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激活「紅色基因」 煥發新時代光芒

2021-01-21 中國青年報

【新階段新理念新徵程·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崔志堅 光明日報通訊員 汪俊傑

萬仞壁立,千峰如削。渠身巨龍般隱伏於山腰密林間。

「為什麼要建?為什麼敢建?為什麼能建?」湖北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秘書處處長畢先榮帶著對紅旗渠的諸多疑問,走進湖北省委黨校在紅旗渠幹部學院舉辦的縣處級幹部進修班。

河南林州,汩汩流淌的渠水之畔。畢先榮不僅疑惑盡解,而且激情澎湃:「擔當的勇氣,源於深愛著人民;奮鬥的力量,來自與群眾同在。這次學習收穫滿滿,鑄牢了黨性之魂、補足了精神之鈣、增添了奮進動力。」

2013年以來,河南省先後建成焦裕祿幹部學院、紅旗渠幹部學院、大別山幹部學院和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南水北調精神教育基地等「三學院三基地」。經過多年發展,基本形成立足中原、面向全國的特色黨性教育陣地體系。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

「傳承弘揚紅色基因,讓精神價值與時代同步,必須讓黨性教育活起來、實起來,讓黨性底色亮起來。」河南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

吉林省地方政協主席培訓班在紅旗渠幹部學院谷文昌故居教學點學習感悟谷文昌精神。李振華攝/光明圖片

「課堂搬現場」,黨性教育活起來

「50多年前,河南林縣人民靠一錘、一釺、一雙手,斬斷1250個山頭,架設152座渡槽,鑿通211個隧洞,建成1500公裡的人工天河——紅旗渠。」

抬頭千仞懸崖,俯首百米峽谷。紅旗渠幹部學院培訓班的數十名學員佇立渠畔傾聽,陷入了沉思。

這是紅旗渠幹部學院培訓班的一堂黨性教育課的課堂。「把課堂搬到現場」,是紅旗渠幹部學院獨特的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方式,引導學員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提起理想信念教育,不少黨員的印象是「講得口乾舌燥,聽得乏味枯燥」。「我說你聽」的灌輸式、照本宣科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無法滿足黨員幹部學員需求。

「如何讓『枯燥』的課程『活』起來,是我們一直在研究、思考的問題。」紅旗渠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劉建勇告訴記者。

在這方面,紅旗渠幹部學院著力在「見物、見事、見人」上做文章。「見物」,就是讓學員走進紅旗渠,親身感受紅旗渠工程的偉大;「見事」,就是讓學員親耳聆聽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湧現出的那些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跡;「見人」,就是讓學員與當年修建紅旗渠的特等勞模進行面對面交流互動。

讓黨課開展得生動而富有效率,讓黨性教育活起來,已成為河南「三學院三基地」努力探索的方向。

「學以啟智,學以增信。只有理論上加強學習,思想上才能堅信不疑,意志上才可堅韌不拔,行動上才會堅定不移。」劉建勇說。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河南「三學院三基地」注重挖掘資源,形成了凝練鮮明的培訓特色。焦裕祿幹部學院突出為民務實清廉教育,紅旗渠幹部學院突出艱苦奮鬥執政為民教育,大別山幹部學院突出信仰信念忠誠教育,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突出堅韌不拔攻堅克難的民族精神教育,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突出愛黨興業為民教育,南水北調精神教育基地突出大局觀念奉獻精神教育等。

現場變課堂,歷史變教材,講解變互動。學員們認真聽課、深入研討,注意力高度集中。而這無疑與「靈活的教學方式」分不開。

河南全省縣(市、區)委書記培訓班在紅旗渠開展體驗式教學。李振華攝/光明圖片

「拒絕到此一遊」,黨性教育實起來

「當年焦書記在這間屋裡,見磚坐磚,有石坐石,和群眾商量如何走集體經濟、自力更生的路子,終於走出了『雙楊樹道路』。」蘭考縣雙楊樹村姚留學家的院子歷經四次翻新,唯獨把這間老屋保留了下來。

兒女們曾勸老姚把老屋拆了,既能擴大些住宅面積,也能當門面增加點收入,可老人堅決不同意:「我要守著這間焦書記跟農民代表開座談會的屋。」

這間老屋,不只是個念想,更是一本教科書。焦裕祿幹部學院培訓班現場教學中,學員們望著這間老屋,思緒也隨之飛回了50多年前:焦裕祿下去查風口、探流沙、找水道、治鹽鹼……面對蘭考自然災害的肆虐和貧困落後的實際,他揮筆誓言:「拼上老命大幹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

「當官是為了什麼?能為百姓做些什麼?」「今天的我們,還有沒有這樣的責任擔當?」

當天的黨性分析小組交流會上,短暫靜默後,現場「沸騰」起來。

培訓讓每一位參與現場教學的黨員都融入現場,引導學員們帶著問題去看、聽、思、悟、論,突出參與性、互動性,切實碰撞思想火花、激發內生動力。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蘭考,來學焦裕祿。」山西省消防救援總隊支隊級單位正副書記培訓班一名學員說:「學習後深受教育,心靈受到洗禮,更增添了擼起袖子幹工作的動力。」

對於地方黨性教育基地來說,師資力量薄弱一直是瓶頸。焦裕祿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席建設介紹,該院致力於打造一批以黨史黨建專家和精神傳承者、歷史見證者、事件親歷者為主體,省內外結合、老中青結合的黨性教育優秀師資隊伍。一方面,從黨校系統、高校等選聘專家作為核心師資,邀請焦裕祿子女、先進典型人物、老紅軍後代等上講臺,與學員面對面交流;另一方面,選派骨幹人員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和河南省委黨校等進修或頂崗實習。

據介紹,該院以「行動學習法」培訓理念為支撐,創新開發蹲點調研、體驗式教學、拓展訓練、案例剖析等教學形式,使學員在「學中幹」與「幹中學」的深度融合中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

把黨性教育現場教學與黨性分析小組交流、班級交流結合起來,突出現場感、感染力和衝擊力,「拒絕到此一遊」,讓學員們從「感動一陣子」到「銘記一輩子」。

廣東省地震局第三期黨員幹部黨性錘鍊教育培訓班在焦裕祿幹部學院「焦桐」教學點開展現場教學。焦裕祿幹部學院供圖

「以知促行,以行促知」,黨性底色亮起來

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火種不滅,靠的是什麼?支撐他們的力量來自何方?「一根筋,不二心!」唯如此,方能凝聚起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

「一根筋」,是做人做事始終如一、表裡如一、言行如一,不屈不撓;「不二心」,就是無論處於順境還是逆境,始終保持對黨忠誠,初心不改、矢志不渝。這是大別山人對大別山精神的最好註解。

知行合一,從來知易行難。從大別山英烈身上汲取「一根筋,不二心」的信仰之魂、精神之鈣,則不啻是根治「知與信」兩張皮、「言與行」相背離的一劑良方。

「家家有紅軍,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魂,嶺嶺書豐碑。」在大別山,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俯拾皆是。

「讓幹部學員從這塊『抓把泥土就能滲出鮮血』的土地上汲取信仰之鈣、黨性之魂,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大別山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林志成告訴記者,用大家願意聽、聽得進的方式,講述紅色歷史,講好紅色故事,既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無形中激發家國情懷、凝聚精神力量。

據了解,大別山幹部學院設計了「理想信念」「黨內政治文化」等10多個教學模塊。每個模塊均採取課堂講、現場看、場景悟、研討談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集中詮釋教學主題。

學員們體驗由列寧小學舊址等10多個教學點組成的「黨內政治文化」現場教學線路,讓學員從多維度受到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薰陶,實現教學主題全力向黨內政治文化聚焦。

新鄉是一個英模輩出的地方。2020年8月12日,來自西藏自治區各地市的80名村級青年黨員後備幹部走進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

「1968年,吳金印26歲,挑著扁擔進山,擔任獅豹頭公社黨委書記。進山時,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吳金印在那裡一幹就是10多年,帶領群眾鑿了6個山洞,築起85道大壩,建了25座小水庫,3.8萬米水渠,8座公路橋,造田2000多畝。」

「年輕一代如果不加強教育,心裡沒有群眾,就會動搖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吳金印給唐莊幹部們立下「四不」的規矩:身不能「懶」,必須參加勞動;嘴不能「饞」,下鄉一律不準吃請,不準喝酒;耳不能「聾」,要廣交農民朋友,傾聽群眾呼聲;手不能「伸」,不許到村裡索要土特產,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新鄉的典型一代代生生不息,為百姓謀福造福,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拉薩市林周縣春堆鄉春堆村黨委副書記普瓊動情地說。

通過「專題、專門、專業」的理論教學、「實地、實景、實情」的現場體驗、「真人、真事、真情」的互動研討,讓學員受到思想洗禮和靈魂觸動,從知行合一的角度審視自己、要求自己、檢查自己。截至2020年11月,河南「三學院三基地」已累計辦班17710期,培訓學員106.25萬人次,其中省外學員33.55萬人次。

有一種情懷,來自擔當;有一種精神,歷久彌新;有一種基因,代代相傳。越來越多的幹部學員像泡桐樹一樣紮根大地,吸收著紅色養分茁壯成長。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14日 0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輝煌「十三五」譜寫新篇章|湖南:薪火相傳 讓紅色基因煥發時代光芒
    保護紅色資源激活紅色記憶紅色資源是一座珍貴的精神寶藏。每一個革命舊址、遺蹟、故居,都是一部歷史教科書、一個信仰熔鑄點、一座「紅色基因庫」,承載著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信念追求。1月6日,佇立在瀏陽市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內,遊客劉敏思緒萬千。她仿佛看到1927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的部隊在這裡集結會師。
  • 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
    我們堅持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讓紅色基因不斷煥發新的時代光芒。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堅持用紅色文化育人。建校初期,招生十分困難、條件設施簡陋、教學經驗不足、學生基礎較差……經歷一系列困難和挫折,學校只剩下8名老師。在這8名老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我深知:只要有黨組織和黨員在,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傳承紅色基因對老師十分重要,對學生更是重中之重。
  • 河南尉氏:黨性體檢「十問」激活黨員「紅色初心」
    河南尉氏:黨性體檢「十問」激活黨員「紅色初心」為切實增強黨員黨性意識、提高思想修養、提升基層黨組織戰鬥力,近期以來,河南尉氏縣結合「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積極開展黨性體檢「十問」,強健黨員「政治體質」,激活黨員「紅色初心」。
  • 海報時評丨讓紅色基因傳承有支點有抓手有實招
    新中國成立71年來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也表明,紅色基因永遠是激勵我們砥礪前行的強大正能量。今天,對於行進在偉大復興徵途的中華民族,紅色基因蘊藏於心靈、作用於精神,是牽引我們前行的不可或缺的深層動力。紅色基因只有在代代相傳中才能煥發光芒,價值坐標只有牢牢錨定才不會迷失方向,觸碰暗礁。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磅礴力量,我們就一定能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創造新的時代輝煌。
  • 白銀有色:把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讓紅色土地熠熠生輝
    今年8月19日至2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指出:「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就是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讓「紅色」甘肅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爛奪目的光芒。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歷史走進新時代,各種以「紅色」為主題的活動更是深深嵌入了社會生活:紅色經典亮閃螢屏,紅色歌曲唱響神州,紅色收藏持續升溫,紅色展陳豐富多彩,紅色旅遊成為時尚,紅色激情處處洋溢……「紅色」日漸成為主流文化的重塑、英雄主義的再造、家國情懷的復歸,紅色文化作為當代中國的主流文化,放射出璀璨奪目的光芒,煥發出朝氣蓬勃的生命力。  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是什麼?
  • 傳承星海精神綻放時代光芒
    ——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舉辦紀念冼星海誕辰114周年主題文藝展演金羊網訊 6月13日下午,「傳承星海精神 •綻放時代光芒」——紀念冼星海誕辰114周年主題文藝展演活動在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欖核中學隆重舉行。
  • 從「311」這個數字看山東紅色基因傳承密碼
    圖/企查查數據顯示,湖南、河南、山東皆為紅色教育大省即便沒有到過山東,絕大部分人對這個革命老區毫不陌生:·「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至今感動著無數人
  • 「老家河南」微視頻再推6部作品 專家點評——建功新時代 河南更出彩
    杜仲的花,它不像其他花,紅色的,粉色的,杜仲花是綠色的,像松針一樣,在大自然界裡面,找到一棵優樹非常不容易。我老家是河南中牟的,我是我們村第一個大學生,畢業以後申請回到老家河南工作,從23歲大學畢業參加全國杜仲資源調查,今年已經32年了,到現在一天都沒離開過杜仲。
  • 爭做「兩彈一星」精神的新時代傳人
    與會代表考察「新青海精神高地」主題教育展館、原子城紀念館,觀看《永懷之歌》,聆聽《「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主題報告,分組參加邊會討論,共同發布了《金銀灘倡議書》。大家一致認為,此次論壇雖然時間不長,但意義重大,收穫滿滿。
  • 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手抄報合集來襲,一起來畫一畫吧
    01什麼是「傳承紅色基因」 一代代愛國英雄和仁人志士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鋪就了一條條通往現實中國夢的道路。我們要做的就是傳承這種精神,用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使我們的祖國振興而偉大,繁榮而富強;什麼是「爭做時代新人」?就是讓我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秉承先烈之意志,高舉紅色的火炬,繼往開來,走完先輩們沒有走完的路,走我們這代人特有的路。這鼓舞著一代代炎黃子孫,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堅強自立、堅持夢想、勇往直前!
  • 北京石景山:堅持從嚴治黨 傳承紅色基因 積極探索非公黨建新途徑
    區委統一戰線部認為,在新的形勢下,傳統的靠外力推動非公黨建工作模式難以適應新情況、新挑戰、新課題,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迫切需要轉變傳統的靠外力推動工作模式,要通過在非公黨建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舉措,必須通過傳承紅色基因,培養造就一支愛國敬業,宗旨意識強的產業領軍人才隊伍;必須引導非公企業借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形成的治理機制和治理方法,認真解決非公企業在黨建工作中存在的黨的建設與經濟建設「兩張皮」問題;必須加強黨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
  • 許昌:建好紅色基因庫 凝聚團結奮進心
    寒冬時節,許昌市各處革命遺址人潮湧動:長葛市八七路上的中央河南調查組舊址內,參觀學習者一撥接一撥;襄城縣第一個中共黨組織龜山黨支部遺址前,每天都有許多黨員幹部前來追尋先烈足跡、聆聽先烈故事、接受紅色洗禮……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許昌市已有300個單位1萬餘人次到市黨史黨建館參觀學習、
  • 紅色基因代代傳 少年成才正當時——記湖南省寧鄉市第五高級中學的...
    張 健 姜義軍 周茂林什麼樣的少年堪稱時代典範?什麼樣的教育叫做不辱使命?在寧鄉市第五高級中學,我們看到了希望:他們向陽生長,「風雨700天,背殘疾同學上課下課」的秦鑫被教育部授予「誠信友善好少年」稱號,「向上向善好青年」喻壯的先進事跡亦被多家媒體報導。
  • 新時代井岡女兒:紅色基因代代傳、脫貧故事日日新(圖)
    江西的井岡山是一座紅色的山,井岡兒女的血液裡都融入了紅色基因。伴隨著井岡山市在全國率先實現脫貧摘帽,這裡的廣大女性再次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她們創家業、創產業、創事業,在自己的一方天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山東昌邑:「紅色文化」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
    昌邑市紅色歷史資源豐富,特別是在抗戰時期,以昌邑北部為中心的「渤海走廊」,成為連接膠東、清河、魯中和革命聖地延安的紅色生命線。為此,昌邑市以「紅色文化」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把紅色基因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吸引各界廣泛參與,取得了紅色文化動人心、入民心、鑄魂育人的明顯效果。眼下,紅色已經成為昌邑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亮麗底色。
  • 「黨的誕生地」發掘工程讓紅色基因融入上海城市血脈,根植於市民...
    這裡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醞釀建立的過程,既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也是第一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誕生地和中共中央局辦公地。經過近兩年的修繕、布展,這處重要的紅色革命舊址不久前對外試運營開放。        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的修繕和保護利用,是「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的成果之一。
  • 長沙白沙洲街道: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光彩
    11月30日下午,長沙市望城區白沙洲街道黃田村黨總支特邀望城區委黨校丁浩波老師講授《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光彩》主題黨課,黃田村黨總支龍澤文書記帶領黃田村支村兩委、全體網格員、各支部黨員、白沙洲街道社工站社工等100餘人共同學習。
  • 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24省市經典旅遊景區集中呈現 今天還可以...
    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24省市經典旅遊景區集中呈現,今天還可以免費觀展VR互動沉浸式體驗紅軍長徵歷史場景11月15日,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上,河南省級非遺傳承人馬電坤的「吹糖」技藝讓觀展市民驚嘆不已。
  • Nature:利用CRISPR-CAS9進行全基因組基因轉錄激活篩選
    2015年2月1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在國際期刊Nature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利用結構導向的方法改造了CRISPR-CAS9複合物來系統性研究基因功能,並通過構建sgRNA文庫大規模篩選抵抗BRAF抑制劑的激活基因。該文章利用CRISPR-CAS9技術研究基因功能,對後基因組時代的基因功能研究具有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