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微信號:msichina
本文編輯:來自星星的油小米
就在前幾天,有讀者向油小米提出了這個問題:「有所謂的看某個地方就能辨別處女嗎?」
如果把這個問題放到百度一搜,百度能為我們找到相關結果達到1,940,000。可見人類們對這個問題的執念之深。
再點進各個帖子一看,好傢夥,各種五花八門的說法都有:
看頭髮、看印堂、看眉毛、看眼睛、看脖子、看手臂、看皮膚、看腰、看骨盆、看腿、看走路、遠看、近看、仔細看……
那這些說法對嗎?
答案是:抱歉,一個都不對。
看到那些說法的時候油小米心中浮現出一個畫面:男紙和女紙,原本都有先天元息,結果他們啪啪啪了,然後元息就散了,頓時變得萎靡不振印堂發黑皮膚泛黃口乾舌燥下盤虛浮……可起點網種馬文現在都不敢這麼寫……
所以我們能從一個男性的外表一眼判斷出他是不是處男嗎?不能。
所以我們能從一個女性的外表一眼判斷出她是不是處女嗎?也不能。
唯一可能判斷一個女性是不是處女的方法是處女膜。但之前我們便提到過,它並不是個靠譜的方法,因為——
1)首先,不是所有人都有處女膜(儘管這也是少數)。
2)其次,很多人以為處女膜是一層完整的膜,所以用「完璧」等等的形容詞來形容沒有發生過性行為的女性,但是實際上,絕大部分時候處女膜本身就有洞,而且,它的形態多種多樣……(見下圖,圖片來自網絡)
想想吧,如果處女膜上沒有孔,女生怎麼來大姨媽。當然,的確存在處女膜完全閉鎖的處女膜,比如最右下角的情況。這種時候需要去醫院切開處女膜,否則月經會在體內越積越多。
另外,由於不同的物理性狀(孔洞大小、厚度等等),它們的脆弱程度也不一樣。比如第一張圖,估計即使發生了性行為,處女膜也不會受到損傷;第三行第一、第二個就比較疼了;而篩狀的膜比較脆弱,很可能在發生性行為前就會因劇烈運動或者放置衛生棉等等的原因而弄破。
此外,即使處女膜只是有些微血管,就算發生破損,流血量也很小,平均1~2cc,都不一定能流出體外。什麼大面積血染床單……都是電視和小說惹的禍。
那麼為什麼這種判別方法在古時候特別流行呢。因為古代平均結婚年齡早。差不多都是青春期剛開始那會兒(14、5),那時候女孩沒發育完全,陰道黏膜脆弱,處女膜比較厚這樣能更好地保護生殖系統(隨著發育的進行它會逐漸變薄)。那會兒發生性行為自然比較痛,也更容易引起感染。而且古代女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發生破損的機率要小很多。
所以,綜上所述,通過「看某個地方「,是沒法鑑別處女噠~而為什麼有些人會在這鑑別方法上「孜孜以求」,倒是個有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