是一款像素風格的作品。在這一年中,我參與了該作品的每一次測試,經歷了其每一步的蛻變和成長。從中,我看到了中國獨立遊戲美好的未來,但也不得不承認獨立遊戲在中國這片「鹽鹼地」中步履維艱的近況。
該遊戲的綠光頁面,近1000個留言可見玩家對這款作品的期待程度之高
然而,在幾周前突然有一個奇怪的問題不停縈繞在我的腦海裡:「《上帝之城I:監獄帝國》到底有什麼值得我去期待的地方?」
「因為是中國人製作的遊戲,所以我要支持?」
這是我首先想到的答案,但這個回答並不能說服我自己。在這國產遊戲「盛行」的這一年中,我的確是見到太多披著各種皮的國產渣作了。有的靠賣情懷,有的則利用中國玩家們的愛國熱情。但最終品質反而像是被慣壞了的小孩一般,始終翻來覆去那些套路。當然,其中不可否認還是有像《失落城堡》、《行星探索》這樣高品質、高水準的作品。可能在一年前,你跟我說國產遊戲要支持我能接受。但現在,我更會關注遊戲的本身品質,而不是其「國產」的頭銜。
2016年的國產遊戲中,還是有叫好又叫座的優秀作品的
也有朋友告訴我,他期待《上帝之城:監獄帝國》的原因是「因為他和開羅遊戲的像素風經營作品類似?」
開羅遊戲是我多年來最愛的像素經營作品的創作團隊。其出品了幾十款題材迥異的模擬經營類作品。在剛開始的幾年,我幾乎是瘋狂的在玩開羅旗下的各款作品。但有一天突然發現,開羅遊戲出品的遊戲玩法幾乎都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換湯不換藥。同時,開羅遊戲的深度也始終停留在早期的那個層次,並沒有在這幾年得到進一步的玩法深入。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起該系列作品的可玩性,這也是促使我去尋找更有深度的遊戲作品的原因。
開羅遊戲的像素風格受到眾多玩家的青睞和好評
那麼,再讓我們來看看《上帝之城:監獄帝國》(以下簡稱COG)。《COG》不僅在像素風格上與「開羅遊戲」完全不同,在玩法及內容上也更為深入。玩家除了可以對自己的監獄進行規劃和建設,還能通過建造各種工作車間來對不同的原材料進行加工。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上帝之城:監獄帝國專區
友情提示:支持鍵盤左右鍵「←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