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5日 10:38 來源: 專題: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9月29日,北京中華民族園,56個民族的代表向人們展示他們共同製作的五星紅旗。當日,「迎奧運、迎國慶、迎中秋56個民族大團圓」活動在京舉行,代表們用各種形式,祝願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經濟日報記者 趙 晶攝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決定》明確指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使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這反映了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基本經驗,反映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民族工作的時代要求,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鞏固和發展的重大關係,體現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基本格局,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平等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基石,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主線,互助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保障,和諧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本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正確認識和處理各民族特別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始終不渝地堅持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推動民族互助,促進民族和諧,使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必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共同團結奮鬥,就是要把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來,凝聚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來,凝聚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上來。共同繁榮發展,就是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的生活水平。
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重點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堅持國家幫助、發達地區支援、民族地區自力更生相結合,積極幫助民族地區培養更多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大力推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切實解決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法是國家保障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各項權利的基本法律,是我國民族工作走上法制化、規範化軌道的重要保障。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要全面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
――加強和維護民族團結。要加強民族團結的宣傳教育,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使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進一步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要堅決防範和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各種分裂、滲透、破壞活動,維護民族團結、社會安寧。
責編: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