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星團Blanco 1的「小尾巴」

2021-02-15 中科院之聲


疏散星團是銀河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於同一巨分子雲中。其內部恆星是同一分子雲後代,受到引力束縛。它們具有類似的年齡、化學豐度、距離等參數。相對於場星(沒有成團或聚類現象的恆星)來說,這些參數更容易測量,通過圖1赫羅圖,可以判斷星團的年齡。由於疏散星團具有較廣的年齡和位置分布,所以它們是研究銀河繫結構和演化的重要介質之一。

圖1 疏散星團的赫羅圖(引自:Discovering the Universe, Seventh Edition)。圖中給出了不同疏散星團的等年齡限,疏散星團的年齡從下到上是逐漸減小的,明顯看出可以通過主序拐點獲得疏散星團的年齡。

疏散星團經常被認為是研究恆星動力學的實驗室。最初的恆星分布是由母分子雲和恆星形成過程決定,隨著星團演化、恆星蒸發、恆星之間相互作用,以及受到外部因素(如潮汐作用、與分子雲碰撞等)影響,疏散星團結構發生變化,既反映出內部恆星分布情況,也反映出內部動力學演化過程。

疏散星團在穿過銀盤的運動中,受到周圍密集星場的影響或銀盤不同位置的較差自轉使其結構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了疏散星團 「小尾巴」(潮汐尾結構現象)產生。由於「小尾巴」是認知疏散星團動力學演化的有效途徑之一,成為了諸多研究者關注重點。

研究人員基於恆星演化理論利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在疏散星團中已經模擬出「小尾巴」,同時也利用觀測數據證實了這種結構的存在,圖2給出了對疏散星團Hyades數值模擬以及觀測的結果。

圖2 左圖為對疏散星團Hyades數值模擬的結果,結果顯示該星團的潮汐尾結構約為800pc(引自Ernst et al. 2011)。右圖為研究人員利用觀測數據對Hyades結構的分析結果,觀測表明該星團的潮汐結構約為100pc(引自Meingast et al. 2019)。

在疏散星團形態結構的研究中,成員星(屬於疏散星團成員的恆星)扮演者重要角色,尤其是外圍成員星對研究其「小尾巴」結構有著重要作用。成員星對觀測數據有較強依賴性,特別是高精度的恆星運動學巡天數據,除此之外,判定方法也起著重要作用。

我們選取了距離約250pc的疏散星團Blanco 1作為研究目標,該星團位於南天具有高銀緯特點。結合GAIA DR2的五維數據(位置、自行、視差),利用基於無監督機器學習算法的工具—Stargo對Blanco1進行成員星判定、分析,研究該星團的星族特性及形態結構,並首次在該星團中發現潮汐尾結構的存在,尺寸約為50-60pc,是潮汐半徑的5-6倍,通過分析發現該結構主要由銀盤的較差自轉導致,同時對成員星統計發現2/3的成員星在核心區域,並且在該星團中沒有發現明顯的質量分層現象,所有這些都表明Blanco 1還處在動力學演化的初期階段,為今後研究疏散星團動力學演化提供了良好樣本。相關成果已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ApJ, 2020, 889,99)。

圖3  疏散星團Blanco 1成員星在銀河系XYZ三維空間投影的分布情況。(a)子圖中綠色圓圈部分為星團核心區域,外部為星團的潮汐尾結構。

來源: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

溫馨提示:近期,微信公眾號信息流改版。每個用戶可以設置 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錯過「中科院之聲」的文章,你一定要進行以下操作:進入「中科院之聲」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 選擇「設為星標」

相關焦點

  • 天文小知識:恆星與星團
    平衡中的生命昴宿星疏散星團昴宿星,一個由大約3,000顆恆星組成的疏散星團球狀星團對研究恆星演化特別有用,因為星團中的所有恆星都有相同的年齡(大約150億年),但涵蓋了一系列的恆星質量。質量超過太陽質量5倍的大質量恆星會以更劇烈的方式結束生命。大質量恆星的強大引力將其核心壓縮到更高的溫度,因此,這些恆星比小質量恆星要明亮得多。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它們繼續聚變出更重的元素,直到用盡所有可能的聚變源。
  • 梅西耶93 - NGC 2447開放星團
    簡介:Messier93是疏散星團天體,位於距地球約3600光年的船尾座,亮度高較易被觀測到,Messier93中最亮的恆星是B9型藍色巨星。研究疏散星團對2MASS極為重要,餘文介紹了Messier93的觀測史及如何利用望遠鏡尋找它的位置。18世紀,法國著名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在觀測夜空時發現了幾個星雲。
  • 天文學家利用LAMOST數據研究大樣本疏散星團的統計性質
    研究人員以Gaia數據為基礎,利用Cantat-Gaudin et al.2018工作中所列出的星團成員星數據,以及LAMOST DR5光譜數據進行了交叉比對,獲得了一個包含8811顆星團成員星的LAMOST光譜星表;利用此星表,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並擬合了不同疏散星團成員星的視向速度和金屬豐度分布,最終獲得了295個疏散星團包括位置、自行、視差、視向速度、金屬豐度、年齡
  • 最新在銀河系中發現三個疏散星團!
    這些被命名為ufmg1、ufmg2和ufmg3的星團是在銀河系人馬座臂上發現,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由相同的巨大分子雲形成的疏散星團,是一群相互之間引力作用鬆散的恆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在銀河系中發現了1000多顆這樣的恆星,他們還在尋找更多的恆星,希望能找到這些恆星群的各種類型。擴大已知星系疏散星團的名單可能對增進我們對銀河系形成和演化的了解至關重要。
  • 夜晚星空看點,今晚一起來了解下英仙座的兩個疏散星團
    雙星團是由兩個開放的星團組成的疏散星團,被稱為「英仙座H」和「英仙座Chi」(也被稱為NGC884和NGC869)。如何找到它們?首先,你所處的夜空需真的漆黑一片,其二,你需要一個雙筒望遠鏡,因為即使在極為漆黑的夜裡,肉眼也只能隱約地看到雙星團。當你在西北方尋找到著名的英仙座,你看見形成的是後向的「3」,或者一個「E」,或者字母「M」,或者反向便是「W」。
  • 七姐妹星團:又名「昴星團」,是距離地球最近也是最亮的疏散星團
    組成星團的恆星數量從十幾顆到幾十萬顆不等,如果組成的星團整體呈圓形,而且中心密集,我們稱為「球狀星團」,目前銀河系中發現的球狀星團數量超過150個以上。球狀星團而有些恆星之間的引力作用較弱,形成的星團結構鬆散,形狀不規則,我們稱為「疏散星團」,與球狀星團相比,疏散星團中的恆星密度要小得多,一般存在於恆星活躍形成的區域,比如旋渦星系的旋臂和不規則星系中,疏散星團一般來說都比較年輕,有些只有幾百萬年的歷史,目前在銀河系內已經發現了一千多個疏散星團
  • 又在銀河系中發現一個疏散星團,由大約100顆恆星組成!
    利用歐空局Gaia(蓋亞)衛星的數據,德國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探測到了一個新的疏散星團。新發現的星團,命名為Gaia 8,由大約100顆恆星組成,很可能包括Beta Lyrae變量,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疏散星團是由相同的巨型分子雲形成,是相互鬆散地引力結合在一起的恆星群。
  • 趣知識;宇宙的味道、宇宙的聲音及哈勃望遠鏡發現的最大星團
    因此人類印象中的宇宙「萬籟俱寂,死一般的寂靜」但NASA做了一件極有趣的事情,NASA製造一臺機器記錄宇宙中的電磁震動,然後再轉碼成人類可以聽到的「聲音」旅行者1號是第一個記錄星際空間聲音的。(截止2018年,旅行者1號41年在星空中飛行了217億公裡,剛剛飛到太陽系邊緣)(令人驚豔的土星環。)三,哈勃發現的最大星團。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有160000個星星的星團,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個星團被發現了。
  • 廠房內疏散樓梯的最小淨寬度不宜小於( )m,疏散走道的最小淨
    廠房內疏散樓梯的最小淨寬度不宜小於( )m,疏散走道的最小淨
  • 由大約100顆恆星組成,銀河系中又發現一個疏散星團!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利用歐空局Gaia(蓋亞)衛星的數據,德國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探測到了一個新的疏散星團。新發現的星團,命名為Gaia 8,由大約100顆恆星組成,很可能包括Beta Lyrae變量,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疏散星團是由相同的巨型分子雲形成,是相互鬆散地引力結合在一起的恆星群。到目前為止,在銀河系中已經發現了超過1000個這樣的恆星群,科學家們還在尋找,希望能找到各種各樣的這些恆星群。
  • 確定四個「疏散星團」基本信息:最大的一個半徑達21.2光年!
    來自我們中國和印度的一組科學家,利用各種天文觀測的數據,研究了我們銀河系中四個研究較少的疏散星團,其研究發表在《arxiv》上,確定了這些星團的基本參數。由同一巨大分子雲形成的疏散星團,是一組相互微弱引力捆綁在一起的恆星群。
  • 確定四個「疏散星團」基本信息:最大的一個半徑達21.2光年!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來自我們中國和印度的一組科學家,利用各種天文觀測的數據,研究了我們銀河系中四個研究較少的疏散星團,其研究發表在《arxiv》上,確定了這些星團的基本參數。由同一巨大分子雲形成的疏散星團,是一組相互微弱引力捆綁在一起的恆星群。
  • 聚集年輕恆星的疏散星團,為什麼更能揭示星體的演化過程?
    科學家們根據星團的外在結構和恆星的年齡分布等特徵,將它們主要劃分為疏散星團和球狀星團。而位於疏散星團中的那些藍色恆星,大多數都比較年輕,同時還擁有相對較大的質量和極短的生命周期。眾所周知,恆星的演化過程一直都是科學家們最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之一,那麼,這些聚集了大量年輕恆星的疏散星團,為什麼更能揭示出星體所經歷的演化過程?
  • 在時隔八年之後,行星「金星」和疏散星團「昴星團」再次空中相會
    當然,有的時候兩個天體並不能完全重合,那麼當兩者距離最為接近的時候,也可以稱為「合」,不過此次金星和昴星團之間「相合」的距離非常近,這是自2012年4月3日以來兩者之間距離最近的一次,也就是在時隔八年之後,行星「金星」和疏散星團「昴星團」再次空中相會。
  • 僅用你手中的雙筒或單筒小口徑望遠鏡就可以看到的星團,星系
    11月、12月、1月的梅西耶天體  11月可觀測的梅西耶天體一個也沒有。以下為12月、1月可觀測的梅西耶天體。  我們向北看去,最初看到的星團是仙后座的疏散星團M103(NGC581),  它的視直徑是2.6』×1.5』,用口徑為30釐米的望遠鏡觀測則顯示出花生殼狀的獨特形狀,因此又叫小啞鈴星雲或槓鈴星雲,距離太陽1500光年。  M34
  • 德天文學家意外發現太陽系附近9個疏散星團 或揭銀河系的歷史演化之謎
    科學家們還使用美國海軍天文臺自動天體測量星表(URAT1),這個星表裡有星等在3.0到18.5間,共計約2280萬恆星的位置數據。
  • 【E.N.】說到疏散星團,金牛座不服氣了
    我金牛座可是擁有最亮的兩個疏散星團呢!好啦好啦,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疏散星團星團顧名思義,就是星星組成的飯糰……啊不是!就是十幾顆到幾十萬顆恆星聚集受引力作用束縛在一起的星群啦~根據星團的形態和數量等特徵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兩類一類叫球狀星團一類叫疏散星團
  • 球狀星團為什麼不會塌陷?
    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說法,因為星團中的10萬多顆恆星,每一顆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它們的軌道會相互影響,這也是星團呈現球形的原因。如果星團中恆星軌道的分布遵循了某種相同的規則,那星團就會被拉長,變成盤狀(就像我們從側面看到的旋渦星系那樣),而不會呈現完美的球形。
  • 技術實務:防煙分區和安全疏散的最小總寬度計算
    (1)防煙分區應採用擋煙垂壁、隔牆、結構梁等劃分(2)防煙分區不應跨越防火分區(3)每個防煙分區的建築面積不宜超過規範要求。(4)採用隔牆等形成封閉的分隔空間時,該空間宜作為個防煙分區。(5)儲煙倉高度不應小於空間淨高的10%,且不應小500mm同時應保證疏散所需的。清晰高度;最小清晰高度應由計算確定。有特殊用途的場所應單獨劃分防煙分區。
  • 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在牆角捉蚊子,一條蛇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沒有尾巴多難看哪!小壁虎想:向誰去借一條尾巴呢?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邊。他看見小魚搖著尾巴,在河裡遊來遊去。小壁虎說:「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樹上。他看見老牛甩著尾巴,在樹下吃草。小壁虎說:「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老牛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趕蠅子呢。」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房簷下。他看見燕子擺著尾巴,在空中飛來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