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就是19世紀俄國科學家的傑出代表

2020-12-05 唯心史官

19世紀後半期,俄國自然科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湧現出一批傑出的科學家,提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就是這些科學家的傑出代表。

1834年2月8日,門捷列夫出生在西伯利亞託博爾斯克市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

父親因患眼疾雙目失明,提前退休在家母親聰明能幹,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擔,並通過科學管理,讓一家瀕臨倒閉的小型玻璃廠起死回生,母親的剛強幹練給小門捷列夫以終身影響。

1841年,門捷列夫進入託博爾斯克中學,在數學和物理方面表現出超常的理解力和記憶力。

1849年,他以優異的成績中學畢業為讓兒子繼續深造,母親變賣全部家產,送他到彼得堡中央師範學院數學物理自然科學系求學。

門捷列夫

在大學裡,門捷列夫選擇化學作為終身事業。

1854年,他寫出第一篇化學論文;次年5月,他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大學畢業,並榮膺一枚金質獎章;8月,他在南部小城辛菲羅波爾的一所中學任教,就此開始了其化學研究的學術生涯。

1856年5月,門捷列夫完成碩士論文,通過答辯,獲得物理化學碩士學位。

3天後,他又順利通過任教資格答辯,並被批准任命為彼得堡大學化學教研室的副教授。

1859年初,門捷列夫獲準去德國進修兩年,1861年回國後,他編寫了第一本俄文《有機化學》教科書,並於1865年順利通過博土論文答辯,取得了博士學位,同年秋,門捷列夫被評為教授。

彼得堡大學

1868年,門捷列夫在彼得堡大學教授無機化學,因找不到合適的教材,於是決心自己編寫一本能夠反映現代化學發展水平的教科書。

為了寫好這本書,他仔細地研究了當時所發現的63種元素。

一方面,當時還有28種元素尚未發現;另一方面,已發現的63種元素中有11種的原子量測定得很不準確,門捷列夫大膽創造,想出了用卡片排序的好辦法。

首先,他把卡片分成三個一組,可結果並不理想,接著他又把卡片排成一橫行,還是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

後來,他按照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把所有的元素排成幾行,再把各行中性質相似的元素上下相對起來。

元素周期表

他驚喜地看到,元素排成了縱橫交錯的行列,每一縱行,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量的增加從上到下逐漸變化:每一橫行,元素性質都隨著原子量的增大而呈現出有規律的變化。

門捷列夫非常興奮,他堅信自己發現了自然界中最偉大的規律,並很快把這個發現發表在《化學年鑑》上。

1875年9月,法國化學家勒科克·德·布瓦博德蘭宣布發現了一種原子量為5922,比重為4.7的新元素—鎵。

門捷列夫得知後,立刻給他寫了封信說:「鎵就是我原先預言的類鋁,它的原子量約為68,比重約為59-60,請你們再研究研究。」

德·布瓦博德蘭於是把鎵提純後再測,果然,鎵的比重5.94。

鎵在元素周期表

德·布瓦博德蘭激動異常對門捷列夫編制的元素周期表更是心悅誠服。

這件事情在科學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不久,門捷列夫預言的類硼和類矽被發現,這三種新元素的發現,確立了元素周期表的權威地位,奠定了現代無機化學的基礎。

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稱為門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1907年2月2日,這位享有世界盛譽的俄國化學家因心肌梗塞在聖彼得堡與世長辭,終年73歲。

相關焦點

  • 提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就是19世紀俄國科學家的傑出代表
    19世紀後半期,俄國自然科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湧現出一批傑出的科學家,提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就是這些科學家的傑出代表元素周期表他驚喜地看到,元素排成了縱橫交錯的行列,每一縱行,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量的增加從上到下逐漸變化:每一橫行,
  • 元素周期表150歲|化學之外的「門神」:跨界跨了半個俄國
    光憑一張元素周期表,門捷列夫就可坐擁「門神」地位。2019月2月迎來了化學元素周期表的150歲生日,也是俄國化學家的185歲誕辰。聯合國將2019年定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並評價道:「元素周期表是科學史上最卓著的發現之一,刻畫出的不僅是化學的本質,也是物理學和生物學的本質。」
  • 化學秘籍之元素周期表
    十九世紀初,英國化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後,化學家把原子論同元素的概念相聯繫,通過測定各元素的原子量來建立更為準確的元素分類方式。1829年,德國化學家德貝萊納提出了「三元素組」理論,他認為元素的原子量與元素的化學性質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規律性。1862年,法國地質學家尚古多提出了一種名為「螺旋圖」的分類方法。
  • 科學趣談|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19世紀60年代發現的。門捷列夫1834年生於俄國西伯利亞的託博爾斯克,父親因為思想激進和同情十二月黨人被沙皇貶到西伯利亞,在這個偏僻小鎮當中學教師。後來父親患白內障雙目失明,由母親照料全家和一個工廠。
  • 門捷列夫發明元素周期表,可惜未能拿到諾貝爾獎!
    他按照元素的原子量,把它們排列在性質相近的這種元素行列中。在門捷列夫看來,元素有著清楚的系統性和周期性,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量的改變而改變。這樣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就誕生了。它這張周期表裡面還有大量的空缺,結果他就在發表的有關元素周期表的文章中,詳細地描述了並預言了當時科學界還不知道的三種元素!第一種類似於硼,第二種類似於鋁,第三種類似於矽。這三種元素都給描述了,它的原子量是多少?
  • 誰發明了元素周期表?並非門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的真正發明者在化學書籍中很少提及,他就是亞歷山大·埃米爾·貝古耶·德·尚古圖斯(Alexandre-EmileBéguyerde Chancourtois)。德米特裡·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在1869年3月6日在俄羅斯化學會的演講中介紹了他基於原子量增加的元素周期表。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雖然是第一個在科學界得到認可的元素周期表,但它並不是第一個。
  • 「化學教父」朱元璋。對中國元素周期表的貢獻僅次於門捷列夫
    說到元素周期表,不知在座的相信各位是不是頭很大,反正小編高中時候翻來覆去記元素周期表的場景歷歷在目。眾所周知,元素周期表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於1869年總結發表此周期表(第一代元素周期表)。
  • 科學家們提出了全新的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主要由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創建,去年為誕生的150周年,得到廣泛的應用。在18世紀後期,化學家清楚了元素與化合物之間的區別:元素在化學上是不可分割的,而化合物則是由兩種或更多種元素組合而成,其性質與組成元素完全不同。
  • 元素周期表150歲|門捷列夫做夢之前的35年硬核人生
    他發覺這種循環往復的變化與三角函數的跌宕起伏很相像,於是借用了函數周期的概念,將這張表格命名為——元素周期表。位於斯洛伐克首都的門捷列夫雕像這是科學史上最著名的夢境之一,瑰麗程度或許不如同時代的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夢見一條首尾相接的蛇,由此破解了苯的六角環形結構,但重要性卻更甚之。
  • 科學網—元素周期律的發現
    門捷列夫誕辰175 周年郵票 1869年3月,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在聖彼得堡大學召開的俄國化學會議上,宣讀了題為《元素的性質和原子量的關係》的論文,向化學界公開了他的首張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它的創建要歸功於俄國化學家迪米特裡·門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方方正正,排列井然有序,世間所有元素之間的規律是如此簡單明了。但繪出這樣一份簡單的表格,背後是多少科學家數十年夜以繼日的心血。門捷列夫在先前多位科學家對各類化學元素不斷研究發現的基礎上,1869年3月份,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寫在卡片上,並根據化學和物理性質將它們進行排列。
  •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對未知方格的探索從未停歇
    誕生:站在巨人肩膀的門捷列夫1869年,年僅34歲的俄國彼得堡大學化學教師門捷列夫,在聖彼得堡化學協會例會上,發表了論文《元素性質與原子量的關係》,闡述發現的元素周期規律,以及能包含所有已知63種元素的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的終點在哪裡?
    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將當時已發現的63種元素列成元素周期表,並留下一些空格,預示著這些元素的存在。在元素周期表的指導下,人們「按圖索驥」找出了這些元素。元素種類到底是否有限?周期表是否有終點?20世紀30~40年代,人們發現了92號元素,就有人提出92號是否是周期表的最後一種元素。然而從1937年起,人們用人工合成法在近50年時間又合成出20多種元素,元素周期表的尾巴增長了。這時又有人預言,105 號元素該是周期表的盡頭了,其理由是核電荷越來越大,核內質子數也越來越大,質子間的排斥力將遠遠超過核子間作用力,導致它發生蛻變,然而不久,又陸續合成了106~109號元素。
  • 元素周期表的前世今生:如何從草圖變為不朽傑作
    >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Dmitrii Mendeleev, 1880年左右)是第一個公布元素周期表的人,它將已知元素按邏輯順序排列,並為尚未發現的元素留出空間。150年前的3月,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明了元素周期表。門捷列夫的表格對化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已經變得像電子表格對會計一樣熟悉。它用100個左右包含符號和數字的方塊概括了整個世界。它列舉了構成地球上所有物質的元素,並將其排列以揭示其性質,從而指導了化學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的追求。
  • 勇於探索的人--門捷列夫創建元素周期表
    化學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學的基本定律之一,他是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的。當時,化學家一共知道63種元素。每一種元素都可以與其他物質和元素化合成幾十、幾百、甚至幾千種化合物。這些化學物質的性質,連續講幾個月都講不完。這也讓化學的研究陷入了迷茫。在這種情境下,門捷列夫開始思考:這些化學物質就沒有規律可循嗎?門捷列夫不相信元素間沒有規律,於是他下決心尋找。
  • 勇於探索的人——門捷列夫創建元素周期表
    化學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學的基本定律之一,他是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的。當時,化學家一共知道63種元素。每一種元素都可以與其他物質和元素化合成幾十、幾百、甚至幾千種化合物。這些化學物質的性質,連續講幾個月都講不完。這也讓化學的研究陷入了迷茫。
  • 元素周期表仍為完結?科學家正在開啟第八周期元素世界的大門!
    119號元素位於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市的全俄發明家專利研究院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是一名工程師,來自斯維爾德羅夫州,他聲稱自己發現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9號元素,並希望獲得此項專利。俄羅斯科學家宣布,他們找到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9號元素。
  • 為何門捷列夫的周期表「火了」?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一張神秘莫測的化學元素周期表,成了多少學生的噩夢,也承載著我們的少年時光。2019年,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年了。然而,最初1869年,俄羅斯科學家門捷列夫,首次出版了類似於現代版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2019年定為「化學元素周期表國際年」,將用一整年時間開展各類活動,除各類研討會、交流會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將組織中學生化學元素周期表網上競賽、科學實驗進課堂等活動,在全球範圍內推動化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紀念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為何門捷列夫的這張元素周期表「火了」?
  • 化學元素周期表——一場風靡全球的「填空遊戲」
    有人說化學元素周期表是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玩紙牌玩出來的,這到底是真是假呢?下面請您跟隨我們一起來了解化學元素周期表的誕生歷程。
  • 【化學世界】元素周期表--超詳細講解
    現代化學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創的,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原子量大小並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元素周期表的雛形。經過多年修訂後才成為當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一列稱為一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