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攝影,慧眼探花 | 謝震霖

2021-02-18 文匯筆會

▲梅花——一維納米棒和三維納米顆粒在放大倍率15000倍掃描電鏡下的奇妙呈現。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 劉紫薇攝

 作品點評   謝震霖

誰能相信,眼前這幅「疏影暗香」怒放的梅花,其實是科學家取直徑約100nm的一維納米棒和200-400nm的納米顆粒,在放大15000倍率掃描電鏡下所呈現出「紛紅駭綠」的特殊影像。

 

科學家非但具有探索未知的能力,而且還潛藏著一雙獨擅的慧眼。本版採擷的這組顯微攝影藝術作品,均出自中科院各學科領域的科學家之手,他們通過顯微鏡觀測捕捉到這些科學研究的「副產品」。雖然這些精彩影像也包含若干「攝影」元素,但與傳統意義上的攝影原理仍有不同之處。

    

顯微攝影,是在顯微技術基礎上增加拍攝功能,即利用專業顯微攝影設備將顯微鏡下的視野範圍以照片形式表現出來的一門技術。現代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今天的顯微攝影已無須再用相機控制拍攝,而是將先進的光學顯微鏡技術、光電轉換技術、液晶屏幕技術完美地結合為掃描電鏡儀器,真實記錄下觀察到的物件的細微結構,所獲取的影像畫質解析度遠比以往更高更銳,這已成為廣大科研、教學、醫療科技人員日常開展研究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

    

欣賞科學家用慧眼捕捉到的顯微攝影佳作,會讓人不禁由衷讚嘆:原來科學可以這樣美!

    

作為科研輔助手段的顯微攝影,真實地表現各種物體的微細結構和形態,是科研結果記錄和分析的基礎;它們既體現科學微觀世界研究的價值,同時也給人帶來異乎尋常的美感。

 

探望春花,豈止在園林花圃,也在令人神往的科學實驗室。

▲果實纍纍——大鼠腦片螢光染色。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 張蕾攝

▲花心之毒——藥物小分子對鉀離子通道阻滯引起心臟毒性。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 劉麗麗攝

▲鋒芒畢露——在3550倍下觀察到的氧化鋅晶須。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 林澤彬攝

▲綻放——TiAlN/SiN複合膜層高溫氧化後表面生成的花狀氧化物,經染色處理後形似綻放的玫瑰。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王蕊攝

▲花環——人胚胎幹細胞誘導形成的神經上皮細胞,在光學平臺共聚焦顯微鏡下呈現花環狀結構。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 居相春攝

▲七彩鵝卵石——銅鉻金屬共摻雜類金剛石薄膜,利用物理氣相沉積技術製備所得,拍攝時進行了噴鉑處理。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孫麗麗攝

▲迷幻——人尺神經神經根橫切面的三色螢光標記。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 孫鵬攝

▲花語——金納米粒子在電鏡測試時展現的狀態。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谷金翠攝

▲暗夜明眸——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形成Rosset(玫瑰花叢結構)過程中的免疫螢光染色。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 陳浩攝

▲望月懷遠——TiAlN/SiN複合膜在劃痕儀划過表面後的裂紋延展,經染色後似海濱月夜的側臉,觸發思鄉之情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王蕊攝

  

本文刊於2017年4月13日《文匯報 · 視覺》

--

【筆會上月好文推薦】

莫言諾獎後首發散文新作 | 馬的眼鏡

毛尖:一生一世就足夠

李娟:闖禍精

陳村:我以為《廊橋遺夢》是為中年人寫的,誰知年輕人接受了

長江四鮮漫憶 | 丁帆

了解筆會新選集《歌以言志》,請點擊:

不斷磨洗,直至透明 | 周毅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顯微攝影藝術擷英—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王蕊攝   作品點評 謝震霖   誰能相信,眼前這幅「疏影暗香」怒放的梅花,其實是科學家取直徑約100nm的一維納米棒和200-400nm的納米顆粒,在放大15000倍率掃描電鏡下所呈現出「紛紅駭綠」的特殊影像。
  • 顯微攝影——帶你走進光怪陸離的小世界
    ——《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顯微攝影(photomicrography)是在顯微技術基礎上增加拍攝功能,藉助顯微鏡或者類似的設備捕捉肉眼看不到的複雜細節部分。螞蟻頭部 © Dr.極其熱愛冬天的Wilson Bentley是一個一生都生活在美國傑裡科小鎮的農民,但他卻給世界帶來了第一張雪花顯微照片。
  • 《科學大家》|微距算什麼 看看顯微攝影下的奇妙世界
    另外,顯微攝影的光線運用也比普通攝影複雜很多,明堂五花八門。比如暗場效果的拍攝,使用專用的暗場聚光鏡,利用丁達爾散射效應,可以拍出背景漆黑,主體明亮的效果,而且解析度比一般的顯微拍攝還要高。偏振光拍攝是專門拍攝晶體的一門技術,利用兩枚偏振片正交,這樣就將拍攝晶體的折射特性凸顯出來,營造出五彩繽紛的色彩。對於攝影者,會體會到這種神奇的效果,對於研究者,可以利用這些顏色從事分析工作。
  • 有圖有真相:民間達人們的顯微攝影DIY
    在國內的攝影發燒友中,玩微距攝影的大有人在,一旦到了顯微攝影這個層面,似乎就變成了少數人的遊戲。在人們的心目中,顯微攝影一般在科研或者醫學上應用較廣,相應的器材也很高端,不是普通攝影發燒友所能染指的。不過,中國民間總是臥虎藏龍,一些愛鑽研,具備一定動手能力的網友們自己DIY出各具特色的顯微攝影裝置。這些DIY,有的是淺嘗輒止,有一些則讓專業人士都大跌眼鏡。
  • 尼康公布第44屆小世界顯微攝影比賽獲獎者
    尼康公司於10月22日公布了第44屆尼康小世界顯微攝影比賽的獲獎者。第一名被阿聯攝影師Yousef Al Habshi獲得,他將視角對準令人驚嘆的昆蟲藝術品研究領域。今年的獲獎作品為其捕獲到亞洲紅棕象甲蟲的複眼和周圍綠色鱗片的一部分。這種類型的甲蟲大小通常僅為不到11mm,是Al Habshi在菲律賓發現的。
  • 【學會動態】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九屆顯微攝影大賽通知
    【學會動態】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九屆顯微攝影大賽通知 2020-05-10 0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09年度最佳醫學攝影獎揭曉:顯微照展示人工授精
  • 農房風貌提升獲全省榮譽,禪城南莊村如何扮靚「探花故裡」?
    同時作為清代探花羅文俊的家鄉,先後建設了「四園一中心」,打響「崇文南莊,探花故裡」的鄉村振興品牌。規劃先行嚴格管控形成美觀風貌記者獲悉,此次評選全省一共有123個美麗鄉村、124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以及329個特色名村參加,先後經過了申報推薦、網絡票選、專家走訪、綜合評定等多個環節,南莊村經過層層篩選,最後在廣東農房風貌提升名村項目的評比中摘得省級榮譽。
  • 《纖維肉瘤 顯微切片》神火將軍-協助拍攝
    纖維肉瘤 顯微切片【第1幅圖】此作品由臨沂攝影愛好者俞先生在著名的秦皇島地區拍攝纖維肉瘤 顯微切片【第3幅圖】此作品由邢臺攝影愛好者申先生在著名的馬鞍山地區拍攝顯微切片【第5幅圖】此作品由長春攝影愛好者姬先生在著名的昆明地區拍攝纖維肉瘤 顯微切片【第6幅圖】此作品由中山攝影愛好者禹先生在著名的無錫地區拍攝
  • 禪城南莊村:「探花故裡」闖出融合發展新路
    羅福英居住的羅園村是南莊村的一條自然村,200年前,高中探花的羅文俊正是從這條小小鄉村走進了當時翰林院,成為南莊村歷代最負盛名的歷史文化名人,「探花故裡」也因此得名。新時代下的南莊村,通過深化自身文化資源,打造「探花故裡·崇文南莊」的鄉村品牌,走出了一條發揮自身資源稟賦、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發展之路。
  • 人類卵子精子顯微照
    據英國《衛報》報導,斯匹克·沃克爾9月9日晚因其「對攝影術做出的突出貢獻和他把攝影應用到醫學上」,而獲得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的聯合皇家學院獎章(combined Royal Colleges medal)。沃克爾是一名退休教師,他把自己的車庫改建成實驗室,在裡面拍出大量令人難以置信的顯微圖片。
  • 科學儀器「慧眼識寶」助力辨真偽
    科學儀器「慧眼識寶」助力辨真偽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市場中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工珠寶玉石。由於人工合成的效果基本上是肉眼很難識別,採用現代科學儀器和檢測技術,有助於提升珠寶玉石鑑定結果的準確性,杜絕違法行為,避免人們上當受騙。
  • 慧眼識寶——共焦顯微拉曼技術助力紅藍寶石價值鑑定
    近年來,人們多用共焦顯微拉曼來研究紅藍寶石包裹體。顯微拉曼光譜儀把拉曼光譜儀和光學顯微鏡耦合在一起,利用顯微鏡觀察包裹體中微小特徵的同時,還可以測量觀察區域(直徑約1微米)的拉曼光譜信號,從而對包裹體的內含物物種做出鑑別。此外也可以利用拉曼成像技術,描繪出一定範圍內的樣品成分分布。
  • 怎樣才能打開你的慧眼
    慧眼,也叫做天眼。佛教中將慧眼分為五個層次,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慧眼層次中,看到的東西是有很大區別的。只有達到第五個境界--佛眼通,才能看到事物的一切真相。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感到很神奇的。所以,很多人就想擁有一雙能看到事物的真實顯像的慧眼。但是,由於人的業障太大,所以慧眼始終都不能打開。
  • 「慧眼」最近又看見了啥?
    科技日報記者 唐婷「『慧眼』衛星發現,黑洞和中子星附近的物質發出的幾十到上百千電子伏特能區的高能X射線存在強度的準周期變化,這是以前所有的天文望遠鏡都沒有看到的。」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慧眼」衛星系統有效載荷總設計師盧方軍介紹。「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Insight-HXMT)衛星是我國第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
  • 2008年最佳顯微照片出爐 帶你遊覽微觀世界(圖)-搜狐IT
    【搜狐科學訊】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最近,2008微觀世界攝影大賽揭曉。憑藉放大了200倍的彩虹狀斜紋藻照片,麥可·斯特林格(Michael Stringer)獲得第一名。提供作品的既有科研院所,也有專業的照相單位。
  •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通知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將於11月21-25日(21日報到,25日離會)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召開。為慶祝中國電鏡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本屆年會的主題是「顯微學激發新希望」。
  • 一周圖說|衛星「慧眼」識流」,黑洞雙星系統周期「小波動」
    01、慧眼衛星發現距離黑洞最近高速噴流慧眼衛星發現了離黑洞最近的噴流產生的準周期調製信號。圖|中科院高能所22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天文學》在線發表了慧眼衛星最新觀測結果:在高於200千電子伏特(keV)的能段發現了黑洞雙星系統的低頻準周期振蕩,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能量最高的低頻QPO現象。
  • 心如清淨,慧眼自開
    慧眼,也叫慧目、天目、天眼等。很多人覺得慧目很神奇,可以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就很想自己也擁有慧眼。但是,由於諸多的因素,這種想法始終都不能實現。也有的人曾經打開過慧眼,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後來又被關閉了。對於這種情況,他自身很苦惱,雖然想重新擁有慧眼,但是奈何擁有慧眼的日子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