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MOSFET的輸出電容Coss會隨著外加電壓VDS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非線性的特性,超結結構的高壓功率MOSFET採用橫向電場的電荷平衡技術,如圖1所示。相對於傳統的平面結構,超結結構將P型體區下沉,這樣在其內部形成P柱,和N區非常寬的接觸面產生寬的耗盡層,也就是空間電荷區,空間電荷區形成的電場,也就是橫向電場,保證器件的耐壓;同時,原來N區漂移層就可以提高摻雜濃度,降低導通電阻。和標準MOSFET相比,橫向電場電荷平衡技術可以極大的減小矽片尺寸,得到更低的RDSON和更低的電容。
(a) 平面結構
(b) 超結結構
圖1:平面結構和超結結構的高壓功率MOSFET
超結結構的功率MOSFET在VDS電壓上升、橫向電場建立產生耗盡層(空間電荷區)過程中,N型漂移層兩側的空間電荷區邊界會向中心移動,如圖2所示,隨著VDS電壓的升高,兩側空間電荷區邊界會接觸碰到一起,然後向再下繼續移動。在這個過程中,直接影響輸出電容Coss和反向傳輸電容Crss的主要參數有漏極和源極、柵極和漏極相對的面積、形狀、厚度,以及相應的空間電荷區相對的距離。
(a) VDS電壓非常低
(b) VDS增加到電容突變電壓
(c) VDS處於電容突變電壓區
(d) VDS達到最大值
圖2:空間電荷區建立過程
VDS電壓低時,P柱結構周邊的空間電荷區厚度相對較小,而且空間電荷區沿著P柱的截面發生轉折,相對的有效面積很大,如圖2(a)所示,因此輸出電容Coss和反向傳輸電容Crss的電容值非常大。
VDS電壓提高,空間電荷區沿著P柱的截面發生下移,當VDS電壓提高到某一個區間,兩側的空間電荷區相互接觸時,同時整體下移,電容的有效面積急劇降低,同時空間電荷區厚度也急劇增加,因此Coss和Crss電容在這個VDS電壓區間也隨之發生相應的突變,產生非常強烈的非線性特性,如圖2(b) 和(c)所示。
VDS電壓提高到更高的值,整個N區全部耗盡變為空間電荷區空間,此時電容的有效面積降低到非常、非常小的最低時,如圖2(d)所示,輸出電容Coss也降低到非常、非常小的最低值。
VDS在20V,100V空間電荷區電場分布仿真圖,可以看到:在低電壓時,相對於柱結構和單元尺寸,空間電荷區厚度相對的小,P柱結構周邊空間電荷區發生轉折,導致輸出電容的有效面積變大。這二種因素導致在低壓時,Coss的值較大。高壓時,空間電荷區的形狀開始變化,首先沿著補償的結構,然後進入更低有效面積的水平電容,因此高壓的輸出電容降低到二個數量級以下。
(a) 20V空間電荷區電場分布
(b) 100V空間電荷區電場分布
圖3:空間電荷區電場分布
Crss和Coss相似,電容曲線的突變正好發生在上面二種狀態過渡的轉變的過程。
圖4展示了平面和超結結構高壓功率MOSFET的電容曲線,從圖中的曲線可以的看到,當偏置電壓VDS從0變化到高壓時,輸入電容Ciss沒有很大的變化,Coss和Crss在低壓的時候非常大,在高壓時變得非常小。在20-40V的區間,產生急劇、非常大的變化。
圖4:平面和超結結構高壓功率MOSFET的電容曲線
不同的工藝,轉折點的電壓不一樣,轉折點的電壓越低,電容的非線性特性越強烈,對功率MOSFET的開關特性以及對系統的EMI影響也越強烈。
留一個問題給大家:為何在高壓段,Coss和Crss會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