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內容】
對於中國人而言,拉美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地是拉美文學大爆炸,20世紀裡,幾乎每個拉美國家都出現了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文學從中也獲益匪淺;拉美的足球則更是不用提,從歷史上的貝利、馬拉度納到今天梅西,也許他們的中國粉絲數量比本國的粉絲還要多;拉美的探戈和薩爾薩早已在今天中國的大都市中成為一種新的時尚;拉美的電影和藝術則更是文藝中青年的必修課;孤獨地球和DK的旅遊手冊更是將拉美新大陸壯觀而獨特的自然風景呈獻給中國的讀者,為他們的遠方地圖標註下一生必去的星號。
而陌生則源於拉美的距離,在圓圓的地球上,中國和拉美正好位於一個球體的兩端,學術上稱之「對蹠點」,也就是球體上距離最遠的兩個點,而且一個太陽在南面,一個太陽在北面,語言上的障礙更是難以逾越,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在中國仍然是很小眾的外語,即使在今天距離已經不是問題,英文也不再是障礙,但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構成了一道無形的牆,拉美依然遙遠,依然是遙不可及的遠方。
秘魯
因此,我們常常以一種非常符號化的眼光來看拉美,熱情,桑巴,海灘等等。但拉美地域遼闊,從北美的墨西哥到赤道,再到距離南極圈內的冰原,三十多個國家,雖然大部分以西班牙語為主,但也有葡萄牙語、法語的國家,這些語言屬於拉丁語系,所以這些國家被總稱為拉丁美洲。這裡覆蓋了眾多的文化和自然,有熱情的巴西人,也有害羞的秘魯人,有加勒比的海灘,也有玻利維亞如同西藏一樣的高原,有激情四射的碼頭文化,也有肅然神聖的天主區,有像海洋一樣的河流,還有像河流一樣的沙漠。
玻利維亞
2020年11月27日19:00,邁阿密大學建築學院客座教授裴釗、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碩士楊揚將做客西安SKP RENDEZ-VOUS,帶領大家一起在圖片和故事裡漫遊拉美,了解拉美的歷史、文化、政治、藝術,當然,是通過建築。因為在旅遊中,我們有意無意都會看到眾多建築,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文化,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會和建築發生眾多關係,無論願意與否,建築是文化和生活的一個交點,這些建築見證了拉美的歷史、政治、文化,也見證了和我們一樣的平常人的日常生活。
分享嘉賓
裴釗
邁阿密大學建築學院客座教授,主要關注建築設計、城市設計、遺產保護、以及近現代中國建築歷史研究,近期主要從事拉美現代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和中拉建築對比研究。
清華大學建築學學士,東南大學建築學碩士,多倫多大學城市設計碩士。曾在國內外多所大學講座,《建築師》的客座編輯和《建築與文化》的評論專欄作者。參與深圳雙年展(2019,2017)、成都雙年展(2011)、威尼斯雙年展(2010)、阿姆斯特丹雙年展(2003)。
楊揚
建築師,碩士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無預設建築工作室創始人。2017年完成清華明齋(建築師楊廷寶在1930年設計建成)門廳修繕設計。在清華x-lab註冊「無預設建築工作室」,開展建築和室內設計。2020年受馬清運邀請擔任西安米蘭雙城雙年展分展場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