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150歲|化學之外的「門神」:跨界跨了半個俄國

2020-12-03 澎湃新聞

若要問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有哪些,足以引發一場華山論劍。化學界的口水戰可能不至於那麼激烈。光憑一張元素周期表,門捷列夫就可坐擁「門神」地位。

2019月2月迎來了化學元素周期表的150歲生日,也是俄國化學家的185歲誕辰。

聯合國將2019年定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並評價道:「元素周期表是科學史上最卓著的發現之一,刻畫出的不僅是化學的本質,也是物理學和生物學的本質。」

門捷列夫於1897年

元素周期表給世間留下了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傳奇,比如門捷列夫將當時所知的63種元素寫在卡片上,日夜「玩牌」悟道;比如門捷列夫寤寐思服,終於夢見所有元素一一落在相應的位置,組成一張表格;比如法國化學家德布瓦博德蘭在1875年發現了門捷列夫在周期表中預言的鎵元素,只是密度並不符合。門捷列夫去信要求他重新提純,而後測量果如原先的預言。

門捷列夫的第一版元素周期表

不過,「門神」之所以成為「門神」,僅僅玩轉化學是不夠的。門捷列夫在72年的人生中(1834年-1907年),撰寫了500多篇著作,涵蓋化學、物理、地球物理、工業技術、社會經濟等多個領域,跨界程度堪比其祖國的疆土。

如果要歸納門捷列夫的成功法門,最恰當的可能是一句中文俗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在德國留學時,門捷列夫不滿足於導師實驗室的儀器精度,一介窮學生自掏腰包在家中搭建器材,並設計出了門捷列夫比重瓶等新裝備;

從德國「海歸」後,門捷列夫窮困潦倒,身兼多份私教,同時在4個月內寫成了俄國歷史上第一部《有機化學》手冊,暢銷一時;

甚至,門捷列夫之所以歸納出元素周期表,也是因為需要教授並不熟悉的無機化學課程,他決定自己編寫一本新的系統性教材,亦即後來的傳世名著《化學原理》。

無怪乎「門神」能跨界大殺四方。無論是早年際遇還是國家命運,他一生頗多坎坷,但可謂鞠躬盡瘁,遇山開山,逢水搭橋,行至腦力窮處,坐看大千世界。

能源

在門捷列夫的時代,石油的主要用途仍是照明和民用燃料,尚未上升到「工業血液」的地位。他以富有前瞻性的眼光,參與了俄羅斯近代石油工業的發展。

1861年,28歲的門捷列夫兼職校對德文版《技術百科全書》的翻譯工作,由此萌生出對工業的興趣。他在次年幫助俄國富翁科科雷夫改進了高加索一家煉油廠的工藝,大大提高產量。

1876年,包括石油行業在內的俄國經濟出現危機。門捷列夫被政府聘為顧問,兩度考察巴庫的煉油廠,提出了利用重油的新方法。他留下了名言:「石油不是燃料。直接燒石油,就像在廚房爐灶裡燒支票一樣。」

在門捷列夫的幫助下,俄國建立了第一座從重質油大規模煉製潤滑油的工廠,不久,石油潤滑油開始全方位取代動植物油脂。

去完高加索,他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考察,詳盡調研了最新工藝和油稅制度,總結成《論北美賓夕法尼亞與高加索的石油工業》一文。

俄國政府採納了門捷列夫的建議,取消煤油和石油消費稅的建議,建設輸油管道,停止從美國進口煤油。國內石油行業漸漸復甦。

1888年,門捷列夫三度前往頓涅茨克考察煤礦和工廠,提議出臺新的信貸和租賃政策、優惠的運輸稅、為工廠免稅10年。

門捷列夫也在理論上做出了貢獻,猜測石油是由鐵碳化合物和水在地下深處高壓中相互作用形成的,突破了有機物和無機物的界限。

酒精

1861年,由於編寫了百科全書中的《酒精度量學》一章,門捷列夫還被財政部聘為酒精技術委員會的專家,徵求精確測量乙醇溶液濃度的新方法和新裝置,以改革酒稅。他用幾次立方蒸餾得到了極純的乙醇,詳盡研究了溶液體積和密度隨溫度和水乙醇比的變化,提煉出精準而複雜的公式作為工業標準。

除了薪水,門捷列夫還有意外的收穫。他一直以來都對液體和溶液的基本物化性質很感興趣。在研究酒精的過程中,他可以從精準繪製的圖像中讀出清晰的化合物組分,即乙醇與水分子的摩爾比。

這後來成了他的博士論文題目:《論酒精和水的化合物》。再加上門捷列夫在死前擔任的職位是俄國計量所所長,許多人便附會出了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門捷列夫規定伏特加的「黃金比例」是38度,後來為計稅方便而改成40度。

其實,門捷列夫在博士論文中討論的酒精濃度超過70%,未有一句提及伏特加。他擔任計量所所長期間的主要貢獻是統一度量衡,引入了國際公制。

貿易

每逢危急存亡之秋,門捷列夫的身影總是十分活躍。俄土戰爭(1877-1878年)後,俄國經濟瀕臨破產。1882年,一場專門的工業和貿易大會在莫斯科舉行,號召商界獻計獻策。

門捷列夫在會上一人做了7場演講,涵蓋鑄鐵、石油、燃料、鹽、煤、皮革、亞麻、棉花、紙張、羊毛、絲綢、機械化等國民經濟核心議題。

1889年,門捷列夫成為貿易和製造業委員會的成員。他一開始只參與制定硫磺等化學品的關稅,但他很快意識到,關稅是一個整體性問題。門捷列夫試圖在一種框架內安排所有可能的關稅,寫成了700頁巨著《用關稅解釋俄國工業的發展》,提倡貿易保護主義,大受業內好評。這個框架被稱為「門捷列夫關稅體系」,直接導致了1893年至1894年俄國與歐洲的貿易戰,強有力地刺激了俄國國內的工業化進程。

農業、教育、藝術

當然,門捷列夫不僅是敏銳的觀察者和高產的寫手,他對 「副業」往往傾注了諸多實踐和心血。

門捷列夫關注農業。剛在聖彼得堡大學獲得穩定教職,他便在附近的鄉村購置新屋,自建實驗室和試驗田。他欣賞李比希的現代農業化學理念,鼓勵使用磷肥和其他礦物肥料。在其後兩年間,試驗田的土壤質量和農作物產量確實提高了。

事實上,1869年元素周期表正式在俄羅斯化學學會上首發時,門捷列夫本人是缺席的。當時他正在考察奶酪發酵業,委託他人在發布會上代為演講。

門捷列夫關注教育。1871年,他參與開設了第一批接收女生的課程,並親自講課。此外,他發表了關於高中改革的文章,以期將其納入終身教育軌制。

門捷列夫關注藝術。1871年至1873年,他為一批著名畫家開設了有關顏料和顏色的化學講座,並加入攝影師俱樂部,助力俄羅斯藝術的傳播。

門捷列夫第二任妻子波波娃

1877年,門捷列夫對19歲的美術生波波娃一見鍾情,頂著教會的壓力離婚再娶。

門捷列夫甚至有製作行李箱的愛好,其中的獨家秘方是一種特製膠水。傳說他一次在聖彼得堡當地的市場採購材料,旁邊一位顧客詢問店主這位先生是誰,店主答道:「你不知道嗎?他是個很有名的做行李箱的師傅,門捷列夫。」

以太

當然,勇往直前的「門神」也不是沒走進過死胡同,那就是「以太」。這是一條歷史悠久的死胡同,許多偉大的西方科學家都曾到此一遊。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認為除了「水、火、氣、土」四行之外,天空的最上層還有一種最基本的元素以太。17世紀的笛卡爾則認為物體之間的力是通過以太傳遞的。

門捷列夫版的元素周期表依據原子的質量而排列,隨著質量增加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門捷列夫由此相信這一規律的根基是一種質量極小但不為零的元素,很可能和傳遞萬有引力的以太是同一個東西。

門捷列夫(最左)1895年9月於艾菲爾鐵塔

為此,他向軍事部申請大量經費,購置最好的氣泵,以研究極端高壓下的氣體彈性。在實驗過程中,他再次發揮自己動手的精神,發明了門捷列夫差示氣壓計等新裝備,以實現超高精密度的測量。這一研究檢驗了理想氣體狀態方程,並推廣為現行的版本pV = nRT。

在同一時期,許多人把以太附會為靈媒,坊間流傳著許多「神跡」,即人可以通過精神力量隔空移物,包括巴甫洛夫在內的許多科學家都曾把靈媒當作嚴肅的課題研究。1875年,門捷列夫通過在桌面下安置靈敏的壓力計來檢驗神跡,最終證明都只是一些詭計。

1876年,門捷列夫終於承認以太這條路走不通,叫停了項目,招致贊助商的不滿。

飛行

不過,追尋以太的過程並非全無收穫,除了理想氣體狀態方程,門捷列夫點燃了對氣象學和航空的熱情,後來擴展到流體力學甚至船舶製造學。

他認為這些不同的領域背後有著同一個核心問題:阻力。1882年,他在《論液體和空氣飛行阻力》中總結了相關的研究成果。

1887年,53歲的門捷列夫坐著自己參與設計建造的氣球,一個人上升到3000米高空。在那裡他沒有找到以太,但見證了一次日全食。

門捷列夫的空中之旅

也正是在這一年,門捷列夫發表了《水溶液密度的研究》,通過分析233種化合物的溶液在不同溫度下的密度與濃度,他在連續的曲線上找到極端點,來證明水合物的形成。在前言裡,門捷列夫用這本書來紀念自己的母親:

「這項研究是她最小的兒子獻上的思念。她以身作則,以愛糾錯,並用生命中最後一點力氣把他帶離西伯利亞,獻給科學。

她臨終時說道:不要耽於幻想,不要紙上談兵,要耐心地追求神聖和科學的真理。她懂得言辭何其詭辯,所知何其淺薄,要用科學而非暴力,愛心輔以信心,消除一切迷信、不實和謬誤,代之以尚待發現的真相、未來發展的自由、普世的福利,以及內在的幸福。德米特裡門捷列夫謹遵她的遺言。」

門捷列夫母親瑪利亞的畫像

退休後的門捷列夫在海軍部的委託下開始研製無煙火藥。1892年,他通過改良硝化纖維成功發明「焦珂羅酊」,建議以此全面替代俄國現有的火藥。然而,由於成本問題和一些利益糾葛,該方案被軍方棄之不用。

不過,門捷列夫參與的另一個海軍項目——世界上第一艘極地破冰船Yermak號,倒是在1898年成功下海。

世界上第一艘極地破冰船Yermak號

1906年,門捷列夫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提名。由於一部分評委認為「難以評價元素周期表在理論上由誰發現」,門捷列夫以一票之差輸給了製備出單質氟的法國化學家莫瓦桑。

此時,門捷列夫與剛輸掉日俄戰爭的帝國一樣垂垂老矣。

次年,門捷列夫病逝於聖彼得堡,享年72歲。第101號元素「鍆」,把俄國化學家的名字永遠刻在了元素周期表上。

相關焦點

  • 化學之外的「門神」:跨界跨了半個俄國|有機化學|物理學家|...
    光憑一張元素周期表,門捷列夫就可坐擁「門神」地位。2019月2月迎來了化學元素周期表的150歲生日,也是俄國化學家的185歲誕辰。聯合國將2019年定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並評價道:「元素周期表是科學史上最卓著的發現之一,刻畫出的不僅是化學的本質,也是物理學和生物學的本質。」
  • 已經150歲的元素周期表,越來越酷了.
    老實說,可能這張 150 歲的元素周期表,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是高中化學裡的 「 必背 」 。但是對於人類文明來說,它的意義是非凡的。在門捷列夫的那個時代,人類已經發現了 63 種元素,但是都是偶然的情況下發現的,雜亂無章。化學元素對人類而言只是大自然中零散破碎、偶然現身的事實。元素周期律的發現讓人類觸及了元素間的規律。使得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邁上了新的臺階。不知不覺中,這張有著重大意義的周期表已經 150 歲了!
  •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 陳 頤  無論元素周期表是否被發現,化學元素的規律還在那裡,未曾改變。只是在這個規律的指導之下,我們可以對化學進行更系統性研究,取得更多突破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還記得中學化學元素周期表上這一串字符嗎?
  • 元素周期表150歲|門捷列夫做夢之前的35年硬核人生
    他發覺這種循環往復的變化與三角函數的跌宕起伏很相像,於是借用了函數周期的概念,將這張表格命名為——元素周期表。位於斯洛伐克首都的門捷列夫雕像這是科學史上最著名的夢境之一,瑰麗程度或許不如同時代的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夢見一條首尾相接的蛇,由此破解了苯的六角環形結構,但重要性卻更甚之。
  • 元素周期表問世150周年 - 人民周刊
    今年11月24日是朱令46歲的生日,這個被叫作「鉈」的化學元素再次引起討論。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矽磷……」這些化學元素承載著我們熟悉的那段中學記憶。提起化學周期表,人們會想到俄國化學家迪米特裡·門捷列夫。1869年,35歲的門捷列夫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寫下來,並根據化學和物理性質將它們進行排列,為預測的未知元素留下空白位置,這就是著名的元素周期表。
  • 提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就是19世紀俄國科學家的傑出代表
    19世紀後半期,俄國自然科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湧現出一批傑出的科學家,提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就是這些科學家的傑出代表為了寫好這本書,他仔細地研究了當時所發現的63種元素。一方面,當時還有28種元素尚未發現;另一方面,已發現的63種元素中有11種的原子量測定得很不準確,門捷列夫大膽創造,想出了用卡片排序的好辦法。首先,他把卡片分成三個一組,可結果並不理想,接著他又把卡片排成一橫行,還是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
  • 提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就是19世紀俄國科學家的傑出代表
    19世紀後半期,俄國自然科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湧現出一批傑出的科學家,提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就是這些科學家的傑出代表。1834年2月8日,門捷列夫出生在西伯利亞託博爾斯克市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
  •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對未知方格的探索從未停歇
    元素。門捷列夫用超越時代的大膽想像在表格中填入了63個元素,並預留了一些空白的位置讓後人來填滿。150年後,這張元素周期表有了118位成員,第七個周期也已經填滿,而對未知方格的探索仍未停歇……周期律的未來並非無關緊要,而是承諾了發展和完善。
  • 元素周期表150歲了!你知道手機正在威脅表中元素嗎?
    118個化學元素,成了多少高中生的噩夢,又成了多少人拓展漢字庫存的法寶?你知道嗎?到2019年,那些年折磨過我們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就150歲了。1869年,俄羅斯科學家門捷列夫首次出版了類似於現代版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表。
  • 誰的青春沒有一張元素周期表?化學元素周期表150歲生日,各種炫酷...
    --化學元素周期表150歲生日,聯合國、Nature、Science等都在為其慶祝!  今年是門捷列夫發現周期表的150周年,也是IUPAC成立的100周年。聯合國大會於2017年決定將今年定為「化學元素周期表國際年」(IYPT2019),以表彰化學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今年會有很多活動來慶祝元素周期表150歲的生日。那大家印象中的元素周期表都是什麼樣的?大家都見過哪些元素周期表呢?盤點了下各式各樣炫酷的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150歲了!但你知道你的手機正在威脅表中元素嗎?
    118個化學元素,成了多少高中生的噩夢,又成了多少人拓展漢字庫存的法寶?你知道嗎?到2019年,那些年折磨過我們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就150歲了。1869年,俄羅斯科學家門捷列夫首次出版了類似於現代版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表。
  • 化學秘籍之元素周期表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化學元素周期表可以說是化學研究及學習的神級「武功秘籍」,為我們學習化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那麼你是否知道它的起源與演變呢?他對當時已知的62個元素的原子量按遞增順序排列,發現元素的性質存在著周期性的重複,每八個元素為一周期。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製作了一張周期表,這張表格是化學研究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份研究成果。據說,在那年的一個夜晚,門捷列夫夢見已知的63種化學元素一一對應地落在格子裡,構成了一張鱗次櫛比的表格。一夢驚醒,他立即將夢中的表格還原,製成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 化學元素周期表問世150年,專家:部分元素在百年內消散
    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問世150周年,然而歐洲化學學會(EuChemS)近日發布1張「扭曲」的元素周期表指出,由於人類過度使用,部分元素可能在未來
  • 元素周期表150歲|化學帝國的第一部憲法,帶著問號和留白
    到了門捷列夫繪製出首版元素周期表的時代,世界上已知的化學元素共有63種,並以年均1個的速度新增。同時代起碼有4名西歐化學家和1名美國化學家做過相同的嘗試,但只有門捷列夫能夠將63個元素全都歸納整理,在表格上各司其職,隨著原子質量的增加,化學性質呈現出有規律的變化。這無異於見世界於一花,縮滄海為一粟,給古老的「鍊金術」奠定法則與規範,成為真正的科學。
  • 化學元素周期表 150 周年:製造手機的 17 種元素有 「瀕危」風險
    IT之家1月31日消息 2019年是化學元素周期表問世150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9日在巴黎舉行儀式,啟動「化學元素周期表國際年」,並將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紀念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編制化學元素周期表150周年。
  • 科技館化學元素講故事 慶祝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昨天,「律動世界——化學元素周期表專題展覽」在中國科技館舉辦。   本報記者 吳鏑攝   本報訊(記者 王諶)中國科技館「律動世界——化學元素周期表專題展覽」開展,通過70項互動展品講述化學元素及元素周期律的故事,以慶祝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了,解讀元素的那些事兒……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9-12-30 第1版 要聞 作者 白春禮 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導讀聯合國大會宣布2019年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旨在紀念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在150年前發表元素周期表這一科學發展史上的重大成就
  • 來,帶你認識元素周期表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元素周期表嗎?它是一個大表格,包含了許多化學元素。接下來,我們就讓它來介紹一下自己吧。嗨,大家好!我叫元素周期表,在每一本化學教材的最後一頁,你都可以看見我的身影,我詳細有序地記錄著至今為止人類已知的所有化學元素。
  •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個橫行,叫做周期。其中第一周期、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稱為短周期,第四周期、第五周期、第六周期、第七周期為長周期,第七周期也稱不完全周期。元素周期表有18個縱行,叫做族。
  • 沿用150年的元素周期表,現在可能需要更新換代
    編者按: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伴隨了我們已整整150年,但在這期間內,化學家們卻仍然致力於根據最新的發現來修改和完善它,隨著越來越多的元素被發現和合成,元素周期表的形式也變得五花八門。本文譯自《紐約時報》中原標題為「Is It Time to Upend the Periodic Table」的文章,本文作者Siobhan Rob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