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天文學家意外發現太陽系附近9個疏散星團 或揭銀河系的歷史演化之謎

2021-01-20 騰訊太空

科學家們還使用美國海軍天文臺自動天體測量星表(URAT1),這個星表裡有星等在3.0到18.5間,共計約2280萬恆星的位置數據。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周圍還存在9個新的疏散星團,這將改變我們對太陽系附近恆星系統的認識。研究恆星團是了解銀河系演化歷史的重要一步,目前銀河系內已經發現1000多個類似的結構,它們有的是巨型分子雲。不過科學家仍然在尋找更多的疏散星團,尤其是在太陽系附近。德國海德堡大學和法國斯特拉斯堡天文臺的天文學家西格弗裡德-羅瑟等人對夜空中250萬顆明亮的恆星進行了觀測,這九個星團分布在距太陽1500光年的範圍內。


對星團的研究是理解恆星的形成與認知銀河系歷史中重要的一環。從同一片巨型分子雲中發育出來的恆星,有時候會形成一個彼此之間被重力鬆散束縛著的集體,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疏散星團。最近的觀測和研究表明,在離太陽3000光年的範圍內,大齡的疏散星團是非常罕見的。海德堡大學的一項調查主題就是大齡疏散星團在空間低密度的分布。為了尋找目標星體,研究者們分析了Tycho-2星表和美國海軍天文臺自動天體測量星表(URAT1)。


Tycho-2星表是一個天文學的參考目錄,裡面有全天區最亮的250萬顆星的位置和自行信息,以及星體的雙色光度測定結果。為了測試比Tycho-2更精確的恆星的自行數據能為星團的研究帶來怎樣幫助。科學家們還使用美國海軍天文臺自動天體測量星表(URAT1),這個星表裡有星等在3.0到18.5間,共計約2280萬恆星的位置數據。研究人員認為我們將Tycho-2星表和美國海軍天文臺自動天體測量星表結合起來推斷恆星自行,在太陽系附近發現了九個年齡在7千萬年到10億年間的疏散星團,這些星團到太陽的距離在200到500秒差距之內。


新發現的疏散星團被依次給予了RSG1到RSG9的編號,根據研究,RSG2具有最大的自行,故而是距我們最近的星團——只有650光年。而RSG7離太陽有1490光年,是這九個中離我們最遠的一個,有十億年高齡的RSG3則是九個星團中最老的一個。團隊指出,由於他們一開始期望能獲得由歐洲航天局的蓋亞空間望遠鏡提供的數據,所以判定這些星團最精確的天體物理參數並不是他們的初衷。


發射於2013年的蓋亞望遠鏡的目標是繪製有史以來最大,最精確的三維星表,這張表會包括大約十億個天體。勒塞爾和他的同事更想證明,自行測量精度的些許提高都能幫助我們揭示更多太陽系附近早先尚不為我們所知曉的疏散星團。


研究結果表明,高精度的自行和精心挑選的搜尋參數仍然有可能幫助我們在500秒差距的範圍內找到迄今為止仍未被發現的疏散星團。儘管我們只能搜索全天區的67%,我們的結果仍然提升了500秒差距內星團數量10%,已知的大齡星團又添了一個RSG3。(羅輯/編譯)


我們所在的星系團


·END·


打造中國領先的太空資訊站

搜索公眾帳號「 騰訊太空 」或「 qqtaikong 」獲取最新資訊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騰訊太空首頁(space.qq.com)

相關焦點

  • 最新在銀河系中發現三個疏散星團!
    博科園-科學科普:星系天文學類利用歐洲航天局蓋亞衛星數據,巴西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了三個新的疏散星團這些被命名為ufmg1、ufmg2和ufmg3的星團是在銀河系人馬座臂上發現,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由相同的巨大分子雲形成的疏散星團,是一群相互之間引力作用鬆散的恆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在銀河系中發現了1000多顆這樣的恆星,他們還在尋找更多的恆星,希望能找到這些恆星群的各種類型。擴大已知星系疏散星團的名單可能對增進我們對銀河系形成和演化的了解至關重要。
  • 又在銀河系中發現一個疏散星團,由大約100顆恆星組成!
    利用歐空局Gaia(蓋亞)衛星的數據,德國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探測到了一個新的疏散星團。新發現的星團,命名為Gaia 8,由大約100顆恆星組成,很可能包括Beta Lyrae變量,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疏散星團是由相同的巨型分子雲形成,是相互鬆散地引力結合在一起的恆星群。
  • 由大約100顆恆星組成,銀河系中又發現一個疏散星團!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利用歐空局Gaia(蓋亞)衛星的數據,德國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探測到了一個新的疏散星團。新發現的星團,命名為Gaia 8,由大約100顆恆星組成,很可能包括Beta Lyrae變量,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疏散星團是由相同的巨型分子雲形成,是相互鬆散地引力結合在一起的恆星群。到目前為止,在銀河系中已經發現了超過1000個這樣的恆星群,科學家們還在尋找,希望能找到各種各樣的這些恆星群。
  • 「星團」就是一團星星嗎?科學家:星團能帶領我們認識銀河系
    疏散星團在銀河系中不是很多,目前發現的只有一千多個,比較出名的像蜂巢星團、畢宿星團、昂宿星團等等。疏散星團和球狀星團除了形狀區別外,它們出現在銀河系中的位置也不同,疏散星團一般只出現在銀河系的銀河平面附近,
  • 「星團」就是一團星星嗎?科學家:星團能帶領我們認識銀河系
    所以大部分疏散星團的壽命都很短,一般只有幾億年,加上來自星團的輻射壓,會慢慢地把周圍的分子雲吹散,所以雖然這裡被譽為「恆星的搖籃」,但實際上,最終能形成恆星的材料其實非常有限。疏散星團在銀河系中不是很多,目前發現的只有一千多個,比較出名的像蜂巢星團、畢宿星團、昂宿星團等等。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發現球狀星團,如同雪花一般,相當驚豔
    而我們人類所位於的太陽系,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宇宙結構中比較小的級別,在太陽系之上還有著更大的層次結構。比如說星團,所謂星團,就是指由超過十個以上並有著引力聯繫的恆星所組成的星群。從形態上來看,一般可以把星團劃分為球狀星團和疏散星團兩種形態。其中,疏散星團正如其字面意思那樣,它可能由上百或上千顆恆星所組成,各個恆星之間所受的引力作用較弱,換而言之就是恆星的分布較為疏散。
  • 球狀星團:集中了銀河系中最早形成的一批恆星,分布在銀河系中心
    「疏散星團」通常有幾十顆至幾十萬顆恆星組成,結構鬆散,形狀不規則,比如昴宿星團、畢宿星團、鬼宿星團等,目前在銀河系內共發現了1000多個疏散星團,這些疏散星團分布的位置大多在銀河系的旋臂上。球狀星團中的恆星平均密度比太陽周圍的恆星密度高几十倍,而球狀星團中心的恆星密度則要大到上千倍,是密集的恆星分布區。目前在銀河系內共發現了大約有150個,其中球狀星團M2、M3、M4、M5、M9、M15是比較著名的球狀星團。
  • 確定四個「疏散星團」基本信息:最大的一個半徑達21.2光年!
    來自我們中國和印度的一組科學家,利用各種天文觀測的數據,研究了我們銀河系中四個研究較少的疏散星團,其研究發表在《arxiv》上,確定了這些星團的基本參數。由同一巨大分子雲形成的疏散星團,是一組相互微弱引力捆綁在一起的恆星群。
  • 科學家發現球狀星團脈衝星,有望揭示銀河系的演化過程!
    銀河系是如何誕生的,這是一個沒有人詳細研究過的事實。從銀河系,到太陽系,到地球,生命以如此卑微的方式誕生在這個藍色的星球上。現在,這個星球上的生命已經通過強大的望遠鏡窺視到了宇宙的冰山一角,並且已經看到並繪製了銀河系的完整圖像,但是他們更想知道的是這樣一個宏偉的星系是如何形成的。最近,科學家發現附近球狀星團中的脈衝星揭示了銀河系的演化過程。這個遙遠的球狀星團是數十顆快速旋轉恆星的家園,這可能為銀河系和銀河系周圍的光環的形成提供新的線索。
  • 確定四個「疏散星團」基本信息:最大的一個半徑達21.2光年!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來自我們中國和印度的一組科學家,利用各種天文觀測的數據,研究了我們銀河系中四個研究較少的疏散星團,其研究發表在《arxiv》上,確定了這些星團的基本參數。由同一巨大分子雲形成的疏散星團,是一組相互微弱引力捆綁在一起的恆星群。
  • 銀河系是怎麼演化的?球狀星團脈衝星似乎揭示了答案!
    銀河繫到底是怎麼誕生的,這是一個從未有人細究的真相,從銀河系,到太陽系,再到地球,生命就這樣毫不起眼的誕生在這個蔚藍色的星球上。而現在,在這個星球上上的生命藉助強大的望遠鏡窺視到了宇宙的冰山一角,看到了並繪出了銀河系的全貌,但是他們更想了解的是,這樣一座宏偉的星系是如何締造出來的?
  • 疏散星團比以前認為的大兩倍!
    根據歐洲航天局蓋亞衛星的新數據,天文學家對疏散星團NGC 2682的性質有了更多了解,發現它的大小至少比之前認為的大兩倍,其新研究成果發表在《arXiv》上。NGC 2682(又名梅西耶67,簡稱M67)位於2800光年之外,是巨蟹座中的一個疏散星團。年齡估計在36億年左右,是離銀河系近的古老疏散星團團之一。
  • 直徑從78光年「突成」160光年,疏散星團比以前認為的大兩倍!
    根據歐洲航天局蓋亞衛星的新數據,天文學家對疏散星團NGC 2682的性質有了更多了解,發現它的大小至少比之前認為的大兩倍,其新研究成果發表在《arXiv》上。NGC 2682(又名梅西耶67,簡稱M67)位於2800光年之外,是巨蟹座中的一個疏散星團。年齡估計在36億年左右,是離銀河系近的古老疏散星團團之一。
  • 天文學家利用LAMOST數據研究大樣本疏散星團的統計性質
    研究人員以Gaia數據為基礎,利用Cantat-Gaudin et al.2018工作中所列出的星團成員星數據,以及LAMOST DR5光譜數據進行了交叉比對,獲得了一個包含8811顆星團成員星的LAMOST光譜星表;利用此星表,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並擬合了不同疏散星團成員星的視向速度和金屬豐度分布,最終獲得了295個疏散星團包括位置、自行、視差、視向速度、金屬豐度、年齡
  • 夜晚星空看點,今晚一起來了解下英仙座的兩個疏散星團
    這些恆星大約有300萬年的歷史…在星空中還只是個嬰兒!這些恆星氣體和無數的恆星穿過仙后座和英仙座並且在雙星團的前後組成了我們銀河系中的偏平圓盤。如果你的天空足夠的黑暗,你將能夠看到一條模糊的路徑穿過這片天空在冬季銀河當中。早在公元前150年,天文學家就繪製出了雙星團的圖。
  • 天蠍座喜提「銀河系最大養老院」?數十萬百億歲恆星齊聚球狀星團
    NGC 6139的幾十萬顆恆星據信在100億年前形成,堪稱銀河系的最大養老院。球狀星團通常擁有數十萬顆恆星,誕生時間大致相同。與昴星團等疏散星團相比,球狀星團更為緻密並且更接近球形。這種星團的恆星在銀河系幼年時代形成,是系內最古老的恆星之一。球狀星團在星系演化過程中扮演何種角色?科學家正在進行研究。
  • 哈勃精選 | 一個群星閃耀的疏散星團
    NGC 3603是銀河系中一個著名的疏散星團,位於船底座,距離太陽系約20000光年。
  • 太陽系在銀河系邊緣還是中心
    目前比較確認的是,在已經觀察到的這些球狀星團裡,還沒有發現新形成的活躍恆星,這裡面住的往往都是些老年恆星,如果說疏散星團是恆星的「幼兒園」,那麼球狀星團就是恆星的「養老院」,當然這個比喻並不準確只是打個比方,球狀星團中會存在像地球一樣的有生命的行星嗎,雖然球狀星團內恆星很多,但是目前來看,這裡並不適合真正的生命形成
  • 太陽系外漫遊——銀河系的星際地圖① | 觀天者說
    天文學家將銀河系從內向外分為位於中心的銀心、中部隆起的核球、包含旋臂的銀盤、包裹著以上所有結構的外形近似球形的銀暈(見圖6)。銀暈包括看不見的暗物質暈及散布著一些球狀星團的恆星暈,兩者在空間上有重合,而前者更大些。什麼是球狀星團呢?一般把十個以上且在物理性質上有聯繫的一群恆星稱做星團。
  • 聚集年輕恆星的疏散星團,為什麼更能揭示星體的演化過程?
    科學家們根據星團的外在結構和恆星的年齡分布等特徵,將它們主要劃分為疏散星團和球狀星團。而位於疏散星團中的那些藍色恆星,大多數都比較年輕,同時還擁有相對較大的質量和極短的生命周期。眾所周知,恆星的演化過程一直都是科學家們最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之一,那麼,這些聚集了大量年輕恆星的疏散星團,為什麼更能揭示出星體所經歷的演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