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第一天,去看了最近很熱的一部電影《後來的我們》,本來是要和她去看的,結果還是一個人去,這是第一次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

他不似《致青春》裡「我們終究都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那麼刻骨銘心,卻勝似「如果沒有如果」一樣很現實的情懷。
愛情故事大同小異,結局都是以遺憾化為句點。
為什麼沒有一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幸福的?因為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那我不想和你發生故事。
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終人,愛情裡,最怕的就是突然聽懂了一首歌,聽懂了一個故事,因為從那一刻起,你已經失去了她,你已經變的成熟,你懂的也已經變成了下酒菜。
為了不留下遺憾,那就要坦誠布公的說一次為什麼,或在酒吧,或在公園,或在一個沒人的角落,給自己的這段戀愛來一個總結,也是為了給以後的戀愛一個交代。或許,我們還可以做朋友,也不至於再也不見。感情,不能拖泥帶水。
很慶幸,在自己失戀以後,成為了一名傾聽者,能為有遺憾的人盡我所能的指點迷津,很開心,畢竟,我們都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

言歸正傳,《後來的我們》,你看懂了什麼?
珍惜眼前,才能問心無愧。女孩之前的生活再怎麼狗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切的不幸都是成長,都是進步。現在的樣子,能看出來你曾經喜歡過什麼樣的人。從最初都不知道被做小三,到後來能說出「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有時候真的得感謝前任,讓自己變的更優秀。
沒有遺憾,怎麼能叫青春。電影裡高潮部分莫過於兩點,男孩爸爸說的「緣分這事,能不辜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和多年後兩人再次偶遇的告白「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在一起;如果當時你有勇氣上了地鐵,我跟你一輩子」可惜如果沒有如果。
可悲。縱然多年後男孩成功了,有了曾經沒有的一切,以為這樣老爸和女孩會很開心,殊不知,女孩從來都沒有嫌棄過當初一無所有的自己,更可悲的是這麼多年他還是不知道老爸和女孩想要的是什麼!
當一個女孩在男孩身上看不到努力的樣子和未來的希望時,無論你現多麼成功,她也不會再向以前一樣愛你了。
後來,我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如果沒有女孩的離開,或許男孩就不會經歷痛苦,或許他也不會成功。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