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出聲勢,「建」出成效!
2020年,
南海村級工業園改造取得豐碩成果,
全年拆除整理土地3.9萬畝,
累計拆除整理土地6.2萬畝,
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建成及在建產業載體489萬平方米,
為南海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優質空間。
在「大拆除」的基礎上,「大建設」工作也取得實效。確定20個連片改造產業社區示範項目,啟動98個村級工業園改造重點項目,啟動面積約3.36萬畝。已啟動的項目中千畝以上連片改造項目有13個,在建項目20個,完成改造項目22個,建成及在建產業載體面積489萬平方米。
南海村改跑出「加速度」的背後,
是村改政策體系釋放出來的巨大紅利。
2019年,《佛山市南海區城市更新(「三舊」)改造實施辦法》(簡稱《實施辦法》)出臺,引入聯動改造、混合出讓等創新性政策和產業載體分割銷售等刺激「工改工」政策。
2020年4月,南海出臺《實施辦法》的補充規定,進一步優化聯動改造要求,並將工業用地集轉國地價款全額返還給村集體。
作為全省「三舊」改造的先行者,南海在全國首創「國有+集體」「出租+出讓」「社區+產業」的「混合開發」模式。
桂城澳門城項目便是全國首個混合開發項目,也是《實施辦法》出臺後的首個混合開發項目,通過18畝商業用地的出讓,帶動了50畝村級工業園的連片改造,有效解決了農村集體用地連片開發難度大、成本高的問題。
澳門城項目效果圖。
此後,愛車小鎮、大瀝創客小鎮等超千畝連片改造產業社區示範項目也採用該模式,包括澳門城在內,三大項目涉及面積8439畝。
愛車小鎮將建設成以汽車銷售、汽車文化旅遊、酒店服務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汽車文化產業小鎮。
全球創客小鎮將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創新創業生態鏈,並形成極具創客特色的商住、文化娛樂、運動休閒資源,打造創客魅力小鎮。
2020年收官之際,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南海區出臺
《佛山市南海區拆舊復墾(增減掛)實施管理暫行辦法》。
為創新城鄉空間融合發展機制,
破解南海土地資源供需矛盾探索新的解決方案。
《暫行辦法》是「地券」制度的繼承和延伸,也是土地指標轉移的一種工具。與「地券」制度相比,《暫行辦法》實現了多項突破:一是將城鎮建設用地及風景名勝用地納入復墾範圍,最大限度擴大可復墾地類,同時,打通建設用地規模調整途徑;二是全程打通拆舊復墾省級指標產生通道;三是突破拆舊復墾只能由所有權人實施的限制,採用多種合作開發模式,允許指標跨鎮街使用。
數讀南海村改
「大拆除」超額完成任務
2020年拆除整理土地3.9萬畝,累計拆除整理土地6.2萬畝。
「大建設」注入新活力
121個重點項目已啟動98個,啟動面積3.36萬畝,其中累計已完成項目23個,啟動千畝以上連片改造項目13個。
聯動改造
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區共有聯動改造項目11個,面積超4035.66畝,其中聯動「工改工」681.9畝、「工改公益」682.34畝。
集體土地整備
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區共整備集體建設用地項目10個,土地面積約468畝。
集體土地入市
2020年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54宗,用地面積約1335畝。
「兩高四新」產業集聚格局逐步形成
完成18個升級改造認定項目,引駐企業309家,預計年新增產值18億元。
桂城天富科技城項目引入新能源汽車檢測、機器人、醫療器械、傳感器等19個科技型企業進駐,預計年產值3億元。
聯東U谷已引進精密設備、安防、電子等企業51家,年產值約4億元。
裡水新材料產業區引入2家新材料和醫藥製造企業,預計年增產值1.2億元。
2021年新目標
繼續拆除整理3萬畝,累計完成9萬畝,新增產業載體300萬平方米。
重點打造20個千畝以上連片產業社區示範項目。
在加快98個改造提升認定項目建設的基礎上,繼續認定並加快推進村改項目。
進一步完善村改政策體系,擬出臺《佛山市南海區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項目扶持獎勵辦法》,將村改扶持資金總規模增加到30億元。
END
文:珠江時報記者 黎小燕
編輯:柳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