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宇宙是否有中心,它的中心到底是什麼?人類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雖然大部分數據有了一定程度的看法,但是終究還是沒有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的學說。
古希臘學者在公元九零到168年提出了第一個地心宇宙體系,他在總結相關數據觀點的基礎上,特別是關注行星運動數據,提出地球處在宇宙的中心,且靜止不動,恆星位於固體球殼上稱為恆星天,其他的天體都沿著各自的軌道圍繞在地球的附近。
每顆恆星在一個叫本輪的圓形軌道上勻速運轉,本輪又在均勻的軌道上繞地球,勻速轉動著,要以地球為中心,恆星天和太陽月亮,五大行星等各自做著勻速運動。在當時比較薄弱的條件下,相對還是比較科學的,比如通過建立幾何學模型和坐標參考系來研究天體是如何運動的。
它把恆星固定在固體球殼上稱為水晶球,人們現在還將這種天球概念運用在天文觀測上,但無數實踐證明他的理論都是錯誤的,中世紀的歐洲教會就是以此來混淆視聽,魚龍雜珠。將這種錯誤觀點延續了1400多年,在這種大背景下教會總是宣傳上帝的居住是天堂,宇宙的中心是地球。
教會將其探索真理,但是的黑暗統治並不能阻礙科學技術的發展,14世紀中期以後隨著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逐步進步,人們的需求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出現了新的文化潮流,15世紀航海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天文學也隨之有了一個巨大的進步。
天文學家出於導航的考慮,需要為天體位置進行一個預報利用理論算出來的行星位置與實際有很大的偏差,因此這個理論受到了嚴重的質疑。即便是這樣,還是有一些人擁護地心說,他們採取在本輪上無限續加本輪的方法來解決偏差,直到沒有任何一點偏差為止。
有的行星甚至有80多個悖論,並且無法確定應該有多少個本輪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挑戰傳統地心說,他認為地球只是普通的行星,宇宙的中心是太陽,太陽是旋轉中心,哥白尼的宇宙觀念是怎樣形成的呢?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誕生在託倫城,21歲是個白泥,在歐洲的澳大利亞求學,在這十年當中過百年,經過文藝復興的心裡。
他拜訪了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達文西,達文西對宗教神學印象很差,虛偽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義大利天文和數學家也煩對地心說哥白尼,與他們互相交流探討改進,必須說的辦法,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消息也激發了哥白尼創立日心說的信心。
哥白尼詳細讀了相關的哲學方面的著作後,有了地洞的觀念,這在當時來說是很心疼的,哥白尼回波蘭後將所有的精力全部用於研究天文學,十年的辛苦換來了新的宇宙結構理論,他認為天體沒舞動,地球的自轉,使人們錯以為天體在運動,他開創性地指出地球只是圍繞著太陽在轉,宇宙的中心是太陽。上述觀點,雖然能解釋某一部分現象,但還不能解釋全部所有的疑惑,宇宙是否有中心還是一個未可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