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6 1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在花城廣州,各類花木隨處可見,而我獨愛雞蛋花。雞蛋花易種易活,開得坦然,開得亮麗,開得莊重,不就是象徵了普通而堅忍的情感嗎?愛情如是,友情如是,親情亦如是。
醬紫FM出品
值班主播 | 羊城晚報記者 鄭紫薇
廣州是我去過多次的城市,紫荊花的婉麗,扶桑的妖嬈,木棉花的盛大,玉蘭的張揚,雞蛋花的跳脫,紅色似爆竹燈籠的喧鬧,白色如文房清供的嫻靜,它們都讓我喜悅,都讓我情動。花繁亂人眼,卻各有各的好,紅的熱烈,白的清雅。就像各人有各人的人生選擇,都有得,亦都有失,誰也不用羨慕誰,更不必抱怨命運偏袒誰,每個人的花開都有自己的理由。
而我更喜歡白色的花,覺得白色更適合中國人的氣質,更與中國文化相襯相諧。白衣勝雪,書墨留白,白騎少年,白駒過隙……甚至白色有很多代稱:白、素、縞、皓、皎、皙,意味悠長,讓人遐想。中國人深深陷入白色意象中,沉醉不知歸路。這種白色情結和中國文化中「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世哲學不無關聯。士子無論出仕還是隱逸,都要潔身自好,最好不食人間煙火,像屈原那樣,早晨喝木蘭花上的露水,晚上吃凋落的菊花瓣。於是,古代的男人將散發香味的植物袖在懷裡,裝入囊中,風起時,滿徑芬馨,衣袂生香。
白色的花若仙品奇葩,是不能褻玩的。你看,孔子佩白芷,曹操藏江離,屈原掛澤蘭,男人佩香就是向世人展示一種氣節,高蹈虛空,不同流合汙,這是男人對待白花的態度,明志,言情,散發厚重的精神意味。
女人對待花呢,是為了扮美,為了愛情,淋漓的是對世俗生活的熱度。周密在《武林舊事》裡寫宋代女子,撇下香囊、畫扇、涎花、珠佩等飾物,獨挑茉莉別發上,初春的茉莉價格不菲,「婦人簇戴,多至七插」,即使一晌歡娛,也願舍銀兩,擁濃香滿懷。女人愛極這樣俗氣的花,是因為它的香它的媚。茉莉的香氣淡遠而纖弱,自腕底腋下鬢邊襲來,再無風情的女人也添幾分妖色。《紅樓夢》裡的迎春資質平平、懦弱無能,她獨自專注地在水邊用繡花針穿茉莉,卻仍有女人的韻致,惹人憐惜。《浮生六記》裡的芸娘髮油裡飄出的茉莉香氣,引得丈夫沈三白忍不住去親她。
市井人家俗世男女的煙火日子,本來就是這般溫熱,何況還有白花的參與。
白色的花隨處可見:玉蘭,梔子,水仙,梨花,茉莉,曇花,雞蛋花……各擅其美,也因之被賦予了不同的精神含義。不是人的多事,而是植物花卉真的是人類的老師,給我們好好活下去的理由和怎樣活著的道理。
就像我喜歡的一種白色的花——雞蛋花。雞蛋花,沒有花心的花,只有五片花瓣的花,名字俗氣的花,形狀像極了打在碗裡的雞蛋,白黃相間,家常的顏色,樸素的姿態,一朵朵開在樹上,清新而悅目,俏麗又活潑,仿佛白色蝴蝶斂翅落在樹葉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雞蛋花盛開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和我國的南方省份,是寮國的國花,也是佛教寺院的「五樹六花」之一,又名「廟樹」或「塔樹」。西雙版納的傣族人用它入菜來招待賓客,夏威夷的居民節日裡將雞蛋花串成花環戴在脖子上。這種花雖然不獨白色一種,還有紅、粉紅、黃等顏色,但白色的更有情味。
雞蛋花也叫雙生花,花語是「錯過的愛」,另有人說是「復活和新生」。它一蒂雙花,一花兩豔,兩個花朵始終朝相反方向競放,花期將盡時則會極力扭轉花枝,在凋落的一瞬間,終於有了惟一的一次相對機會。之後,或者一朵吞噬另一朵獨自爭豔,或者彼此融合共赴生死……這副情態很像一出言情劇,也似梁祝化蝶。預示著宿命像上帝的手,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再不甘,再糾纏,也只有一次的相逢,抹不去的永遠是心底的遺恨……這總不免讓我想起席慕蓉的詩《一棵開花的樹》,一個痴情女子化成一棵樹,長在愛人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當等待的那個人終於無視地走過,那落了一地的花瓣像一堆凋零的心……
雞蛋花還隱喻了悔悟。因為雞蛋花沒有花心,無性繁殖,所以潮汕之地稱其為「好男人花」。傳說一個閱盡無數風月的浪子,有一天突然幡然醒悟,化作一棵樹,開出無心的花朵。他以清白決絕之態,向經過他身邊的人訴說自己的懺悔。雞蛋花的無心,不是無情,卻是極致的用情,那是一種跳脫風月後的看穿,那是一份重入紅塵的釋然。其實,人世間,放肆放浪是喜歡,節制內斂才是愛。
曾經讀過馮驥才的小說《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看似不和諧的一對夫妻在周圍人的嘲笑和疑問中,自顧自地一起上班下班,生火做飯,女人抱孩子,男人撐傘,風風雨雨走過,不離不棄。後來高女人去世了,矮男人拒絕所有人的上門提親,還是單身一人,只在周日把託養在別處的孩子接來團聚。「每逢雨天打傘上班時,他仍舊半舉著傘。人們覺得那傘下好像有長長的一大塊空間,空空的,世界上什麼東西也填補不上……」
一對夫妻就像雞蛋花一樣,平常地開在街巷裡,煙火繚繞地相伴相守,沒有風花雪月,只有柴米油鹽,愛情卻浸潤了一生。在我看來,花是植物,卻可以拿來借喻人生。雞蛋花易種易活,開得坦然,開得亮麗,開得莊重,不就是象徵了這種普通而堅忍的情感嗎?愛情如是,友情如是,親情如是。
這世上凡是不滅的,都在你自己的心裡,愛、情、義、理、物質享樂、精神慰藉,只要你覺得值得,那就是珍貴的。只是要記得:你必須學會把片刻當做永遠,盡心盡力,珍惜呵護,將「旅寓」以「家園」去對待。
因為人不是花,凋謝了還有下一季,只此一生可徜徉。
來源 | 羊城晚報2020年8月11日A11版
作者 | 郭春豔
編輯 | 舒舒
校對 | 黃小慧
審核 | 謝楊柳
籤發 | 李春煒
猜你喜歡
按以下步驟
原標題:《【醬紫FM】雞蛋花的人生隱喻》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