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8月06日 21:14:03 中財網 |
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年產1000套3MW以上風電軸承項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
二○一二年八月
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年產1000套3MW以上風電軸承項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
二○一二年八月
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年產1000套3MW以上風電軸承項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
院 長
劉 亭
研究員
分管院領導
徐 偉 金
教授級高工
總 規 劃 師
徐 偉 金
教授級高工
項目處處長
童 相 娟
教授級高工
項目負責人
童 相 娟
教授級高工
劉 堂 福
高級經濟師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
二○一二年八月
審 定 人
徐偉金
教授級高工
註冊諮詢工程師(投資)
審 核 人
高群凡
高級工程師
編制人員
童相娟
教授級高工
註冊諮詢工程師(投資)
劉堂福
高級經濟師
註冊諮詢工程師(投資)
施定國
博士
傅文鋼
高級工程師
註冊諮詢工程師(投資)
目 錄
1 總論 .................................................... 1
1.1 項目概況 .............................................. 1
1.2 承辦單位及母公司概況 .................................. 1
1.3 項目建設背景及必要性 .................................. 3
1.4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和研究範圍 ...................... 6
1.5 可行性研究成果概要 .................................... 7
1.6 可行性研究結論 ........................................ 9
2 市場預測與建設規模 ..................................... 11
2.1 市場分析 ............................................. 11
2.2 本項目產品市場前景 ................................... 19
2.3 建設規模 ............................................. 20
2.4 產品方案 ............................................. 20
3 原料、輔助材料 ......................................... 22
3.1 原、輔材料 ........................................... 22
3.2 主要原輔料貯存 ....................................... 22
4 生產工藝與設備 ......................................... 24
4.1 工藝技術方案 ......................................... 24
4.2 主要工藝設備及選型 ................................... 26
4.3 生產控制方案 ......................................... 29
5 廠址選擇與建設條件 ..................................... 30
5.1 廠址地理位置 ......................................... 30
5.2 建設條件 ............................................. 30
6 總圖布置與公用工程 ..................................... 33
6.1 總圖布置 ............................................. 33
6.2 建築工程 ............................................. 34
6.4 公用工程 ............................................. 35
7 環境保護、安全及消防 ................................... 41
7.1 環境保護 ............................................. 41
7.2 職業安全與工業衛生 ................................... 44
7.3 消防 ................................................. 46
8 節能 ................................................... 48
8.1 用能標準和節能規範 ................................... 48
8.2 能耗狀況和能耗指標分析 ............................... 49
8.3 節能措施和節能效果分析 ............................... 50
9 生產組織及勞動定員 ..................................... 52
9.1 組織結構 ............................................. 52
9.2 工作制度與勞動定員 ................................... 52
9.3 人員培訓 ............................................. 53
10 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 54
11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 55
11.1 建設投資估算 ........................................ 55
11.2 建設期利息估算 ...................................... 56
11.3 流動資金估算 ........................................ 56
11.4 總投資構成 .......................................... 56
11.5 資金籌措 ............................................ 56
12 財務評價 .............................................. 59
12.1 編制依據 ............................................ 59
12.2 基礎數據 ............................................ 59
12.3 產品成本估算 ........................................ 59
12.4 年新增營業收入和年營業稅金及附加估算 ................ 61
12.5 利潤總額及分配計算 .................................. 61
12.6 財務盈利能力分析 .................................... 61
12.7 清償能力分析 ........................................ 62
12.8 不確定性分析 ........................................ 63
12.9 財務評價結論 ........................................ 64
附表
附表1 投資使用計劃與資金籌措表
附表2 流動資金估算表
附表3 營業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和增值稅估算表
附表4 總成本費用估算表
附表4-1 外購原材料及燃料動力費估算表
附表4-2 固定資產折舊估算表
附表4-3 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攤銷估算表
附表5 利潤及利潤分配表
附表6 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
附表7 項目資本金現金流量表
附表8 借款還本付息計算表
附表9 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表
附表10 資產負債表
附表11 敏感性分析表
附圖
附圖1 廠址區域位置示意圖
附圖2 廠區總平面布置示意圖
1 總論
1.1 項目概況
1.1.1 項目名稱:年產1000套3MW以上風電軸承項目
1.1.2 承建單位: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1.1.3 法人代表:馬興法
項目負責人:馬全法
1.1.4 建設地點: 德清縣臨杭工業園區
1.1.5 總投資:29000萬元
1.1.6 建設期:1年
1.1.7 建設內容及規模:本項目利用現有土地,擬新建廠房63003.6平
方米,購置數控碾環機、數控碾環機液壓系統、油壓機、井式滲碳爐生
產線、熱處理機、行車、立車、銑床機、滾齒機、試驗機等國產設備59
臺(套),形成年產3MW以上風電軸承1000套的生產能力。
1.2 承辦單位及母公司概況
1.2.1 承辦單位——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是浙江天馬軸承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
公司,成立於2010年10月28日,註冊地位於德清縣臨杭工業區經三路,
註冊資本200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重型數控工具機、精密軸承、精密鍛
件等的生產、銷售等。目前,公司已徵用土地約500畝。
1.2.2 母公司——浙江天馬軸承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天馬軸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馬股份)成立於2002年11
月18日,註冊地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石祥路208號,註冊資本118800
萬元,主營軸承與重型數控工具機產品,於2007年3月28日在深圳證券
交易所上市。在杭州、德清、成都、北京、貴州、齊齊哈爾等地建有七
大生產基地。
天馬股份是中國軸承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也是國內唯一集材料、
軸承、裝備三大產業於一體的精密裝備製造企業。企業生產的產品以替
代進口高端市場為目標,產品覆蓋10大類4500餘個品種,被廣泛應用
於風力發電、重型機械、鐵路、航空、船舶、汽車、工具機、電機、礦山
冶金、農用機械、工程機械、港口機械等眾多領域,其中短圓柱滾子軸
承、鐵路軸承、風電軸承、軋輥軸承,以及「齊一」牌重型數控立臥式
車床等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均排名全國第一,成為細分市場冠軍。
公司擁有一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和2個國
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自成立以來,公司一直
高度重視技術創新。近年來,多次承擔了國家和省部級科技計劃項目,
並與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了產學研合作研發,取得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
產權的技術成果,目前公司共擁有專利52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實用
新型專利45項。公司生產的「TMB」牌軸承和「齊一」牌工具機榮獲「中
國名牌」、「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中國馳名商標」等稱號。
公司近3年生產經營狀況詳見表1-1。
表1-1 浙江天馬軸承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的生產經營狀況
年份
項目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營業收入(萬元)
330937.48
358288.38
309876.19
利潤總額(萬元)
67726.25
80517.79
51959.79
營業稅金及附加(萬元)
1878.07
2402.14
1696.76
增值稅(萬元)
14118.52
17626.68
3630.18
資產負債率(%)
32.69
28.24
30.08
1.3 項目建設背景及必要性
1.3.1 項目建設背景
隨著傳統能源儲量與環境保護制約日益加劇,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
已經成為中國能源戰略的必然選擇。為了調整目前不合理的電源結構,
實現電源供應多樣化,保障電源安全,緩解環境汙染防護的壓力,積極
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政府大力提倡可再生能源的發展。2007年頒布了《可
再生能源發展中長期發展規劃》,2008年又相繼頒布了《可再生能源發展
「十一五」規劃》,用於鼓勵和規範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與此同時,
我國風電設備產業快速發展,已經是世界上風電設備製造大國和風電裝
機容量的第一大國。但自主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和核心關鍵零部件
受制於人等問題依然突出。
風電主軸軸承等風電軸承屬於高精度、高技術軸承品種,技術含量
較高,開發難度較大,目前大部分需要依賴進口,嚴重製約著風電機組
整機的國產化進程,已經成為急需替代進口的關鍵零部件。為此,「十
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加強風電裝備研發,增
強大型風電機組整機和控制系統設計能力,提高發電機、齒輪箱、葉片
以及軸承、變流器等關鍵零部件開發能力」。並將風力發電機組主軸軸
承、發電機軸承列入《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指導目錄(2012年版)》。
為把握國家相關規劃和政策實施的機遇,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
司提出實施年產1000套3MW以上風電軸承項目,加快提升風電軸承技術
水平提升,促進我國大型風電機組整機生產製造能力提升。
1.3.2 項目建設必要性
(1)本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屬於重點鼓勵建設的項目
本項目產品是3MW以上風電軸承,項目實施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
屬於國家重點鼓勵發展項目。「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中提出要「加強風電裝備研發,增強大型風電機組整機和控制系統設計
能力,提高發電機、齒輪箱、葉片以及軸承、變流器等關鍵零部件開發
能力」。並將風力發電機組主軸軸承、發電機軸承列入《重大技術裝備
自主創新指導目錄(2012年版)》。同時,本項目屬於《產業結構調整
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的第一類鼓勵類、十四機械、第十二條:「時
速200公裡以上動車組軸承,軸重大於30噸重載鐵路貨車軸承,使用壽命
200萬公裡以上的新型城市軌道交通軸承,使用壽命25萬公裡以上汽車輪
轂軸承單元,耐高溫(400℃以上)汽車渦輪、機械增壓器軸承,P4、P2
級數控工具機軸承,2兆瓦(MW)及以上風電機組用各類精密軸承,使用壽
命大於5000小時盾構機等大型施工機械軸承,P5級、P4級高速精密冶金
軋機軸承,飛機及發動機軸承,醫療CT機軸承,以及上述軸承零件」。
(2)本項目的建設是提升我國大型風電設備關鍵零部件技術水平和
製造能力,推進大型風電設備國產化步伐的需要
目前,我國風電設備關鍵零部件還需要大量依賴進口,國產化率還
較低。在風電軸承領域,90%左右的變速箱軸承和電機軸承依賴進口,偏
航軸承總成和葉片主軸軸承總成尚處於少量試製階段。根據國家戰略性
新興產業、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未來一段時間我國急需提高國產風電
設備零部件的技術水平和製造能力。因此,加強關鍵零部件的技術開發
和產業化,已經成為當前風電產業的重要任務。
軸承作為關鍵零部件,其國產化水平在相當程度上制約著大型風電
設備的國產化進程。本項目的實施,將促進我國大型風電軸承技術水平
和製造能力提升,加速大型風電設備的國產化進程。
(3)本項目的建設是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的需要
本項目承辦單位的母公司浙江天馬軸承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精密
軸承和精密數控工具機的生產,堅持以「改造傳統機械製造業」為核心的
高技術戰略,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在軸承、數控工具機技術開發和生產制
造領域形成了較強的實力。但是,國際先進企業相比,公司在高端產品
自主開發、綜合競爭能力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
的產品仍然偏低。在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新能源產業發展規
劃的推動下,風電裝備關鍵零部件市場前景廣闊,為企業優化產品結構,
開拓新興市場提供了機遇。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與日益加劇的競爭形勢,
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擬實施年產1000套3MW以上風電軸承項目,
以進一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優化企業產品結構,提升企業核心競
爭力。
綜上所述,本項目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同時,又切合企業發展
戰略目標,項目的實施是必要的。
1.4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和研究範圍
1.4.1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
(1)國家有關產業政策;
(2)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本);
(3)《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
(4)《「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5)《高端裝備製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6)《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指導目錄(2012年版)》;
(7)《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浙江省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規劃的
通知》(浙政發〔2009〕46號);
(8)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提供的有關資料。
1.4.2 研究範圍
通過對項目在技術上的可靠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以及產品市場的全
面分析,論述本項目的可行性情況。主要內容包括:對產品市場需求預
測、生產工藝流程、設備選型、工程技術方案及配套公用工程、環境保
護、生產組織和勞動定員等進行分析,並進行投資估算和財務評價分析。
1.4.3 研究工作的指導思想
貫徹國家有關產業發展方針、政策,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
力求產品質量高,具有市場競爭力,生產過程節能環保,儘量利用存量
資產,節約投資,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5 可行性研究成果概要
1.5.1 建設規模
本項目利用現有土地,擬新建廠房63003.6平方米,購置數控碾環
機、數控碾環機液壓系統、油壓機、井式滲碳爐生產線、熱處理機、行
車、立車、銑床機、滾齒機、試驗機等國產設備59臺(套),形成年產3MW
以上風電軸承1000套的生產能力。
1.5.2 產品方案
根據市場的需求與企業在經營上的要求,本項目擬定的產品方案如
表1-2。
表1-2 產品方案表
序號
產品名稱
規格(mm)
單位
產量
1
主軸軸承
外徑2200mm
套
136
2
變漿軸承
外徑Φ3200-4200mm
套
648
3
偏航軸承
外徑Φ4000-6000mm
套
216
4
合 計
套
1000
1.5.3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詳見表1-3。
表1-3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匯總表
序號
項目名稱
單位
數 量
備 注
1
建設內容
1.1
國產生產設備
臺(套)
59
詳見表4-1
2
產品方案
2.1
主軸軸承
套
136
2.2
變漿軸承
套
648
2.3
偏航軸承
套
216
3
年工作日
天
250
兩班制
4
公用動力消耗量
4.1
年耗水量
萬噸
1.28
4.2
年耗電量
萬度
1838
6
總定員
人
376
7
建築面積
新建建築面積
平方米
63003.6
8
新增項目總投資
萬元
29000
9.1
新增建設投資
萬元
26976
9.2
建設期利息
萬元
524
9.3
新增鋪底流動資金
萬元
1500
10
年營業收入
萬元
36176
11
年總成本費用
萬元
23089.0
12
年營業稅金及附加
萬元
282.5
13
年增值稅
萬元
2824.6
14
年利潤總額
萬元
9979.9
15
財務評價指標
15.1
投資利潤率
%
30.69
15.2
投資利稅率
%
40.25
15.3
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1年)
年
3.88
所得稅前
年
4.51
所得稅後
15.4
財務內部收益率
%
36.22
所得稅前
%
28.36
所得稅後
15.5
財務淨現值(ic=12%)
萬元
34539.5
所得稅前
萬元
22540.2
所得稅後
16
借款償還期
年
3.20
包括建設期
17
盈虧平衡點
%
31.67
1.6 可行性研究結論
1.6.1 項目建設是必要的
本項目年產1000套3MW以上風電軸承項目,屬於《產業結構調整指
導目錄(2011年本)》鼓勵類發展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項目的
實施有利於提高我國風電軸承等關鍵零部件技術水平和製造能力,有助
於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因此,項目實施是必要的。
1.6.2 項目建設方案合理
本項目利用現有土地,擬新建廠房63003.6平方米,購置數控碾環
機、數控碾環機液壓系統、油壓機、井式滲碳爐生產線、熱處理機、行
車、立車、銑床機、滾齒機、試驗機等國產設備59臺(套),形成年產3MW
以上風電軸承1000套的生產能力。項目建設規模合理、方案可行。
1.6.3 項目技術方案先進
本項目主要工藝和設備從投資經濟性和先進性兩方面進行了綜合
比較、分析,選用的設備均具有當今國內外先進水平,具有生產效率高、
性能穩定可靠等優點。
1.6.4 項目配套條件成熟
本項目在德清臨杭工業園內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現有廠區內
組織實施。實施地周邊道路和航道四通八達,原料及產品運輸方便。區
域內配套有完善的水、電等通訊工程設施。
1.6.5 項目經濟效益良好
本項目總投資為29000萬元,其中建設投資為26976萬元、建設期
利息為524萬元、新增鋪底流動資金為1500萬元。經分析,項目正常年
可實現營業收入36176萬元,利潤總額9979.9萬元,營業稅金及附加
282.5萬元,增值稅2824.6萬元,稅後內部收益率28.36%,投資回收期
4.51年。項目的經濟效益良好。
從本報告所作的技術和經濟分析結果表明,本項目是可行的。
2 市場預測與建設規模
2.1 市場分析
2.1.1 風電產業市場分析
(1)風能資源豐富,裝機容量急劇增長
據初步探明,全球風能資源是水能資源的10倍,高達每年53萬億
千瓦時,主要分布於北美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方。受能源危機影響,
在政府法規和政策措施的強力推動下,風能利用技術不斷進步,風能市
場快速擴張。在過去10年間,風電發展不斷超預期發展,在世界能源中
一直保持著最快增長速度。全球裝機容量從2001年自2009年複合增長
率為26.2%,截止2011年全球累計風電裝機達到238,000兆瓦,實現了21%
的年增長。
圖 2-1 2001-2009年全球風力發電歷年變化圖(單位:千瓦時)
圖 2-2 2001-2009年全球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單位:吉瓦)
圖 2-3 2009-2014年全球各地區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單位:兆瓦)
從國內情況看,我國風能資源十分豐富,可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備
約10萬億千瓦,全部開發後,每年可提供約2.3萬億千瓦時電量。我國
發展併網風力發電始於1990年,近年風電裝機規模連續翻倍增長,國家
發改委計劃中國2020年風力發電能力將到達30GW。2011年,我國新增
安裝風電機組11409臺,裝機容量17630.9MW,累計安裝風電機組45893
臺,裝機容量62364.2MW,年增長39.4%,已經是世界上風電設備製造大
國和風電裝機容量的第一大國。我國風電產業快速發展促使國內風電設
備國產化水平快速提升。
圖2-4 2001-2011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和增長率
圖2-5 2006-2011中國各行政區累計風電裝機容量
(2)傳統能源與環境保護制約加劇,風電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傳統能源儲量與環境保護制約日益加劇,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
已經成為中國能源戰略的必然選擇。為了調整目前不合理的電源結構,
實現電源供應多樣化,保障電源安全,緩解環境汙染防護的壓力,積極
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政府大力提倡可再生能源的發展。2007年頒布了《可
再生能源發展中長期發展規劃》,2008年又相繼頒布了《可再生能源發展
「十一五」規劃》,用於鼓勵和規範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2012年全
國能源工作會議指出,要積極有序發展風電,按計劃實施「十二五」第
二批規模為1500-180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建設。據預計,2020年國內將
建成六大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和一批百萬千瓦風電基地,風電總裝機容量
可達到1.1-1.3億千瓦,佔電力總裝機比重的7-9%。
2.1.2 風電設備製造業市場分析
(1)大中型企業不斷成長,市場規模迅速擴張
風能發電產業的迅速發展,為風電設備製造企業提供了巨大商機,
大中型企業不斷成長。風電機組的主要部件加工需要大量的精密、高效
的數控工具機和高端刀具,風電設備加工技術的進步,很大程度上依賴於
工具機和刀具的先進性與精準性。再加上風電設備大都工況環境比較惡劣,
這也對相關設備加工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可以說,先進的裝備製造工藝
尤其是先進的工具機和刀具是風電設備製造產業升級的根本保障。
按照中國風能協會統計數據,在2011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前20機
組製造商排名中,有20.4%來自金風科技,華銳風電和國電聯合動力以
16.7%和16.1%,分列市場份額的第二、三位。
表2-1 國內主要風電零部件供應商
部件名稱
外資主要廠商
內資主要廠商
主軸軸承
SKF、FAG、TIMKEN
天馬軸承、洛陽軸承、瓦房店軸承
齒輪箱
Winergy、Hansen
南高齒、重齒、杭齒、二重、大重
葉片
LM、TPI(太倉)
保定惠騰、中復連眾、中材科技、稜光實
業、鑫茂科技、江蘇新譽、天津東汽、保
定華翼、廣東明陽、國電聯合、天威風電、
上海艾朗
發電機
ABB、Emerson、Siemens
永濟電機、株洲電機、蘭州電機、湘潭電
機、東風電機、大連天元、南汽輪機、佳
木斯電機
偏航系統
羅特艾德
天馬軸承、瓦房店軸承、洛陽軸承
電控系統
MITA、Windtec、Siemens
合肥陽光、科諾偉業、許繼電器、南瑞集
團、利德華福
輪轂
江陰吉鑫、華銳鑄鋼、一汽鑄造、西安風
電、東汽、陝西秦川
資料來源:興業證券研發中心。
同時,在旺盛的市場需求推動下,葉片、發電機等零部件由於國內
原有製造基礎較好、技術壁壘相對較低、產能較易擴張,供應商數量和
產能都增長較快,目前已有30餘家企業進軍葉片製造,電機製造商增加
到十幾家;技術難度最大的主軸軸承,國內已有瓦軸、洛軸、天馬等廠
商進行了大量投入,未來產能快速擴張。
(2)技術水平逐漸提高,國產設備市場份額迅速提升
為了突破風電設備國產化的瓶頸,多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
和人力,通過「九五」、「十五」的技術攻關、產業化和引進消化吸收再
創新,我國風電技術和裝備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與此同時,國家對風電
設備國產化率必須達到70%的規定、製造成本和服務優勢等使的國內風電
設備廠商市場份額迅速提升。2008年底,內資和合資企業累計市場份額
達到61.8%,首次超過外資企業;新增市場份額從2004年的25%躍升至
2008年的75.6%。2010年華銳、金風和東汽,這三大內資廠商新增裝機
容量合計佔市場整體56.8%的份額,外資企業VESTAS、GAMESA、GE、Suzlon
僅佔中國風機新增裝機容量的10%。
可以預見,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隨著國家和企業加大對風電技術
的引進和研發力度,國產風電設備的技術水平將逐漸接近並達到國際先
進水平,國產設備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將來國產設備的市場份額將長期
保持優勢地位並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在世界風電設備市場佔據一席之
地。
(3)市場需求旺盛,風電設備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我國風電產業的發展,以及國家風電設備國產化政策的大力推
行和國產企業的技術引進、資本投入的加快,國產設備比例也隨之大幅
提高,風電設備市場潛力巨大。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的判斷,2012年,我國風電裝備製造能力將達到1000萬-1500萬千瓦,除滿足國
內風電市場的需求外,還可成為世界主要的風電裝備製造基地,向美國、
歐洲等地區出口,成為國內出口產品新興力量。
2.1.3 軸承行業市場分析
(1)行業處於快速增長通道,產品結構有待優化
軸承是裝備製造業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係著重大裝備
和主機的性能、質量和可靠性。軸承是我國重點強調發展的戰略性基礎
產業,經過六十多年的努力,我國軸承工業已具備了較強的技術實力和
較大的生產能力。「十一五」期間,我國軸承行業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
的態勢,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年遞增18.20%,軸承產量平均年遞增20.11%。
軸承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建成軸承強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0
年產值約為1300億元人民幣,排名全世界第三位。2011年全國軸承行業
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420億元,同比增長12.7%;軸承產量完成180億套,
同比增長20%。全年出口軸承49億套,創匯45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
18.2%和36.6%;累計進口軸承18.8億套,用匯41.7億美元,分別同比
增長4.6%和9.4%。進出口順差3.3億美元。軸承行業順差原因,一方面
是我國出口軸承市場和結構進行了合理的調整,大型軸承和中高端軸承
出口份額 比重加大,另一方面是由於外資軸承公司不斷在我國境內建廠
導致進口軸承數量銳減。2012年國內軸承市場的不確定因素進一步增加,
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大約在1580億元左右,增長11%左右,軸承業務收
入會達到1120億元左右,增速12%左右,軸承產量會達到210億套左右,
增速16%左右。預計到2015年,中國軸承行業的銷售額將達到2220億元,
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
但從產品結構分析,我國生產的軸承基本都是集中在低端軸承領域,
大多數為小型及中小型軸承,在高端軸承製造這塊上還是依賴進口,中
大型以上的軸承產量佔比不足3%,產值僅佔35%。從產品類型分析,技
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軸承佔比非常小。
國外軸承市場方面,由於歐元危機影響擴大,發達國家經濟停滯萎
縮,亞洲經濟受到增速放緩的影響,會對我國軸承出口造成一定的壓力。
2012年我國軸承出口波動較大,預計2012年軸承出口創匯還會有15%左
右的增長。由於國際經濟下滑,會促使各類經濟削減成本開支,而我國
軸承的性能價格比還具有一定的優勢。
圖2-6 2004-2008年中國軸承行業軸承產量與主營業務發展趨勢圖
(2)行業競爭激烈,集中度亟待提高
目前國內軸承企業從整體上處於產能擴張階段,缺乏自主智慧財產權
的產品和品牌效應,出口產品的附加值難以提高。「兩弱兩少」現象突
出,即基礎理論研究弱,參與國際標準制訂力度弱,少原創技術,少專
利產品。出口產品種類單一,面臨著俄羅斯、羅馬尼亞等國的產品的競
爭。由於產品附加值比較低,只能通過低價銷售來競爭,從而多次觸碰
外國反傾銷的壁壘。
根據軸承工業協會統計,2011年我國軸承企業近2000家,其中銷售
收入超過500萬的企業在900家以上,數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國是軸承
大國。但非軸承強國,產值前30位的企業市場份額不足40%。行業集中
度較低,使得行業競爭異常激烈,行業毛利和投資回報率遠低於國際競
爭對手。2007年,我國軸承行業平均毛利率約為14.3%,平均投資回報
率僅為2.38%。同時,市場過度分散還導致我國軸承企業喪失原材料話語
權,企業不能有效應對原材料成本上升。
(3)下遊主機需求顯現,軸承市場潛力強勁
0200400600800100020042005200620072008
年份
主營業務收入(億元)
020406080100120
產量(億套)
主營業務收入產量
基於中國高端軸承發展落後的狀況,國家將發揮產業政策的引導作
用來支持軸承行業的發展,已出臺的「十二五」明確將帶動性強、輻射
作用大的高速、精密、重載軸承等機械基礎件作為發展的重點行業,以
提高性能、可靠性和壽命為重要目標,力爭與國際接軌。到2015年,軸
承行業的銷售額將達到2220億元,行業年均增速將在12%-15%之間,其
中高速、精密、重載等高端軸承的增長速度將更快。
儘管我國軸承行業目前正面臨國際金融危機的考驗,而且還存在許
多亟待破解的瓶頸問題,但在國家政策調控下,軸承下遊主機市場正逐
漸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發展勢頭和潛在需求正逐漸顯現。
2.2 本項目產品市場前景
(1)進口替代空間廣闊
在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下,我國風電軸承將呈現出快速增長趨
勢。從目前我國風電軸承的製造情況看,風電軸承一般尺寸較大,受力
複雜,加工工藝要求較高,目前市場供不應求。在各類軸承中,變速箱
軸承和電機軸承進口比例將近90%;大型偏航軸承總成和葉片主軸軸承技
術難度較大,現階段僅有少量試製,是風機國產化的重點領域。因此,
通過國產化替代進口產品,風電軸承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根據上述分析,風電設備的需求增長和國產化進程,將給國產軸承
替代進口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2)產品能為眾多企業提供配套
近年來,浙江天馬軸承股份有限公司圍繞風電軸承和精密高速數控
工具機軸承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開發。目前,已為重慶重齒風力發電機齒輪
箱有限責任公司、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
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第二重型機械集
團公司以及EWT、Vestas、Suzlon等國內外風電設備製造企業提供配套,
(3)總體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政策向好
目前,我國正處於擴大內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的
關鍵時期。隨著國家內需拉動政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政策措施的
深入實施,我國經濟將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態勢,這將對先進裝備發展
產生巨大的市場需求。同時,國家出臺的有關新能源相關的一系列規劃,
對本項目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此外,金融危機加快了世界產業格
局的調整,為我國企業參與風電設備製造業再分工的機遇。
2.3 建設規模
本項目利用現有土地,擬新建廠房63003.6平方米,購置數控碾環
機、數控碾環機液壓系統、油壓機、井式滲碳爐生產線、熱處理機、行
車、立車、銑床機、滾齒機、試驗機等國產設備59臺(套),形成年產3MW
以上風電軸承1000套的生產能力。
2.4 產品方案
根據市場的需求與企業在經營上的要求,本項目主要生產3M以上風
電機組的主軸軸承、變漿軸承、偏航軸承,具體產品方案如表2-3。
表2-3 產品方案表
序號
產品名稱
規格(mm)
單位
產量
1
主軸軸承
外徑2200mm
套
136
2
變漿軸承
外徑Φ3200-4200mm
套
648
3
偏航軸承
外徑Φ4000-6000mm
套
216
4
合 計
套
1000
3 原料、輔助材料
3.1 原、輔材料
3.1.1 原、輔材料用量
根據產品方案測算,項目年需原、輔材料用量估算如表3-1。
表3-1 原、輔材料用量估算表
序號
名 稱
單位
數量
1
特種軸承鋼坯件
t/a
6000
2
滾動體坯料
t/a
300
3
保持架坯料
套/a
1000
4
密封圈
套/a
1000
5
其他原輔材料
套/a
1000
3.1.2 主要原輔材料質量要求
本項目所需原料均按國家標準規定的要求驗收,並且要滿足客戶要
求,以確保最終成品的質量。
3.1.3 原輔材料來源
本項目的主要生產原料國內供應充足。項目所需原輔材料最好與國
內外有關廠家建立長期、穩定的供貨關係,以穩定產品質量,供應有保
障。
3.2 主要原輔料貯存
3.2.1 原輔材料貯存
原料的儲存量為20~35天,貯存於廠房的原料倉庫內。
3.2.2 成品的貯存
產品成品的貯存為20~35天的生產量。成品按用戶的要求包裝。
3.2.3 貯存管理
本項目的原料、成品和包裝材料的貯存,均應按批號分存,建立嚴
格的分發料制度,杜絕混批號而造成事故。
4 生產工藝與設備
4.1 工藝技術方案
4.1.1 工藝技術創新性
(1)採用先進方式對軸承進行熱處理。採用公司專利技術「保護氣
氛下的先進鹽浴淬火熱處理」對軸承進行熱處理,對整個熱處理過程實
在線全自動控制,溫控精度高,加熱均勻,冷卻速度控制好,使熱處理
之後軸承零件組織均勻,硬度差小,淬火變形小,保證了產品長壽命和
可靠性。
(2)加工工藝採用自主創新的「單打雙輾擴工藝」、「車工浮動夾
具防夾傷和變形」、「穩定研磨工藝」等,有效提高軸承產品的精度和
公差控制。
(3)採用氣液聯合浮動支撐技術提高軸承的加工精度,使軸承的精
度等級提高。
(4)採用先進塗層技術對滾動體表面進行表面處理,減小摩擦,提
高壽命。
4.1.2 工藝流程及說明
(1)生產工藝流程圖
本項目風電主軸軸承工藝流程圖詳見圖4-1,風電變槳、偏航軸承工
藝流程詳見圖4-2。
UT探傷
粗車加工
鍛造
毛坯
包裝
裝配
探傷檢查
附加回火
2
細磨加工
附加回火
1
滲碳淬火
精車加工
精磨加工
粗磨加工
硬車加工
圖4-1 風電主軸軸承生產工藝流程圖
圖4-2 風電變槳、偏航軸承生產工藝流程圖
齒部中頻
淬火
調質處
理
粗車
鍛造
毛坯
細車加工
細車加
工
UT探傷
滾道粗加
工
軟齒
包裝
成品檢查
表面防腐
處理
裝配
零件檢查
滾道及齒
MT
滾道硬車
加工
孔加工
齒加工
精車加工
滾道中頻
淬火
(2)主要工藝流程說明
鍛壓工藝:採用先進的大噸位數控油壓機和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臥式
數控輾環機裝備和公司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環鍛件精密仿真技術,使制
造出的鍛件尺寸精度高、表面質量好、材料利用率達到75%以上,同時,
採用連續蓄熱和高溫低氧加熱技術,實現節能節材。
車加工工藝:採用先進的車加工工藝,數控大型立式車床可滿足直徑
8米的軸承套圈車加工工藝要求。由於採用伺服控制系統,可滿足套圈的
尺寸及形狀精度要求。
熱處理工藝:採用(6×6)m箱式數控爐,Φ8m數控感應淬火等先進工
藝,保證了淬火尺寸的一致性和硬度的均勻性,使產品熱處理質量達到
或接近國外先進水平。
磨裝工藝:採用大型數控大直徑磨床,保證套圈的製造精度。利用和
德國先進工具機製造廠聯合開發的大型數控超精工具機保證套圈的光潔度和
滾道形狀要求。同時圓錐、圓柱軸承套圈採用滾道超精加工,向雙曲線
凸度滾道方向發展。
滾動體工藝:採用壓力機成型,外徑無心磨削,滾子表面噴丸處理強
化技術,高效光飾機技術、球基面磨削技術、滾子凸度超精技術等,保
證產品精度要求。
4.2 主要工藝設備及選型
4.2.1 設備選擇及理由
本項目設備選型主要針對項目的研究開發特點和生產工藝特點,在
合理需要的前提下,以技術性能指標為重點,同時考慮價格、節能、環
保等因素。
近年來,隨著我國政府對裝備製造業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國制
備製造業的技術水平取得較大進步,設備的技術性能、生產效率等方面
已經能滿足軸承、精密數控工具機的需要。因此,本項目所需各類生產設
備將以國產設備為主。
4.2.2 主要設備表
根據本項目擬建規模及產品綱領,按年產250天,日工作16小時配
置,本項目擬新增主要設備選型見表4-1。
表4-1 本項目國產設備一覽表
序號
設備名稱
單位
數量
規格型號
單價
(萬元)
總價
(萬元)
產地
1
箱式加熱爐
臺
2
VBEs-6000
115
230
國產
2
井式滲碳爐生產線
條
1
JSX-1200*1800
510
510
國產
3
井式電阻爐
臺
2
8*1m
70
140
國產
4
淬火油槽
臺
1
10*12*5m
50
50
國產
5
探傷機
臺
1
CXW-Ⅲ
85
85
國產
6
數控碾環機
臺
1
D53K-1200
5000
5000
國產
7
油壓機
臺
1
8000T
3000
3000
國產
8
數控碾環機液壓系統
套
1
700
700
國產
9
熱處理機
臺
1
ZLD-40
340
340
國產
10
叉車式裝取料機
臺
1
40T
250
250
國產
11
行車
臺
1
125/32T
160
160
國產
12
行車
臺
3
32/10T
56
168
國產
13
行車
臺
3
50/20T
60
180
國產
14
行車
臺
4
10T
6
24
國產
15
試驗機
臺
1
6M
1000
1000
國產
16
交流平板車
臺
4
20T
8
32
國產
17
直流平板車
臺
1
30T
10
10
國產
18
大型滾道輪廓儀
臺
1
5M
30
30
國產
19
冷卻塔
臺
1
300噸
12
12
國產
20
翻面機
臺
1
自製
10
10
國產
21
裝配臺
臺
3
自製
10
30
國產
22
單式蓄熱式加熱爐
臺
3
6MX6X3M
140
420
國產
23
立車
臺
1
SMVT1000X46/100Q-NC
700
700
國產
24
立車
臺
2
DFVT630X8/40-NC
360
720
國產
25
車磨
臺
2
DFVTG630X8/40-NC
400
800
國產
26
銑齒機
臺
2
BVDM800X10/40L-NC
660
1320
國產
27
滾齒機
臺
2
YX31600L
900
1800
國產
28
滾齒機
臺
1
YX31800L
1100
1100
國產
29
鑽床
臺
2
Q1-189
345
690
國產
30
立磨
臺
2
BVG160X5/5-NC
260
520
國產
31
空壓機
臺
1
SW250
35
35
國產
32
箱式變電站
套
6
1600KVA
50
300
國產
33
合計
59
20366
4.2.3 設備的最終定型
設備的最終選型,還需企業與設備供應商進行廣泛的技術交流和商
務談判,在技術性能優越,滿足產品質量要求的前提下,兼顧良好的售
後服務。總之,要做到「貨比三家」,以最小的投資,取得最大的效益。
4.2.4 工藝設備布置
本項目在公司生產7#車間和1#車間部分內進行設備安裝。車間內設
備根據工藝流程的要求,既滿足生產又便於管理,儘量使設備排列合理、
流暢、操作方便、工藝路線無迂迴。
4.3 生產控制方案
4.3.1 工藝控制方案
本項目生產控制方案將遵循「方案合理、技術先進、運行可靠、操
作方便」的原則,採用先進的控制系統、合理設置控制點,對生產過程
的主要參數進行監察和控制,以穩定工藝,為生產管理提供必要的數據,
保證產品質量和生產設備正常安全運行,降低消耗、減低勞動強度,提
高經濟效益。
4.3.2 產品的質量控制
為了確保產品質量,企業應建立一整套對產品的各個生產環節進行
全面質量管理。其主要任務如下:
(1)對主要原料應進行全面監測和檢測分析。
(2)對成品的物理和外觀指標進行認真檢測。
(3)加強車間建設,做到規範操作,文明生產,減少殘、次品量。
5 廠址選擇與建設條件
5.1 廠址地理位置
本項目在德清臨杭工業園區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現有廠區內
組織實施,廠區佔地330832平方米(約合500畝)。廠區東側和南側均
臨黃婆漾,西接經三路,北至洋北路。德清縣臨杭工業園區位於杭州北
郊,杭嘉湖平原西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避暑勝地莫幹山南麓。距杭
州市中心45公裡,上海190公裡。廠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廠址地理位置詳見附圖1。
5.2 建設條件
5.2.1 氣候、氣象條件
德清縣屬亞熱帶南緣季風氣候,其特徵是東夏季風交替顯著,年平
均氣溫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6月上旬至7月中旬為
梅雨期;7~8月份,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盛行東南風;9月中旬,常
出現陰雨天氣;中秋以後天氣比較穩定,俗稱為「十月小陽春」。根據
德清縣氣象站歷年統計資料分析,主要氣候特徵如下:
年平均氣溫: 15.9℃
極端最高氣溫: 40.2℃(1978年7月8日)
極端最低氣溫: -10.6℃(1977年1月5日)
歷年平均氣壓: 1013.5hPa
年平均降雨量: 1550mm
平年均降雨天數: 155天
年平均相對溼度: 80%
年平均無霜期: 241天
年主導風向: NW(11%)
春季盛行風向: ENE(11%)
夏季盛行風向: S(16%)
秋季盛行風向: NW(22%)
冬季盛行風向: NW、NNW(16%)
年平均風速: 2.48m/s
最大風速: 20m/s
靜風頻率: 6%
5.2.2 地形、地貌
德清縣境內地勢自西向東傾斜。西部為天目山餘脈,群山連錦,林
木蔥鬱,主要有中外聞名的旅遊、避署勝地莫幹山等,區內以早園竹、
毛竹生產為主。東部為平原水鄉,河渠似網,魚塘棋布,為全縣糧食、
蠶繭、淡水魚、畜禽的主要產區。中部為丘陵、平原區,主產糧、畜、
林、茶。
5.2.3 水系水文條件
德清縣屬於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縣境內漾、溪、港、河交織成網。
德清縣的水系可分為二大水系,一是東苕溪,二是運河水系。
東苕溪從餘杭入境,由南向北流經德清縣中部,入湖州境內最終注
入太湖。在縣境內長37.87公裡,支流有五條,即英溪、湘溪、阜溪、
禹溪及埭溪,分布在德清縣西部。東苕溪水位及流量隨降雨量不同變幅
較大。縣境內東部平原河網屬運河水系,主要分西、中、東三線,自東
南部入境與東大港、東塘港、橫塘港、洋溪港等主要河流形成縱橫交錯、
塘漾密布的水系網。河網主要特徵是河床坡降小、流速慢、河網密度大、
調蓄作用明顯。
5.2.4 交通運輸條件
項目實施地交通運輸網較為完善,水路、陸路交通十分方便。廠外
運輸以運河運輸、公路運輸為主。
5.2.5 公用設施及社會依託條件
本項目所在德清臨杭工業園配套有完善的供水、排汙、供電等基礎
設施,且接入較為便利,可滿足項目建設要求
6 總圖布置與公用工程
6.1 總圖布置
6.1.1 總圖布置
公司廠區呈東西向布置,總佔地面積為330832平方米(約合500畝)。
廠區自西向東擬布置廠房17幢,檢測樓、質檢樓、傳達室、生活與活動
中心各1幢,以及宿舍樓10幢。同時,在廠區東北角,建設嵌入式自用
碼頭一座、300噸等級泊位兩個。
廠區共設兩處出入口,其中:主入口位於廠區西側,主要用於人流
進出;在廠區東側設置次入口,主要用於物流,依託碼頭。廠區內的道
路為城市型道路,砼路面,沿各建築物四周環形布置,路寬分別為15米、
12米與8米。
廠區綠化採用點、線、面相結合的形式,在各建築物四周及道路兩
側及廠區零星空地進行植樹綠化,以創造優美的廠區綠化景觀,可為職
工創造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廠區總平面布置示意詳見附圖2。
6.1.2 總圖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總圖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總用地面積 330832(約500畝)
建、構築物總佔地面積 194734.6平方米
總建築面積 265912.5平方米
計算容積率建築面積 437330.5平方米
建築密度 58.9%
容積率 1.322
綠地率 14.7%
6.2 建築工程
6.2.1 土建概況
1、設計依據
(1)建築結構荷載規範(GBJ9-87)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J10-89)
(3)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J11-89)
(4)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J7-89)
(5)建築樁基技術規範(JGJ94-94)
(6)浙江省軟土地基礎設計規範(DBJ10-1-90)
(7)砌體結構設計規範(GBJ3-88)
2、自然條件
基本風壓:0.45KN/m2
基本雪壓:0.45KN/m2
地震基本烈度6度,抗震等級四級。
工程地質簡況:
a)擬建場地位於德清縣臨杭工業園區,交通較為便利,環境良好,
地貌上屬於低丘陵地帶。
b)地基土巖性特徵:
①層素填土:淺灰色夾紫紅色,鬆散,稍溼,由宕渣組成,以碎石
土為主,為開採後殘留的粉砂巖礦渣。揭示層厚0.10~0.50m,場地大部
分分布,力學性質較差。
②層中風化粉砂巖(S3m):淺灰色、蘭灰色夾紫紅色,巖芯呈短柱狀、
柱狀,局部碎塊狀,節理裂隙十分發育,裂隙面鐵錳質渲染或泥質充填,
粒狀結構,厚層狀構造,錘擊聲稍啞,易沿裂隙面碎裂成塊狀,局部為
泥質粉砂巖。巖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值307~51.4MPa,平均值43.9 MPa,
標準值38.7MPa,屬較硬巖揭露厚度7.20m~8.70m,層頂埋深0.10~0.20
m。
經勘察,該場地靜力條件下地基穩定性較好,未見活動性斷裂,屬
非抗震區,地下水對混凝土無侵蝕性。基礎方案為樁基加獨立承臺,樁
型為φ377沉管灌注樁。
6.2.2 本項目新建建築物說明
本項目擬新建車間7#,建築面積43488平方米,為主體單層的輕鋼
結構建築,車間生產火災危險性類別為丁類,建築物耐火等級為二級。
廠房層高為11.5米。
本項目擬新建車間1#部分,項目新建建築面積19515.6平方米,為
主體單層(局部三層)的輕鋼結構建築,車間生產火災危險性類別為丁
類,建築物耐火等級為二級。廠房單層部分層高為11.5米,二、三層部
分層高為3.6米。
6.4 公用工程
6.4.1 給水排水設施
6.4.1.1 給水
1、給水要求
本項目水質要求達到《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水壓要求不低於
0.3MPa,生活用水由園區自來水管供給,生產、綠化用水取廠區周邊河
水淨化後使用。廠區自來水進水總管DN200,給水管沿主要道路成環狀布
置,車間、倉庫四周呈環狀管網,本項目各過程用水只要從廠區給水管
網就近接入即可。
2、用水量測算
本項目生產工藝用水主要為零部件的清洗、乳化液補充用水和循環
冷卻水補充水等,日用水量約為16.5m3。關於生活用水,本項目新增職
工376人,按0.08m3/人.d計,日生活用水量約為30.1m3。經測算,本項
目日總用水量約為51.2m3。用水量測算詳見表6-1。
表6-1 用水量測算表
類 別
內 容
用水量(m3/d)
備 注
工藝用水
清洗補充用水
2.5
乳化液補充用水
4
循環冷卻水補充水
10
生活用水
30.1
0.08m3/人.d
不可預見量
按10%計
4.7
合 計
51.2
經測算,項目年耗水量約為1.28×104m3。
6.4.1.2 排水
本項目採用分流制的排水系統,廢水、雨水分開排放,主廠房屋面
雨水採用內排水系統,屋面雨水經雨水鬥收集後經管道接至廠區雨水管
道,廠區雨水由道路邊的雨水口收集後,經廠區雨水管排至廠外市政雨
水管道。廠區排水採用雨、汙分流制。生活汙水經化糞池處理後排入園
區汙水管網。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冷卻乳化液循環使用不外排,每三年更
換一次,由杭州大地環保公司收集處理。
6.4.1.3 消防用水
本項目生產類別為丁類,建築物耐火等級為二級。消防用水與生產、
生活用水合用一套供水系統,室外按間距≤120m、保護半徑≤150m設置多
個地上消火栓,水量按20 l/s考慮。車間內按間距≤25m設置室內消火栓,
水量按15 l/s考慮。
6.4.2 供電工程
6.4.2.1 供電條件及電源情況
本工程供電電源由就近的變電所供給,採用110kV單迴路供電。從低
壓配電室至車間及各單體均為低壓配電,配電方式一般為放射式,部分
場所可採用樹幹式。配電電壓為380/220V。
6.4.2.2 負荷計算
本項目總裝機容量為18568kW,採用需要係數法計算用電負荷,經計
算:項目補償後視在功率為4929.7kVA,無功功率為1785.0kvar,有功
功率為4595.1kW,具體測算見表6-2。
表6-2 用電負荷測算表
用電設備
設備電容量
(kW)
需 要
系 數
(Kx)
功 率
因 數
)(cos.
計 算 負 荷
有 效
(kW)
無 效
(kvar)
視 在
(kVA)
數控碾環機及液壓
系統
6500
0.3
0.4
1950.0
4468.0
油壓機
1200
0.3
0.4
360.0
824.9
車磨
1220
0.3
0.4
366.0
838.6
滾齒機、銑齒機
140
0.3
0.4
42.0
96.2
行車、立車、平板車
2075
0.3
0.4
622.5
1426.3
箱式加熱爐
3200
0.3
0.4
960.0
2199.6
井式滲碳爐生產線
1200
0.35
0.45
420.0
833.5
井式電阻爐
1600
0.35
0.45
560.0
1111.3
單式蓄熱式加熱爐
270
0.35
0.45
94.5
187.5
試驗機
150
0.3
0.4
45.0
103.1
空壓機
250
0.3
0.4
75.0
171.8
空調
150
0.3
0.4
45.0
103.1
其他
513
0.3
0.4
153.9
352.6
照明
100
0.5
0.4
50.0
114.6
小 計
18568
5743.9
12831.3
14058.3
乘以同時係數0.80
4595.1
10265.0
11246.6
無功功率補償
-8480
補償後
4595.1
1785.0
4929.7
本項目擬新增1600kVA變壓器6臺,同時配備相應的高壓、低壓配
電裝置,均布置在廠房變電間內。
經測算,項目年耗電量約為1838×104kWh。
為提高功率因數,經低壓側靜電電容器補償後,功率因數可達0.93
以上。
變壓器中性點接地,接地電阻小於4Ω。
6.4.2.3 動力與照明配電
電源與配電系統:車間電源由車間變電所引來,電壓380/220伏。動
力配電系統一般均採用鏈式配電,個別大容量設備採用放射式配電。照
明配電系統均採用鏈式配電。
配電設備:本工程中生產車間等均為正常環境,選用配電設備為普
通型。
電纜、導線的選擇與敷設:車間內配電幹線選用VV-1KV銅芯電力電
纜沿橋架敷設;配電支線選用BV-500V 銅芯導線穿金屬管暗敷。
光源及燈具選擇:辦公室與車間照明一般均選用節能燈,道路照明
採用高壓鈉燈。
照度標準:生產車間100Lx,車間輔房75Lx,道路20Lx。
接地系統:本工程低壓配電系統接地型式為TN- S 制與TN-C-S制相
結合方式。利用建築物基礎構成綜合接地體,接地電阻不大於1歐姆。
變壓器中性點,各類配電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電纜橋架等均可靠接地。
沿橋架敷設裸銅線作為接地幹線,引至各終端用電設備接地線與電源線
同管敷設。
6.4.2.4 建築物防雷
本工程屬三類防雷建築。
接地體與低壓配電接地系統共用。
在預計雷擊次數大於0.06次/年的建築物屋頂設避雷帶,沿建築物
四周設避雷引下線。防雷系統均利用建築物結構鋼筋組成。
6.4.3 壓縮空氣
本項目生產過程中需用壓縮空氣作動力,主要用於裝配線和機加工
車間用氣,平均需用量約為32m3/min。本項目擬購置螺杆式空壓機1臺,
可滿足項目用氣要求。
6.4.4 空調、通風
根據工藝要求,鍛壓工段、車削成型、熱處理和磨加工工段車間需
進行局部通風,檢驗、裝配和辦公用房則採用舒適性空調。
(1)通風
生產車間在建築設計上已考慮了下側窗、門進風,上側窗排風,組
織氣流自然對流。在自然通風的基礎上,設置了機械強制通風。機械強
制通風的目的是排除生產線上散發的熱量。
根據廠房內工藝分布情況,送排風機均採用屋頂直聯式離心風機,
設計換氣次數為6次/小時,微負壓設計,防止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熱氣
體流入其他工部。
廠房送風通過外牆門窗自然流入和屋頂送風機強制送入兩種方式相
結合實現,送風量各為總排風量的1/2,排風則全通過屋面排風機排除。
(2)空調
檢驗、裝配和辦公用房工藝要求18~28℃全年舒適性空調,採用多
臺KFR型分體立櫃式空調器實現。
辦公用房根據實際需要配置空調器。
選用空調器EER按國家標準《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節
能評價值》(GB12021.3-2004)執行,不低於4級。
7 環境保護、安全及消防
7.1 環境保護
7.1.1 環境保護原則
本項目堅持環保工程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和同時投
產的「三同時」原則,工藝設計儘量採用不產生或少產生汙染的新技術
裝備,儘可能在生產過程中把汙染減少到最低限度。本項目「三廢」治
理按國家有關標準執行:
《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GB3095—1996
《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GB16297—1996
《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 GB3096—1993
《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 GB12348—2008
《汙水綜合排放標準》 GB8978—1996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3838—2002
7.1.2 生態環境影響
7.1.2.1 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
根據本項目的工程特點,施工期的環境影響主要為施工場地的廢水、
揚塵、噪聲汙染等。
(1)施工場地水汙染影響
施工期的汙水主要是施工廢水和生活汙水。生活汙水可通過汙水管
道統一收集後排入園區汙水管網;施工產生的泥漿汙水可經格柵和沉澱
池去除懸浮物和泥沙後排入附件河流。可基本做到達標排放,對水質亦
不會有明顯影響。
(2)施工揚塵的環境影響
施工期產生揚塵的作業有平整土地、打樁、挖土填方、建造建築物、
材料運輸、攪拌等過程。在大風乾燥天氣必須實施灑水進行抑塵,灑水
次數和灑水量視具體情況而定,在採取上述抑塵措施後,施工揚塵對大
氣環境不會造成大的影響。項目施工期間,項目施工期較短,產生的汽
車尾氣對周圍環境影響在施工結束後即可消除。
(3)施工噪聲影響
施工期的噪聲主要來自於施工機械和車輛運輸產生的作業噪聲,以
及打樁、材料運輸車的作業噪聲。施工期噪聲具有強度較高、無規則、
不連續等特點。項目施工期間必須嚴格遵守《建築施工場界噪聲限值》
要求,進行施工時間、施工噪聲的控制,嚴格控制夜間施工。
7.1.2.2 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
根據本項目生產工藝及產品綱領,本項目的主要汙染源為:
① 廢水:本項目主要廢水為生活汙水、生產廢水及冷卻液(乳化液),
經化糞池處理後排入市政汙水管網。冷卻乳化液循環使用不外排,每三
年更換一次,由杭州大地環保公司收集處理。
② 廢氣:本項目排放的大氣汙染物主要是淬火冷卻液揮發形成的非
甲烷總烴、乳化液因受熱汽化進入車間空氣的組織排放非甲烷總烴,對
周邊環境空氣影響小。
③ 固體廢棄物:本項目固體廢棄物除生活垃圾外,生產廢棄物主要
為金屬切削鐵屑,全部回收,出售給金屬回收公司。
④ 噪聲:本項目噪聲源主要為生產設備運行時產生的噪聲。
7.1.3 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7.1.3.1 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
(1)項目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植被,在開挖表土時,應將表土
集中放置,妥善保存,以後可作為綠化用土。
(2)施工結束後可以重新恢復裸露地塊的植被,通過加強綠化來改
善項目所在地生態環境,儘量減少項目施工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
7.1.3.2 運營期生態環境保護
本項目涉及的汙染物均可採取措施加以處理,能符合環保排放要求。
(1)廢水治理
本項目產生的生活汙水經化糞池預處理,食堂餐飲廢水經隔油池處
理後後達到三級標準後,通過園區市政汙水管網全部納入獅山汙水處理
廠進一步處理;冷卻乳化液三年更換一次,由杭州大地環保公司收集處
理。
(2)廢氣治理
生產工藝上產生的廢氣經車間空氣淨化系統收集後通過15米高排氣
筒排放,須達到《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的新
汙染源、二級標準要求;安裝車間通風設備,加強車間通風。
(3)固體廢棄物治理
切屑、報廢車工夾具收集後,由當地專業廠家回收;廢砂輪廢料、
廢磨屑由廢品公司回收,廢手套、回絲,送填埋場;包裝材料分類收集
後,可回收利用部分由當地物資公司回收利用,不能利用部分由當地環
衛部門統一清運處理置;生活垃圾設統一的垃圾箱收集,由當地環衛部
門清運處理;廢機油和廢煤油就在專門的油桶內儲存,由有資質的油脂
利用單位回收處理;廢切削液應分別在專門容器內儲存,由有資質單位
回收處理。
(4)噪音治理
在設計中,儘量選用低噪聲、低轉速的設備。所有風機均設減振基
礎。空壓機房設單獨隔音值班室,空壓機基礎設減振裝置,以降低振動
和噪聲。在布置總圖時儘量將噪聲大的設備遠離辦公居住區,根據聲源
的特性分別採取減振、隔聲、消聲等措施,降低噪聲對外界的影響。確
保項目的廠界噪聲達到《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GB12348-2008)3
類標準要求。
(5)綠化
為了改善自然環境、美化廠容、改善生產環境、減少灰塵及噪聲等
危害,在廠內道路兩側及建築物四周種植適宜於當地氣候、易成活、樹
姿美觀的行道樹及草皮、灌木,以達到淨化空氣、美化廠容的目的,為
職工創造一個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
7.2 職業安全與工業衛生
7.2.1 職業安全與工業衛生原則
本項目嚴格執行國家現行有關職業安全衛生規範、防火規範等進行
生產操作,車間內充分考慮勞動安全和衛生,積極採取有效措施防範,
為企業創造一個安全、文明的生產環境。本項目職業安全與勞動保護按
照國家有關標準執行: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 GBZ1-2002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2002
《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GB5083-1999
《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GBJ16-1987(2001年修訂版)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範》 GBJ50052-1995
《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 GB50057-1994(2000年修訂版)
7.2.2 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1)物理危害因素
本項目實施後存在的物理危害潛在因素主要有設備、設施產生的噪
音、粉塵、高溫輻射、電危害、火災危害等,其中:①過高的噪音能引起
聽覺失聰,妨礙正常的感覺能力而煩躁不安;②電氣設備若沒有可靠的防
護措施,易造成人身傷害和火險。
(2)化學危害因素
本項目實施後化學危害因素較少,為微量的化工助劑揮發氣體,不
存在易燃、易爆物質,自燃性物質以及有毒物質等。
(3)其它
其它造成職業危害的潛在因素有工作負荷超限,職工健康狀況等。
7.2.3 職業安全衛生防範措施
(1)設備的安全防護措施
本項目擬選用的設備性能較好,設備安全可靠,在設備關鍵部位裝
有必要檢測檢驗設備和自鎖保護裝置,為安全生產提供必要的保證條
件。
(2)電氣安全
本項目車間設置應急燈及報警裝置,車間電纜進戶處的電纜管線均
重複接地,設備外殼也均接地,保證設備運行安全。
(3)通風降溫控制措施
為了改善車間的操作條件,在廠房的外牆側設置無運力低噪音排風
機若干臺,各排風機均配備空氣過濾裝置,使車間保持一定的通風條件。
(4)其它安全措施
職工上崗前須進行安全教育,了解設備性能及操作規程,掌握設備
特點及事故多發點,杜絕事故發生;設浴室、醫療室,車間設更衣間、
休息室及其他衛生設施,並向職工定期發放勞保衛生用品。
7.3 消防
7.3.1 設計規範
(1)《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2006)
(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範》(GB500140-2001)
(3)《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範》(GB500140-2005)
(4)《低倍數泡沫滅火系統設計規範》(GB50151-92)
7.3.2 消防設施
根據《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2006),本項目生產類別為
丁類,建築物耐火等級為二級。本項目的消防設計按上述級(類)別規
範考慮。
(1)廠區建築防火間距及消防通道符合「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工
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範」。廠區設環形道路,並與外部道路相通,車間
通道和出入口符合人流疏散要求。
(2)根據建築物耐火等級和生產性質,按規範設置室內消火栓,
並配備乾粉滅火器。
(3)本項目消防給水管網沿廠區主要道路呈環狀鋪設,供至各單體
按枝狀管網鋪設,單體設室外消防接合器。廠區消防管道採用低壓制,
室外擬按間距≤120m、保護半徑≤150m設置多個地上消火栓,水量按
40L/s考慮。車間內設置室內消火栓,水量按25L/s考慮。
(4)通風、空氣調節系統的風管採用窒息性材料製作,風管和設備
的保溫材料、消聲材料及其粘結劑均採用非易燃材料或難易燃材料。
(5)綜合樓內設置火災自動報警裝置,並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與
室外、室內消防栓,消防水量按20L/s考慮。
8 節能
8.1 用能標準和節能規範
(1)《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4)《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28號);
(5)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暫
行辦法》2010年6號令;
(6)《關於加強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的通
知》(工信部節[2010]135號);
(7)《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節能工作的實施意
見》(浙政辦發[2007]17號);
(8)《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的通
知》(浙政發[2007]63號);
(9)《浙江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浙政
發[2010]35號);
10)《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辦法(修訂)》;
(11)《浙江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實施細則》
(浙經信資源〔2012〕169號);
(12)《工業企業能源管理通則》(GB/T 15587—2008);
(13)《綜合能耗計算通則》GB2589-2008。
8.2 能耗狀況和能耗指標分析
8.2.1 能耗狀況
根據建設規模、產品方案及工藝流程,本項目每年需消耗電1838萬
度、用水1.28萬噸,折標煤(當量)2260噸、標煤(等價)5754噸,
詳見表8-1。
表8-1 項目能源消耗估算表
序號
名稱
年消耗量
折標煤係數
折標煤量
1
電
1838萬kWh
1.229噸標煤/萬kWh(當量)
2258.9噸
3.13噸標煤/萬kWh(等價)
5752.9噸
2
水
1.28萬噸
0.857噸標煤/萬噸水
1.1噸
合計
綜合能耗(當量)
2260噸
綜合能耗(等價)
5754噸
註:各品種能源折標係數根據省統計局統一規定。
8.2.2 能耗指標分析
根據經濟測算,本項目達產後,可實現營業收入約36176萬元(現
價),工業增加值約16568.3萬元(現價)。結合項目能耗估算可知,
本項目萬元產值綜合能耗(等價)約為0.14噸標煤、萬元工業增加值綜
合能耗(等價)約為0.35噸標煤,低於「十二五」浙江省單位工業增加
值能耗約束性指標(0.8噸標煤/萬元)和德清市工業增加值能耗約束性
指標(1.14噸標煤/萬元)。可見,項目單位產值能耗和工業增加值能耗
均較低,符合當地的相應規定要求。
8.3 節能措施和節能效果分析
8.3.1 總圖、建築節能措施
(1)總圖節能。總圖布置和廠房工藝布置按工藝流程進行合理布局,
採用封閉式管理,減少物料運輸,節約運輸能源。
(2)屋面保溫節能。建築物屋面設計採取屋頂隔熱保溫層,以提高
保溫節能效果。
(3)牆體保溫。在主體牆結構外側用粘接材料固定一層保溫材料,
並在保溫材料外側抹砂漿或做其他保護裝飾,在外牆根部、女兒牆、陽
臺、變形縫等易產生熱橋的部位,採用外保溫技術,可顯著消除熱橋造
成的熱損失。
8.3.2 工藝節能措施
(1)合理設計、安排工藝流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流程損耗。
(2)採用先進、節能設備,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降低生產能耗。
8.3.3 節電措施
(1)變壓器節電
供電設計電力變壓器採用低耗節能型電力變壓器及採用無功功率自
動補償裝置,以減少線路損耗。車間內照明選用節能型照明燈具,並採
用分段啟閉,生活、辦公等採用一燈一開關。變電間每條低壓迴路裝設
計量表,便於核算管理及節能。
(2)空調節電
① 減少空調的冷、熱負荷。主要措施:改善建築物圍護結構的熱工
性能與光學性能;
② 提高製冷系統的運行效率。主要措施:選擇單機效率高的制冷機、
風機、水泵電機等設備;單機容量和臺數可與冷(熱)負載變化規律相
匹配,實行經濟運行。
③ 規定合理的溫、溼度標準,採用多功能溫控器,對室內的空氣溫、
溼度進行自動調整。
④ 對風管、冷水管進行保溫隔熱,減少管路損耗。
(3)空壓機節電
選用雙機組空壓機,可根據實際用氣量的變化調節空壓機負荷。當
用氣量較小時,可只啟動1臺機組,有效節省空壓機電耗。
(4)循環冷卻水系統節電
通過調整循環水系統的水泵配置,併購置低揚程大流量循環水泵,
降低用電功率,縮短循環泵運行時間,達到了節電目的。
(5)照明節電
① 選用WK-T5型節能能螢光燈替代普通螢光燈,既提高了車間照明
亮度,又有效降低了照明電耗。
② 合理控制照明時間。照明時間應根據需要掌握,隨用隨開。
8.3.4 計量措施
(1)本項目在水、電管路上的設計時,均配有用戶計量表,以加強
能源消耗管理,提高成品能耗控制,有利於節能管理。
(2)在車間安裝單獨的電錶和水錶,生產科每月對用電量和用水量
進行統計,並報財務中心進行分析,對分析結果進行考核。
(3)建立能源計量器具檔案,內容包括計量器具使用說明書、出廠
合格證、維修記錄等。
(4)建立能源統計報表制度,並根據需要建立能源計量數據中心。
9 生產組織及勞動定員
9.1 組織結構
本項目由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組織實施。公司實行總經理負
責制,下設材料、熱處理、車裝、磨裝、重裝等事業部,其中重裝事業
部設鑄造、熱軋、成型、箱體製備、精加工、電氣控制、裝配等職能部
門。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組織機構設置見圖9-1。
裝
配
成
型
熱
軋
熔
煉
重
裝
事
業
部
材
料
事
業
部
電
氣
控
制
精
加
工
箱
體
制
備
車
裝
事
業
部
熱
處
理
事
業
部
磨
裝
事
業
部
總經理
圖9-1 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組織機構圖
9.2 工作制度與勞動定員
本項目工作制度採用兩班制,年工作日為250天。項目總定員為376
人,所需人員向社會招工解決。本項目勞動定員配備見表9-1。
表9-1 勞動定員配備表
序號
工 種
每班人次
班次
定員(人)
1
鍛造工
20
2
40
2
車工
38
2
76
3
熱處理工
25
3
50
4
磨工
45
2
90
5
裝配工
25
1
25
6
檢驗員
20
2
40
7
後勤人員
25
1
25
8
其它
30
1
30
9
合計
376
9.3 人員培訓
由於本項目產品生產工藝技術先進,設備自動化程度高,為使操作
工人和部分管理人員全面掌握工藝技術及操作、維護和管理方面的技能,
必須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後上崗,以保證項目實施後能儘快達到各項技術
經濟指標和預期的效益。
10 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本項目由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組織實施,企業邊抓緊做好可
研報告的編制、設備招投標、設備比選、商務談判、訂貨等工作,待設
備到廠後即可進行安裝、調試和試生產。待可行性研究批准後抓緊進行,
一年內投入全面生產。具體進度安排詳見10-1。
表10-1 項目實施進度圖
序
號
時間(月)
項 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可研報告編制及審批
2
初步設計及審批
3
施工圖設計及審批
4
設備考察及談判
5
土建施工
6
設備到貨安裝
7
調試、運行及培訓
8
竣工驗收
11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11.1 建設投資估算
11.1.1 編制依據
(1)國家發改委、建設部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
(第三版)
(2)各專業的設計說明。
11.1.2 編制說明
本項目為德清天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年產1000套3MW以上風電軸承
項目。項目建設投資主要涉及土建、設備及配套公用工程等。本項目的
各項投資額是根據各單項工程建設規模、所需設備的數量及有關的單價
估算。
(1)國產設備費用按市場價計算。
(2)生產廠房按平方米單價估算。
(3)其它費用參照有關規定編制。
(4)本項目不可預見費按單項工程不確定投資部分的3.0%計算。
項目實施期為一年,不考慮漲價預備費。
(5)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08年11月)的
有關規定,本項目購置的各類進口設備、國產設備及公用工程設備時所
產生的增值稅不計入總投資,均列入進項稅額,稅率按17%計算。
11.1.3 建設投資構成
本項目建設投資估算為26976.00萬元,其組成如下:
建 築 工 程 費 用 5040.29萬元 18.68%
設 備 購 置 費 用 20456.00萬元 75.83%
安 裝 工 程 費 用 619.98萬元 2.30%
其 他 工 程 費 用 859.73萬元 3.19%
合 計 26976.00萬元 100.00%
11.2 建設期利息估算
本項目建設投資商請銀行貸款16000萬元,貸款年利率按6.55%計。
經測算,項目建設期利息為524萬元。
11.3 流動資金估算
流動資金估算採用詳細估算法,經測算,企業達產年的流動資金為
5000萬元。項目鋪底流動資金為1500萬元。
11.4 總投資構成
項目總投資為29000萬元,其中建設投資為26976萬元、建設期利
息為524萬元、新增鋪底流動資金為1500萬元。
11.5 資金籌措
11.5.1 建設投資籌措
本項目新增建設投資總額26976萬元,其中申請銀行貸款16000
萬元,其餘部分由企業自籌解決。項目建設期為一年。
11.5.2 建設期利息籌措
項目建設期利息為524萬元,由企業自籌解決。
11.5.3 流動投資籌措
所需流動資金5000萬元,其中70%商請銀行貸款解決,30%由企業
自籌。流動資金貸款年利率按6.00%計。流動資金根據生產需要逐年安
排。
表11-1 總投資估算表 單位:萬元
序號
工程或費用
建築工程
設備費用
安裝費用
其它費用
合 計
技術經濟指標
單位
數量
單價(元/㎡)
一
建設投資
5040.29
20456.00
619.98
859.73
26976.00
1
工程費用
5040.29
20456.00
619.98
0.00
26116.27
1.1
主車間
5040.29
20366.00
610.98
0.00
26017.27
1.1.1
土建
5040.29
5040.29
㎡
63003.6
800
1.1.2
國內生產設備
20366.00
610.98
20976.98
詳見表4-1
1.2
公用工程
90.00
9.00
0.00
99.00
2
其他費用
60.00
60.00
2.1
建設單位管理費
25.00
25.00
2.2
職工培訓費
10.00
10.00
2.3
前期工作費
25.00
25.00
3
預備費
799.73
799.73
二
固定資產投資方向稅
0.00
0.00
三
建設期利息
524.00
524.00
四
鋪底流動資金
1500
五
項目總投資
29000
12 財務評價
12.1 編制依據
本項目申請報告根據國家發改委、建設部發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
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的有關規定及有關政策、法規進行計算分析。
本項目的經濟評價主要是企業的財務評價。
計算價格均為含稅價。本項目以人民幣元為單位進行計算。本項目
的原料與產品價格歷年來波動較大,因此價格按目前同一時點價格。
12.2 基礎數據
12.2.1 生產規模和產品方案
本項目的生產規模為年產1000套3MW以上風電軸承。
12.2.2 實施進度
本項目擬在一年內完成,第二年投產,當年生產負荷達到設計生
產能力的70%,第三年達到100%。生產期按10年計,計算期為11年。
12.2.2 新增定員與工資總額
本項目新增定員為376人,年人均工資按3.0萬元估算,則年新
增工資總額為1128萬元。
12.3 產品成本估算
經初步估算,項目達產後,正常年總成本費用估算為23089.0萬元。
成本估算說明如下:
(1)原輔材料及燃料動力費用,根據產品材料消耗及現行市場價格
測算,具體見表12-1。
表12-1 原輔材料及燃料動力費用估算表
序號
名 稱
單位
數量
單價
(元/噸、套)
金額
(萬元)
1
原輔材料
15300
1.1
特種軸承鋼坯件
t/a
6000
16500
9900
1.2
滾動體坯料
t/a
300
30000
900
1.3
保持架坯料
套/a
1000
22000
2200
1.4
密封圈
套/a
1000
10000
1000
1.5
其他原輔材料
套/a
1000
13000
1300
2
燃料動力
1436.7
2.1
水
萬噸
1.28
2.4
3.1
2.2
電
萬度
1838
0.78
1433.6
(2)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及其他資產攤銷計算
廠房等固定資產原值為5040.3萬元,按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折舊
年限為20年,年折舊費為239.4萬元,殘值率為5%。
設備等其他固定資產原值為22424.7萬元,按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
折舊年限為10年,年折舊費為2130.3萬元,殘值率為5%。
其他資產35萬元,按5年攤銷,年攤銷費為7.0萬元。
(3)年修理費按折舊費的20%計,為474.0萬元。
(4)借款利息計算
流動資金借款利息計入財務費用,正常年應計流動資金利息為210.0
萬元。
(5)其他費用計算
其他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技術開發費及其他製造費用,
參照企業實際提取。正常年其他費用估算為2170.6萬元。
12.4 年新增營業收入和年營業稅金及附加估算
本項目的銷售價根據市場和企業實際銷售情況確定,達產後年營業
收入估算為36176萬元,具體見表12-2。
表12-2 營業收入估算表
序號
項目
數量(套)
單價(萬元/套)
金額(萬元)
1
主軸軸承
136
50
6800
2
變漿軸承
648
32
20736
3
偏航軸承
216
40
8640
合 計
36176
年銷售稅金及附加按國家規定計取,產品繳納增值稅,稅率為17%;
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分別按增值稅的5%和5%提取。達產年的
增值稅為2824.6萬元,營業稅金及附加估算為282.5元。
12.5 利潤總額及分配計算
經測算,正常年的利潤總額為9979.9萬元,所得稅後利潤為7485.0
萬元。所得稅按利潤總額的25%計取,盈餘公積金按稅後利潤的10%計取。
詳見附表5「利潤與利潤分配表」。
12.6 財務盈利能力分析
(1)根據全部投資現金流量表計算,得如下財務評價指標:
所得稅後 所得稅前
財務內部收益率 28.36% 36.22%
財務淨現值(ic=12%) 22540.2萬元 34539.5萬元
投資回收期 4.51年 3.88年
(2)項目資本金現金流量表詳見附表7。根據該表計算如下指標:
自有資金財務內部收益率 38.45%
自有資金財務淨現值(ic=12%) 24525.0萬元
(3)根據「利潤及利潤分配」和「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表」計算得如
下指標:
投資利潤率(正常年) = 30.69 %
投資利稅率(正常年) = 40.25 %
銷售利潤率(正常年) = 27.57 %
銷售利稅率(正常年) = 31.67 %
以上評價指標值表明,財務內部收益率大於行業基準收益率,項目在
財務上是可以接受的。
12.7 清償能力分析
項目的清償能力是通過對「借款還本付息表」、「財務計劃現金流量
表」、「資產負債表」的計算,考察項目計算期內各年的財務狀況及償債
能力,並計算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固定資產投資借款償
還期。貸款償還期為3.20年。
12.8 不確定性分析
12.8.1 敏感性分析
本項目作了所得稅後全部投資的敏感性分析。建設投資、經營成本
及營業收入變動對內部收益率及投資回收期的影響如附表11所示;營業
收入及成本是項目效益變化的最敏感因素。其中,營業收入變化的敏感
性最大,經營成本次之。
12.8.2 盈虧平衡分析
盈虧平衡分析是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適應能力分析,保本點越低,表
明該產品抗風險能力越強。
本項目以生產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虧平衡點(BEP)為31.67%,由
此可見,項目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12.9 財務評價結論
以上評價指標值說明,本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高於行業基準;不確
定性分析表明,項目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因此,該項目在財務評價
上是可行的。
中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