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有這樣一種人生:17歲前沒有上過學,生活在垃圾堆裡,17歲後上大學,取得哈佛博士學位,實現逆風揚帆?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她曾經被父親的故事恐嚇,住在大山中17年,不上學,不就醫,曾經多次受到哥哥的毒打。生活的際遇向她打開了一扇大門,她走出去,看到不一樣的世界,一個個學業上的成績,讓她脫胎換骨,成就傳奇。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本書是作者塔拉的回憶錄。
本書是塔拉的第一部作品,一經問世,便激起千層漣漪。第一周便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被評為比爾蓋茨年度薦書第一名。
比爾蓋茨評價這本書時說:一個驚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閱讀她極端的童年故事時,也開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
塔拉的世界,究竟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保護傘。當母親終於肯幫助塔拉時,塔拉感到生活是如此美好。她相信有了母親給自己遮風擋雨,未來會越來越好,但現實卻給了她另一番景象。
01
塔拉帶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努力攻讀博士學位。塔拉閱讀了五年的歷史,終於輪到自己來書寫,她要在論文中描繪一個不一樣的歷史。
這似乎象徵著塔拉對改變糟糕的家庭生活的信心,母親親口保證要保護女兒們不再受肖恩的虐待,她的話帶給塔拉這樣的錯覺。
所以,當奧黛麗請求塔拉不要回劍橋,留下來和自己共同面對哥哥肖恩時,塔拉沒有答應,因為她相信母親能處理好她們與肖恩的矛盾。
學期結束後回到家,正如塔拉所願,她看到了一個與世無爭,和氣的肖恩。
肖恩提議去吃冰激凌,塔拉跟著他離開。他們談了很多,返程時,肖恩試探塔拉是否與奧黛麗聯手揭發他毒打她們的事,並說要用槍打爆奧黛麗的腦袋。
塔拉腦袋一片空白,不敢看肖恩,煎熬中,肖恩終於送塔拉回了家。塔拉立刻告訴父親肖恩說過的話。
父親聽了,表情嚴肅,叫來母親。接著,父親吼著要塔拉拿出證據,並對塔拉嚴加指責。
而母親坐在一旁看向地板,完全沒有幫助自己的意思,塔拉很失望,崩潰地大哭。
這時候,父親已經把塔拉的話轉告給了肖恩,要他馬上過來對質。
看到父母的態度,塔拉知道他們不會站在自己這邊了,想起可怕的肖恩,她想逃走,但時間不允許。
很快,肖恩來了。他掰開塔拉的手,將一把帶血的小刀放到她手裡,塔拉害怕極了。
肖恩恐嚇塔拉說,你應該自我了斷,否則他下手要狠得多。母親冷眼旁觀。塔拉孤立無援,只得接受父親的審判。
之後,兄妹倆像從前那樣相擁大笑。只有塔拉心裡知道,那笑是假的。
第二天清晨,塔拉帶著只收拾了一半的行李逃走了。
塔拉和朋友在外面過了年,之後回到學校。不久,塔拉接到肖恩的電話,他再次恐嚇說要殺掉塔拉。
肖恩的恐嚇電話一次又一次打過來,塔拉只得對母親說了此事,而母親卻說肖恩沒有惡意。父親跟她要電話錄音當做證據,他同樣認為塔拉對肖恩的指責是在扭曲現實。
父母極力地控制塔拉的認知,他們對她說她經歷的事都不是真的。
接著,塔拉又收到奧黛麗的信。原來父親找到奧黛麗,警告她一番,並告訴她肖恩是個好人,被肖恩虐待的事不要再提。
奧黛麗則告訴父親,自己早已原諒了肖恩,只是塔拉煽動了她。奧黛麗在信的最後寫到,塔拉很危險,已經被恐懼控制。
奧黛麗的話讓塔拉明白了一個現實:父母並沒有改變,自己也不會受到公平的待遇,甚至父母會一一遊說其他哥哥們,說自己已經瘋掉了。
02
與此同時,塔拉獲得了哈佛大學訪學獎學金。但塔拉開始討厭教育,因為教育讓她有了自己的思想,讓家人孤立了她。塔拉開始自我懷疑,她不停地向別人核實自己看到的東西。
為了證實自己沒有瘋,塔拉找到肖恩以前的女朋友艾琳。艾琳說,有一次與肖恩頂嘴,肖恩把她的頭用力按到牆上,手掐著她的喉嚨,直到艾琳的爺爺發現,及時阻止。
艾琳的話沒有讓塔拉恢復自信,她認為艾琳有可能跟自己一樣瘋。
機緣巧合,四年後,塔拉遇到艾琳的表弟,他證實了艾琳的話,這才使塔拉找回一絲自信。
時間流逝,轉眼到了明媚的九月,塔拉進入哈佛大學就讀。剛安頓好,便聽說父母要來看她,實際上是為了救贖她。
幾天後,父母來到哈佛,和塔拉擠在一間公寓裡住。父母想盡招數使塔拉重新皈依,但計劃失敗了。
在哈佛的最後一夜,父親說要為塔拉獻上教士的賜福。
塔拉拒絕了,父親難以置信。他狂躁地說這個房間他一刻也待不下去了,五分鐘後,他們便匆匆離開了。
此後,塔拉不再學習,渾渾噩噩的過了一段時間後,塔拉買了回家的機票。
母親對她的歸來很高興,然而塔拉卻看到了母親給艾琳寫的郵件。郵件裡,母親說塔拉陷入了自己的恐懼,她見到的都是扭曲的事實。正如塔拉預料的那樣,父母正在對親戚朋友們遊說,不久後所有的家人都會認為自己不正常。心灰意冷的塔拉,真的患上了恐慌症,使博士學位岌岌可危。
這時,泰勒又向塔拉伸出了援助之手。泰勒是家裡唯一願意幫塔拉的人。泰勒跟父親對質,母親先表明要幫助泰勒,隨後迎來父親的怒火,母親退縮,接著是肖恩的恐嚇。
但泰勒並不畏懼,他時刻為塔拉擔心著。塔拉得知泰勒對她的關心後,決定求助心理醫生。經過一年的治療,恢復健康的塔拉,終於可以專心讀書了。
她的論文,朗西曼博士給了非常高的評價。論文裡,塔拉賦予了歷史一個不同的形態,她順利地獲得了博士學位。
至此,塔拉已建立起新的生活,但有一種超越家庭的失落感,促使她又回到家。
這次,父母更加變本加厲得企圖控制塔拉的思想,要將她拉回到從前的日子。塔拉終於想通了,毅然離開。
03
如今,塔拉已經多年沒見過父母了,但她跟除了肖恩以外的哥哥們聯繫密切。他們的巴克峰山上,仍然不停地上演著受傷,暴力,和變來變去的忠誠,如此這般的戲碼。
但對塔拉來說,這些都變成了遙遠的傳聞,與家庭的分離給她帶來了平靜。
她徹底接受了自己的新思想,同時不為舊帳耿耿於懷,也不再為父親考慮。她認為她需要為自己而活的同時,並不是父親罪有應得。與其互相傷害,不如離開,這是她愛父親的唯一方式。
塔拉將以前的自己徹底封印,現在的她是一個全新的自我。這種自我叫:轉變,蛻變。而塔拉卻稱它為:教育。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到這裡就結束了,一個從垃圾堆裡爬出的女孩,終於以輝煌的成績塑造了嶄新的自我。
她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
不幸在於,塔拉的父親對她的愛是偏執的,壓抑的。母親的愛則是任由父親扭曲式的教育,冷眼旁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複印機。父母的言行舉止,在孩子身上無餘。糟糕家庭像一把鎖,禁錮了孩子的思想,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所以塔拉在很多年裡面,將父親扭曲的現實當做信仰。當她發覺父親可能是錯的,她便開始了漫長的學習,和痛苦的抉擇。
幸運在於,在塔拉最無助的時候,泰勒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塔拉抓住了這唯一的救命稻草,自救出來。幾番波折,終於將全新的自己,與從前的自己剝離開。
用塔拉的話說,是教育改變了她,成全了她。最終,她實現了「用知識改變命運」。
有句話說,最好的教育是父愛不缺席,母愛有邊界。父親的愛要正派,堅韌,像一大樹給孩子力量;母親的愛要柔軟,有底線,像微風輕撫孩子的創傷。對此,深以為然。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的不幸,希望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個這樣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