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獎 適應集體林權改革的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管理與優化技術及應用
適應集體林權改革的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管理與優化技術及應用
項目以福建將樂國有林場、永安市林業局、甘肅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典型區域為研究對象,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重點,在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的支持下,經過歷時5年的攻關,在資源供給與規模化經營、政策性森林災害保險保費精算、森林經營管理模式的改變對環境的影響及其優化、森林多功能經營、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信息服務體系及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從森林資源培育、生產經營、經濟管理、支持系統等角度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的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及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理論及技術支撐。
建立了基於分水嶺算法的森林植被碳儲量監測、集體林區木材生產成本資源供給風險評估與預警、林權改革後小規模和分散化經營條件下的森林經營規模和價值優化技術、基於風險分區的集體林區政策性森林災害保險保費精算技術、森林生態環境影響的成本—效益分析、林權改革後野生動物生境影響監測評估與預警等技術,構建了以林農合作組織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為主的規模化經營模式,這些技術或模式在相關指標選取、調查和分析方法或研究結論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創新。
項目被認定科技成果3項,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SCI論文11篇,EI論文15篇;取得13項軟體著作權;出版中文專著7部。項目在福建將樂、永安、甘肅天水、河南信陽等地建立了試驗示範基地,並通過建立1267.21公頃的示範區,使相關技術體系得到良好的推廣應用。
本項目研究和示範結果表明,本項目形成的技術體系穩定,可操作性強,具有在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區域範圍內推廣應用的價值。
一等獎 低等級木材高得率製漿清潔生產關鍵技術
低等級木材高得率製漿清潔生產關鍵技術
本項目針對低質木材原料的材性特徵,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木片浸漬困難、纖維解離效果差、電能和化學品消耗高、用水量大等共性難題開展技術攻關,取得了多項創新技術成果並成功實現產業化和推廣應用。項目成果對推動實施工業節能、綜合節水、林紙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項目創新了木片高效均質浸漬及多級差速揉搓擠壓浸漬技術;開發了低能耗纖維解離和高效磨漿組合的節能磨漿技術、節水型梯度用藥軟化漂白及藥液回用關鍵技術;發明了多相效催化氧化廢水處理和回用技術及裝置。同時創新研製出多級差速揉搓擠壓浸漬機、新型軟化漂白雙功效反應倉等核心製漿裝備。創新技術主要利用機械能,輔助使用少量綠色化學品,生產過程清潔,製漿得率87%-92%,纖維資源利用高;紙漿具有優越的強度性能和光學性能,可替代進口木漿用於高檔紙產品生產。利用創新技術研製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製漿裝備,建成了全國產裝備的清潔製漿生產線7條,建立了核心裝備生產基地1個。相關技術成果和核心裝備成功推廣應用到國內30多條進口高得率漿生產線的工程設計、技術改造和技術升級中,並實現成套技術和裝備的出口。技術成果在本領域輻射率達60%以上,具有顯著節能減排特徵;整體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生產消耗指標居國際領先水平。
項目技術實現了高得率製漿技術和裝備的自主化,突破了引進技術和裝備無法利用低等級木材製造優質紙漿的技術瓶頸,打破了國外公司對我國高得率製漿技術和裝備的長期壟斷,對行業轉型升級和科技進步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根據代表性應用企業近3年新增經濟效益的統計,新增銷售106.3億元、利潤4.9億元、新增稅收9.6億元,節支總額6.5億元;按照推廣應用的高得率漿生產線產能計算,每年高值利用低等級木材原料460萬噸,替代優質木材1100萬m3;增加林農收入35億元。
一等獎 竹資源高效培育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竹資源高效培育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簡介
本成果在科技支撐計劃、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等14項國家和地方科技項目的資助下,經過20多年的不斷研究,特別是「十一五」期間的系統研究,形成了竹林高效培育關鍵技術體系,取得了重大突破,持續為我國竹資源質與量的提升提供了同步的科技支撐。
本成果從竹產業跨越式發展對資源的本底監測、高效經營、健康保護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出發,在我國竹資源核心分布區福建等10餘個省(區、市),以毛竹、雷竹等20餘種主要經濟和生態竹種為研究對象,通過系統研究和集成創新,構建了以竹資源調查與動態監測技術為基礎、高效經營關鍵技術為核心、健康保護技術為保障的竹林高效培育關鍵技術體系。建立的竹資源調查與動態監測技術體系,首次創建了竹亞科物種資源調查研究的科學方法,突破了毛竹林遙感識別技術,提出了竹資源信息提取技術,實現了大尺度信息快速獲取和動態變化監測,創新並完善了竹資源調查技術,為全國竹資源調查監測和利用規劃提供了重要理論和技術支撐;建立的竹資源高效經營關鍵技術體系,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竹林經營技術水平和可持續經營能力;建立的竹資源健康保護技術體系,率先構建了竹林主要病蟲害數位化信息平臺,研發了安全高效的綠色生物農藥及化學信息農藥,構建了竹林重大病蟲害安全高效的綜合治理技術,防治效果達90%以上,實現了我國竹資源健康保護技術全面升級。
本成果覆蓋了我國主要竹子產區和主要竹種,具有技術全面、指導性強等特點,在我國進行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示範,僅以福建等9省份部分應用單位推廣的203萬畝示範林計算,近3年實現新增產值3.71億元,新增利潤1.69億元。依託項目成果分別舉辦國內、國外培訓班72期與40期,培訓國內科技人員與林農10000多人次和來自70多個國家高層政府官員與高級技術人員1000多人次,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國際影響。項目出版專著10部,發表學術論文155篇,培養碩博研究生100多人。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7項。
一等獎 林木根際高效解磷微生物促生抗逆機理與效應研究
林木根際高效解磷微生物促生抗逆機理與效應研究
本項目針對我國人工林地力衰退現狀,從我國多省區廣泛收集篩選林木根際有益微生物,在促生抗逆機理及區域性野外應用試驗中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
一是建立了我國首個林木根際解磷細菌與菌根輔助細菌種質資源庫。從我國13省區的楊樹、松樹和楓香等人工林廣泛採集土樣,分離篩選根際有益微生物,共獲得林木根際解磷細菌及菌根輔助細菌524株,建立了種質資源庫。二是確定了林木根際高效解磷細菌的解磷能力,獲得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效功能專利菌株並完成種類鑑定。篩選獲得楊樹、松樹和楓香根際高效解磷細菌17種/株和菌根輔助細菌14種/株,並保藏於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三是探明了高效解磷細菌的解磷特性及其解磷促生的分子機制。闡明了高效解磷細菌解磷能力與產酸性能的關係;從轉錄組水平發現了一批與植物互作相關的重要基因、解磷相關基因和新的非編碼sRNA。四是揭示了高效解磷細菌、菌根輔助細菌與菌根真菌互作的促生抗逆效應。篩選確定了根際高效解磷細菌與菌根真菌間具有良好親和性,揭示了根際有益微生物互作對林木的促生效應及機制。五是篩選出高效解磷細菌耐鹽性菌株,顯著提高了鹽脅迫下楊樹的生長及抗逆能力。六是高效生物菌劑應用於楊樹、松樹及經濟林木的區域性試驗成效顯著。優化確定了林木根際高效解磷菌株的發酵生產工藝,研製出多種單元或多元菌肥。高效生物菌劑在溫室條件下可提高松樹和楊樹生物量20%-50%,野外施用可提高15%-18%。項目篩選出的高效生物菌劑已在江蘇、安徽等地推廣應用,建立經濟林木試驗基地計2500餘畝,取得了良好的促生效應,有效增強了林木健康狀況及抗逆能力。項目成果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8項;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5篇,其中SCI源刊物12篇;培養研究生19人。
一等獎4項
申報項目 完成人 主要完成單位
低等級木材高得率製漿清潔生產關鍵技術 房桂幹 鄧擁軍 沈葵忠 耿光林 張鳳山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金沃機械有限公司
施英喬 範剛華 丁來保 盤愛享 李 萍
韓善明 焦 健 李紅斌
林木根際高效解磷微生物促生抗逆機理與效應研究 吳小芹 葉建仁 樊 奔 陳鳳毛 林司曦 南京林業大學
劉 輝 盛江梅 朱麗華 侯亮亮 範克勝
李冠喜 李桂娥 王進傑 周愛東 趙 柳
竹資源高效培育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範少輝 王浩傑 楊宇明 丁雨龍 顧小平 國際竹藤中心;中國林業科學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西南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福建農林科技大學
官鳳英 劉廣路 蘇文會 蔡春菊 漆良華
劉 健 輝朝茂 王福升 舒金平 餘坤勇
適應集體林權改革的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管理與優化技術及應用 宋維明 徐基良 程寶棟 孫玉軍 胡明形 北京林業大學
張 穎 趙天忠
二等獎33項
申報項目 完成人 主要完成單位
南方型楊樹優質高效栽培技術體系的研究與推廣 方升佐 馬永春 田 野 袁 成 唐羅忠 南京林業大學;安徽省林業科技推廣總站
任百林 李孝良 程龍飛 蔡衛兵 楊萬霞
國產木材在輕型木結構中應用關鍵技術 任海青 周海賓 趙榮軍 殷亞方 王朝暉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國家林業局北京林業機械研究所;北京海德木屋有限公司;蘇州崑崙綠建木結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連雙華木業有限公司;山東新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江京輝 邢新婷 鍾 永 王玉榮 武國芳
西北乾旱缺水地區森林植被的水文影響及林水協調管理技術 王彥輝 劉廣全 於澎濤 程積民 熊 偉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甘肅省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研究院;北京林學會;寧夏農林科學院固原分院;固原市六盤山林業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固原市林業局
王小平 劉賢德 餘治家 徐麗宏 田 瑛
節能環保竹質複合材料高效製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吳義強 李新功 李賢軍 趙 星 丁定安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省林業科學院;湖南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益陽桃花江竹業發展有限公司;湖南長笛龍吟竹業有限公司
薛志成 吳金保 伍朝陽 卿 彥 左迎峰
基於小流域尺度的森林水資源調控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技術 張金池 莊家堯 林 傑 劉 霞 王良傑 南京林業大學
胡海波 尤祿祥 張水鋒 初 磊 劉敏昊
油茶幼林高效生態經營技術 李建安 孫 穎 何志祥 劉 儒 馬 英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江西省林業科學院
谷戰英 熊 利 吳玲利 柯鑌峰 王金鳳
中國森林碳計量方法與應用 肖文發 朱建華 白彥鋒 曾立雄 田耀武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河南科技大學;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
黃志霖 張國斌 李金良 姜春前 雷靜品
毛白楊基因標記輔助育種技術與新品種創製 張德強 杜慶章 宋躍朋 張有慧 張志毅 北京林業大學;山東冠縣國有苗圃
程 武 李百鍊 楊曉慧 謝劍波 田佳星
山茶花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關鍵技術 李紀元 劉信凱 倪 穗 邵生富 李辛雷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大學;金華市國際山茶物種園;湖南農業大學;金華市林業種苗管理站;杭州市富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林業站
鍾乃盛 範正琪 殷恆福 何麗波 樓 君
北美冬青優新品種引進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餘有祥 劉 軍 查 琳 鄭炳松 吳光洪 杭州潤土園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林業科學研究院;杭州市園林綠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農林大學;杭州市餘杭區林業工作站
陳麗華 何 卿 袁紫倩 董建華 徐旻昱
抗裂果棗新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創新與應用 王振亮 李開森 孫文元 劉滿光 ;徐振華 河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李夢釵 侯軍銘 李秀文 高素梅 李如綱
國際林產品貿易中的碳轉移計量與監測研究 陳幸良 陳 勇 吳水榮 於天飛 何友均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科技信息研究所
楊紅強 原磊磊 林子清 宿海穎 林崑崙
楊樹防護林主要害蟲高效安全持續控制技術 遲德富 董希文 嚴善春 宇 佳 李曉燦 東北林業大學
冉亞麗 關樺楠 張劍斌 閆敦梁 王廣利
抑煙型阻燃中(高)密度纖維板生產技術與應用 陳志林 傅 峰 梁善慶 呂 斌 彭立民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廣西豐林木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營正和木業有限公司
林國利 詹滿軍 樊茂祥 紀 良
短周期工業用毛竹大徑材的培育技術集成與示範 謝錦忠 張 瑋 金愛武 高培軍 雷海清 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浙江農林大學;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安吉縣林業局;諸暨市農林局;龍遊縣林業局;杭州市富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李雪濤 童品璋 吳柏林 高志勤 湯華勤
林木枝梢及果類蛀蟲寄生天敵研究 盛茂領 孫淑萍 李 濤 王 濤 崔振強 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
常國彬 陳秀娟 武文昊 陳國發 董振輝
耐鹽柳樹育種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 李 敏 張 健 楊慶山 魏海霞 唐季雲 江蘇沿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南通市通州區林業技術指導站
李玉娟 王 瑩 馬祥建 劉德璽 張 遠
福建山櫻花良種選育與快繁技術研究 鄭鬱善 張迎輝 陳凌豔 何天友 陳禮光 福建農林大學
付 影 榮俊冬 鄭 林 黃 宇 廖鵬輝
山東省5個主要造林樹種種質資源收集評價及良種選育 徐金光 李景濤 段春玲 周繼磊 解荷鋒 山東省林木種苗和花卉站;金鄉縣國有白窪林場;寧陽縣國有高橋林場;國有冠縣苗圃;費縣國有大青山林場;乳山市國有垛山林場
王 瑋 黃啟倫 唐國梁 張 才 張有慧
油茶配方施肥緩釋多功能新技術與應用 曹繼釗 唐 健 王會利 鄧秀汕 覃其雲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廣西力源寶科技有限公司;廣西金茶王油脂有限公司
石媛媛 潘 波 唐芳玉 鄧小軍 宋賢衝
無花果、果桑優新品種選育與應用 孫 蕾 韓傳明 賈 明 趙登超 孫 銳 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王小芳 王 丹 曲永贇 王翠香 劉丙花
人工林多功能經營技術體系 陸元昌 劉憲釗 雷相東 蔡道雄 王 宏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實驗中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謝陽生 國 紅 賈宏炎 張文輝 洪玲霞
枇杷優異種質利用及產業化關鍵技術 秦巧平 姜 帆 陳俊偉 徐翠霞 徐紅霞 浙江農林大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高慧穎 李曉穎 鄧朝軍 張嵐嵐 馮健君
萜類木本植物資源的篩選、培育與高效高值加工利用 陳尚鈃 王宗德 範國榮 陳金珠 王 鵬 江西農業大學;江西天香林業開發有限公司;江西思派思香料化工有限公司;江西興泰化工有限公司
楊光耀 姜 漾 李祥林 餘港生 黃喜根
竹材及其人造板環保高效防腐防黴技術 覃道春 蔣明亮 劉君良 馬星霞 任海青 國際竹藤中心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趙榮軍 李志強 張 融 金菊婉 劉紅徵
森林防火預警關鍵技術研究及系統應用 唐麗華 方陸明 徐愛俊 董越勇 樓雄偉 浙江農林大學;杭州感知科技有限公司
徐肇友 羅煦欽 呂賢良 湯華勤 季景勇
礦山廢棄地植被恢復土壤水文效應研究及應用 範俊崗 呂 剛 魏忠平 劉紅民 葉景豐 遼寧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馬冬菁 高英旭 楊 鶴 武文昊 張浩洋
華北楊樹速生豐產林精準水養調控機理與技術 賈黎明 席本野 王小平 李廣德 閆小莉 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市園林綠化國際合作項目管理辦公室;北京市共青林場
王 燁 劉詩琦 戴騰飛 邢長山
木材加工高速電主軸製造技術與應用 張 偉 金 徵 張前衛 傅萬四 閆榮庭 國家林業局北京林業機械研究所;天津市海斯特電機有限公司;上海躍通木工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楊建華 姚 遙 閆承琳 丁文華
基於不同侵蝕驅動力的退耕還林工程生態連清技術研究與應用 王 兵 周鴻升 牛 香 敖安強 劉再清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草)工程管理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北京農學院;遼寧省森林經營研究所;貴州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遼寧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李保玉 汪金松 張英豪 宋慶豐 王紅霞
牡丹新品種培育及產業化關鍵技術與應用 成仿雲 鍾 原 成信雲 袁軍輝 蔡長福 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國色牡丹科技有限公司;洛陽國家牡丹園
劉改秀 吳 靜 文書生 周 華 陶熙文
重要森林葉蜂生態學及綜合調控技術 張 真 王鴻斌 陳國發 陳立功 黃培強 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天津大學;廈門大學;山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甘肅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山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甘肅靖遠縣哈思山林場
劉隨存 梁麗珺 運 虎 孔祥波 張蘇芳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監測研究 戴廣翠 張 升 文彩雲 劉偉平 曾玉林 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北京林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湖南理工學院;西南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甘肅農業大學
朱述斌 賀 超 王 見 李周岐 陳秉譜
三等獎34項
申報項目 完成人 主要完成單位
南洋楹良種選育與高效栽培技術 晏 姝 韋如萍 梁仕威 陳 海 曾建雄 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紫穗槐叢枝菌根(AM)的研究 宋福強 周 丹 郭昭濱 範曉旭 常 偉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
祁連山典型流域青海雲杉林水文特徵與生態因子關係研究 劉賢德 牛 贇 成彩霞 金 銘 敬文茂 甘肅張掖生態科學研究院
乾旱沙地機械化深栽造林技術 俞國勝 陳 劭 劉玉軍 袁湘月 陳忠加 北京林業大學
生物防火林帶營建技術研究與示範 李修鵬 餘樹全 江曉東 章建紅 萬健勇 寧波市林火監測信息中心;浙江農林大學;寧波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寧波市鄞州區林業技術管理服務站
樹木微枝試管外生根育苗技術 沈海龍 張 鵬 楊 玲 王愛芝 李玉花 東北林業大學
多重土壤逆境下長白落葉松根系分泌的有機酸及其生態適應意義 宋金鳳 劉 永 崔曉陽 郭亞芬 桑 英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出入境檢驗檢驗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
乾旱瘠薄山地造林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 劉方春 馬海林 馬丙堯 杜振宇 李 麗 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萊蕪市金雨達塑膠有限公司
環境友好型生物基酚醛樹脂結構膠合板研究 時君友 李翔宇 段喜鑫 柴 瑜 麻馨月 北華大學
珍稀瀕危植物巴東木蓮繁育技術推廣示範 王玉兵 周鴻升 王希群 陳發菊 郭保香 三峽大學;國家林業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湖北省宜昌市林業局;湖北省宜昌市林業科學研究所
長白山杜鵑花菌根化種苗工廠化和速生關鍵技術及其推廣應用 顧地周 馮 穎 趙雲龍 劉 偉 王 慧 通化師範學院;通化縣金鬥鄉康特種養殖繁育基地;通化縣學軍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
珍稀觀賞竹產業化開發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 餘學軍 鄭 蓉 應葉青 周昌平 高培軍 浙江農林大學;福建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安吉竹子博覽園有限公司;杭州臨安太湖源觀賞竹種園有限公司
基於FSC森林認證的毛竹林經營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湯華勤 謝錦忠 張 瑋 馬乃訓 陸興龍 杭州市富陽區森林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總站;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杭州大禾志業竹木有限公司;杭州市富陽區環境保護監測站;富陽市永昌鎮竹產業協會
覆蓋雷竹林劣變土壤生態恢復技術研究與示範 郭子武 陳雙林 王安國 李迎春 俞文仙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臨安市現代林業科技服務中心;杭州市富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平榛優良品種選育與豐產技術 梁國儒 曾慶傑 盛淑豔 胡躍華 卞 婧 鐵嶺市林業科學研究院
木質材料表面高效阻燃技術及應用 吳玉章 屈 偉 蔣明亮 馬星霞 羅文聖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北京盛大華源科技有限公司;久盛地板有限公司
有機/無機協同技術在竹材加工中的應用 沈哲紅 於紅衛 鮑濱福 方 群 陳 浩 浙江農林大學;浙江安吉永生膠粘劑有限公司;安吉仕強制膠有限公司
兩種生態高效林菌共育模式關鍵技術 應國華 薛振文 呂明亮 李伶俐 梁俊峰 麗水市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麗水市林業技術推廣總站
杉木優良家系選育及三代種子園分步式高效營建技術 徐清乾 許忠坤 殷元良 張 勰 顧揚傳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湖南省林木種苗管理站;會同縣林業科學研究所;攸縣林業科學研究所
北緣地區油茶良種應用和高效栽培技術集成示範 鄧先珍 杜紅巖 肖正東 周席華 程軍勇 湖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國家林業局泡桐研究開發中心;安徽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速生豐產林生產經營過程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吳保國 張 旭 李 昀 王霓虹 黃心淵 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資源信息研究所;東北林業大學
森林資源保護無線監測關鍵技術 李文彬 韓 寧 闞江明 王國柱 壽大雲 北京林業大學
雲南高原湖泊溼地生物多樣性研究 王 娟 王四海 楊宇明 李 偉 張漢堯 雲南省林業科學院;西南林業大學
典型高寒沙區植被恢復技術體系研究與示範 賈志清 王學全 楊德福 李清雪 劉 濤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青海省治沙試驗站;中國林業科學院林業研究所
乾旱半乾旱區退化植被恢復及可持續經營技術研究 張文軍 王曉江 海 龍 楊躍文 王美珍 內蒙古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內蒙古自治區水利科學研究院
木麻黃等3個沿海常綠樹種耐寒種質引選與應用 張曉勉 江志標 郭 亮 高智慧 陳 斌 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舟山市農林與漁農村委員會;慈谿市林特技術推廣中心;桐廬縣農業和林業技術推廣中心;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
黃精資源培育及深加工關鍵技術 湯 鋒 胡一民 操海群 王 進 項 豔 國際竹藤中心;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毛竹種子特性及實生容器苗培育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高 健 蔡春菊 侯成林 申小葉 楊廷富 國際竹藤中心;首都師範大學;安徽省林科院
福建三明林改試驗區配套支撐技術及保障制度集成與示範 溫亞利 王新傑 李小勇 李紅勳 李 雲 北京林業大學;福建省三明市林業局
菌草生態循環產業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林佔熺 林冬梅 林 輝 林興生 黃國勇 福建農林大學
亞熱帶人工林經營的生態化學計量學原理與應用 陳伏生 汪思龍 王輝民 肖復明 方向民 江西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江西省林業科學院
茶油生產過程中質量安全控制 王亞萍 費學謙 羅 凡 姚小華 王開良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天台山康能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江西春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建德市霞霧農業開發中心;浙江茶之語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河南省丹江口庫區生態安全與產業發展研究 楊朝興 李 周 曹庭珠 丁向陽 曹 霞 河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社科院農發所;鄭州大學;信陽農林學院;南陽理工學院;南陽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辦公室;河南省科學院地理所
山茶優良種質培育與應用關鍵技術 彭邵鋒 陳永忠 王湘南 馬 力 陳隆升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湖南省中林油茶科技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