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團結奮鬥精神 凝聚強大發展合力

2020-11-30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金民卿

  本文語粹

  ●在長期歷史發展進程中,中國大地上總體上以團結統一為大方向大趨勢,反對和抵制分裂、渴望和維護統一成為中華民族思想的深層精神追求和內在價值尺度。

  ●中國共產黨成功的一個重要秘訣就是靠團結。毛澤東講過:「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

  ●歷史和現實昭示人們,什麼時候我們能夠保持團結統一、共同奮鬥的精神,什麼時候我們的事業就能夠順利發展,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就有光明的前景。

  有一首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歌曲——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這首歌體現了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優秀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勝利的優良傳統,也能體現當代中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越是在重大困難面前,越是在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越是需要發揚團結奮鬥的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當前,全國各族人民正在黨的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而努力奮鬥,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團結奮鬥精神就顯得特別重要。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綿延不斷的發展歷程中,孕育了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團結奮鬥精神

  早在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初始階段,傳說中的中華先祖黃帝就以會盟合符的形式,把各個部族統一起來形成早期形式的民族共同體,鍛造了團結統一、休戚與共的觀念胚胎。隨著統一性國家政權的建立,這種團結統一的觀念逐步固化到國家治理層面,形成了大一統的國家治理思想。天子為「天下共主」統一管理天下事務,各分封諸侯管理地方事務,維護統一的權威,形成了「天下一統」局面。大一統的政治理念把思想觀念和治理實踐結合起來,作為一種民族精神長期以來熔鑄到中華民族發展的血脈之中,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長期歷史發展進程中,中國大地上總體上以團結統一為大方向大趨勢,反對和抵制分裂、渴望和維護統一成為中華民族思想的深層精神追求和內在價值尺度。在重大民族危機出現之時,「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的意識被突出地加以強調,不同民族、不同政治力量捐棄前嫌,一致禦敵。在重大災難、重大危機面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渡難關。鴉片戰爭後,外國列強大肆入侵,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危機,各族人民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把本民族的命運同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才有前途和希望,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團結統一、共同發展的思想紐帶更加牢固。

  中國共產黨忠實地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寶貴精神財富

  中國共產黨成功的一個重要秘訣就是靠團結。毛澤東講過:「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在獨立領導中國革命之初,毛澤東在井岡山上制定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其中第一條強調的就是步調一致、行動聽指揮,形成團結統一的集體力量。在領導全黨實現思想和政治上成熟後,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突出強調團結勝利的主題,提出全黨要「團結如兄弟姊妹一樣」「團結得像一個和睦家庭一樣」。思想自覺是實踐發展的基礎。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人就是靠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萬眾一心的精神,把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緊緊團結起來,戰勝了敵人的殘酷封鎖、無情的自然災害、嚴重的內部分歧,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徹底勝利。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也曾遭遇敵對勢力的長期封鎖,遭遇像「三年自然災害」那樣的嚴重災難,但是黨始終自覺保持團結統一,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重重困難,把一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建設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毛澤東曾寫下「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豪邁詩句。2019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上總結道:「團結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

  中華民族的團結奮鬥精神,已經熔鑄於當代中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當中,彰顯了顯著的制度優勢,發揮出強大的治理效能

  在創立社會主義制度之始,中國共產黨人就創造性地繼承和發揚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大一統的政治理念,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理論,依據中國社會發展的實踐邏輯和未來趨勢,去除傳統文化和治理理念中的特定時代烙印,尤其是封建專制主義的糟粕因素,保留其集中統一、維護大局、維護團結、反對分裂等合理因素,賦之以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的當代性意義,使之與社會主義國家團結統一的制度取向、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等結合起來,在國家制度創建、治理體系完善、治理能力提升的過程中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重要特徵和鮮明優勢: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勢;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於黨和人民,有力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顯著優勢等。

  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各級黨委和政府都堅決服從黨中央的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以高度的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形成了全國一盤棋的優勢,把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和制度優越性充分釋放出來,在短時間內集中各方面資源,團結凝聚起各方面力量,支援疫情嚴重地區,較好地克服了醫療物資短缺的難題。這些制度優勢及其發揮的治理效能是其他制度都無可比擬的。

  新時代弘揚團結奮鬥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代中國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方位,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此重大歷史關頭,我們依然面臨著許多風險挑戰。在國內,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深刻變化,引發了思想文化領域的新問題新挑戰,給黨和國家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在黨內,四大挑戰長期複雜,四大危險尖銳嚴峻,黨必須要加大全面從嚴治黨、進行自我革命的力度。在國際上,一些勢力對我國的封鎖圍攻有增無減,企圖遏制我國發展的勢頭,我們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這就需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奮進,共創輝煌。

  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影響團結統一、阻礙共同進步的因素非常複雜甚至非常嚴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人在個人、集體和國家利益的關係上,過度強調個人利益優先,過分強調個體自由意志,過分強調局部利益,走向了極端個人主義、本位主義,嚴重衝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嚴重削弱甚至取消集體主義價值觀。一些人往往把個人同社會、集體、國家對立起來,過分誇大個人理性,把國家政府置於懷疑乃至對抗的地位,過分強調個人的唯一性、至上性,把個人的局部性認識作為判斷的標準,不論國家、政府做出什麼樣的決策,總是自以為是地認為,這些決策是不合理的、不全面的、不理性的。因此,國家、政府做出的維護整體利益、民眾利益的決策都成為他們批判的對象,發出違背統一決策、甚至違背法律的雜音噪音。

  例如,在疫情非常嚴重,需要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克時艱之時,政府做出應急決策,對一些地方和特定人群進行隔離,這是保護絕大多數群眾生命的合理決策,但是有些人完全不顧人民利益而以所謂的人權為幌子,聲稱這是「侵犯個人人權」「限制個人自由」,在微博、微信上肆意攻擊;一些人對於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對口支援方式,亂加指責,說是政府傷害了他們的利益,用他們這一部分納稅人的錢去做不該做的事情等。對於這些影響團結統一、危害全國大局、阻礙發展進步的思想和做法,決不能聽之任之,而要理直氣壯地加以反對和糾正。

  歷史和現實昭示人們,什麼時候我們能夠保持團結統一、共同奮鬥的精神,什麼時候我們的事業就能夠順利發展,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就有光明的前景。只要全體中華兒女、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同心同德,艱苦奮鬥,就沒有任何艱難困苦能夠動搖我們發展進步的決心和信心,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前進的步伐。在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凝聚起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強大歷史合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 責編:李貝 ]

相關焦點

  • 弘揚勞模精神 凝聚奮進力量
    長期以來,廣大勞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卓越的勞動創造、忘我的拼搏奉獻,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了巨大貢獻,鑄就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偉大勞模精神,生動詮釋了中國人民具有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為全國各族人民樹立了光輝的學習榜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強大精神力量。
  • 偉大團結精神:中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密碼
    作者: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蘇州大學基地主任 田芝健  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推進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 管道局弘揚企業精神凝聚新時期精神力量
    老一輩石油管道人發揚大慶石油會戰的拼搏奮鬥精神,創造了「八三」精神。管道局自1973年成立後,從大慶精神「石油精神」中繼承了優秀的文化基因,不斷豐富「八三」精神的內涵,形成了特有的管道精神和各時期的企業精神。  崢嶸歲月,薪火相傳。
  • 求是網評論員: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並向全黨全國發出號召,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在他們身上充分體現著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 弘揚「北鬥精神」 凝聚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磅礴力量
    其背後的「北鬥精神」值得我們認真弘揚,北鬥精神的內涵包括「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筆者認為,北鬥精神對與我們今天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弘揚「北鬥精神」,能夠凝聚經濟高質量發展磅礴力量。  中國北鬥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標杆。北鬥系統獨樹一幟,堅定選擇了混合星座的特色發展之路。北鬥一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提供導航定位服務。
  • 學習總書記回信精神 凝聚勞動精神勞動力量
    原標題:學習總書記回信精神 凝聚勞動精神勞動力量 觀點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對千千萬萬勞動群眾的深厚情誼和親切關懷,在全社會再次吹響了勞動奮鬥創造的時代號角,又一次發出了弘揚勞動精神的莊嚴號召,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加自豪,凝聚起全社會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勞動精神勞動力量
  • 深學徹悟篤行凝聚龍江振興強大精神動力
    深學徹悟篤行凝聚龍江振興強大精神動力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賈玉梅認真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重大責任。書中「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專題為做好龍江宣傳思想工作,凝聚強大精神動力,推動振興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必須深學徹悟篤行。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必須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龍江落地生根。開展分眾化理論學習。建立完善各項學習制度,推動理論學習走深走實走心。組織開展理論宣傳宣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推進重大理論研究工程。
  • 人民日報社論:大力弘揚勞模精神
    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以自身的模範行動和崇高品質,生動詮釋了中國人民具有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充分彰顯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
  • 16字「福建精神」 引發海內外八閩兒女熱議
    踐行「福建精神」 凝聚發展力量16字「福建精神」引發海內外八閩兒女熱議,大家紛紛表示,將努力踐行「福建精神」,凝心聚力,為建設「更加優美更加和諧更加幸福的福建」,作出更大貢獻>東南網-海峽都市報11月25日訊(記者 練仁福 實習生 金昊婧) 昨日,海都報、海都網正式聯合推出大型策劃「弘揚福建精神建設有福之省」,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 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
    【文/攝 吉林大學報記者 子軒】5月28日,由江蘇省無錫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和市科協共同舉辦的「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吉林大學原創話劇《黃大年》無錫匯演暨無錫市人才專場演出在江南大學文浩科學館禮堂舉行。
  • 聲納|凝聚更強大合力 促進高質量發展 ——論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
    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是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 在安徽調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專門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 以制度優勢凝聚奮鬥偉力
    我們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全國動員、全民參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構築起最嚴密的防控體系,全國各族人民都以不同方式積極參與疫情防控鬥爭,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我們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堅持全國一盤棋,動員全社會力量、調動各方面資源,迅速形成抗擊疫情強大合力,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我們統籌運用綜合國力,開展全方位的人力組織戰、物資保障戰、科技突擊戰、資源運動戰。
  • 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 - CCTV.com
    經濟日報記者 趙 晶攝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決定》明確指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使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 你應該了解的民族團結100個小知識(二)
    答: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總目標,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鬥、共同蘩榮發展主題,秉持「重在平時、重在交心、重在行動、重在基層」理念,按照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總要求,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 2021寧夏省考申論熱點:弘揚「蒙古馬精神」,奮力「闖」出新天地!
    (二)意義   1.弘揚「蒙古馬精神」,對於凝聚民族力量、振奮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我區經濟社會取得了快速發展,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但也應該看到,還有欠發達地區在改革發展中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 習近平的三堂團結課
    原標題: 習近平的三堂團結課  十幾年前,習近平在《之江新語》欄目上,將團結生動地喻為「指頭」與「拳頭」的關係。一個「指頭」勁再大,其他「指頭」如果不「握拳」用力,也難以體現出「拳頭」的合力。如何在平時工作中、在具體工作事項上,形成「拳頭」的合力,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聽聽習近平的三堂團結課。
  • 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優良作風學風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11月8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中國科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中國科協航空發動機產學聯合體以及千名中國科協青年託舉工程全體入選者共同發出倡議,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堅持國家和人民利益至上,弘揚追求真理、實事求是、嚴謹治學、淡泊名利、立德為先的科學家精神,切實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
  • 崔文龍:從偉大抗戰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我們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敢於鬥爭,善於創造,鍥而不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直至取得最後的勝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抗戰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在新時代弘揚抗戰精神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 郭乃碩:弘揚南仁東精神 凝聚吉林振興力量
    作為南仁東的家鄉人,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政協委員、民革吉林省委主委郭乃碩提出了「關於深入挖掘弘揚南仁東精神 凝聚吉林振興偉大力量的建議」。  郭乃碩介紹,南仁東潛心天文研究,堅持自主創新,將畢生精力獻給了「中國天眼」事業。
  • 鐵路「五個一百」凝聚新時代網絡正能量
    作為國家的運輸大動脈,鐵路部門近年來緊跟宣傳形勢,打造精品主題,推出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新聞報導,湧現了大批弘揚社會正能量的精彩作品,此次鐵路「五個一百」評選正是對以往融媒體發展的成果展示。凡心所向,素履可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