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民族團結是社會安定的政治基礎和內在要求。沒有民族的和睦相處,就沒有社會的安定,也就沒有國家的繁榮昌盛。在當前階段,民族團結依然是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基本保證。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工作,積極參與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關於民族工作的小知識。
1.什麼是民族?
民族是指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種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的民族文化特點上的共同心理素質這四個基本特徵的穩定的共同體。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有56個民族。
2.我國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原則。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中國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和根本,受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關係。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
(2)各民族平等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原則。各少數民族和漢族不僅都以平等的地位參與國家大事和各級地方事務的管理,而且少數民族參與國家管理的權利還會受到國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
(3)民族區域自治原則。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解決民族政策的基本政策,也是國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體現了國家堅持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3.我國民族政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加快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政策。
(2)少數民族人口政策。
(3)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政策。
(4)尊重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政策。
(5)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6)保護少數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政策。
(7)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政策。
4.現階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1)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逐步與全國的發展相適應。
(2)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社會事業,促進各民族的全面進步。
(3)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增強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自我發展活力。
(4)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建立健全同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配套的法規體系和監督機制。
(5)進一步加強各民族的大團結,堅決維護祖國的統一,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高度警惕和堅決抵制境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主義和違法犯罪活動。
5.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廣泛組織各族群眾,發動各方面力量,採取多樣形式,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努力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祖國統一,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又好又快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6.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總體目標是什麼?
一是推進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貫徹落實;二是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三是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四是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
7.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特點是什麼?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領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廣泛的群眾性、鮮明的時代性、形式的多樣性、永恆的創新性、切實的針對性等特點。
8.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意義是什麼?
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重要舉措。新時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廣泛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對於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政策,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來源:山水延邊、廉潔北海)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民族團結丨民族團結小知識8問8答》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