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攝影——帶你走進光怪陸離的小世界

2021-02-24 人呆手戶

「人呆手戶」即保護:保護植物,保護綠色,保護自然,保護生命?

MAY BE! 我們更願意保護的是你喜歡閱讀、熱愛自然的心意。

——《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

顯微攝影(photomicrography)是在顯微技術基礎上增加拍攝功能,藉助顯微鏡或者類似的設備捕捉肉眼看不到的複雜細節部分。

螞蟻頭部 © Dr. Jan Michels 

顯微鏡是連接現實宏觀世界和神秘微觀世界的橋梁,它不僅可以用於科學研究,揭開未知領域的背後秘密,也能讓我們窺見繽紛瑰麗的神奇景象。

黃帝菊放大2倍的螢光花朵 © Mr. Oleksandr Holova

早在1904年,倫敦皇家學會的年度座談會上,Arthur E. Smith就將顯微照片進行了展出。

透過顯微鏡的簡單拍攝,人們第一次看到了這些昆蟲、植物等的巨型圖像。

似乎在顯微鏡下,就連最普通的雪花也有著千變萬化的姿態。極其熱愛冬天的Wilson Bentley是一個一生都生活在美國傑裡科小鎮的農民,但他卻給世界帶來了第一張雪花顯微照片。

Wilson Bentley在一篇報告中寫道,「每一顆雪晶都是設計的傑作,沒有任何設計可以重複。當雪花融化時,這種設計就永遠消失了。」

1975年,尼康開始舉行顯微攝影大賽(Nikon’s Small World),意在用顯微鏡向我們展示一個奇妙的小世界,並且表彰那些通過光學顯微鏡進行攝影的人的努力付出。

1975年第一名:沉澱中的草酸晶體 © James Dvorak

到2018年,尼康的小世界攝影比賽已經舉行了44屆,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醫生、科學家以及顯微攝影愛好者,每一年都會湧現出許多優秀的作品。

今年共有來自89個國家超過2500人參賽,前段時間,最終的獲獎照片也在比賽官網上進行了展示。

Eye of a Metapocyrtus subquadrulifer beetle 20x 

© Yousef Al Habshi 

第一名被授予阿聯攝影師Yousef Al Habshi,他不僅將昆蟲的複眼當做研究對象,更視它們為令人驚嘆的藝術品。雖然最後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只有這一張照片,但其實它是由數百張圖像進行堆疊而成。

Fern sorus (structures producing andcontaining spores) 10x

© Rogelio Moreno Gill

第二名被授予Rogelio Moreno,因為他拍攝了一張蕨類植物產生並含有孢子的結構的彩色照片。該圖像是使用圖像堆疊和自動螢光產生的,每種顏色代表每個孢子囊的不同成熟階段。

Spittlebug nymph in its bubble house 5x    

© Saulius Gugis

Saulius Gugis使用焦點堆疊拍攝可愛的沫蟬照片獲得了第三名。沫蟬若蟲能分泌泡沫,稱為「泡泡蟲」,這些泡沫物質可以幫助它們躲避捕食者,使自己保持溼潤,並且免受溫度波動的影響。

Peacock feather section 5x

© Can Tunçer

散發出金屬光芒的孔雀羽毛

Parasteatoda tepidariorum (spider embryo) 20x

© Dr. Tessa Montague

蜘蛛胚胎表面染色(粉紅色)、細胞核(藍色)以及微管(綠色)

Primate foveola (central region of the retina) 40x

© Hanen Khabou

靈長類動物中央凹(視網膜中央區域)

Human tear drop 5x

© Norm Barker

你能想像到人類的一滴眼淚在顯微鏡下竟然有著如此複雜的花紋?

Portrait of Sternochetus mangiferae  1x

© Pia Scanlon

種子杧果象甲的正面圖,看起來像一個身披鎧甲的武士。

Stalks with pollen grains 3x

© Dr. Csaba Pintér

下垂彎曲的花粉柄

Urania ripheus(butterfly) wing scales 20x

© Luciano Andres Richino

像彩色絲帶一般的蝴蝶雙翅上的鱗片

Varroa destructor on the back of Apis mellifera 1x

© Antoine Franck

趴在蜜蜂背上的蟎蟲

Vespa velutina with venom on its stinger 6.3x

© Pierre Anquet

黃腳胡蜂毒刺上的毒液

Daphnia (water flea) with eggs 4x

© Anne Algar

水蚤和其體內的卵

Shell of a Litchi chinensis (lychee) 2x 

© Sergii Dymchenko

荔枝的果殼在顯微鏡裡就像乾涸的土地下有熾熱的巖漿在湧動

Charaxes sp. (emperor butterfly) wing 10x

© Charles B. Krebs

螯蛺蝶屬蝴蝶的雙翅鱗片一層層整齊排列

Mite on an antenna of a May bug 4x

© Emre Can Alagöz

吉丁蟲觸角上的蟎蟲

Phantom midge larva 4x

© Anne Algar 

放大後的幽蚊幼蟲連體內的器官都能看清楚

Cassida rubiginosa(thistle tortoise beetle) 3.7x

© Özgür Kerem Bulur

密點龜甲可以用來防治北美的入侵植物加拿大薊,綠色的身軀也讓它很好地與綠葉融為一體,不易被天敵發現。

Forficula auricularia (common earwig) 6.3x

© Leonardo Capradossi

歐洲蠼螋放大的頭部,可以清楚地看到複眼、觸角和口器

Male wasp from Fiji 4x

© James Dorey

來自斐濟的雄性膜翅目昆蟲

a parasitic larva feeding on a spider abdomen 20x

© Dr. Matyas Molnar

一種寄生在蜘蛛腹部的姬蜂科幼蟲

2011年後,尼康小世界攝影比賽還增加了通過顯微鏡拍攝的短視頻或延時攝影作為新類別。今年,由Güray Dere拍攝的蝽卵孵化獲得了榮譽獎。

想要看到更多信息,可以登錄尼康小世界攝影比賽官網https://www.nikonsmallworld.com/進行瀏覽。

圖片來源:Pinterest Google 圖片來源見

水印 

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本期小編:桃花島主


原創作品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轉載

1.請標註作者、微信名、微信號、二維碼

2.請尊重原創,保留「人呆手戶」名片

3.授權聯繫:zbxb7@cau.edu.cn

相關焦點

  • 尼康公布第44屆小世界顯微攝影比賽獲獎者
    尼康公司於10月22日公布了第44屆尼康小世界顯微攝影比賽的獲獎者。第一名被阿聯攝影師Yousef Al Habshi獲得,他將視角對準令人驚嘆的昆蟲藝術品研究領域。今年的獲獎作品為其捕獲到亞洲紅棕象甲蟲的複眼和周圍綠色鱗片的一部分。這種類型的甲蟲大小通常僅為不到11mm,是Al Habshi在菲律賓發現的。
  • 有圖有真相:民間達人們的顯微攝影DIY
    在國內的攝影發燒友中,玩微距攝影的大有人在,一旦到了顯微攝影這個層面,似乎就變成了少數人的遊戲。在人們的心目中,顯微攝影一般在科研或者醫學上應用較廣,相應的器材也很高端,不是普通攝影發燒友所能染指的。不過,中國民間總是臥虎藏龍,一些愛鑽研,具備一定動手能力的網友們自己DIY出各具特色的顯微攝影裝置。這些DIY,有的是淺嘗輒止,有一些則讓專業人士都大跌眼鏡。
  • 顯微攝影,慧眼探花 | 謝震霖
    本版採擷的這組顯微攝影藝術作品,均出自中科院各學科領域的科學家之手,他們通過顯微鏡觀測捕捉到這些科學研究的「副產品」。雖然這些精彩影像也包含若干「攝影」元素,但與傳統意義上的攝影原理仍有不同之處。    顯微攝影,是在顯微技術基礎上增加拍攝功能,即利用專業顯微攝影設備將顯微鏡下的視野範圍以照片形式表現出來的一門技術。
  • 2008年最佳顯微照片出爐 帶你遊覽微觀世界(圖)-搜狐IT
    【搜狐科學訊】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最近,2008微觀世界攝影大賽揭曉。憑藉放大了200倍的彩虹狀斜紋藻照片,麥可·斯特林格(Michael Stringer)獲得第一名。提供作品的既有科研院所,也有專業的照相單位。
  • 《科學大家》|微距算什麼 看看顯微攝影下的奇妙世界
    另外,顯微攝影的光線運用也比普通攝影複雜很多,明堂五花八門。比如暗場效果的拍攝,使用專用的暗場聚光鏡,利用丁達爾散射效應,可以拍出背景漆黑,主體明亮的效果,而且解析度比一般的顯微拍攝還要高。偏振光拍攝是專門拍攝晶體的一門技術,利用兩枚偏振片正交,這樣就將拍攝晶體的折射特性凸顯出來,營造出五彩繽紛的色彩。對於攝影者,會體會到這種神奇的效果,對於研究者,可以利用這些顏色從事分析工作。
  • 科學家顯微攝影藝術擷英—新聞—科學網
    本版採擷的這組顯微攝影藝術作品,均出自中科院各學科領域的科學家之手,他們通過顯微鏡觀測捕捉到這些科學研究的「副產品」。雖然這些精彩影像也包含若干「攝影」元素,但與傳統意義上的攝影原理仍有不同之處。   顯微攝影,是在顯微技術基礎上增加拍攝功能,即利用專業顯微攝影設備將顯微鏡下的視野範圍以照片形式表現出來的一門技術。
  • 跟我學攝影:走進微觀世界
    > 循序漸進講述攝影技巧 教你輕鬆打開攝影的大門 讓每一個喜歡攝影的人 都會感到攝影開頭並不難
  • 送小朋友一個「魔鏡」,帶他們進入顯微世界 | 獵雲網
    魔鏡,魔鏡,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嗎?魔鏡:走錯片場啦!我要帶你進入顯微世界,而不是童話世界啊!今天,獵雲網介紹的魔鏡,就是一款幫助孩子觀察顯微世界的工具。目前正在京東上進行眾籌。眾籌後的售價在259元到300元之間。雖是顯微鏡,卻更加關注顯微世界魔鏡是一款可以拍照的可攜式顯微鏡。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方便地觀察顯微世界。為了這個核心點,魔鏡團隊做了便攜、精度高的顯微鏡。
  • 2009年度最佳醫學攝影獎揭曉:顯微照展示人工授精
  • 【學會動態】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九屆顯微攝影大賽通知
    【學會動態】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九屆顯微攝影大賽通知 2020-05-10 0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進中科院科考主題篇》 航空航天與航天攝影邀您來
    (1月9-13日、16-20日)小記者走進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航空博物館與航空航天科學家面對面,讓你全面了解航空航天,一場航空航空科普盛宴等你來。晚上  營地日誌   攝影作品編輯  D2主題:開拓眼界,放開思路,認知發展。
  • 電子顯微學大咖帶你走近奇妙的微觀世界
    作為材料研究不可或缺的利器透射電子顯微學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在「科研Café」第四期活動上中國電子顯微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馬秀良研究員以透射電子顯微學的發明實驗室邀請了中國電子顯微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馬秀良研究員,為大家分享了以「電子顯微學與物質結構解析」為主題的科譜
  • 貼上它,手機秒變400倍顯微鏡,讓你隨時隨地玩轉微觀世界
    在我生活的周圍肉眼難以看見一個小角落,都有著一方小宇宙~這裡光怪陸離、無奇不有,讓人不禁對所謂的微觀世界充滿好奇!比如,藉助一臺顯微鏡,我們就能看很多意想不到神奇有趣的畫面。而對於並不從事科研工作的人來說,或許一生當中很少能有機會觀察到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如今人們平時拍照用的手機也都有了微距功能,可以清晰拍攝出一些細小的事物。但是想要拍攝觀察,直徑僅為10-100μm的細胞結構一般的手機鏡頭還很難做到!
  • 植物解剖——帶你走進植物內部的精彩微觀世界
    我們更願意保護的是你喜歡閱讀、熱愛自然的心意。 + 打 開 植 物 研 究 的 另 一 扇 大 門 + 17世紀,英國博物學家、物理學家Robert Hooke(羅伯特·胡克,1635-1703)開拓性地改進了複合顯微鏡,並用它觀察樹木切片,結果發現它們的形狀類似一格一格的小房間,所以他就使用「cell」一詞命名植物細胞,並一直沿用至今。
  • 帶你去旅行:走進西藏-四川篇
    西藏因拉薩、珠穆朗瑪峰的神秘而聞名於世界,布達拉宮是朝拜者的聖地,旅遊愛好者的天堂,駕駛愛好者的終極目標,登山愛好者的追求!,是你心裡承受力挑戰,是駕駛員技術的挑戰!
  • 讀圖丨世界地球日·帶你走進浙江十大名山公園「森呼吸」
    讀圖丨世界地球日·帶你走進浙江十大名山公園「森呼吸」 2020-04-22 19:12:55 浙江新聞客戶端 11902764讀圖丨世界地球日·帶你走進浙江十大名山公園「森呼吸」4051浙江縱橫
  • 新式顯微相機,尋找微觀下的美
    宇宙在我們的世界裡,一直都是帶有絕對神秘感的,就像黑色,滿是一種無法言說的吸引力。但宇宙也是神奇的,它孕育著無數的生命,甚至有些生命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範圍。我們能看到的生命都是非常顯而易見的,比如自然裡的花花草草,動物和人。
  • 吳秀波傾情獻聲《假如動物會攝影》!BBC帶你探索動物眼中的世界
    一般情況下動物紀錄片都是由人類攝影師掌鏡不知你可曾想過要是這個角色換成動物們「親自上陣」呢?
  • 小細胞大世界:科普書帶你走進神奇細胞世界—新聞—科學網
    隨後,生物學研究向人們展開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進化論、遺傳學、DNA雙螺旋模型、基因工程、人類基因組計劃、細胞治療……科學家正在逐步揭開生命的神秘面紗。 生命科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了解生命科學,可以將細胞作為一個起點。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幹細胞專家王佃亮最近出版的科普書《細胞與幹細胞:神奇的生命科學》,帶你走進一個神奇的細胞世界。
  • 暑熱難耐,常州淹城動物世界帶你「走進動物氣候帶」
    棕熊穿越「冰雪極地氣候帶」,變身「北極熊」暢享「冰山」大餐棕熊為寒帶動物,厚重的皮草緊緊包裹著身體,到了夏天更是酷熱難耐。常州淹城野生動物世界工作人員除了在紅熊貓館打造「冰趴盛宴」,還費盡心力為棕熊搭建了一座「冰山」,讓棕熊在炎熱夏季也依然可以生活在「冰雪極地氣候帶」,「冰山」上綴滿西瓜等度夏水果,「冰山」內還藏著棕熊最愛吃的魚,當籠舍打開,四五隻棕熊齊齊跑出場館,衝向「冰山」,貪婪地趴在「冰山」上享用夏日冰爽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