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科負氧離子研究所研究員 陳晨
關鍵詞:生態級負離子
巴馬瑤族自治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個山區縣,是世界五個長壽村之一,以百歲老人之多而聞名遐邇。研究發現,長期居住在巴馬地區的村民,患有三高以及癌症的機率很低,這也正是巴馬長壽老人數量居高的原因。科學界對此充滿疑惑與好奇,決心對這裡的自然環境進行調查研究,2012年,科學界的研究終於有了結果:巴馬村民身體健康的原因竟是其生態級的小粒徑負離子。
生態級小粒徑負離子是什麼?它從何而來?
自然狀態下,空氣分子的極性呈中性,但在宇宙射線、紫外線等外界能量的作用下,部分空氣分子會發生電離,形成帶正電荷或帶負電荷的空氣微粒,而這種帶有負電荷的微粒就叫做負離子。
學術界普遍認為,自然界中3種情況可以形成空氣負離子:一是大氣受宇宙射線、紫外線、雷雨、風暴、土壤等因素的影響發生電離,釋放出的電子和空氣中的中性分子結合而成為空氣負離子;二是瀑布衝擊、細浪推卷、暴雨跌失等自然過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動,水分子裂解而產生負離子;三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電效應產生負離子。而這種因自然的效應而產生的負離子叫做生態級負離子,又叫小粒徑負離子。具有遷移距離遠、活性高的特點。
除此之外,空氣負離子具有殺菌、降塵、給人體補氧補電等多種功效,且能利用其帶電功能,將空氣中懸浮的汙染物、細菌、微生物等吸附捕獲,從而使得空氣變得清潔。因此,空氣負離子含量越高,空氣就越清潔舒適。正因為這些神奇的功效,空氣負離子有空氣清潔劑的美稱,也被譽為「空氣維生素」。目前,在環境評價中,空氣負離子濃度已被列為衡量空氣品質好壞的一個重要參數。
不是所有的負離子機都能產生小粒徑負離子,甄別主要看這三種技術
長壽村「巴馬」產生的小粒徑負離子讓人們期盼不已,但是由於工作和生活,去巴馬呼吸小粒徑負離子改善疾病顯然是不現實的。那怎麼辦?有些商家正是抓住了這一契機,製造了良莠不齊的負離子機。但應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負離子機產生的都是小粒徑的負離子。按照遷徙距離的不同,負離子可分為大、中、小三種粒徑。而大粒徑和中粒徑的負離子都不能淨化空氣、改善疾病。採用了生態負離子生成晶片技術、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離子變換器技術三種技術生成的負離子,並且通過了中科院的檢測與驗證,所以在品質上更值得信賴,且能釋放等同於大自然的小粒徑負離子,是消費者們的應有之選。
1、引於:《空氣負離子在醫療保健及環保中的應用》
2、作者: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專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