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昌平「北山」北、十三陵水庫南,有一個風光秀麗的村莊,它有個自帶仙氣的名字——仙人洞村。明代學者崔學履選擇家鄉昌平最具代表性的山川勝景定名「燕平八景」,並編入《昌平州志》,其中的「石洞仙蹤」即為此處。
然而,時間沒有留住這裡的輝煌與仙氣,仙人洞逐漸衰敗沒落,甚至到上世紀60年代末還未能通上電。
2012年12月,時任歌華有線總公司十三陵分公司總經理張立英當選為仙人洞村黨支部書記。彼時在她眼前的仙人洞臭味燻天、蒼蠅亂飛,家家違建將道路擠得窄仄,早已不是曾經那片令人神往的仙地。張立英既頭疼又心痛。
上任後的走訪中,張立英驚喜地發現仙人洞村是一個長壽村,而長壽老人共同的秘訣竟是「喜食素食」,這給了她靈感,她想用素食這把金鑰匙重新點亮這座村。
張立英做到了,仙人洞村「紅了」。大批遊客慕名而至,為的就是一嘗這裡的素食美味。去年,仙人洞村實現文旅經濟總收入630萬元,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12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3.5萬元。
今年仙人洞村打造「網紅」3D立體牆,成為打卡聖地。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沒落張立英告訴澎湃新聞,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仙人洞村的環境都可以用「破爛不堪」來形容。到處都是低矮的房屋,大部分人家院牆都是石頭砌成的,街門用的是柵欄門,每家每戶院外都是柴草、糞堆。街道是土路,遇到下雨滿街的泥濘。
到了1990年代,村莊環境有了一些改善。村民住上了磚瓦房,街道也鋪上了瀝青,但是整體環境還是雜亂無章。村子中間有一個水塘,村民把這個地方叫做「大坑沿兒」。到了雨季的時候,蛙聲一片,吵得人們不得安寧。
隨著社會的發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慢慢提升了,還有了一些積蓄。這原本是件好事,但問題卻也隨之而來:小磚房不能滿足家人的居住需求了,很多人家開始將小房子翻建成大房子,一拆一蓋,這家再蓋個庫房,那家又壘個廁所、堆點木料,街道變得越來越窄。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消防車、救護車都進不了村。
「特別是村南邊,三座石橋上也是被堆的滿滿當當,一點兒石橋的影子都沒有了,而且臭味燻天,蒼蠅亂飛。」張立英剛上任那時,整個村子基本還停滯在改革開放之初的狀態。
面對這番殘破景象,張立英立下了「興村富民」的誓言。而這第一件事就是拆牆透綠,整治環境。
違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很多人家的違建房屋甚至做了子女的婚房,一聽說要拆除,村民是百般不願意。
張立英回憶,在修建村南公園的時候需要拆除地面違建,當時她帶領兩委成員每天利用晚上的時間到村民家裡做工作,苦口婆心勸說,可就是沒有人願意拆。
「當時他們提出了這樣那樣的條件,比如要多少錢的補償、要給自家的東西安排堆放場所、要給家庭成員安排住處等等,個別村民還會惡語相加,甚至將我們趕出家門。」但就是這樣,承受著委屈和刁難,張立英堅持了下來。到了去年底,全村拆除違建面積近三萬平方米,涉及70多戶村民。
仙人洞村新貌逆襲張立英來到仙人洞村後時常會到村民家中走訪,她發現村裡有很多長壽老人,得知他們長壽的秘訣是「喜食素食」後,張立英開始在打造「京北第一素食文化養生村」上動了心思。
但當她提出這一想法時,村民們卻當頭潑了冷水:現在的生活水平剛剛做到想吃肉就吃肉了,這要做素食會有人來吃嗎?素食餐廳能掙到錢嗎?要做素食怎麼做呀?經營管理咱也不懂呀!就這樣,大伙兒興致並不高,誰都不願也不敢帶頭做。
為了打破僵局,張立英私下找到了黨員徐麗英和谷士榮,動員她們配合村裡率先把素食餐廳做起來,給大家打打氣。兩人沒有猶豫辭去了當時穩定的工作,回村一心開起了素食餐廳。村裡也請來了專業的廚師,幫二人一同研究菜品菜式,最終敲定出了完美的仙人洞村素食菜譜。
仙人洞村遊客接待量與日俱增,住宿隨之成為村裡發展不可缺少的一個經營項目。村內開發住宿需要大量資金,經過一番研討,最終決定注入社會資本,尋找到了願意合作的社會型公司加入,全力打造出精品民宿。
仙人洞村精品民宿如今,仙人洞村已經有十家素食餐廳、十一套民宿,先後被評定為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2019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和首都綠色村莊。「過去,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出去打工,還有一部分村民面朝黃土背朝天,靠種地來養家餬口。現在,因為仙人洞素食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一部分村民致富,進而又帶動了民宿的發展,讓村民足不出戶就能掙到錢了。」據張立英介紹,通過素食和民宿的發展又帶動了其他產業的提升,比如村民們再也不用為果園、菜園的農產品銷售發愁了,村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增色
張立英告訴澎湃新聞,從2014年開始,仙人洞村還開展起酵素農業。酵素的主要功能是能夠將土壤中的有害物質分解,比如因為農藥化肥的使用造成的土壤板結,土壤中的營養成分不能被植物吸收。通過使用酵素,可以增加土壤有益菌群,土壤中的營養成分易於被植物吸收,果品更能吃出它應有的味道。
「仙人洞種植的果樹以黃桃和櫻桃為主,酵素黃金蜜桃行銷全國。吃過咱們酵素黃金蜜桃的客戶都成了鐵桿粉絲,每年一開春就開始預定了。」講起村裡的酵素桃,張立英很自豪,「現在很多農戶種植蔬菜也都是用酵素進行灌溉,種植的酵素蔬菜除了向素食餐廳供應外,也向遊客售賣。」
仙人洞花巷花牆仙人洞村的建設從未停下腳步。2016年,村內開始了第一期「景觀提升」工程,打造「仙人花巷」五條,「立體花卉」牆400平方米,牆面彩色噴繪3000平方米。2017年10月,在昌平區旅遊委的資金扶持下,仙人洞村「夜景亮化」工程啟動。每天晚上仙人洞村會舉行亮燈儀式,隨著歡慶鑼鼓的響起,璀璨斑斕的夜景燈在整個村莊瞬間點亮,成為仙人洞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短短幾年間,仙人洞村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一掃塵霾,重拾往日榮光,完成了一場逆襲。
「而這還只是個開始。」張立英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