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為何能登上《中國慈善家》雜誌封面?

2021-01-20 騰訊公益

公元2004年,導演張紀中欲再現《神鵰俠侶》之江湖兒女事。

男主角楊過,何人適之?張導舉棋不定。

粉絲聞之,聯名上書舉薦黃曉明。黃曉明終獲此角。

演大俠沒那麼容易。有一場戲需要在冰水裡拍,數九寒冬,一旁的武術指導說了句話,黃曉明一直記到今天——

「誰讓你要演楊過呢?」

楊過之後,是《新上海灘》裡的許文強、《精忠嶽飛》裡的嶽飛。皆是英雄角色。

上世紀80年代,在青島市泰安路的一間老房子裡,內向害羞的小男孩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演員,他總是一個人躲在家裡看書。某一天,翻開金庸的武俠小說,一個指引他成長的、隱秘的歷史性時刻誕生了。

書中那個義薄雲天、肝膽相照的江湖世界,強烈吸引了他,他為之著迷,燃起熱念。

「我要做小說裡的英雄。長大了可以去幫助別人。」

多年後,他兌現諾言,活出了小時候對自己的「人物設定」,關注社會痛點,救急救災,出錢出力,以身作則,並積極尋求社會問題解決之道,終成為一個現實版的「慈善俠」。

這個故事,遠比他飾演的角色精彩。

黃曉明怒了

認識十二年,黃鸝頭一回見黃曉明發那麼大的火。

2015年8月12日23點30分,天津爆炸案發生後,黃曉明當即聯繫黃鸝,要她立即捐款200萬。黃鸝是黃曉明工作室社會公益事業部的負責人,辦事一向麻利乾脆,但這一次她有些猶豫。爆炸案不同於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牽扯麵廣,是否第一時間捐助,她需要斟酌。

思量的七八個小時裡,黃曉明的微信一遍遍發來,一向都是「好好先生」的他,突然在工作群裡發飆,「你知不知道你是在浪費寶貴的時間!」

「整個工作室的人都驚呆了。」黃鸝回憶。

「我們要想辦法幫到他們,為什麼還沒有想到辦法?」黃曉明怒吼。平時熱鬧的工作群,整晚無人敢出聲。經紀人打電話勸黃鸝:「要不你就答應他吧,這樣下去會出事的。」

黃曉明夫婦的善款,在諸多明星裡,率先啟用並轉化成了救援物資和慰問金。

爆炸案發生第二天,通過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志願者,黃曉明為天津民眾發放了一萬隻專業防護口罩。14日,救援一線網上求助搜救物資,幾分鐘後,黃曉明個人慈善專項基金「明天愛心基金」回應認捐。三天內,660套搜救旗、4臺氣泵、10套空氣呼吸器先後運抵救災現場。其餘善款,隨後通過天津市消防隊及天津港消防隊捐贈給了遇難消防員家屬。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救援一線需要支持,家屬和公眾的情緒需要安撫,這比什麼都重要。」黃鸝為自己拖延了時間懊惱不已。從鐵桿粉絲到成為黃曉明的員工,她得替老闆的品牌形象考慮——對於明星來說,慈善是把雙刃劍,能獲得讚譽,但稍有不慎也會把明星推向質疑的風口浪尖。

半年後,臺灣南部發生地震。黃曉明告訴黃鸝,捐助一百萬人民幣,馬上。時值2016年春節,大陸的銀行已經放假過年,並且,從大陸匯款到臺灣有一定的手續流程。看樣子,只能等到年後上班。

黃鸝不敢這麼回復她的老闆。她知道,自己必須想出辦法來。

她快速聯繫了所有認識的公益資源,最終找到了解決方案。地震當天,黃曉明夫婦的捐款就到了臺灣慈濟基金會的帳上。

這是臺灣南部地震發生後,中國大陸反應最快的明星捐款。

事實上,在讓黃鸝想辦法之前,黃曉明已經給臺灣的朋友打了電話,約定好,如果捐款不能及時匯出,將由對方先行墊付。

黃曉明已記不清自己是多少次於災難中快速出手了。2008年年初南方雪災,眾明星中,他率先捐出10萬。汶川地震,他捐款、獻血,並不顧眾人反對,親自帶著帳篷、藥品等物資,參與到一線救援中。臺灣莫拉克颱風,西南旱災,雅安地震,魯甸地震⋯⋯近年來歷次災難及突發事件中,都能看到他的善舉。

「我的慈善團隊,永遠是反應和執行力最快的。」黃曉明說,「多一分鐘的猶豫,前方救援工作就會少一分支持。」在他看來,靠體制解決問題,往往太慢,「等它落實一個東西,事兒已經過去了,該受傷的已經傷著了。」他要儘自己的力量,「實實在在」為災區做些事。

玉樹地震一年後,《新周刊》創辦人孫冕得知災區過冬需要用煤,給黃曉明打了個電話。他當即回應,「湊個人頭唄」。在震後兩度捐款共40萬後,他再度捐款11萬,幫助100戶災民取暖。

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地震,國內多家基金會快速展開國際救援,這被看做是中國公益組織海外救援的裡程碑。不為人知的是,地震伊始,黃曉明就委託成都一家民間NGO組織赴尼泊爾展開救援,並在當地設置了固定的救援點。

該出手時就出手

黃曉明第一次做慈善,是在拍攝《神鵰俠侶》時。

2004年,還是演藝圈新人的黃曉明,結識了《新聞晨報》記者曾玉。一次飯局上,曾玉無意中說起自己的家鄉四川瀘州,因為貧窮,很多孩子上不起學。

黃曉明心頭一動。他告訴曾玉,自己一直很想做慈善,但是生活中很難接觸到。他讓曾玉幫忙牽線,拿出幾萬塊錢,一下子資助了40多個瀘州的貧困兒童。

曾玉回老家時走訪了幾個小孩,「真的是窮得連電視機都沒有,家裡只有一張床,凳子,鍋碗瓢盆。」

第二年臨開學,曾玉接到黃曉明的電話,「孩子們是不是要開學了?為什麼沒有人聯繫我?」

曾玉才想起自己居然把這事兒忘了,他趕緊統計了人數,很快黃曉明的錢又打了過去。

此後,當地落實了九年義務教育政策,免了學費。黃曉明依舊堅持每年打錢,他希望孩子們能用這些錢買書,或是改善生活。

「那批孩子,現在都應該大學畢業了吧。那會兒他們還給我寫信呢,現在已經不寫了。」和《中國慈善家》聊起來,已經是上億身家的黃曉明陷入了回憶。

當時黃曉明的片酬只有每集8000元,只付得起2000元月薪請助理。聽說一位女粉絲得了肺炎,他決定拿出2000元給粉絲看病。他私下裡問一位要好的粉絲,這些錢是不是太少了。粉絲回應他,你現在也很窮,沒關係的。最後,粉絲們又湊了八千,總共一萬塊,治好了女孩的病。直到現在,那個女孩依然是黃曉明的忠實粉絲。

憑藉一路打拼,擁有了更多財富、資源和能力後,遇到需要救助的人,黃曉明出手大方,再無半點猶豫。

2014年底,在央視一檔選秀節目中,黃曉明遇到了身患白血病的女孩小雨。為小雨的積極樂觀打動,黃曉明不但安排她在電影《何以笙簫默》中出演角色,實現她做演員的夢想,還在其後續治療中提供了至少50萬的醫療費用。因為去醫院看望小雨,他甚至延誤了自己的航班。

2016年4月初,得知小雨的男友要回部隊,一年後才能回來,黃曉明決定在小雨骨髓移植手術前,為她籌備婚禮,幫助她完成做新娘的心願。4月9日,他親自擔任小雨夫婦的證婚人,並在婚禮後的用餐環節,以小雨最愛的「大白」卡通玩偶造型亮相併承諾,「做永遠保護你健康的大白」。

2013年,在東方衛視的一檔選秀節目中,黃曉明了解到一位叫朱國武的流浪歌手,通過賣唱為父親治病。在節目中,朱國武對女友表白求婚,黃曉明當即脫下一枚戒指送給他。後來有網友搜索,這枚戒指系某奢侈品限量款,價值高達46萬元。黃曉明說,在愛情面前,它一文不值。

身為明星的黃曉明擁有的資源不僅僅是錢,還有影響力。他曾經每天轉發一條微博,「尋找被騙至廣西的女孩劉亞男」。最終,這名失蹤女孩回到了父母身邊。

關注孩子、老人的被拐、走失問題多了,黃曉明不滿足於微博的轉發,他開始想解決辦法—為什麼不做一個帶定位系統的手環呢?調研後發現,帶定位功能的手環成本太高,使用也較為複雜,而國際上流行一種「黃手環」,成本低,易於操作。

2014年,黃曉明的公益團隊製作並免費向公眾發放了兩萬條黃手環,反響良好。第二年,在全國各大城市再度發放了10萬條。團隊在黃手環上設計了一張卡片,領取人需要以自己的名字許諾,當看見路上有人帶著黃手環,要主動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並且把這一理念告訴身邊的親戚、朋友。

一些企業家朋友也打電話來詢問黃手環,黃曉明感到意外,「成本那麼便宜的一條黃手環,竟讓大老闆們都追問。」有人告訴他,「曉明你不知道,我最頭疼的就是爸爸媽媽痴呆,別的事兒我不擔心,找不著他們,我是真的著急。」

「再有錢,再有能力,也有解決不了的事情,」黃曉明意識到,這件事情值得堅持下去。目前,他的團隊已經制定了黃手環「五年推廣計劃」。2016年1月,黃手環新一輪的發放範圍已經延至香港。

「一個努力的人生教材」

黃曉明從小想做一名科學家。考上北京電影學院,一度被他視為人生的「重大挫折」。

在傳統的山東家庭觀念裡,娛樂圈是個大染缸,容易學壞。入學前,舅舅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明明,一定要記住,出淤泥而不染啊。」

黃曉明是長子長孫,也是長外孫,從小就被視為弟弟妹妹們的榜樣。他跟家人保證,自己意志力堅強,一定沒問題。

在電影學院,同學趙薇笑他胖,「土氣」,老師嘆息他演起戲像塊「木頭」。當時有一個說法,每屆學生只能出來一兩個,他數了數,趙薇、顏丹晨已經紅了,自己的機會恐怕不多。好在他運氣不錯,畢業後接到了電視劇《大漢天子》中劉徹一角。

黃曉明身上有股不服輸的勁兒,他告訴自己,入了這一行,就要好好做。「要麼不做,既然做了,哪怕是坨屎,也得把它咽下去。」沒有演戲的天賦,在外形幫他爭取到機會後,他唯一擁有的籌碼就是努力。

黃鸝見識到黃曉明的拼命,正是在《神鵰俠侶》的片場。那時候她只是一個喜歡黃曉明的粉絲,因為在報社實習的緣故,得以進片場探班。

隆冬臘月,在當地人碰都不敢碰的九寨溝冰山雪水裡,黃曉明光著上身,一遍遍揮舞著重劍,努力達成導演想要的水花四濺的效果。戲畢,他整個人凍僵,嘴唇青紫,被橫著抬出水面,放在大燈下烤了半小時才緩過來。

徹骨的冰水對黃曉明的身體帶來巨大的損耗,至今他比一般人怕冷。至於燒傷、車禍、高空跌落、骨折這些片場意外,更是家常便飯。拍攝電視劇《龍票》時,他在沙漠發生車禍,頸椎第五六節斷裂,沒有休息一天就進組拍戲。拍攝《白髮魔女傳之明月天國》,威亞脫落導致腳骨斷裂,躺了40天,他擔心劇組進度,堅持回到片場,第43天就重新上了威亞。

張紀中視黃曉明為所有合作過的演員裡,「一個努力的人生教材」。日後劇組常年流傳一句話:「拍戲苦不苦,想想神鵰黃曉明。」

《精忠嶽飛》的監製唐季禮曾表示,一開始覺得黃曉明跟他心中的嶽飛有點差距,但是被他在片場的努力和投入徹底打動,「這麼投入的演員,後面有很多項目都希望跟他合作。」

早年間拍戲時,黃曉明在劇組連軸轉,幾天幾夜沒睡覺。有一次導演跟他說戲,他說導演我知道你在說什麼,但是我做不到,不曉得什麼意思了。導演一看不好,趕緊把他送進醫院。

「他不會為難別人,只是會自己在那邊,就像一個彈簧一樣,壓到極限,旁邊的人再不關注他,自己斷了,也不會說的。」黃鸝說。

不斷賦予自己的巨大壓力,一度壓垮了他。為尋求挑戰和突破,他不顧眾人反對,接下了電視劇《新上海灘》。生活中他並不抽菸,拍戲時他每天都要抽兩到三包,抽到第二根時,他開始醉煙,戲基本上都是暈著演的。

戲拍到一半,黃曉明感到壓抑且崩潰,覺得自己再怎麼演也超越不了周潤發。有一天,他站在片場,突然說不出話,喘不上氣。後來他才知道自己那段時間得了抑鬱症,嚴重時甚至有自殺的衝動。

低谷期的黃曉明,不斷被黑,他的身高、英文發音都被網友拿來調侃。他疑惑,世界仿佛在某天早晨醒來突然變了。出道時他很受歡迎,被稱為「新四大小生」之一,忽然間他成了「二貨」,「二哥」,「鬧太套」。最難捱的那一兩年,他不敢出門,感覺路上每個人都在嘲笑他。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躲在健身房瘋狂練胸肌。

強烈的完美主義傾向,與竭盡全力也不能令所有人滿意的現實之間,成為黃曉明自我實現的道路上,一道疲累難填的鴻溝。

《不抱怨的世界》一度是他的手邊書,後來他悟到,人生就像是一隻股票,有漲也有跌。跌倒了,站起來拍拍泥土告訴自己,再繼續努力就是了。

為了練好英語,黃曉明專門請了外教,隨時隨地練習。在電影《中國合伙人》中,他有了一次對「鬧太套」漂亮的回應。麥特文化總裁陳礪志對此深有感觸,「有的人可能就此沉淪,有的人則就此發奮,曉明屬於後者。」有次他們一起吃飯,黃曉明帶了一位外國朋友,並全程做翻譯,談笑自如。那頓飯陳礪志吃得「汗顏」,「大家平時都忙,但是他做到了,我依然是英語啞巴和聾子。」

黃曉明說自己是一個「不接受教訓的人」,他承認,這一點在某些時候會「比較傻」,但「可能做錯,或者選擇錯誤,那也是一時,只要往前走,還是有大把的機會。」

行俠仗義

黃曉明從小乖巧,聽話。母親張素霞是個熱心腸,樂觀爽朗,人緣兒頗好。看到母親幫助別人時,雙方都很開心,他感受到,「幫助別人,讓別人開心,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

皮皮魯魯西西,十萬個為什麼,聖鬥士星矢,超人漫畫,構成黃曉明內向害羞的童年中,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尤其是金庸武俠小說,讓他痴迷不已,為此還挨過父親唯一一次打。

「從小耳濡目染這些武俠小說裡的人物,有帶入感。長大了也是希望性格向他們那個樣子去靠近。」腦洞大開時,黃曉明甚至幻想自己可以成為超人,打敗外星人,拯救地球。

現實世界裡,他真的成了一位「超人」。

76歲的菜農張全會老夫婦,賣紅薯為兒子掙藥費,不料遭遇城管掌摑。得知消息後,黃曉明為這對老人捐贈了一萬元。

青島「零錢哥」孫福亮,身世坎坷,卻用自己乞討來的錢助人。黃曉明得知,幫他改造了四面透風的房屋門窗,並送去了保暖衣物、食物和過節費。

他為南京一位刷馬桶的老太太送去3000元現款;為一位80歲的修鞋老人彎腰換上新鞋,並贈其腳部按摩器。

他聯手某品牌捐贈100萬裡航程,資助無力購買機票的打工者和學生過年回家。

「本來他是個明星,覺得高高在上。通過接觸,一起做慈善,發現他不但有愛心,還非常細心。他想的事情非常周到,接地氣兒,讓我們都很意外。」青島微塵基金理事長於海波曾邀請黃曉明拍攝公益電影《尋找微塵》,此後相交甚篤。

在黃曉明看來,所謂武俠,並非多厲害的人物,武俠講的是一種精神,正如慈善,「並不是說捐多少錢就是慈善的表現,哪怕在生活中給別人一個微笑,一個鼓勵,都是慈善的體現。」

黃曉明的資深粉絲小熊的理解是,在中國還沒有超級英雄電影的時候,慈善精神,不知不覺中,成為黃曉明「HERO(英雄)精神」的一個出口。

而在曾玉眼中,黃曉明是山東人,有很「大男子」的一面,同時對弱者,會有一種強烈的保護欲望。「如果純粹是一個『大俠』的話,可能會放蕩不羈一點。」曾玉說,「但黃曉明情商很高,心思很細,是一個『剛柔並濟』的人。」

2013年10月,黃曉明作為騰訊公益「微愛大使」,經過19個小時的輾轉跋涉,到達貴州省黎平縣地捫小學,為孩子們送去了「築夢體育包」。

時值深秋,孩子們腳上穿的還是涼鞋。「他當場就不幹了,」黃鸝印象深刻,「趕緊讓我去買鞋子。」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工作人員勸阻,稱已經有企業家捐了鞋子,正在寄來的路上。「如果現在只給這個學校的孩子送鞋子,對周邊其他學校的孩子也不公平。」

黃曉明無法釋懷。經過協商,基金會工作人員同意黃曉明送出十幾雙,以表演節目互動、發獎品的方式,給到鞋子最破爛的孩子。黃曉明讓黃鸝悄悄點了人數,最終買了50多雙,每個孩子都有份兒。

在這群孩子中,黃曉明一眼發現有個小女孩的腳潰爛了。女孩叫吳願梅,上山採茶時被毒蟲叮咬,家裡沒有錢醫治,慢慢拖成了潰爛。黃曉明心疼得不得了,恨不得馬上帶她回北京治療。當地工作人員跟他保證,縣醫院治得好,他才按下此念。

一個月後,他掛念吳願梅,還是把她接到了北京,並請了權威專家為她會診。傷好後,他帶她遊歷了清華、北大等名校,鼓勵她好好學習,並決定按照當地生活標準,每月資助她220元,直到她能夠完全自立為止。

像吳願梅這樣獲得黃曉明長期救助的案例,截至2016年4月,已經有15組(有的救助案例不止一人),最長的已經連續資助了七年。就連在汶川地震期間領養的一對雙胞胎熊貓「平平」、「安安」,他也會定期詢問健康報告,如今已有八個年頭。

2016年3月底,在一次公益活動上,智聯招聘CEO郭盛見到了黃曉明。他提前做了功課,將其歷年慈善事跡列印出來,黃曉明見到後,非常驚訝,「原來我點點滴滴做了這麼多,匯集起來也會成為一本書。」

張紀中一路看著黃曉明演戲成長,也看著他持之以恆地做慈善。遇到有人說黃曉明「很假」,他反駁,「你也來回假的,或者是長期地來回假的。」他感慨,「現在的人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的,所以曉明堅持做慈善的事兒,值得欽佩,也值得讚揚。」

停不下來

截至2016年3月底,黃曉明累計捐款捐物超過3000萬,號召募集各類善款近億元。

除了捐款捐物、救急救災,黃曉明還擔任多個公益組織的愛心大使,花時間做義工。他還在母校青島一中設立了獎學金,捐贈了30所博愛小學,捐資百萬助力青少年足球,設立青年人創業就業基金。

以一己之力,其慈善涵蓋領域之多、之深、之廣,在當今內地娛樂圈幾乎無人能及。

黃曉明曾讀過「一顆海星」的故事。海灘上擱淺的海星成千上萬,但拾起一顆拋向大海,就改變了這顆海星的命運。他總結自己是「把慈善當成一種習慣」,做得久了,根本停不下來。

2014年,黃曉明在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的支持下,設立了個人慈善專項基金——「明天愛心基金」。初始,基金設定了「為了下一顆海星」等三個項目,此後在更多公益領域都有觸及。

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項目負責人王麗娟跟黃曉明接觸後感慨,「你看我們提陳坤,知道行走的力量,提到範冰冰,知道先心病。但我們提到黃曉明的時候,這三個字就代表了一種慈善。」

「明星們捐錢,沒有曉明這麼多,但他也身體力行做了這麼多。」王麗娟說,「我們希望能讓這個基金代表他個人。所以他想做什麼,我們會給他一個建議,讓他能在慈善允許的最大角度,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素有「明星公益推手」之稱的陳礪志,在公益項目的設置上有不同看法,「涉及領域很多,個人責任會更大,壓力和風險也會大。」他認為慈善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領域,「深耕有助於把一個項目在全國做出示範,做出影響力,這樣可以帶動更多的社會關注,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黃曉明人緣好,「重感情」,「講義氣」,這也意味著他不擅長拒絕。他承認,不會say no(說不)是自己一個很大的缺點。觀眾常疑惑他接了很多不適合的角色,但了解他的人知道,他接很多戲都是出於人情。製片方遇到問題,需要救場,常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現在,黃曉明也開始思考,「捐多了,時間長了,(受助者)可能會失去自理的能力,會依賴或者貪圖於別人的給予。」

他意識到,要培育、激發受助者自力更生的能力。「我要系統化、項目化。要有一個正確的系統,讓他們可以依靠自己再生,而不是捐一次這麼簡單。」

慈善做得多了,黃曉明的視野也更開闊,從單體的救助,逐漸轉向社會問題。老人和孩子,他尤為關注。

「很久之前,我就發現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問題。獨生子女一旦出事,或者子女在外打工,就會產生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帶來很多問題。」

2016年春節前夕,黃曉明參加了湖南衛視的親情類真人秀節目《旋風孝子》的錄製,與媽媽相處了六天五夜。在青島老家,他學習做菜,給媽媽寫信,為媽媽倒夜壺,陪媽媽給流浪貓買食物,一起坐公交車探望姥姥。

「陪伴最重要,你給她精神上的,比物質上的更重要。」為了呼籲關愛空巢老人,黃曉明擔任了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銀天使」愛心大使,並拍攝公益廣告,演示了自己逐漸蒼老的過程。連續兩年,他三次攜妻看望青島的空巢老人,一起煮餃子、送年貨、拉家常。

黃曉明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集體主義和家國情懷的氛圍尚濃,在個人奮鬥成功的同時,也會「顧及到國家的強大」。他希望中國是一個「幸福國度」,人們有「榮耀感」,而這需要「我們這些中青年,一步步去努力。」

黃曉明把自己定義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除了演員,他也是投資人、影視公司股東、個人工作室老闆。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對大學生創業頗有感觸。三年前,他就不斷跟黃鸝表示,要幫助大學生創業。

2016年3月,黃曉明攜手智聯招聘,出資一千萬成立「青春啟航計劃」公益項目,支持大學生創業就業。該項目計劃兩年內覆蓋超過200所大學,惠及100萬大學生。

接下來,他還打算關注社會企業,通過商業及更為多元的方式,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實現價值的平臺。

信仰之旅

2015年10月8日,38歲的黃曉明在上海迎娶了Angelababy(以下稱Baby)。

在微博上,黃曉明粉絲數量超過4600萬,Baby人氣更旺,超過7000萬。兩人的粉絲合起來過億。

黃曉明知道兩人的影響力。婚後夫婦二人極力保持低調,大多數時間合體亮相,總是跟公益有關。「我們一起亮相,關注度會更高,那我們願意把它放到公益上。」

二人的婚禮轟動一時,被稱為「世紀婚禮」。婚禮現場,從殘障人士製作的伴手禮,到環保回收鮮花,再到宣布助養527個孩子,處處穿插著公益細節。

於海波透露,在老家青島,黃曉明本來想再辦一場婚禮,後來他拿出150萬,捐贈了30所微塵博愛小學,並和Baby去學校看望了學生。

陳礪志覺得公眾並沒有理解黃曉明的良苦用心。「他對這個婚禮設置了慈善的轉化,但人們忽略對這種有益社會的內容的關注,卻去追逐表面的那些繁華。」

「慈善道路上是要面對很多質疑的,因為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做了,總會有不同的聲音和意見。」黃曉明對此坦然,他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帶動更多的人。「這是一個自然法則」,他說,「願意做的人會自動站出來。」

初識Baby,黃曉明發現她心地善良,願意幫助孩子,也喜歡幫助流浪動物。「我們的理念是一模一樣的,要不然我也不會愛她。」他說,「兩個人總是要性格相合才會在一起。」

雖然有助人的意願,但Baby在慈善方面不懂得如何「主動出擊」,而點滴做了十餘年慈善的黃曉明則自認「執行力超級強」,想到,就第一時間去做。

Baby曾跟黃曉明表示希望能幫助到一些孩子。婚禮上,黃曉明以Baby的名義,宣布成立一個名為「關愛寶貝」的公益項目,並將大部分禮金用來幫助527個患有聽障、腦癱,及家庭貧困的孩子。婚後Baby的第一個生日,黃曉明以資助100名貧困學子為其慶生。遇到特大災難事件,黃曉明也會第一時間把消息轉給Baby,讓她「趕緊去做,去幫。」

在攜妻獲得《中國慈善家》雜誌評選的2015年度慈善名人榜榜首之後,黃曉明頗感意外。看完評選標準,他感慨,「真的是當你這麼多年做下來,別人對你的一個總結。」

「所以我的人生,是值得的。」黃曉明說,「你做的每一點,別人都幫你記著;別人沒幫你記著,老天爺也幫你記著。」

黃曉明把這一榮譽視為鼓勵,同時也給了自己新的壓力。他告訴黃鸝:「我們要保持住這個(位置),可能需要做的更多。」

接下來,黃曉明希望自己的慈善視野能夠更多元,更系統,乃至國際化。如果有機會,他表示想跟更多的國際慈善組織交流、學習。他視好萊塢的布拉德·皮特和安吉麗娜·朱莉夫婦為自己和Baby的榜樣,希望能朝他們的方向努力。

在演藝圈打拼十多年,黃曉明逐漸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做不成的。只是看你想不想辦法,用不用心去做。」

雖然目前橫跨演藝、商業、慈善多個領域,也常常感到疲累,但是黃曉明後脊柱「總有一口氣頂著」,讓他不敢有絲毫鬆懈。婚後,他甚至連見Baby的時間都很少,全家能安排四五天時間一起旅行,是他目前最大的願望。

「我老覺得我還不夠。拍完這個戲,我覺得可能做得不好,應該再做一個會更好。慈善上,幫助了這個,覺得還有更多的可以幫助。怎麼辦呢?停不下來。我是一個停不下來的人,所以始終都給自己壓力。」

黃曉明主演的電影《大唐玄奘》,即將上映。

這是一個為了夢想和信念九死而終不悔的故事。一開始,黃曉明不想接這部戲,覺得不適合自己。最終,媽媽說他「跟這部戲有緣分」,讓他下定了決心。

在戲裡,他經受了種種非議和磨難,最終獲得了真經。現實中,一路在娛樂圈摸爬滾打,經歷過紅,遭遇過黑,受過傷,也遇到無數貴人,沒有放棄初心,慈悲為懷,俠義擔當,把點滴的善事當成習慣,最終成為娛樂圈獨一無二的存在,並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成千上萬的粉絲。

「初心不改,苦盡甘來。」黃曉明說,這才是自己的真實人生。

相關焦點

  • 鄒市明登中國慈善名人榜第21位 黃曉明baby夫妻居首
    網易體育3月27日消息:中國兩屆奧運會冠軍
  • 為什麼是李彥宏代表中國人工智慧登上《時代》封面
    1月19日,李彥宏登上了《時代》亞洲版的封面,對應的封面文章高度評價李彥宏和百度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努力。這家美國最主流的三大時事雜誌之一,用"the innovator"(創新者)來評價李彥宏,並且內文標題這樣寫道《百度李彥宏正在幫助中國贏得21世紀》。
  • 同樣是偶練出道,蔡徐坤登創刊封面,範丞丞卻登上另一本國際雜誌
    而實力強大的他在最近又給粉絲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驚喜——登上了《Wonderland》中文版創刊封面。《wonderland》在時尚界非常的有名氣,是一本獨立的國際發行雜誌。此前黴黴、戳爺、賽琳娜……等國際頂級音樂巨星和眾多國際一線影星都曾經登過這個雜誌的封面。而它的存在正是對明星人氣和時尚實力的肯定。
  • 《金色面具英雄》登上美國《動畫雜誌》封面
    繼《大聖歸來》之後,由中國資本主導製作的動畫電影《金色面具 英雄》8月登上了動畫行業權威雜誌《動畫雜誌》(Animation Magazine)封面。《金色面具 英雄》脫胎於中國電影人姚曉明的《金色面具》故事大綱和北美小說家約翰·威爾遜(John Wilson)的三星堆文化系列小說,它以古蜀文明三星堆文化中的"面具、神樹、大立人"等為創意核心元素,圍繞三星堆神秘文化,講述了男主角在機緣巧合下得到三星堆的金色面具,從而穿越回古蜀時代,在拯救世界過程中引發一系列冒險故事。
  • Z時代原創音樂人代表王源,登上《滾石》中國創刊封面
    Z時代原創音樂人代表王源登上《滾石》在中國的創刊封面,刻上音樂人的時代烙印!《滾石》雜誌無疑是音樂界的權威和指向標,對流行文化的走向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力,王源獲最權威音樂雜誌認可,其說服力可見一斑。Z時代原創音樂人王源獲邀登上創刊封面,是對他出道七年來音樂成績的認可和欣賞,也展現了華語音樂的傳承動力及其內在強大的生命力,《滾石》發微博表示「他雖剛跨入2字頭的年紀,卻早已是備受矚目與喜愛的Z時代原創音樂偶像。
  • 巴倫周刊封面文章:最具影響力的25位慈善家
    本期《巴倫周刊》封面文章公布了該刊和諮詢機構合作推出的,今年最有影響力的前25位慈善家。此次評選是以善舉為貧困地區所帶來的影響程度,以及成功援助項目的可複製性為主要評判標準。  經濟衰退給捐助者和慈善組織都帶來巨大壓力。此時捐助使得善舉的影響力更大,更深遠和更有意義。
  • 21世紀以來,登上Nature雜誌封面的13篇中國論文
    今天,一起來回顧一下2000年以後,那些登上Nature封面的激動人心的中國研究成果吧。 大熊貓基因組測序 2010年1月21日刊的《Nature》封面刊登了中國研究人員對北京奧運吉祥物大熊貓「晶晶」的基因組的測序。這項研究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發起,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參與。
  • 四川科研團隊成果登上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封面
    怎麼擴大到規模化生產,還需要進一步在工藝和技術上進行研究 今年6月初,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封面文章,發表了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鄧旭、王德輝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設計堅固的超疏水表面》。以一項基礎研究登上頂級科學雜誌封面,這在四川乃至全國都不多見。
  • EXO成員SUHO登上雜誌《Allure Korea》5月號封面人物!
    EXO成員SUHO登上了時尚Lifestyle雜誌《Allure Korea》的封面。而且,在和畫報拍攝一起進行的採訪中,SUHO對於首張個人專輯《自畫像(Self-Portrait)》表示:「這次比起作為主唱,更想呈現給大家自己想要的音樂,尤其是當我登上音源榜單一位的時候,不僅是歌迷們,我感受到了很多喜愛我音樂的人的真心在傳遞」。
  • 王源登時尚雜誌封面 破五大刊銷量記錄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王源單人版海報&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王源單人版封面
  • 過去一年最值得分享的30個雜誌封面
    作為封面人物的 Amber Valletta,除了是當下最受歡迎的女模特之一,她曾在眾多知名紙媒中登上封面,例如時代周刊年度人物封面、擔任法國版《ELLE》封面女郎,也曾在知名電影、電視劇中的擔任女主角。一個在時尚界如此成功的女性,在本期雜誌中,卻是使用了「超級旅行者兼模特」的身份講述了她的關於旅行的記憶。
  • 這家號稱從未用過整容臉明星,做封面的雜誌,最後一張打臉了!
    曾經有一家雜誌,在上世紀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至今仍保持著電影雜誌一期銷售量最高的世界紀錄!而當時的明星能登上這家雜誌封面,儼然是風光無限的一件事!它就是《大眾電影》!《大眾電影》1979年第五期的封面。大家看這位封面女郎有沒有很面熟呢?他就是中國的傳奇影星—陳衝!當時她剛主演了經典電影《小花》,這期封面就是延續了陳衝在電影《小花》裡的風格,天真無暇的清純小姑娘,水嫩水嫩的!而《小花》這部電影還有當時的「小鮮肉」唐國強和劉曉慶阿姨。陳衝主演的最著名的電影,應該是《末代皇帝》啦!
  • 蘭州理工大研究成果登上英國皇家化學會雜誌封面
    中國甘肅網6月7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 (記者 魏娟) 6月1日,由英國皇家化學會出版的最新一期《可持續能源和燃料》雜誌刊登了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孔令斌課題組「關於過渡金屬氮化物的固相合成及其儲能機理研究」的成果,並被選為第6期的封面。
  • 天津科技大學:中國食醋登上國際食品領域權威期刊封面!
    2020年4月30日,我校食品營養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工程學院傳統發酵食品科研團隊以夏婷為第一作者、王敏為通訊作者的有關中國傳統食醋護肝機制的研究論文登上《Food & Function》期刊封面。
  • 美國雜誌歷史上最經典的12個封面
    【搜狐IT消息】北京時間8月16日消息,如果說新聞是歷史的初稿,那麼雜誌封面就是它的第一印象。  當用戶看到報攤上的雜誌封面時,會決定要不要購買。科技博客Mashable最近精選了一些經典的雜誌封面,讓我們重溫過去。
  • 科學家首次合成純碳環形分子 登上自然雜誌封面
    科學家首次合成純碳環形分子 登上自然雜誌封面  olivia chan • 2019-08-17 16:50:37 來源:前瞻網 E5050G2
  • 鋰電池核心技術突破 高鎳電池登上權威雜誌封面 特斯拉還緊急考察...
    這一突破登上了最新一期《科學》雜誌封面。此外,印尼政府周六發表聲明確認,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將於下月派團考察印尼,並商討潛在投資電動車供應鏈的事宜。而印尼是全球鎳最大儲備國,而馬斯克也多次強調了鎳在新能源車電池中的重要性。鋰離子電池製造商之所以將鎳列入設計階段,主要是因為與鈷等其他關鍵電池材料相比,鎳的成本相對較低、容易獲得且毒性較低。
  • 王一博超酷的雜誌封面合集!成為五大刊開季封面唯一男藝人
    風淡雲輕,細水長流遇見小九九點擊關注,帶你追劇聽歌追綜藝近日,王一博首登《時尚COSMO》開季封面引發了熱議。2月10日,《時尚COSMO》官宣王一博登錄三月刊正面封面,要知道,開季封面是特別重要的,王一博登上開季封面也證明了時尚界對王一博的認可。在目前官宣的五大刊開季封面的人選中,《VOGUE》是劉雯,《時尚芭莎》是劉詩詩,《嘉人》是章子怡,《ELLE》是楊冪,《時尚COSMO》是王一博,所以王一博也是五大刊開季封面的唯一男星。
  • 明星英語詞彙:時尚雜誌的封面女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明星英語詞彙:時尚雜誌的封面女郎 2012-03-27 09:57 來源:前程網 作者:
  • AlphaZero 榮登《科學》雜誌封面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一年前,Alphabet 旗下人工智慧部門 DeepMind 發布 AlphaZero,稱它可以自學西洋棋、日本將棋和中國圍棋,並且項項都能擊敗世界冠軍。而今天,經過同行評議,AlphaZero 一舉登上《科學》雜誌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