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許昌市各處革命遺址人潮湧動:長葛市八七路上的中央河南調查組舊址內,參觀學習者一撥接一撥;襄城縣第一個中共黨組織龜山黨支部遺址前,每天都有許多黨員幹部前來追尋先烈足跡、聆聽先烈故事、接受紅色洗禮……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許昌市已有300個單位1萬餘人次到市黨史黨建館參觀學習、重溫入黨誓詞,到其他革命遺址接受紅色教育達1.5萬人次。」許昌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裴紅慶告訴記者,「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許昌是黨在河南較早開展革命活動的地區之一,建強紅色基因庫是許昌『黨史人』的光榮使命。我們一直用心守護革命遺址,精心開發利用,加強挖掘闡發,努力構築傳承紅色基因的時代高地。」
在守護革命遺址方面,許昌市各地分布著襄城縣毛主席視察紀念館、禹州市宋聘三烈士故居等革命遺址和紅色場館62處,修繕好、保護好它們是「打底」工程。今年主題教育展開前,全市黨史部門在連續3年普查摸底、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成立專班,到各縣(市、區)進行現場勘查、建立臺帳、掌握家底,確定了一批舊址、故居、陳列館、紀念碑、烈士陵園、紅色社區等各具特色的革命遺址,通盤籌劃修繕保護和場地建設兩方面工作,為開展主題教育提供了寶貴的紅色基因庫。
在精心開發利用方面,每個縣(市、區)都突出亮點,在主題教育中提供了豐富生動的紅色教育資源,打造了諸多紅色亮點。改造一新的中央河南調查組舊址莊重古樸,放大展示的文獻圖片、充實展陳的歷史實物,加上精心製作的視頻片、翔實的解說詞,讓來訪者深受教育。襄城縣重點打造的毛主席視察紀念館、龜山紅色教育基地、革命烈士紀念館「三點一線」半日觀摩學習線路,為主題教育提供了紅色傳統精品「套餐」。魏都區的黨史黨建主題公園通過人物雕塑、五星建築、文化景牆等,多維度呈現了不同時期黨領導革命建設的光輝歷程。
在深化挖掘闡發方面,許昌市委黨史研究室在主題教育開展期間積極編輯《許昌黨史》主題教育增刊,系統介紹全市革命遺址、黨史人物等,供黨員幹部學習參考;借力《許昌日報》、許昌黨史網等媒體平臺,宣傳介紹革命遺址。「下一步,我們還將啟動第二批市級黨史教育基地評審工作,參與指導基層開展紅色旅遊、建設鄉村(社區)黨史場所等工作,積極推進許昌黨史網建設,開通黨史微信公眾號,加大對革命遺址的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保護和利用革命遺址的氛圍,讓許昌紅色資源紅起來、紅下去。」裴紅慶表示。
責任編輯: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