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散星團比以前認為的大兩倍!
根據歐洲航天局蓋亞衛星的新數據,天文學家對疏散星團NGC 2682的性質有了更多了解,發現它的大小至少比之前認為的大兩倍,其新研究成果發表在《arXiv》上。NGC 2682(又名梅西耶67,簡稱M67)位於2800光年之外,是巨蟹座中的一個疏散星團。年齡估計在36億年左右,是離銀河系近的古老疏散星團團之一。
-
直徑從78光年「突成」160光年,疏散星團比以前認為的大兩倍!
根據歐洲航天局蓋亞衛星的新數據,天文學家對疏散星團NGC 2682的性質有了更多了解,發現它的大小至少比之前認為的大兩倍,其新研究成果發表在《arXiv》上。NGC 2682(又名梅西耶67,簡稱M67)位於2800光年之外,是巨蟹座中的一個疏散星團。年齡估計在36億年左右,是離銀河系近的古老疏散星團團之一。
-
最新在銀河系中發現三個疏散星團!
,巴西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了三個新的疏散星團。這些被命名為ufmg1、ufmg2和ufmg3的星團是在銀河系人馬座臂上發現,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由相同的巨大分子雲形成的疏散星團,是一群相互之間引力作用鬆散的恆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在銀河系中發現了1000多顆這樣的恆星,他們還在尋找更多的恆星,希望能找到這些恆星群的各種類型。擴大已知星系疏散星團的名單可能對增進我們對銀河系形成和演化的了解至關重要。
-
確定四個「疏散星團」基本信息:最大的一個半徑達21.2光年!
來自我們中國和印度的一組科學家,利用各種天文觀測的數據,研究了我們銀河系中四個研究較少的疏散星團,其研究發表在《arxiv》上,確定了這些星團的基本參數。由同一巨大分子雲形成的疏散星團,是一組相互微弱引力捆綁在一起的恆星群。
-
由大約100顆恆星組成,銀河系中又發現一個疏散星團!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利用歐空局Gaia(蓋亞)衛星的數據,德國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探測到了一個新的疏散星團。疏散星團是由相同的巨型分子雲形成,是相互鬆散地引力結合在一起的恆星群。到目前為止,在銀河系中已經發現了超過1000個這樣的恆星群,科學家們還在尋找,希望能找到各種各樣的這些恆星群。擴大已知銀河系疏散星系團的列表,對於提高對銀河系形成和演化的理解可能至關重要。現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的Ulrich Bastian報告了一個新銀河系疏散星團的發現。
-
確定四個「疏散星團」基本信息:最大的一個半徑達21.2光年!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來自我們中國和印度的一組科學家,利用各種天文觀測的數據,研究了我們銀河系中四個研究較少的疏散星團,其研究發表在《arxiv》上,確定了這些星團的基本參數。由同一巨大分子雲形成的疏散星團,是一組相互微弱引力捆綁在一起的恆星群。
-
德天文學家意外發現太陽系附近9個疏散星團 或揭銀河系的歷史演化之謎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周圍還存在9個新的疏散星團,這將改變我們對太陽系附近恆星系統的認識。研究恆星團是了解銀河系演化歷史的重要一步,目前銀河系內已經發現1000多個類似的結構,它們有的是巨型分子雲。不過科學家仍然在尋找更多的疏散星團,尤其是在太陽系附近。
-
又在銀河系中發現一個疏散星團,由大約100顆恆星組成!
利用歐空局Gaia(蓋亞)衛星的數據,德國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探測到了一個新的疏散星團。新發現的星團,命名為Gaia 8,由大約100顆恆星組成,很可能包括Beta Lyrae變量,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疏散星團是由相同的巨型分子雲形成,是相互鬆散地引力結合在一起的恆星群。
-
疏散星團Blanco 1的「小尾巴」
圖中給出了不同疏散星團的等年齡限,疏散星團的年齡從下到上是逐漸減小的,明顯看出可以通過主序拐點獲得疏散星團的年齡。疏散星團經常被認為是研究恆星動力學的實驗室。最初的恆星分布是由母分子雲和恆星形成過程決定,隨著星團演化、恆星蒸發、恆星之間相互作用,以及受到外部因素(如潮汐作用、與分子雲碰撞等)影響,疏散星團結構發生變化,既反映出內部恆星分布情況,也反映出內部動力學演化過程。
-
中國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發布首批巡天光譜數據研究成果
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說,需要使用專業數據的用戶可登錄http://dr1.lamost.org/網站進行數據查詢和下載。光譜大數據將成為『數字銀河系』的重要基石,對研究銀河系的結構、運動、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該計劃引起了國際天文界的廣泛關注。截至目前,已有31家國內外科研院所和大學利用LAMOST數據開展研究工作。」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趙剛說。 天文望遠鏡口徑越大看得越深遠,視場越大看到的天體越多。
-
野鴨星團
位於智利的拉西拉天文臺,利用MPG/ESO 2.2米望遠鏡上的寬視場成像儀拍攝了這幅美麗的圖片,這簇藍色的恆星是已知包含恆星最多的疏散星團之一——M11,又被稱為NGC 6705或野鴨星團。梅西耶是一位「彗星獵手」,他編寫這個目錄的動機是因為他經常被一些看起來像彗星但是恆久不動的雲霧狀天體——比如一些我們今天所知的星團、星系和星雲——所困擾。他想要有一個記錄以便防止再次對它們進行錯誤的觀測,並把它們與可能存在的新彗星混淆起來。這個特別的星團被標註為第11個這類天體——因此得名梅西耶11(M11)。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發現球狀星團,如同雪花一般,相當驚豔
從形態上來看,一般可以把星團劃分為球狀星團和疏散星團兩種形態。其中,疏散星團正如其字面意思那樣,它可能由上百或上千顆恆星所組成,各個恆星之間所受的引力作用較弱,換而言之就是恆星的分布較為疏散。對於天文學家來說,他們很樂於去觀測和研究球狀星團,因為球狀星團可以說是宇宙較為古老的天體之一,對它們進行研究,有助於我們研究宇宙中恆星的形成過程。
-
夜晚星空看點,今晚一起來了解下英仙座的兩個疏散星團
雙星團是由兩個開放的星團組成的疏散星團,被稱為「英仙座H」和「英仙座Chi」(也被稱為NGC884和NGC869)。如何找到它們?首先,你所處的夜空需真的漆黑一片,其二,你需要一個雙筒望遠鏡,因為即使在極為漆黑的夜裡,肉眼也只能隱約地看到雙星團。當你在西北方尋找到著名的英仙座,你看見形成的是後向的「3」,或者一個「E」,或者字母「M」,或者反向便是「W」。
-
七姐妹星團:又名「昴星團」,是距離地球最近也是最亮的疏散星團
疏散星團七姐妹星團而有些恆星彼此距離較近,共同投影在我們的天空中,形成一個恆星較為集中的星群,我們把恆星數量在10顆以上,並且相互之間存在物理聯繫(距離較近,具有引力作用)的星群,稱為「星團」。球狀星團而有些恆星之間的引力作用較弱,形成的星團結構鬆散,形狀不規則,我們稱為「疏散星團」,與球狀星團相比,疏散星團中的恆星密度要小得多,一般存在於恆星活躍形成的區域,比如旋渦星系的旋臂和不規則星系中,疏散星團一般來說都比較年輕,有些只有幾百萬年的歷史,目前在銀河系內已經發現了一千多個疏散星團
-
哈勃精選 | 一個群星閃耀的疏散星團
NGC 3603是銀河系中一個著名的疏散星團,位於船底座,距離太陽系約20000光年。
-
星團是什麼?你真正了解星團嗎?
星團是指恆星數目超過10顆以上,並且相互之間存在物理聯繫(引力作用)的星群。星團按形態和成員星的數量等特徵分為兩類:疏散星團和球狀星團。大多數已知道疏散星團離開太陽的距離在1萬光年以內。更遠的疏散星團無疑是存在的,它們或者處於密集的銀河背景中不能辨認,或者受到星際塵埃雲遮擋無法看見。據推測,銀河系中疏散星團的總數有1萬到10萬個。疏散星團的直徑大多數在3至30多光年範圍內。有些疏散星團很年輕,與星雲在一起(例如昴星團),甚至有的還在形成恆星。
-
【E.N.】說到疏散星團,金牛座不服氣了
昨天咱們說到了巨蟹座裡的M44鬼星團~巨蟹寶寶們的心情是不是很複雜呀其實提到疏散星團啊,大金牛可真不服氣了:
-
「星團」就是一團星星嗎?科學家:星團能帶領我們認識銀河系
星團是指一堆恆星聚集成的集團,也就是相對來說恆星比較密集的一片區域,而且它們是源於同一片巨大的分子雲,星團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較為鬆散的疏散星團,另一種是較為密集的球狀星團,它們遍布了整個銀河系。
-
「星團」就是一團星星嗎?科學家:星團能帶領我們認識銀河系
研究疏散星團主要有什麼用呢?它是研究恆星演化的關鍵天體之一。首先,大部分恆星最初都來源於疏散星團;其次,因為同處於一個「搖籃」,這裡的恆星無論是年齡還是化學成分都差不多。這些恆星就像剛出生的多胞胎一樣,相互之間除了質量,其它參數幾乎一模一樣,研究起來比較方便。球狀星團球狀星團中的恆星通常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顆,尤其是中心區域,密度非常高,恆星和恆星之間通常距離可能只有一光年,除了恆星數量上的區別外,球狀星團還有很多和疏散星團不同的地方。
-
宇宙年齡數據要更新?利用球狀星團,科學家得出了這個數字
根據此前的數據,宇宙大約形成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這個數字來自於普朗克衛星的觀測結果,不過,當科學家們換一種方式進行研究的時候,卻總是得到另外一個數字。這項研究是巴塞隆納大學(ICCUB)宇宙科學研究所的博士前研究員David Valcin領導他來自西班牙、法國及美國的同事們進行的,他們利用了銀河系中的球狀星團,得出了這個數字,並且已經將論文提交到《宇宙學和天體粒子物理學雜誌》等待審核。球狀星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恆星集合,它們的特點也非常明顯。它們與疏散星團是相對的兩種星團,比後者的恆星密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