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穿什麼衣:南北朝隋唐之際的官服門道

2021-01-09 搜狐網
唐朝官服,藏於山東省博物館

  葉煒教授《從冠服制度看南北朝隋唐之際的官吏分途》一文原刊於《中國中古史研究》第 1 卷(中華書局 2011 年),微信版有刪改,引用請據原出處。

  冠制以外,官員服裝的穿著也在南北朝隋唐之際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顯示出流內、流外之間質的分化,不論禮服還是常服,流內官與流外官的服制不再混淆,而各成系統。

  《隋書》卷一一《禮儀志六》記北齊之制云:

  " 朝服,……為具服。七品已上服也。公服,……謂之從省服。八品已下,流外四品已上服也。流外五品已下,九品已上,皆著褠衣為公服。"

  顯然,朝服、公服、褠衣共同構成了一個上下銜接的序列,其中公服為流內八品以下,流外四品以上之服,兼跨流內、流外。

  北周六官體制下情況特殊,但從我們關注的角度,還是可以看出北周之制的獨特之處。在低級流內官與流外官共戴一種 " 玄冠 " 的情況下,二者之間的服色存在明顯區別。上士玄衣玄裳、中士玄衣黃裳、下士玄衣雜裳,所謂雜裳即 " 前玄後黃 ",而流外的 " 府史之屬 " 則 " 服緇衣裳 "。

  《隋書 · 禮儀志六》相當詳細地羅列了梁、陳官員的冠服,據此可知,梁行用比較廣泛的有朝服、皂朝服和朱服。其中朝服行用最廣,既包括十八班之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等職,也包括一班之侍御史、二班之奉朝請、三班之太子舍人等。可見,朝服行用範圍是由一品至九品,與北齊 " 七品已上服 " 不同。

  同時,在梁流外七班和三品蘊位、勳位中,未見服朝服者,因此朝服乃流內官之服。但是,皂朝服和朱服則顯示了兼及流內、外的特點。如十三班國子祭酒、四班太子詹事丞、二班國子助教、流外七班太子家令丞都著皂朝服。服朱服者,流外官居多,包括三品蘊位與三品勳位中的殿中守舍人、太官丞、太醫丞、太子門下通事守舍人、太子內監、太子外監等。但與此同時,十一班太中大夫、十班中散大夫,六班領、護軍長史,二班材官將軍等也俱服朱服。可見,梁陳出現了流內官專用的朝服,但由於皂朝服和朱服兼及流內、流外,所以還沒有出現流外官自身的服裝。

  隋唐官員服制,基本是在沿襲北齊制度基礎上進行的變革。隋文帝開皇初年,流內、流外官的服裝按等級也有三種,具體行用範圍如《隋書 · 禮儀志七》所記:

  " 朝服,亦名具服。……從五品已上,陪祭、朝饗、拜表,凡大事則服之。六品已下,從七品已上,去劍、佩、綬,餘並同。自餘公事,皆從公服。亦名從省服。……從五品已上服之。……絳褠衣公服,流外五品已下、九品已上服之 "。

  由此段記載可知,朝服為流內七品以上官 " 大事 " 之服裝,絳褠衣公服為流外九品至流外五品之間流外官所服。公服為 " 從五品已上服之 ",問題也在於此,流內八品以下、流外四品以上之服出現了空缺。因為開皇初所定服制,是 " 採用東齊之法 " ,所以我們可以參考前引北齊制度。與之相比,朝服、絳褠衣公服的行用範圍是相同的。在此情況下,公服的行用也當與北齊一致,即為流內八品以下、流外五品以上(不包括流外五品)所服。如果這樣理解隋制,便使朝服、公服、絳褠衣公服三者相銜接,本身也不再有矛盾,同時與 " 採用東齊之法 " 相吻合。因此,《隋書 · 禮儀志七》所謂 " 從五品已上服之 " 當為 "(流外)五品已上服之 "。

  若以上推斷不誤,則開皇初年官員服制,乃延續北齊之制,朝服、公服、褠衣共同構成了一個上下銜接的序列,公服仍舊兼及流內、流外。此制在隋煬帝大業新制中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唐章懷太子墓《客使圖》

  《隋書 · 禮儀志七》:" 其朝服,亦名具服。……自一品已下,五品已上,衣服盡同,而綬依其品。陪祭朝饗拜表,凡大事皆服之。六品、七品,去劍、佩、綬。八品、九品,去白筆、內單,而用履代舄。其五品已上,一品已下,又有公服,亦名從省服 "。

  朝服和公服都發生了變化,其中朝服的範圍從 " 七品已上 " 之服,擴大到了八、九品流內官," 八品、九品,去白筆、內單,而用履代舄 ",略有簡化而已。公服則成為了 " 五品已上,一品已下 " 流內官除朝服外的另一套服裝。

  《舊唐書》卷四五《輿服志》追溯隋制云:

  " 弁冠,朱衣裳,素革帶,烏皮履,是為公服。其弁通用烏漆紗為之,象牙為簪導。五品已上,亦以鹿胎為弁,犀為簪導者。加玉琪之飾:一品九琪,二品八琪,三品七琪,四品六琪。三品兼有紛、鞶囊,佩於革帶之後,上加玉珮一。鞶囊:二品以上金縷,三品以上銀縷,五品以上彩縷,文官尋常入內及在本司常服之。"

  雖未明言公服為五品以上之服,但從簪導、鞶囊都以五品為界看,與《隋書》所述相吻合,公服當為五品以上之服。

  而《舊唐書》述弁加玉琪制時,只述及四品,其實或缺 " 五品五琪 " 的內容。同時,公服作為 " 文官尋常入內及在本司常服 ",與 " 陪祭、朝饗、拜表,凡大事皆服之 " 的朝服成為官員在不同場合分別穿著之服。這樣,朝服和公服不再構成上下等級關係,而成為了平行並列的類型關係。既然公服只是流內五品以上之服,流外官自然不能染指,結束了北齊、隋文帝時期公服兼及流內、流外的狀況。

  唐代朝服之制,延續了隋大業之制,亦為流內九品以上官 " 陪祭、朝饗、拜表大事 " 之服。

  " 五品以上……冠,幘,簪導,絳紗單衣,白紗中單,黑領、袖,黑褾、襈、裾,白裙、襦,革帶,金鉤、䚢,假帶,曲領、方心,絳紗蔽膝,白韈,烏皮舄,劍,紛,鞶囊,雙佩,雙綬。六品以下去劍、佩、綬,七品以上以白筆代簪,八品、九品去白筆,白紗中單,以履代舄 " 。

唐朝官服,藏於山東省博物館

  公服行用的範圍較隋大業制有所擴大,流內九品至一品均有公服,完全成為了與朝服並列的兩套服裝。

  《大唐開元禮》卷三《序例下 · 衣服》:

  " 公服,亦名從省服。冠,幘,纓,簪導,絳紗單衣,白裙、襦,赤裙衫,革帶、鉤䚢,假帶,方心,襪,履,紛,鞶囊,雙珮。一品以下五品以上朔望朝謁見東宮則服之。其六品已下去紛、鞶囊、雙珮。"

  皇帝講武時 " 文武九品以上皆公服 " 的規定,這是九品以上官均配備公服之證。

  唐代以後,對流外官以及流外之下地方佐史的服裝又是如何規定的呢?對此最完整的記載,見《通典》卷一○八《禮六十八 · 開元禮纂類三 · 序例下》" 群官冕服冠衣制度 " 條。唐代官員諸職及其服裝大體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流外行署,即中央諸司令史、書令史、府、史之類;

  第二類是流外非行署,即以上列舉 " 太常寺謁者、祝史 " 等職。

  流外行署和非行署共同構成了唐代流外官的主體,他們的服裝依等級分為兩種,分別是 " 三品以上介幘,絳公服 ",流外九品至流外四品為 " 絳褠衣 "。

  絳公服的形制與公服類似,但材質、顏色不同," 絳公服以縵緋為之,制如絳紗單衣 " ," 縵 " 指沒有文飾的絲織品," 緋 " 意為紅色。同時絳公服也沒有公服的 " 白裙、襦,赤裙衫 " 以及 " 紛、鞶囊、雙珮 ",形制更加簡化。

  流外九品至流外四品的 " 絳褠衣,制同絳公服,袖狹,形直如溝,不垂,去方心、假帶,餘同絳公服 " ,絳褠衣的形制與絳公服大同小異,相對則更為簡化,是一種直袖的外衣。與流內官朝服以及公服的 " 冠、幘 " 相配,即幘上有冠相比,流外官的絳公服和絳褠衣都是有幘而無冠,這也和上文所述冠制變化,既進賢冠、武冠不通於下相合。

  第三類是非流外官的地方佐史之類,

  寧波天一閣藏宋《天聖令 · 雜令》附唐令第 15 條:" 州縣錄事、市令、倉督、市丞、府事、史、佐、計史、倉史、裡正、市史、折衝府錄事、府、史、兩京坊正等,非省補者,總名『雜任』。" 所謂 " 雜任 ",是 " 在官供事,無流外品 " 者 ,他們的服裝與流外四品至流外九品一樣,是 " 介幘,絳褠衣 "。

  第四類是流外三品尚食局主食、流外四品典膳局主食等個別特殊職位,他們的服裝比較特殊,獨立規定。

  因為流外行署和非行署共同構成了唐代流外官的主體,而州縣佐史等雜任構成唐代地方胥吏的主體,所以我們可以說唐代胥吏的服裝主要由 " 絳公服 "、" 絳褠衣 " 兩類構成,尤以後者為主。

  史料中能夠反映胥吏服裝的文字材料比較少,唯《通典 · 開元禮纂類》不厭其煩地敘述各種儀式規則時有所表現,我們發現,穿著 " 絳公服 " 者,均為令史、贊引、謁者等流外官,與著 " 公服 " 之流內官明顯區別。同時,除一例之外,所有令史均著 " 絳公服 "。

  唯一的例外,出自卷一二四《禮八十四 · 開元禮纂類十九 · 嘉禮三》" 皇帝於太極殿讀五時令 " 條:

  " 刑部郎中以時令置於案,覆以帊,令史二人俱公服,對舉案立於右延明門內道北,郎中立於案後,東面。"

  刑部令史為流外勳品,當服絳公服,難道他們也可服流內官之公服嗎?其實,此條有誤。

  第一,開元禮纂類出自開元禮,檢《大唐開元禮》卷一○三《嘉禮》" 太極殿讀五時令 " 條,作 " 令史二人俱絳公服 "。

  第二,《通典》同卷 " 讀令 " 條所記儀式及主持者與此相似," 刑部郎中以《月令》置於案,覆以帊;令史二人俱絳公服,對舉案立於武官五品以上東南,郎中立於案後,北面 "。這裡令史即著 " 絳公服 "。由以上兩點可知,《通典》" 令史二人俱公服 " 當為 " 令史二人俱絳公服 " 之誤。

  在禮服方面,隋唐後流內官與流外官等胥吏之間因服飾的繁簡而產生了顯著的差別。在常服方面,自隋以五色戎衣之顏色表示等級以來,流外等胥吏與流內官的常服也是不同的。《隋書 · 禮儀志七》:

  " 至〔大業〕六年後,詔從駕涉遠者,文武官等皆戎衣。貴賤異等,雜用五色。五品已上,通著紫袍,六品已下,兼用緋綠,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黃。"

唐朝官服,藏於山東省博物館

  以官品定服色的制度,可能來自於北周的 " 品色衣 ",但因為其行用範圍只是少數皇帝侍衛,所以真正對後代產生深遠影響的,還是隋煬帝定服色之舉。

  唐代對常服有明確規定,《唐六典》卷四《尚書禮部》" 禮部郎中員外郎 " 條:" 親王、三品已上、二王后服用紫,飾以玉;五品已上服用朱,飾以金;七品已上服用綠,飾以銀;九品已上服用青,飾以鍮石;流外、庶人服用黃,飾以銅、鐵。" 近百年後,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仍舊是 " 流外官及庶人,服色用黃,飾以銅鐵 " 的制度,可見此制的行用還是相當穩定的。

  流外及雜任等胥吏的冠服自成系統,就禮服而言,無論是 " 絳公服 ",還是 " 絳褠衣 ",深紅的絳色是其共同點。而流外等胥吏的常服為黃色,因為流外等胥吏的服裝顏色鮮明,與其他官員區別明顯,一望便知。因此我們看到,唐代的胥吏常常又被稱作 " 朱衣吏 " 或 " 黃衣(衫)吏 "。

  綜上所述,南北朝後期,出現了流內官與流外官的區分,但從冠服制度上,這種區分還沒有得到體現。從冠制看,行用最為廣泛的進賢冠和武冠,以及北周之玄冠,都是流內、流外通著之冠;從服制看,南北朝也都存在著兼及流內、流外之服,如北齊之公服、梁之皂朝服和朱服。

  隋代,隨著開皇和大業年間兩次冠服制度的變革,流內、流外冠服的差別越發明顯並固定於制度,進賢冠、武冠都成為流內九品以上官所戴之冠,流外官不再有著冠的權利,他們有幘而無冠。服制方面,作為禮服,流外官和諸雜任有了他們自己的絳公服和絳褠衣,這是流內官決不會穿的。唐代以後,流內官與流外官的常服也因服色之分而一目了然。

相關焦點

  • 古代布料的演變史是什麼?服飾特點是什麼
    現在我們穿的衣服有各式各樣、五顏六色,每件都很漂亮。如果要想做好一件衣服,首先要有一塊好的布料,在古代人們穿的衣服的布料基本分為:土布、麻、紗、蠟染布、絲、絹、綢、緞。而每種布料做出來的衣服也會有不同的質感。但古代布料的演變史是什麼?古代服飾的特點有什麼呢?
  • 汝怎著品如之衣是什麼意思 汝怎著品如之衣什麼梗出自哪裡
    汝怎著品如之衣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句話的翻譯過來就是「你怎麼穿著品如的衣服」,意思就是「你好騷啊」,那麼汝怎著品如之衣出自哪裡?下面來看一下。汝怎著品如之衣什麼意思  最近《回家的誘惑》被網友玩壞了,隨著一代又一代網友的傳播這句話變成了這樣:汝怎著品如之衣,衣品如橫空出世,火遍大江南北。
  • 隱形車衣是什麼東西
    隱形車衣是什麼東西無論你是剛買的新車還是舊車,都希望自己的愛車乾淨整潔,所以很多車友每年都選擇在自己的愛車上鍍晶,但是車還是不可避免的被劃傷。怎樣才能解決擦傷的煩惱?那就需要隱形車衣了。隱形車衣最早出現的時候是在車漆表面貼一層膜,穿一層衣服,用來保護原有車漆,起到增亮的作用。隱形車衣是2010年引入中國的。當時人們稱隱形車衣為犀牛皮,意思是耐用,可以起到保護作用。隱形車衣主要有兩種材質:PVC和TPU。第一個是PVC,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是冬天商場門口的防風簾。
  • 電視劇中的殭屍為什麼都穿著清朝的官服?這幾個原因你可能不知道
    林正英主演的殭屍片一般都結合了中國古代傳統遺傳下來風水規矩,什麼原因會導致屍變、殭屍一般都是什麼時候出來、又有哪些可以降服殭屍,還有就是著名的趕屍人所學的茅山術士。其實喜歡看殭屍片的朋友應該會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飾演的殭屍片都是殭屍穿著清朝服裝呢?難道殭屍在清朝真的出現過?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為什麼電影裡的殭屍不是身穿唐、宋、元、明……的衣服呢。
  • 古代官服上的飛禽走獸,究竟代表著什麼?
    守護珍寶 傳承文明 華 豫 之 門 提到「衣冠禽獸」這個詞 大家腦海中浮現的大概都是那種 外表衣帽整潔 但品德極壞 行為像禽獸一樣卑劣的人
  • 微信大爺穿隱身衣隱身,量子隱身衣,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
    導讀:微信大爺穿隱身衣隱身,量子隱身衣,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前不久,微信上傳出一段視頻,一位老人拿著一塊自稱有隱身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老人身體時,老人確實消失了。據說可以使得穿這種衣服的人達到隱形的效果。這項技術由超隱形生物科技公司研究發明。但該公司拒絕提供實際樣品的應用效果,只在官方網站上發布了幾張電腦合成的圖片。雖然從圖片上來看,這種面料的效果十分驚人,但也不能說明量子隱身衣就真實存在了。其實如果隱身衣能夠發明出來,那它的用處是非常大的。在以前,我們利用環境來為我們打掩護,其實也就用到了這樣的原理。
  • 褡護怎麼穿?褡護裡面穿什麼?
    褡護是什麼?褡護,又作搭護。《居易錄》言:『搭護』,半臂衫也,起於隋時內官服之。』乃名同而實異。」其名與形式或沿元代,其制式非元代的搭護,當是一種比褂略長的一種短袖衣。明人著《三才圖會》亦謂半臂,今俗名「搭護」。清代的端罩,或由此演變而來。
  • 迷霧重重:身穿三件官服的乾屍到底是什麼來頭?
    清朝的官服很講究,不同品級的衣服「補子」圖案是不同的!一般文官的補子上繡的是飛禽,武官的補子上繡的是走獸。而這個黃拙吾最外層衣服補子上繡的是一隻麒麟!四品文官補子上繡的應該是鴛鴦,這又怎麼解釋呢?正當專家們驚訝之時,更讓人吃驚的來了!扒開第二層衣服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層衣服他竟然是一件龍袍!這可是僭越,殺頭的大罪。
  • 塑身衣能塑形,原理是什麼?【維納貝拉健康講壇】
    塑身衣能塑形,原理是什麼?塑形內衣依據"脂肪可運動性"原理,逐漸將流失、移位、下垂的脂肪回位到正確的位置並加以鎖定,垂直定型,最終使人脫下它時依然乳房高聳,腰身纖細,臀部堅實。年輕美眉們需要注意的是:調整胸型和身材需長時間堅持穿才能達到改變身材的目的誤區2:穿一個月塑身衣就能減重20斤常聽一些體重正常的女孩子吵吵著要減肥。她們的真正困擾並不在於減重,不滿意的僅僅是那一部分不和諧比例的曲線而已,可是過粗的大腿,厚實的背部靠常規的減肥手段往往難以奏效。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描寫了什麼場面,是什麼意思?
    作者:李大奎先來了解一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出處。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曰觱發,二之曰慄裂;無衣無褐,何以卒歲?這首出自《詩經.國風》的歌謠,描寫了什麼場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啥意思?(一)歡快祥和的勞動場面這首歌謠來自於三千多年前西周時期一個叫豳(bīn)的封國。豳國也就是古戎狄,在今天陝西的彬縣、旬邑一帶。
  • 知否:小公爺的官服從綠變紅代表什麼?宋朝顏色的講究,你知道嗎
    我是文化英豪,這次來和大家來聊一聊熱播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一個小細節,在最新的劇情中,朱一龍飾演的小公爺齊衡上朝的官服發生了變化,從最早的綠色變成了紅色。那麼一定有小夥伴不知道這代表的什麼,也很好奇同穿紅色的小公爺齊衡和顧廷燁誰的官職更高吧。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知否》最新的劇情中,為了讓太后交出玉璽,還權給皇帝。
  • 在電子廠上班穿的無塵服對身體有什麼危害嗎?
    對無塵服不了解的工友會覺得很麻煩,穿著感覺不適應,很多人也會疑惑,無塵服對身體有危害嗎?今天方哥就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為什麼要穿「無塵服、靜電衣」?所以電子廠操作工人有必要穿合格的防靜電無塵服對產品進行保護。穿無塵服對身體有什麼危害嗎?
  • 清朝官服上那些花花綠綠的配飾是什麼?每個物件都有特殊含義
    對於官服的選用,清朝皇帝曾傷透了腦筋。對於一個王朝而言,不可能沒有自己的服飾。這種服飾又不能簡單地照搬。清朝又是起源關外,他們希望能保留自己的服飾特點。而且,從帝王、官員,最好連同百姓的服飾,都要擁有這些特點。但他們又不能只使用關外的服飾。
  • 防彈衣擋不了子彈傷害,而且又重,為什麼還是要穿?
    在許多影視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主角中槍後憑藉著防彈衣又重新站了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傷害似的。不過在真正的戰場上,士兵穿了防彈衣中槍了的話,如果子彈打穿了防彈衣,比不穿防彈衣會受更嚴重的傷。這是因為子彈擊中防彈衣的時候會產生變形,穿透後打中士兵的傷口創面更大,對內臟的傷害也就更加嚴重,那為什麼在戰場上還是要穿戴防彈衣?這是因為在戰場上除了子彈之外,還有這另外一個非常嚴重的威脅,那就是流彈和破片。在炸彈破碎之後,飛濺的金屬片會進入到士兵的體內,給他們留下創傷,像這種彈片的動能非常低,用防彈衣就可以防護下來。
  • 穿著防彈衣被子彈擊中,真實感受是什麼?現實和電影完全兩回事!
    防彈衣在現如今的戰場上隨處可見,幾乎成了士兵們人手必備的防護裝備。然而在很多人的觀點裡其實一直有一個誤區,認為只要穿著防彈衣,那麼在戰場上就什麼都不用怕了。就算是敵人的炮彈飛過來,防彈衣都能起到作用。殊不知這樣的觀點不僅是不現實的,同時也是非常危險的。
  • 來澳洲,一年四季穿什麼?
    初到澳洲,不了解澳洲的天氣,不知道穿什麼衣服合適......不用擔心,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澳洲人一年四季怎麼穿衣服~  澳洲四季如春,沒有明顯的季節樊籬。  華人即使「不辭長做澳洲人」,卻也不大可能像澳洲人那樣,只穿一件短袖T恤便衝進嗖嗖的寒風。據說,這是東西方食物結構不同的緣故。
  • 文言版汝怎著品如之衣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下一句怎麼接回答
    汝怎著品如之衣什麼意思什麼梗  意思:你怎麼穿品如的衣服  含義:你好騷呀!  出處:「你怎麼穿品如的衣服」這句話出自於《回家的誘惑》 「你好騷啊」名場面,是男主角洪世賢說的一句經典臺詞。男主對愛麗說你怎麼穿品如的衣服,隨後被愛偷懶的網友簡化成為了汝怎著品如之衣!
  • 保爾:美醫學期刊封面印清朝官服,這是赤裸裸的針對
    《新發傳染病》5月刊封面圖 一、衣服上的動物世界這次登上醫學期刊封面的圖案,較為專業的說法叫「補子」,也根據實際的使用稱作「胸背」或「背胸」,其用處是縫綴在官服的前胸和後背處,大小約為一尺見方,絲織製作,做工普遍精美。通俗的說,就是在官老爺的衣服上,一前一後打了兩塊華麗的補丁。好好的官服,為什麼要打補丁?其實作用很簡單:區分級別。
  • 廣東早茶「3個門道」,敲桌子什麼意思,喊「服務員」沒人理?
    廣東早茶是嶺南地區的民間美食,也是廣東人家庭聚會的一種形式,早上一家人坐在一起,泡一壺茶,點上一桌子點心,大家邊吃邊聊聊家常,如果遇到周末,早茶可能會從早上吃到中午,順便把午飯也一起解決了。在工作日,喝早茶的大多是老人家,約上幾個好友,邊喝茶邊聊天,正好可以打發打發時間。
  • 夢見穿棉衣 夢見穿棉衣,代表什麼生肖是什麼意思
    夢見穿棉衣準備考試的人夢見穿紅棉衣,意味著理科成績較差,不影響錄取分數。創業的人夢見穿紅棉衣,代表不很順利、財物損失,慎防水火之災害。談婚論嫁的人夢見穿紅棉衣,說明年齡相差稍多、觀念上無法溝通,婚姻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