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8月3日啟動的「八三」管道工程,開啟了中國長輸管道建設的序幕。老一輩石油管道人發揚大慶石油會戰的拼搏奮鬥精神,創造了「八三」精神。管道局自1973年成立後,從大慶精神「石油精神」中繼承了優秀的文化基因,不斷豐富「八三」精神的內涵,形成了特有的管道精神和各時期的企業精神。
崢嶸歲月,薪火相傳。50年來,一代代管道人繼承「八三」傳統,弘揚企業精神,鑄就了中國石油管道事業的希望與輝煌,用忠誠、奉獻和創新譜寫出一曲曲管道讚歌,用青春、智慧和拼搏鋪就了一條條鋼鐵油龍,建設的長輸油氣管道總裡程逾12萬公裡,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進入新時代,管道局認真踐行習總書記大力弘揚「石油精神」的指示,「深挖其蘊含的時代內涵,凝聚新時期幹事創業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廣大員工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昂揚的鬥志,積極投身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展示中國油氣管道建設主力軍的時代風採!
「管道為業,四海為家,艱苦為榮,野戰為樂」
愛國、忠誠
今年是「八三」工程會戰50周年,有必要讓幾代管道人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緬懷第一代管道人愛國精神和忠誠擔當,在條件異常艱苦的情況下,建成我國首條長輸原油管道的壯舉。從而進行一次特殊的管道優良傳統教育,分享幹事創業的艱辛歷程,共同展望管道局的美好未來,意義非凡,影響深遠。
記者採訪了全國勞模、人大代表、石油會戰初期「五面紅旗」之一、「八三」會戰副指揮、管道局第一任局長朱洪昌。89歲高齡的朱老思路清晰,回首往事,心潮澎湃。
當年,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物資極端匱乏,技術十分落後,建設長距離、大口徑原油管道的經驗尚屬空白,面臨的困難巨大。但就是在這樣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老一輩石油管道人憑著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對石油事業的無比熱愛、對奪取勝利的堅定信念,依靠「人民戰爭」的力量和集體智慧,用人拉肩扛的方式、以牛車鐵鍬等工具,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會戰。
在會戰過程中,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了中國第一支專業化油氣管道建設隊伍——管道局,任命41歲的朱洪昌為局長。參加「八三」會戰的一大隊、二大隊、三大隊,被整建制劃轉入管道局,成為管道一公司、二公司、三公司。
經過5年艱苦奮戰,圓滿完成了東北地區8條輸油管道,初步建成了東北輸油管網,結束了中國沒有長距離、大口徑原油管道的歷史,催生了新中國的石油管道事業,開啟了中國油氣管道建設與運營管理的新紀元。
撫今思昔,朱老感慨萬千。「八三」工程會戰,體現了老一輩石油管道人熱愛祖國、忠誠石油的高尚情懷,展示了老管道人戰天鬥地、迎難而上的英雄氣魄,彰顯了第一代管道人以國為家、艱苦創業的品質風貌。
更重要的是,「八三」工程會戰,創造了「艱苦創業、勇於實踐、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八三」精神。之後凝練出「管道為業,四海為家,艱苦為榮,野戰為樂」這種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一脈相承、又濃縮行業特色的創業期的管道精神,在篳路藍縷的創業中,奠定了管道局優秀文化的基因,成為一代又一代管道人銳意進取、拼搏奉獻的動力源泉,成為管道人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八三」工程會戰為後人豎起了一座紀念的豐碑,老一輩石油管道人的愛國情懷和忠誠擔當,成為激勵後人奮勇前進的旗幟。在隨後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管道人在「管道為業、四海為家、艱苦為榮、野戰為樂」管道精神指引下,立足管道、奉獻石油,攻堅克難、頑強拼搏,足跡踏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走出國門、走向海外,建設與運行並重,成為我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與運行管理的主力軍,先後建成了國內第一個原油管網、中國東部油氣管網以及中國西部和南部油氣管網,奠定了中國油氣管道事業大發展的宏偉基業。
「創新思維,實現超越,爭雄國內,走向世界」
追趕、超越
「八三」工程會戰,培育了一大批精英人才,陸續成長為中國石油管道行業的領軍人物、管理專家和技術骨幹,成為支撐管道事業科學持續發展的核心中堅;鑄造了一支執著管道、作風優良、敢於超越的員工隊伍,成為支撐管道事業科學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人民日報》於2019年1月30日刊發採訪管道設計院副院長、總工程師張文偉的文章,題為《從追趕到領跑》。從年近知天命的張文偉身上,折射出科研技術人員特有的追趕、超越的精神內涵,他們用爭雄國內、走向世界的豪邁氣勢,使中國管道建設能力和水平「從追趕到領跑」。
2000 年,管道設計院迎來中國第一條世界級管道——西氣東輸的設計任務,它是我國管徑和壓力最大的一條長輸管道,當時國內未有經驗可尋,設計難度空前巨大。
為攻克難關,管道設計院牽頭組成設計聯營體,上百名各專業設計精英聚集廊坊,展開了空前的設計會戰。先後派出 18 個定線小組,對險、難地段進行線路優化;組織了幾十次技術研討會和成果鑑定會;數千名科技工作者、上百家科研設計單位,開展科研專題研究500 多項,向二十一世紀管道建設的最高水平發起衝鋒。
作為設計團隊的一員,張文偉和隊友們一起與時間賽跑,忘我工作,不斷超越。最終,凝聚著所有設計人心血,上百冊、500 多萬字、摞起來近兩米高的西氣東輸初步設計方案終於完成,開創了我國大口徑、長距離、高壓力長輸管道設計的新紀元。
2000年石油重組後,管道局不斷賦予企業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凝練了「創新思維、實現超越、爭雄國內、走向世界」的企業精神和「創造新優勢,創造新商機,創造新活力」的經營理念,提出了「不拿第一就是敗」「踏破蜀道天險,攻克山地施工」「人生能有幾回搏,西氣東輸不搏算白活」「敢幹天下險,爭當管道先」「為品牌而戰」「為了祖國的能源,為了CPP的榮耀」「建功中亞西二線,石油工人做貢獻」等響響噹噹的口號,體現了一代代管道人永不服輸、不斷超越的鮮明特質,激勵著管道員工在國內外建設的長輸管道是重組前總和的1.5倍。
由於一代代管道人始終保持著追趕超越的激情,管道事業發展呈現出不竭動力。正如張文偉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所言,「上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大規模建設油氣管道,2000年之後掀起了建設高潮,起步晚但起點高,目前發展速度和技術水平已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近十幾年來,我國建設油氣管道幹線超過6萬公裡,管徑最大到1422毫米,鋼級最高X80。從西部的沙漠戈壁到東部溼地水網,從東北的高寒凍土到西南的險山峽谷,管道途經的地形地貌及地質條件複雜多樣。為此,我們攻克了許多世界級難題,把不可能變為了可能,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管道建設能力和水平。」
「管道報國、艱苦奮鬥、開拓創新、實幹興業」
創新、實幹
「八三」精神需要開拓傳承,管道事業需要接力實幹。從2017年開始,管道局隨中油工程上市。進入新的徵程,廣大員工進一步增強了推動發展的責任和使命,繼承「八三」優良傳統,弘揚新時期「管道報國、艱苦奮鬥、開拓創新、實幹興業」企業精神,以開拓創新的拼搏精神,以堅忍不拔的頑強毅力,以科學務實的工作態度,推動管道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這個時期建設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等國家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工程,鍛鍊了第三代管道人的快速成長。其中,管道局勞動模範任偉便是「八零後」代表之一。這些新生代接過前輩的接力棒,傳承優良傳統,不斷開拓創新,苦幹實幹巧幹,在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中建功立業。
中俄東線對中國管道人又是個巨大考驗,是我國首次採用超大口徑、高鋼級、高壓力「巨無霸」組合,未有任何施工經驗可借鑑。
33歲的任偉擔任管道四公司中俄東線試驗段一二期工程以及中俄東線(黑河—長嶺)線路一標段項目經理,可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試驗段工程建設中,四公司項目部夯實各項技術儲備,依據各工序施工、試驗及驗證方案的具體要求及措施,通過現場試驗小組對各工序的資源配置、施工步驟、工作時間、環境溫度等進行詳細記錄。經匯總整理分析,重點對關鍵工序的大型設備配置、專業化工器具、焊接工藝、技術研究成果、低溫環境下施工的技術措施等進行驗證和確定,形成了33項試驗成果,編制30項施工技術方案,項目管理和施工組織的設計科學性和規範標準可行性得到了驗證。
在中俄東線一標段的建設中,任偉他們又成為「開路先鋒」,全線率先貫通,比目標工期提前15天。業主發來感謝信,「中俄東線(黑河—長嶺)線路一標段是全線最長、自然條件最惡劣、施工難度最大的線路標段。面對山區段大坡度全自動焊接和技術應用難題時,全體建設者展現出了執著專注,作風嚴謹,精益求精,敬業守信的新時代「管道鐵軍」的精神風貌......」四公司以出色的實戰成績為我國D1422之路立下了赫赫戰功,用實際行動捍衛了管道局管道建設主力軍的榮譽與地位,彰顯了管道局工程專業化公司的品牌實力。
風雨兼程五十載,砥礪奮進再揚帆。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八三」管道精神始終是管道優良傳統和企業文化的根源所在,是管道局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最重要的無形資產,被世代管道人傳承和發揚光大,歷久彌新。
如今奮進在新徵程上,一代代管道人牢記總書記重託,凝聚新時期精神力量,致力於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完美詮釋著新時代企業精神的責任擔當和精神追求。以科學務實的工作態度、昂揚向上的拼搏精神、堅韌不拔的頑強毅力,為實現中國成為油氣管道強國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