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必須面向國家經濟發展,面向世界一流,面向人類未來

2020-09-03 巴蜀清流

中國基礎科研「863計劃」,不能說是完全失敗了。因為當時中國的科研人才斷代,科研基礎設施嚴重不全,國家剛剛步入改革開放之路,受條件限制,只能也必須在各個方面完成跟蹤世界科學研究的工作。

但是,當科研基礎設施已經完善,也掌握了一些基礎科學研究方法,並形成了一批人才之後,中國基礎科研就應當轉向針對世界科學空白領域進行研究,而不能再僅僅滿足於填補國內科研成果空白。如果同行業研究站在了世界科學最高點,不僅填補了國內科研成果的空白,而且還能大大推進了世界科學發展。

所以,從我們整個科研管理和決策體系來講,確實存在階段性的指導問題。很顯然,在「863計劃」實施十年後,仍然以緊跟世界一流的方式進行科學研究,確實一種嚴重浪費資源的嫌疑。這近似造成了許多科研人員不思進取,只企圖步國外科學家取得的原始創新成果後塵,做既無風險又能一本萬利的美事。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基礎科研長期落後世界,確實與此決策和科研管理體制落後不無關係。

當前,全國上下提倡經濟高質量發展,這是非常正確且十分重要的決策,也是同科學發展一脈相承的。由此,我們國家的科學產品研製,基礎科學研究,都應當在高質量發展、科學發展中有所體現。科研資金要更多地傾向性投向富有創新創造能力的科學研究力量,而不能再顧及他們有無什麼官銜和資歷。有官銜和資歷,卻出不了科學成果,這就是對人民利益的侵犯,就是給國家造成損失,就是為科學事業造就懦夫懶漢。

總之,科學研究工作同樣必須講求效益,講真抓實幹。在科研選題選項方面,必須面向國家經濟發展,面向世界一流,面向人類未來。中國科學研究不能出世界一流成果,難道真是科學界的低能兒?那還要科學家幹什麼呢?還不如我們直接用已投入的經費做技術成果和智力引進更快捷。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我們沒有停頓和等待的任何理由,十四億中國人民也不允許我們有所懈怠,我們必須剔除一切錯誤思想和言行,必須大力改革科研創新體制,讓中國科學研究回歸本原。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在科學研究領域展開競爭,讓創新者更強健,讓優秀者更優異,讓奮鬥者不孤單,中國科學工作者就一定能夠承擔起世界科學發展的責任,中國科學必將越來越成為世界科研聚焦之地。

相關資料參考 http://t.cn/A6UjVs7c

相關焦點

  • 浙江大學「四個面向」勇攀科研高峰
    為回望過去,宣示未來,本號開闢「回眸『十三五』 奮進『雙一流』」 專欄,生動呈現學校「十三五」期間取得的成績,全面展現浙江大學「雙一流」建設成效,激勵全校師生以更大的努力和擔當開創學校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新局面。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歲末寒冬,室外寒風凜冽,屋內暖意融融。
  • 堅持「四個面向」的理論邏輯
    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面向」深刻內涵和價值意蘊,對於深化科研體制改革、推動科技事業創新發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戰略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時提出,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 面向未來人類文明的中國形態的建構邏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在立足於中國作為後發國家實際以及中華民族文化特點,同時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以發展並揚棄現代文明以及開啟面向未來文明發展為目標,構建了以人民為基點的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制度,從而為面向未來的人類文明的中國形態最終在中國確定了制度基礎。在完成民族獨立與國家基本統一任務之後,擺在中華民族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現代化建設。
  •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_理論網_堅持「四個面向」 加快建設...
    「四個面向」對於匯聚科技創新資源要素,形成重大科學研究成果,形成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實現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 科技部:正組織編制面向未來15年的科技發展規劃
    央視網消息:5月19日,國新辦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學技術本身是無止境的,創新也沒有止境,創新型國家建設也一直在路上。
  • 面向未來海洋腐蝕與防護學術研討暨侯保榮院士從事科研工作50周年...
    11月28日,面向未來的海洋腐蝕與防護學術研討暨侯保榮院士從事科研工作50周年學術交流會在青島召開。與會代表圍繞海洋腐蝕與防護學科發展歷程、國內外研究現狀、未來發展趨勢等展開熱烈討論,並從治學、為師、為人等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與侯保榮院士相處的點滴故事。
  • 面向決策 面向公眾 走近科學
    面向決策 面向公眾 走近科學
  • 面向未來海洋腐蝕與防護學術研討暨侯保榮院士從事科研工作50周年學術交流會在青島召開
    11月28日,面向未來的海洋腐蝕與防護學術研討暨侯保榮院士從事科研工作50周年學術交流會在青島召開。與會代表圍繞海洋腐蝕與防護學科發展歷程、國內外研究現狀、未來發展趨勢等展開熱烈討論,並從治學、為師、為人等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與侯保榮院士相處的點滴故事。
  • 構建面向未來的空間結構
    近年來,成都以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為戰略目標,堅持以人為核心,在創新實施空間戰略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新做法,所取得的一些有效經驗可供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其它城市借鑑。面向未來,進入新發展階段,成都需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繼續推動城市格局的戰略性調整和優化,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積極探索城市進化新路徑,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中國新樣板。
  • 面向信息通信產業未來的發展,聞庫提出了四點建議
    打開APP 面向信息通信產業未來的發展,聞庫提出了四點建議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09-28 09:16:27 針對今後的發展,聞庫稱,下一步工信部將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深入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加快網絡強國建設,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的功能。 面向未來的發展,聞庫提出四點建議。 一、面向全球領先水平,加快寬帶網絡的演進升級。
  • 院士說丨袁亞湘院士:科研立足應用,基礎科學研究必須有的放矢
    袁亞湘:總書記的講話體現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作為基層一線的科研人員,我們應該更加刻苦努力地工作,把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貫徹到科研工作之中,把「四個面向」作為科研攻關的總目標和總方向,不斷攀登科學高峰。
  • 【聚焦2020計劃】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開放辦學 面向世界
    2018年1月,清華大學提出「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20計劃」,以期實現在2020年達到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相適應的國際化能力。按照學校部署,秉承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的教育理念,化工系提出了建設國際一流化工學科、著力培養具備「全球勝任力」拔尖創新型人才、切實開展服務國家和世界的化學工程及其交叉領域研究、全面提升清華大學化工學科的國際化辦學能力與全球影響力的發展目標。
  •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
    侯建國表示,科技期刊是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的重要載體,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是進軍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科技和文化基礎。  中科院各級辦刊主體在不斷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還要發揮中科院科研院所、學部、教育機構「三位一體」的獨特優勢,深入挖掘、充分利用現有辦刊資源,辦好辦強現有期刊。基礎條件好、學科優勢強的辦刊單位要主動對標國際頂尖期刊,致力於培育中英文一流科技期刊。
  • 清華大學:面向世界 建設更開放、更融合、更具韌性的大學
    學校要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服務國家和人民,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堅持世界一流、中國特色。創新和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紀最大的兩個特徵,也是對學校工作有持續指導意義的理念。全球戰略和「2020計劃」的推動實施體現了學校的辦學方向和時代背景下如何推進清華發展的思考,只有在世界背景下,清華特色才能得到更好的彰顯。
  • 濟南:加快建設山東省實驗室,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培育國家實驗室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27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濟南將加快推進建設齊魯科創大走廊、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加快建設山東省實驗室,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培育國家實驗室。
  • 在三線小城做世界一流科研
    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德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市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在脫貧攻堅、轉型發展等方面成績斐然。聚集在寧德的這批鋰離子電池研發人才,立志打造世界一流創新科技平臺,為國家新能源事業解決一系列「卡脖子」技術難題。這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年輕人,就是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德時代」)21世紀創新實驗室的研發團隊。
  • 精準定位「四個面向」 用好科技創新「指南針」
    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四個面向」工作要求,為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一個時期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指明了方向,同時激勵著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 何良年|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二氧化碳化學
    從事綠色化學、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生物質高值化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在二氧化碳化學及可再生碳基能源化學領域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 編著了《二氧化碳化學》與《綠色化學基本原理》, 推動了二氧化碳化學領域的發展。 有效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發展綠色化學已成為大勢所趨。二氧化碳過度排放是全球變暖、極端天氣和荒漠化等全球環境變化的主要誘導因素。
  • 2020廣東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面向全球招聘科系系主任公告
    2020年招生工作正在進行。2019年6月10日南科大與倫敦國王學院籤署南方科技大學-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合作準備協議,將在南科大共同建立聯合醫學院,在多個醫學學科專業開展深層次教育合作。通過引進頂尖人才、聚焦學科融合創新,形成教育、科研和人才接力,培養一流醫療人才,強力推動醫學教育、醫療衛生、生命健康等領域的發展。
  • 2021年中科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面向港澳臺招收博士招生簡章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工作已經展開,新東方在線考博頻道將為廣大2021考博考生發布轉載各博士招生單位發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考博專業目錄、考博參考書目、及導師聯繫方式,以下是中科院經濟與管理學院2021年面向港澳臺招收博士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