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消毒劑的來龍去脈:化學消毒劑發展簡史

2020-12-06 虎嗅APP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一直牽動著國人的心,對大多數人來說,配合政府工作安排部署,無特殊情況不要出門,是為抗擊病毒獻力的重要方式。


居家期間的消毒防護,也是抗毒重要的一環。我們常用的84消毒液,還有口罩包裝上看到的「環氧乙烷」,都是消毒劑在多年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品種。


科普:如何正確消毒?酒精和84消毒液親自給你劃重點


消毒觀念的形成


在醫學上,消毒是切斷感染性疾病傳播的重要措施,對降低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起著巨大作用。近年來,消毒技術更廣泛用於食品工業、製藥工業、農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領域。


人類歷史就是一場同疾病的鬥爭史,圖源網絡


我國古代對消毒防病所累積的知識極為豐富,《呂氏春秋》中即有「九沸九度」的記述,提倡飲用開水;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提到用茱萸葉消毒井水;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一切肉惟需煮爛」才可食用;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述「天氣瘟疫,取出病人衣服於甑上蒸過,則一家不染」等。


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圖源網絡


與此同時,國外亦有許多類似的記述。而近代消毒觀念的形成和發展正是在興起於西方的現代醫學、微生物學、流行病學、化學、物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中被逐步推進。


臨床醫學的需要是促使消毒觀念誕生的關鍵因素。在醫院消毒開展以前,各科疾病的病死率都很高。19世紀中葉,塞梅爾維斯對維也納大學附院兩個產科病房產婦的產褥熱病死率進行了對比分析後,首創了臨床醫學消毒的範例。


1857年,威爾斯要求手術前必須嚴格消毒手和手術器械。李斯特採用石碳酸消毒創面、醫生的手和器械,使骨折病人病死率大大下降,開外科消毒之先河。1880年基爾默出版了《現代外科抗菌傷口處理方法》,為外科手術消毒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臨床醫學的需要促進了醫院消毒工作的開展,消毒工作的開展大大地降低了各科住院病人的病死率,提高了醫療質量和臨床醫生對消毒重要性的認識。


塞梅爾維斯教會婦產科醫生要常洗手


微生物學的發展為消毒學的形成提供了科學理論基礎。19世紀下半葉,巴斯德等發現細菌,奠定了現代微生物學的基礎。自此,醫學界越來越多地尋求和描述細菌,短時間內便發現許多傳染病的病原體和與疾病有聯繫的細菌。科赫在《創傷感染原因的研究》和《病原微生物研究》中,不僅闡述了各種細菌的形態和生物學特徵,並介紹了滅菌方法。


巴斯德等發現細菌,圖源網絡


流行病學的發展加速現代消毒觀念的形成。流行病學是一門研究傳染病的傳染來源、傳播途徑及其預防的科學。1949年,蘇聯科學家格羅馬舍夫斯基在其《流行病學總論》中,明確提出切斷傳播途徑是預防和消滅傳染病的三大要素之一。


19世紀初,隨著工業的發展,自來水廠興起,早期的自來水只是把從江河中抽來的水送至工廠,供工業生產用的工業自來水,並不實施消毒。人們飲用工業自來水曾引起過無數次的霍亂、傷寒、痢疾等腸道傳染病的水型爆發或流行。


例如1892年漢堡霍亂水型爆發,僅登記的典型病人就達到17000餘例。對自來水實施消毒處理後,在供應安全用水的城市,霍亂不再發生。飲水消毒在預防和消滅腸道傳染病中起了巨大作用。作為切斷傳播途徑重要措施的消毒,在其他方面還有食物消毒、空氣消毒、日常用品消毒、醫療器械消毒、疫源地消毒等。


1892年漢堡的霍亂病房


與此同時,物理學與化學新技術的發展為消毒方法的更新提供了有利條件。近30年來,隨著物理學新技術開發,物理消毒技術有很大發展。電離輻射自1953年用於醫療器材的滅菌以來,由於輻射滅菌不使物品升溫、穿透力強、方法簡便且節約能源消耗,使用頻率越來越高。


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在實踐中解決了壓力蒸汽滅菌器中冷空氣排除的問題,其蒸汽對被消毒物品的穿透快速,滅菌快,極大程度節約了人力、時間和能源。此外,微波消毒也是物理學技術開發、應用的成果。微波可穿透玻璃、陶瓷、塑料及紙張,熱傳導迅速均勻,物品可以在用上述材料包裝密封以後進行滅菌。


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圖源網絡


化學消毒歷史悠久,化學的發展為消毒劑的篩選和更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早在1806年,吉託·莫普沃在《論改善空氣與防止傳染的方法》一書中,就為空氣消毒推薦了30餘種化學物。18世紀末至19世紀間,化學消毒取得巨大成就。


化學消毒劑發展簡史


早在公元前1200年,希臘邁錫尼文明時代,就有採用燃燒硫磺燻蒸淨化空氣的習慣。此後一段時間,消毒劑的進展更多體現在農業方面。同時,由於植物病原菌種類多樣,因此需要消毒水平更高的藥劑,這類試劑被稱為滅菌劑。如在1705年,升汞開始用於木材防腐和種子消毒;1761年,舒爾特斯首次將硫酸銅用於防治小麥黑穗病;1802年,威廉·福賽斯首次製備出石灰-硫磺合劑,並應用於防治果樹白粉病。


1811年,英國化學家漢弗萊·戴維發現了二氧化氯,他把這種黃綠色的氣體稱為優氯。戴維用硫酸將氯酸鉀酸化,製造了這種氣體。後來,米隆於1843年用鹽酸將氯酸鉀酸化獲得一種黃綠色氣體,隨即將這一氣體吸收在鹼性溶液中,獲得亞氯酸鹽。


然而米隆的氣體並沒有作為含有二氧化氯而被識別,直到1881年,卡扎羅利·舍恩拉科才鑑別出這種氣體是二氧化氯和氯氣的混合物。1940年,泰勒及其同事報導了一種具有強烈漂白性質的新型化學商品——亞氯酸鈉。如今,二氧化氯作為消毒劑、漂白劑、脫味機、清潔劑在其相關領域中正得到非常普遍的應用。


英國化學家漢弗萊·戴維,圖源網絡


1820年,漂白粉問世,此後被用作感染創傷的治療和飲用水的消毒中。這一由氫氧化鈣、氯化鈣,次氯酸鈣組成的混合物,在今天仍然被作為重要的消毒滅菌劑。


1839年,碘酊即醫院中消毒常用的碘酒被研製出,但其特性與效用在當時並未被研製者認識到。一直到1862年美國南北戰爭時,其卓越的消毒效果才被人們認識。


此後多年間,用於醫學研究的「消毒術」取得了較大進展,而其整體進步離不開幾位「巨人」的推進。


首先是被稱為近代微生物學奠基人的路易斯·巴斯德 。他研究了微生物的類型、習性、營養、繁殖、作用等,把微生物的研究從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態轉移到研究微生物的生理途徑上來,從而奠定了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並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循此前進,在戰勝狂犬病、雞霍亂、炭疽病、蠶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


英國醫生李斯特並據此解決了創口感染問題。從此,整個醫學邁進了細菌學時代,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與此同時,作為一名愛國科學家,他也曾說過:「科學雖沒有國界,但是學者卻有自己的祖國」,啟迪了代代科學家們要為祖國科學水平的提升和人類科學事業的進步而奮鬥。


路易斯·巴斯德,圖源網絡


在巴斯德微生物研究基礎上更進一步的約瑟夫·李斯特,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外科醫師,也是外科消毒法的創始人及推廣者。在他那個年代,醫學界普遍缺乏消毒意識,使得當時外科手術的成功率不高,無法得到普遍實行。但是,李斯特經過觀察發現,皮膚完好的骨折病人一般不易發生感染,便提出設想,即感染是因為外部因素造成的。


1864年4月7日,巴斯德發現微生物的存在,為李斯特的設想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1865年,當時他在格拉斯哥大學擔任外科醫學教授,首先提出缺乏消毒是手術後發生感染的主要原因。1867年他發表論文公布了這一成果,不到10年就使手術後死亡率從45 %降到 15 %。挽救了億萬人的生命。而其論文中有關外科無菌操作技術的論述,其中大部分原則仍沿用至今。


約瑟夫·李斯特,圖源網絡


而在近代醫學消毒史上,還有一位關鍵人物,那便是青黴素的發現者亞歷山大·弗萊明。弗萊明於1923年發現溶菌酶,1928年首先發現了青黴素。後英國病理學家弗勞雷、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進一步研究改進,並成功的用於醫治人的疾病,三人共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青黴素的發現,使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藥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從此出現了尋找抗菌素新藥的高潮,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藥的新時代。此後幾年間,多類抗菌素問世,如稻瘟散、放線菌酮、灰黃黴素、鏈黴素等。


亞歷山大·弗萊明,圖源網絡


回到化學消毒劑的發展中,在碘伏被研製的同時,苯酚通過實驗手段合成,1860年,庫興·邁斯特將其用作消毒劑。後來,苯酚被作為一些殺菌劑、防腐劑的合成原料而被廣泛使用。隨著應用的進一步擴大,它的毒性也被人們進一步認識到,2017年10月27日,苯酚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


1904年,維爾金指出,甲、乙、丙、丁、戊醇有殺菌作用。1926年,蒂裡等觀察到,醇類的殺菌作用從甲醇到辛醇逐漸增強。與此同時,更多類型的農業殺菌藥劑也相繼出現。如1934年,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被研製出。1942年,種子處理劑四氯苯醌,2,3-二氯萘醌問世。1943年,乙撐雙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1952年,含有三氯甲硫基的殺菌劑如克菌丹問世,隨後又出現了滅菌丹。


20世紀30年代,甲醛的應用在化學消毒發展史上建立了一個裡程碑,因此甲醛被譽為第一代化學滅菌劑。醇類也是發現比較早的一類化學消毒劑,如今我們在醫院中與生活中常用的酒精消毒,主要成分就是乙醇。


1949年,美國菲利普、史密斯等人研究了多種化合物的殺菌作用,發現了環氧乙烷,並且研究了其滅菌條件及影響因素。環氧乙烷被譽為第二代化學滅菌劑。1954年,戴維斯研製成氯己定,它雖然是一種低效消毒劑,但其消毒效果已被公認。


1962年,美國的派普篩選了醛類化合物,發現了戊二醛一經鹼化便有良好的殺芽孢作用。此後,一些學者研究了戊二醛的應用條件,殺菌作用及影響因素。這種消毒劑具有廣譜、高效、氣味小、低毒、對金屬腐蝕小的優點。20世紀70年代以來廣泛應用於醫學滅菌,被稱為冷滅菌劑,並被稱為第三代化學滅菌劑。


20世紀70年代初期,李世新等研究了過氧乙酸的合成工藝及其在消毒上的應用,在此後的10多年中,過氧乙酸在我國廣泛應用。1978年德國的亨氏·艾格斯珀格等合成了過氧戊二酸並研究了其殺菌作用。我國劉賢政等研製出了固體過氧戊二酸,此後也廣泛運用於消毒和滅菌中。


家用消毒劑發展簡史


可以看出,為了保障各行各業的順利進展和公共衛生事業,各代的化學家們付出了許多努力。這一類化學消毒劑為了達到農業、工業和醫療行業中的消毒殺菌需要,對人體存在或大或小的傷害,因此不宜用於家居消毒。但隨著民眾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意識也進一步加強,相比物理消毒設備無法達到廣泛的應用,化學消毒仍然是家居消毒中的首選辦法。因此,帶著最大程度保障消毒作用同時降低對人體危害的初衷,家居消毒劑經過化學家們的努力,也經歷了四代的發展歷程。


第一代消毒產品的有效成分是氯酸鈉,它的優點是消毒殺菌率很高,達到實際無毒標準,同時成本低廉,適宜普通老百姓購買使用。生活中常見的產品為84消毒液,84消毒液雖然消毒殺菌率很高,但是刺激性較大並具有很強的腐蝕性。


84消毒液,圖源網絡


第二代消毒產品的有效成分為對氯間二甲苯酚,它的消毒殺菌率較高,成本較高但有輕微毒性,同時也有輕微腐蝕性。生活中為大家所常見的產品有滴露消毒液、威露士消毒液等。雖然第二代消毒產品在正常使用濃度下對人體沒有明顯傷害,但目前無資料顯示其是否會在體內積累造成潛在的慢性傷害。


滴露消毒液和威露士消毒液,圖源網絡


第三代消毒產品,它的有效成分是單雙鏈複合季銨鹽,生活中常見的產品有安潔全效除菌液等,消毒殺菌率很高,達到實際無毒標準,並且無腐蝕性,但長期使用易讓細菌病菌產生抗藥性,從而讓消毒效果大打折扣。


安潔消毒液,圖源網絡


第四代消毒產品,它的有效成分是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消毒劑是國際上公認的高效消毒滅菌劑。與傳統的消毒產品有效成分對人體會造成危害,刺激性強相比,二氧化氯是最新的消毒科技,它可以殺滅一切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細菌芽孢,真菌,分枝桿菌和病毒等,且令這些細菌不會產生抗藥性,具有消毒殺菌、去除甲醛、清除異味、淨化有毒物質等功能。目前是被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廣泛所使用的一種家用消毒劑。


二氧化氯消毒液,圖源網絡


除多代家用消毒劑外,酒精也常被老百姓用在家庭消毒中。一般而言,酒精的消毒殺菌效果和其濃度關係較大,醫用酒精的濃度在75%,可吸收細菌中的水分,使細菌中的蛋白質脫水變性。若酒精濃度過低,雖可侵入細菌,但不能將其體內的蛋白質凝固,同樣也不能將細菌殺死。95%的酒精常用來擦拭紫外線燈,濃度在40%~50%的酒精可預防褥瘡,而濃度在25%~50%的酒精可用於物理退熱。


雖然效果顯著,但酒精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其易燃易揮發特性,近期全國各地都不乏因用酒精消毒又使用明火而引起火災的案例,因此在使用中需額外小心。其次是酒精對皮膚的影響,長期使用酒精擦拭皮膚消毒,會導致皮膚乾燥、粗糙,而如果將其多次用於皮膚嬌嫩的幼兒,由於他們的代謝能力弱而皮膚較薄,可能會引起酒精中毒。最後,日常飲用的白酒濃度其實遠遠低於醫用酒精濃度,消毒效果沒有酒精好,只能作為退熱的輔助用品,且不能過量使用。同時,一些人買來高濃度酒精自己配製醫用酒精的方法也不可取,因為醫用酒精在生產中需要在無菌環境下,土法自制酒精在過程中就已經沾染了許多細菌。


酒精消毒液


老百姓在選用消毒劑時,首先應了解消毒劑的分類,其次應明確使用的目的和對象,比如是為了預防傳染病發生還是已經有傳染病病人存在,以及所需要消毒的對象,是蔬菜水果還是人體,以此來選擇合適的消毒劑。消毒劑類別較多,不同種類、不同劑型的消毒劑具有不同的殺菌能力以及其最合適的使用用途,因此在選擇消毒劑時,我們應根據自己使用的不同目的和對象,仔細查看包裝標籤及使用說明書。最後,消費者在選用消毒劑時,還應選擇衛生安全、質量保證的產品。


與此同時,使用消毒劑時還應正確掌握使用濃度。這是由於消毒劑的使用可分為在未發現傳染病的情況下所採用的預防性消毒和當發生傳染病時所採取的隨時或終末消毒,兩種消毒方法在具體實施時所使用的濃度是不同的,使用濃度一般可根據消毒劑產品說明書來確定。


當發生傳染病疫情時,也可根據衛生部制定的相關消毒技術方案進行消毒。在消毒劑的配製時也要注意方法正確,因為大多數的消毒劑不是純品,所以不能以商品原藥作為100%來計算使用濃度,否則就容易出現濃度不足的問題,正確的做法是按消毒劑包裝標籤及說明書上的有效成分含量來計算稀釋比例和使用濃度。為防止消毒劑溶液的汙染,消毒劑應當天配製當天使用,配製消毒液時容器要清潔,並保證消毒劑在產品有效期內使用。


最後,也一定要注意消毒液的儲存方式。比如絕對要將84消毒液和酒精分開儲存,妥善保管。因為84消毒液和酒精混合後可能產生氯氣,對人體有巨大危害。另一方面,酒精極易燃燒,衣服靜電就會導致酒精起火。所以在室內使用時禁止噴灑式消毒,並且在消毒過程中保持室內通風。所以在使用儲存消毒液過程中一定要多加小心。


近年來,化學消毒的研究也傾向於:複方化學消毒劑的研究、老消毒劑新用和新消毒劑的不斷開發。一定程度上,消毒劑的發展史也體現出公共衛生水平的進步和人類衛生意識的逐漸進步。而這次新冠疫情背後所召喚的,不正是需要我們對公共衛生事業應予以長效的預警和更為密切的關注嗎?




相關焦點

  • 名字裡帶「氯」的消毒劑就是含氯消毒劑?
    名字裡帶「氯」的消毒劑不一定都是含氯消毒劑,以消毒劑名字裡帶不帶「氯」判斷其是否是含氯消毒劑並不合理。那麼,名字裡帶「氯」的消毒劑就是含氯消毒劑嗎?名字裡沒有「氯」的消毒劑就不含氯嗎?我們一起來分析下。
  • 關於氯系消毒劑的詳解!
    關於氯系消毒劑的詳解!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消毒在水處理中是必不可少的步驟,氯系消毒劑在消毒領域佔據了決定性的地位,本文對氯系消毒劑的介紹全部基於現場實際狀況,本文照片均為現場實拍,表格為實際數據總結,未經允許禁止採用!
  • 請傳閱 | 新型冠狀病毒防控與各類化學消毒劑的安全使用
    冠狀病毒是一類具有包膜的RNA病毒,當包膜被消毒劑破壞後,RNA也非常容易被降解,從而使病毒失活。由於有這個包膜,冠狀病毒對化學消毒劑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紫外線均可滅活病毒。針對近期公眾對消毒劑使用需求的急劇上升,今天,我們將為大家介紹各類化學消毒劑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 科普| 新型冠狀病毒防控中各類化學消毒劑的安全使用
    冠狀病毒是一類具有包膜的RNA病毒,當包膜被消毒劑破壞後,RNA也非常容易被降解,從而使病毒失活。由於有這個包膜,冠狀病毒對化學消毒劑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紫外線均可滅活病毒。    針對近期公眾對消毒劑使用需求的急劇上升,今天,我們將為大家介紹各類化學消毒劑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 生活中的化學消毒劑你用對了嗎?
    化學消毒劑是指用於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要求的製劑。不同於抗生素,化學消毒劑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將病原微生物消滅於人體之外,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達到控制傳染病的目的。消毒劑不是濃度越高越好,過度使用會帶來其他風險。
  • 家庭使用消毒劑有哪些注意事項
    必要時可採取適當形式進行消毒,主要的方式有煮沸消毒和化學消毒。>化學消毒是指用化學消毒劑作用於物體表面,達到消毒的目的。家庭可選用含氯消毒劑(如「84」消毒液、含氯消毒劑泡騰片)進行擦拭、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拭、漂洗乾淨。
  • 新冠防控中的各類化學消毒劑的安全使用
    由於有這個包膜,冠狀病毒對化學消毒劑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紫外線均可滅活病毒,簡單來說,,你可以簡單理解為,病毒就像一個人,一個人皮被扒光了,自然也就活不成了,比如說,滿清十大酷刑中的:剝皮,雖然感覺有點血淋淋的,但是如果你看不懂上面的那些原理,這麼理解就行了,至於用什麼辦法給病毒剝皮,下面詳細介紹。
  •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消毒劑使用指南的通知
    ,充分發揮消毒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有效作用,我們組織消毒標準專業委員會編制了《消毒劑使用指南》。消毒劑是用於殺滅傳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達消毒或滅菌要求的製劑。按有效成分可分為醇類消毒劑、含氯消毒劑、含碘消毒劑、過氧化物類消毒劑、胍類消毒劑、酚類消毒劑、季銨鹽類消毒劑等;按用途可分為物體表面消毒劑、醫療器械消毒劑、空氣消毒劑、手消毒劑、皮膚消毒劑、黏膜消毒劑、疫源地消毒劑等;按殺滅微生物能力可分為高水平消毒劑、中水平消毒劑和低水平消毒劑。
  • 2020年度紅河州含氯消毒劑、乙醇消毒劑產品質量風險預警監測情況...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省市場監管局和州局2020年工作重點要求,進一步加強全州重要工業產品質量監管,促進全州產品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高,根據《紅河州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開展2020年度重要工業產品和消費品質量監督抽查和風險預警監測工作的通知》(紅市監發〔2020〕51號),州局在全州範圍內組織開展了含氯消毒劑、乙醇消毒劑產品質量風險預警監測工作
  • 消毒劑如何正確用?消毒產品的「前世今生」了解一下!
    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張流波介紹,所有的消毒劑對新型冠狀病毒都有效。讓我們一起來揭秘下消毒劑的前世今生。  消毒劑是指用於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要求的製劑。它不同於抗生素,主要作用是將病原微生物消滅於人體之外,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達到控制傳染病的目的,被稱為「化學消毒劑」。
  • 常用的含氯消毒劑有哪些?銀離子消毒劑怎麼樣?
    常用的含氯消毒劑有漂白粉、次氯酸鈉、「84」消毒液等,這些都是屬於高效消毒劑,特點有廣譜、高效、低毒、強刺激性氣味,有腐蝕性、漂白的作用,由於受有機物影響很大,所以不穩定。 注意: 1、待消毒物品要完全浸沒在消毒液中,容器加蓋。
  • 國外消毒劑的香餑餑,國內消毒界的後起之秀!
    目前醇類消毒劑最常用的是乙醇和異丙醇,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免洗手消毒劑成分是乙醇和異丙醇,兩種消毒液均可凝結蛋白質,導致微生物死亡,是一種中效消毒劑。在國外,異丙醇應用比乙醇更為廣泛,由於我國乙醇價格低廉,再加上我國異丙醇的應用領域並未得到全部有效開發,因此在消毒劑行業乙醇應用比異丙醇更廣泛。
  • 常用消毒劑種類、選擇方法、中毒表現及其處理原則
    關鍵詞:消毒、化學消毒劑、微生物、微生物對消毒劑的敏感順序 消毒的定義:利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來殺死病原微生物。 化學消毒法:是利用化學藥物作用於微生物和病原體,使其蛋白質變性,失去正常功能而死亡。用於消毒的化學藥物叫做消毒劑,目前常用的有含氯消毒劑、醛類消毒劑、過氧化物類消毒劑、碘類消毒劑、酚類消毒劑、醇類消毒劑、雜環類氣體消毒劑、胍類消毒劑和季銨鹽類消毒劑等。
  • 新冠肺炎消毒劑相關化學方程式總結
    新型冠狀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均可以有效滅活病毒。我們這裡總結了與新冠病毒消毒劑有關的化學方程式,希望在信息題中對大家有所幫助。
  • 次氯酸:一種安全、高效、廣譜殺菌的新型消毒劑
    作為一種新型消毒劑,民眾對其認知度相對較低,今天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次氯酸,對其做一個詳細介紹。次氯酸的化學特性次氯酸(化學式為HClO,結構式為H-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是氯元素的最低價含氧酸,但其氧化性在氯元素的含氧酸中極強,是氯元素含氧酸中氧化性第二強的酸。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能氧化還原物質,可以使織物、品紅褪色。
  • 中疾控專家:化學消毒劑慎用 56℃熱水30分鐘就可殺滅病毒
    &nbsp&nbsp&nbsp&nbsp大眾網·海報新聞北京2月18日訊(記者 姜雪穎 孫夢媛)為了防止感染新冠肺炎,很多市民選擇使用消毒劑來消除自己的顧慮。對此,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張流波18日下午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物品的消毒,能用物理方法就不要用化學消毒劑。56℃的熱水30分鐘就能夠殺滅病毒,在這種情況下,像餐飲具就可以儘量選用物理加溫消毒的方式。&nbsp&nbsp&nbsp&nbsp張流波強調,消毒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環節,對於阻斷間接傳播是非常重要的。
  • 關於印發低溫消毒劑衛生安全評價技術要求的通知
    出口的低溫消毒劑還應當符合進口國(地區)的相關要求。緊急上市低溫消毒劑在上市銷售使用的同時,產品責任單位應當按照低溫消毒劑衛生安全評價技術要求的檢驗項目進行檢測並按照《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規定》要求完成備案。截至2021年6月1日,產品責任單位未完成檢驗和備案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緊急上市的低溫消毒劑。
  • 生活中的消毒劑你用對了嗎?
    化學消毒劑是指用於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要求的製劑。不同於抗生素,化學消毒劑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將病原微生物消滅於人體之外,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達到控制傳染病的目的。消毒劑不是濃度越高越好,過度使用會帶來其他風險。
  • 名字裡帶「氯」不一定就是含氯消毒劑
    來源:科技日報圖集 視覺中國供圖生活中,消毒劑的種類非常多,其中含氯消毒劑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比如自來水、一般醫用診療用品都是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的。那麼,名字裡帶「氯」的消毒劑就是含氯消毒劑嗎?名字裡沒有「氯」的消毒劑就不含氯嗎?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2018年頒布的國家標準《含氯消毒劑衛生要求》,對含氯消毒劑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含氯消毒劑是指溶於水中能產生次氯酸的消毒劑。換言之,含氯消毒劑的主要殺菌成分應為次氯酸。
  • 消毒劑種類那麼多,如何安全殺滅冠狀病毒
    從1月24日武漢宣布封城,全國各省採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至今,關於新冠病毒的體外生存時間、氣溶膠傳播的預防、糞口傳播的可能性等各類科普、討論在各類媒體間迅速傳播,國民對個人衛生消毒、環境場所消毒前所未有地重視,以至於各大賣場酒精、84等消毒液頻頻斷貨,線上線下各類消毒液瞬間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