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那些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往往都會被人們稱呼為聖人。實際上聖人的範疇也比較廣泛,在我國大家公認的聖人就是孔子。
除此之外,封建君主、佛、菩薩,以及大善之人等皆可稱為聖人。總而言之,聖人是極為完美的人,他們是值得眾人尊敬、學習的楷模。
西方學者在研究世界思想家之時,評選出了世界十大傑出思想家。其中有三位來自東方,被中國全部包攬。
他們被譽為「東方三大聖人」,第一是道聖老子;第二是德聖孔子;第三個你不一定知道,那就是智聖六祖慧能。
這三位聖人,代表了我國三大教派,即道教、儒教、佛教。他們的雕像屹立於大英博物館廣場上,時至今日,依然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崇敬。
實際上,自西方世界崛起之後,便不再認可其他文化流派,但「東方三大聖人」,卻被西方學者所推崇。
第一、道聖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他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曾擔任過周朝守藏室之史。
在當時,由於他以博學而聞名,所以孔子曾入周向他問禮。作為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道德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可以用玄之又玄來形容。
關於老子的經歷,其實也十分傳奇,據史料記載:
「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靈寶函谷關時,關令尹喜請老子為其著。」
也就是說,老子的去向世人並不知曉,只知道他曾騎青牛經函谷關西行。作為「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稱其為「道聖」絕對實至名歸。
第二、德聖孔子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父親雖然是魯國貴族,但是孔子本人,卻是私生子。
但是這並未影響他的個人成就,作為開創私人講學之風的先行者,最核心的教育思想,就是仁義禮智信。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作為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晚年曾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他的後世弟子,將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輯錄成《論語》一書。
孔子還在世時就備受尊崇,時人將其稱為「天縱之聖」。後世統治者,尊其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實際上,孔子取得的個人成就,皆和自己的努力有關係,他曾先後問禮於老子、萇弘,而還向郯子詢問郯國古代官制。
孔子被西方學者稱為「德聖」,乃實至名歸,因為儒家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其實就是以「德」為先的典範。
最重要的是,孔子的是德行,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都非常值得世人學習和敬仰。所以孔子被譽為「德聖」乃眾望所歸也。
第三、智聖六祖慧能
生於隋朝、卒於唐朝的六祖慧能,被人們尊為禪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師。她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發展,具有極為深刻的重要意義。
相傳佛教自達摩祖師傳入我國之後,經過發展形成了佛心宗、達摩宗、無門宗三個教派。
而「佛心宗」就是所謂的禪宗,自達摩祖師後下傳慧可、僧璨、道信。禪宗到了五祖弘忍時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
這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南能北秀」。南宗慧能大師以「即心即佛」,以及「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宗旨,不拘泥「坐禪」、「觀定"。
唐代詩人王維,曾在《能禪師碑銘》中,謂其:「實助皇王之化」。這其實就說明了,「南能」或禪宗深受皇室的敬仰。
並且在唐朝時期,曾邀請惠能入宮,並為其建寺造塔。這說明六祖慧能,絕對是實至名歸的「智聖」,因為弘揚佛法,首先就要以「智」為基礎。
結 語
道聖老子、德聖孔子、智聖六祖慧能,被西方人被稱為「東方三大聖人」。
這三位來自東方的聖人,不僅用自己的德行、智慧、思想,影響了東方熱土上的萬民,同時也對海外或西方文化,產生了極其重要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