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的攝影發燒友中,玩微距攝影的大有人在,一旦到了顯微攝影這個層面,似乎就變成了少數人的遊戲。在人們的心目中,顯微攝影一般在科研或者醫學上應用較廣,相應的器材也很高端,不是普通攝影發燒友所能染指的。不過,中國民間總是臥虎藏龍,一些愛鑽研,具備一定動手能力的網友們自己DIY出各具特色的顯微攝影裝置。這些DIY,有的是淺嘗輒止,有一些則讓專業人士都大跌眼鏡。就讓我們來看看達人們的顯微攝影嘗試吧。
「過客匆匆甲」和他DIY的「數位化微觀自動拍攝平臺」
每每看到歐美發達國家的攝影達人們都在DIY超微距和光控捕捉等拍攝設備並藉助設備拍出了無數的令人咋舌的了不起的新意優秀作品,反觀國內卻多見讚嘆少見行動和趕超意識,仿佛這些都是藍眼珠大鼻子們的專屬領域。為此我萌發一個念頭,要DIY一臺比他們還要科學、還要先進、還要全面的數位化微觀自動拍攝平臺。
試機照:拍到了外星人---蚊子幼蟲孑孓的頭部,實物大小0.2-0.3毫米。
D800E+20X 48張堆棧拍攝 攝影:「過客匆匆甲」
於是經過幾個月的不斷努力,由於該設備包含了精密機械、光學應用、驅動限位等電子電路、工業自動控制、控制與人際界面的軟體等內容,在耗資數萬後(除耗盡本人那點可憐的私房錢以外,期間還曾多次肯請終身領導得以數次注資,還有愛女的親情資助)終於設計製作成了一臺暫時算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數位化微觀自動拍攝平臺」。下面是我剛製作完成的《數位化微觀自動拍攝平臺》。
攝影:「過客匆匆甲」
攝影:「過客匆匆甲」
攝影:「過客匆匆甲」
攝影:「過客匆匆甲」
像場覆蓋範圍測試,黑框內為全畫幅24X36mm。
攝影:「過客匆匆甲」
下圖是按尼康法蘭距測試
攝影:「過客匆匆甲」
測試使用三豐平場長工作距離物鏡
攝影:「過客匆匆甲」
平臺部分功能介紹:
1、可進行自動堆棧拍攝、自動平面接片拍攝、自動堆棧加接片組合拍攝;
2、採用彩色觸控螢幕人機界面,可直觀地進行各項參數設置調整和對程序進行動態觀察與即時跟蹤;
3、堆棧步長最小設定值0.0001毫米(電動滑臺實際定位精度及重複定位精度約0.3微米),堆棧步長數設定範圍1~999步;
4、自動接片設定水平10張,每張都可結合1~999步堆棧拍攝;
5、為拍攝穩定的高倍率圖像,整個平臺及鏡頭機身等相關部件都必須進入無抖動狀態,本設備可以進行各階段的穩定延時設定。各段的設定時間為0-9999毫秒。同時還具有反光板預升穩定時間設定和電子快門線的輸出埠2組。
6、智能設定可實現傻瓜式前後焦點鎖定並自動顯示所鎖定的景深範圍,只須在鎖定的景深範圍內設置堆棧拍攝數量即可;
試機照:團藻,使用尼康D800E拍攝30張堆疊。攝影:「過客匆匆甲」
7、所有動作都具有自動清零和歸位功能(默認),也可以進行手動測試和手動清零選擇;
8、部分部件可拆解後自由靈活地組合成野外移動超微距堆棧拍攝裝置;
9、具有2組帶輔助補光燈的手動或無線TTL閃光控制。造影光與閃光燈光同光路(有利於進行真實的光比調整和控制);
10、堆棧步長和步數及接片數和拍攝動作等可在需要範圍內隨意設置組合、設置程序可存儲和調用,默認可存儲100組程序(可擴充);
11、載物臺可實現水平旋轉、前後俯仰、XYZ三軸自由調整,攝軌後方可進行垂直旋轉,一共可以實現6軸微米亞微米級的調整;
12、可免工具進行載物臺的各種支承、夾具和柔光箱等小配件的拆卸和更換,以利於被攝物和燈光的布置;
13、可通過電子顯微目鏡或相機專用軟體連接PC和顯示器,便於多人同時觀測、測量和圖像抓取及存儲;
14、新增加了堆棧拍攝完成後的蜂鳴器報警選擇開關,當拍攝量較大時,啟動程序自動拍攝後人可以離開去做它事,工作完成後會自動報警提示。
15、增加了對相機的交流供電功能。
16、增加了一個0.5微米級的高精密差速微分頭。
試機照:狗味蕾局部 攝影:「過客匆匆甲」
試機照:一張蒼蠅口器最前端的局部照片,實際大小大約是0.3毫米左右
使用尼康D800E堆疊拍攝。攝影:「過客匆匆甲」
PS:「過客匆匆甲」DIY小貼士
1、我的物鏡是屬於工業用顯微鏡頭,是一種無限遠光學系統的復消色差長工作距離金相物鏡,只要符合這些要求的其它品牌物鏡都可以使用,但口碑較好的有三豐、尼康、澀谷光學等品牌。
2、管鏡是一種雙膠合消色差的凸透鏡,管鏡的焦距大多數是f200mm和f180mm,主要用來對無限遠光學系統的物鏡進行會聚,使其在物鏡設計後焦距處成像。管鏡的焦距必須與物鏡的要求一致才能獲得最佳的成像質量,要求是配套的。
3、拼裝組合時免不了需要加工一些連接配合的部件,可找有線切割和加工中心設備的製造商幫你做,但須你自己設計出圖紙。
4、我的小柔光箱是用半透明的PVC小塑料盒稍加改造替代的。
小蜜蜂的腿 攝影:「過客匆匆甲」
5、為了拍攝及其微小的物體,就得使用放大倍率較高的顯微鏡物鏡,如10X-50X之間的長工作距離物鏡。其中10X物鏡的景深(清晰範圍)只有3.5微米、50X物鏡的景深(清晰範圍)只有1微米,而切片的厚度尺寸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如果要把切片拍得前後全部清晰,顯然只拍一張是無法達到這一目的,即便使用顯微鏡加單反。譬如片子「孑孓的頭部」為例,一共拍了48張照片再進行焦點堆疊合成。
「cady_dolce」和他的「半DIY顯微攝影裝備」
從小,我就想有臺顯微鏡,上初中,家裡不批准,上高中,沒空玩,上大學,忙著玩,現在,終於有空來玩玩這些了。對105VR複製倍率不滿意,對SP90複製倍率不滿意。於是乎我決定去玩玩傳說中的顯微攝影。
一臺廣州光電生產的二手光學顯微鏡,換個頭,用博冠的攝影接桶當作目鏡架接上去,再自己車一個目鏡筒,就變成了目鏡+M42X0.75攝影口雙用了,再買一個M42X0.75轉尼康AI卡口的轉接環。一切OK.用自製的LED作為光源。再用尼康PICTURE CONTROL 2連結相機,OK。。。。。實時顯示的顯微鏡。
攝影:cady_dolce
目前的問題,16X的廣角目鏡還沒到,到了效果會更好。色差很嚴重,邊緣相差也鬱悶最後問題是,這個載物臺是無限遠系統的。。。。鏡頭是160mm系統的。。。然後載物臺DIY難度比較大,得自己墊高來。
羊毛,40倍物鏡,16倍目鏡,近攝接圈接D90拍攝。攝影:cady_dolce
5X目鏡 40倍物鏡 洋蔥表皮細胞,碘染色 攝影:cady_dolce
「siliconworm」和他的簡易顯微攝影裝備
已經好久沒弄過顯微鏡了,但是現在手還一點不生,這次我要觀察一種耐旱多肉植物的表皮細胞構造。 顯微鏡採用自己改裝的暗場光路,並使用佳能A640透過目鏡拍攝。我沒用任何轉接器!直接用口徑比較小的傻瓜機對準目鏡手動曝光,鏡頭口徑剛好可以對準目鏡。我用廣角端(7.2mm)拍攝,數碼變焦1.4X。
攝影:siliconworm
切片 攝影:siliconworm
裝載 攝影:siliconworm
看完這些達人們的經驗分享,你覺得適合你的一套方案是什麼呢?顯微攝影DIY,豐儉由人,你不妨從較為簡單的方案開始入手。相應的,你也許要重新拿起高中的生物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