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4年,導演張紀中欲再現《神鵰俠侶》之江湖兒女事。
男主角楊過,何人適之?張導舉棋不定。
粉絲聞之,聯名上書舉薦黃曉明。黃曉明終獲此角。
演大俠沒那麼容易。有一場戲需要在冰水裡拍,數九寒冬,一旁的武術指導說了句話,黃曉明一直記到今天——
「誰讓你要演楊過呢?」
楊過之後,是《新上海灘》裡的許文強、《精忠嶽飛》裡的嶽飛。皆是英雄角色。
上世紀80年代,在青島市泰安路的一間老房子裡,內向害羞的小男孩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演員,他總是一個人躲在家裡看書。某一天,翻開金庸的武俠小說,一個指引他成長的、隱秘的歷史性時刻誕生了。
書中那個義薄雲天、肝膽相照的江湖世界,強烈吸引了他,他為之著迷,燃起熱念。
「我要做小說裡的英雄。長大了可以去幫助別人。」
多年後,他兌現諾言,活出了小時候對自己的「人物設定」,關注社會痛點,救急救災,出錢出力,以身作則,並積極尋求社會問題解決之道,終成為一個現實版的「慈善俠」。
這個故事,遠比他飾演的角色精彩。
黃曉明怒了
認識十二年,黃鸝頭一回見黃曉明發那麼大的火。
2015年8月12日23點30分,天津爆炸案發生後,黃曉明當即聯繫黃鸝,要她立即捐款200萬。黃鸝是黃曉明工作室社會公益事業部的負責人,辦事一向麻利乾脆,但這一次她有些猶豫。爆炸案不同於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牽扯麵廣,是否第一時間捐助,她需要斟酌。
思量的七八個小時裡,黃曉明的微信一遍遍發來,一向都是「好好先生」的他,突然在工作群裡發飆,「你知不知道你是在浪費寶貴的時間!」
「整個工作室的人都驚呆了。」黃鸝回憶。
「我們要想辦法幫到他們,為什麼還沒有想到辦法?」黃曉明怒吼。平時熱鬧的工作群,整晚無人敢出聲。經紀人打電話勸黃鸝:「要不你就答應他吧,這樣下去會出事的。」
黃曉明夫婦的善款,在諸多明星裡,率先啟用並轉化成了救援物資和慰問金。
爆炸案發生第二天,通過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志願者,黃曉明為天津民眾發放了一萬隻專業防護口罩。14日,救援一線網上求助搜救物資,幾分鐘後,黃曉明個人慈善專項基金「明天愛心基金」回應認捐。三天內,660套搜救旗、4臺氣泵、10套空氣呼吸器先後運抵救災現場。其餘善款,隨後通過天津市消防隊及天津港消防隊捐贈給了遇難消防員家屬。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救援一線需要支持,家屬和公眾的情緒需要安撫,這比什麼都重要。」黃鸝為自己拖延了時間懊惱不已。從鐵桿粉絲到成為黃曉明的員工,她得替老闆的品牌形象考慮——對於明星來說,慈善是把雙刃劍,能獲得讚譽,但稍有不慎也會把明星推向質疑的風口浪尖。
半年後,臺灣南部發生地震。黃曉明告訴黃鸝,捐助一百萬人民幣,馬上。時值2016年春節,大陸的銀行已經放假過年,並且,從大陸匯款到臺灣有一定的手續流程。看樣子,只能等到年後上班。
黃鸝不敢這麼回復她的老闆。她知道,自己必須想出辦法來。
她快速聯繫了所有認識的公益資源,最終找到了解決方案。地震當天,黃曉明夫婦的捐款就到了臺灣慈濟基金會的帳上。
這是臺灣南部地震發生後,中國大陸反應最快的明星捐款。
事實上,在讓黃鸝想辦法之前,黃曉明已經給臺灣的朋友打了電話,約定好,如果捐款不能及時匯出,將由對方先行墊付。
黃曉明已記不清自己是多少次於災難中快速出手了。2008年年初南方雪災,眾明星中,他率先捐出10萬。汶川地震,他捐款、獻血,並不顧眾人反對,親自帶著帳篷、藥品等物資,參與到一線救援中。臺灣莫拉克颱風,西南旱災,雅安地震,魯甸地震⋯⋯近年來歷次災難及突發事件中,都能看到他的善舉。
「我的慈善團隊,永遠是反應和執行力最快的。」黃曉明說,「多一分鐘的猶豫,前方救援工作就會少一分支持。」在他看來,靠體制解決問題,往往太慢,「等它落實一個東西,事兒已經過去了,該受傷的已經傷著了。」他要儘自己的力量,「實實在在」為災區做些事。
玉樹地震一年後,《新周刊》創辦人孫冕得知災區過冬需要用煤,給黃曉明打了個電話。他當即回應,「湊個人頭唄」。在震後兩度捐款共40萬後,他再度捐款11萬,幫助100戶災民取暖。
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地震,國內多家基金會快速展開國際救援,這被看做是中國公益組織海外救援的裡程碑。不為人知的是,地震伊始,黃曉明就委託成都一家民間NGO組織赴尼泊爾展開救援,並在當地設置了固定的救援點。
該出手時就出手
黃曉明第一次做慈善,是在拍攝《神鵰俠侶》時。
2004年,還是演藝圈新人的黃曉明,結識了《新聞晨報》記者曾玉。一次飯局上,曾玉無意中說起自己的家鄉四川瀘州,因為貧窮,很多孩子上不起學。
黃曉明心頭一動。他告訴曾玉,自己一直很想做慈善,但是生活中很難接觸到。他讓曾玉幫忙牽線,拿出幾萬塊錢,一下子資助了40多個瀘州的貧困兒童。
曾玉回老家時走訪了幾個小孩,「真的是窮得連電視機都沒有,家裡只有一張床,凳子,鍋碗瓢盆。」
第二年臨開學,曾玉接到黃曉明的電話,「孩子們是不是要開學了?為什麼沒有人聯繫我?」
曾玉才想起自己居然把這事兒忘了,他趕緊統計了人數,很快黃曉明的錢又打了過去。
此後,當地落實了九年義務教育政策,免了學費。黃曉明依舊堅持每年打錢,他希望孩子們能用這些錢買書,或是改善生活。
「那批孩子,現在都應該大學畢業了吧。那會兒他們還給我寫信呢,現在已經不寫了。」和《中國慈善家》聊起來,已經是上億身家的黃曉明陷入了回憶。
當時黃曉明的片酬只有每集8000元,只付得起2000元月薪請助理。聽說一位女粉絲得了肺炎,他決定拿出2000元給粉絲看病。他私下裡問一位要好的粉絲,這些錢是不是太少了。粉絲回應他,你現在也很窮,沒關係的。最後,粉絲們又湊了八千,總共一萬塊,治好了女孩的病。直到現在,那個女孩依然是黃曉明的忠實粉絲。
憑藉一路打拼,擁有了更多財富、資源和能力後,遇到需要救助的人,黃曉明出手大方,再無半點猶豫。
2014年底,在央視一檔選秀節目中,黃曉明遇到了身患白血病的女孩小雨。為小雨的積極樂觀打動,黃曉明不但安排她在電影《何以笙簫默》中出演角色,實現她做演員的夢想,還在其後續治療中提供了至少50萬的醫療費用。因為去醫院看望小雨,他甚至延誤了自己的航班。
2016年4月初,得知小雨的男友要回部隊,一年後才能回來,黃曉明決定在小雨骨髓移植手術前,為她籌備婚禮,幫助她完成做新娘的心願。4月9日,他親自擔任小雨夫婦的證婚人,並在婚禮後的用餐環節,以小雨最愛的「大白」卡通玩偶造型亮相併承諾,「做永遠保護你健康的大白」。
2013年,在東方衛視的一檔選秀節目中,黃曉明了解到一位叫朱國武的流浪歌手,通過賣唱為父親治病。在節目中,朱國武對女友表白求婚,黃曉明當即脫下一枚戒指送給他。後來有網友搜索,這枚戒指系某奢侈品限量款,價值高達46萬元。黃曉明說,在愛情面前,它一文不值。
身為明星的黃曉明擁有的資源不僅僅是錢,還有影響力。他曾經每天轉發一條微博,「尋找被騙至廣西的女孩劉亞男」。最終,這名失蹤女孩回到了父母身邊。
關注孩子、老人的被拐、走失問題多了,黃曉明不滿足於微博的轉發,他開始想解決辦法—為什麼不做一個帶定位系統的手環呢?調研後發現,帶定位功能的手環成本太高,使用也較為複雜,而國際上流行一種「黃手環」,成本低,易於操作。
2014年,黃曉明的公益團隊製作並免費向公眾發放了兩萬條黃手環,反響良好。第二年,在全國各大城市再度發放了10萬條。團隊在黃手環上設計了一張卡片,領取人需要以自己的名字許諾,當看見路上有人帶著黃手環,要主動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並且把這一理念告訴身邊的親戚、朋友。
一些企業家朋友也打電話來詢問黃手環,黃曉明感到意外,「成本那麼便宜的一條黃手環,竟讓大老闆們都追問。」有人告訴他,「曉明你不知道,我最頭疼的就是爸爸媽媽痴呆,別的事兒我不擔心,找不著他們,我是真的著急。」
「再有錢,再有能力,也有解決不了的事情,」黃曉明意識到,這件事情值得堅持下去。目前,他的團隊已經制定了黃手環「五年推廣計劃」。2016年1月,黃手環新一輪的發放範圍已經延至香港。
「一個努力的人生教材」
黃曉明從小想做一名科學家。考上北京電影學院,一度被他視為人生的「重大挫折」。
在傳統的山東家庭觀念裡,娛樂圈是個大染缸,容易學壞。入學前,舅舅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明明,一定要記住,出淤泥而不染啊。」
黃曉明是長子長孫,也是長外孫,從小就被視為弟弟妹妹們的榜樣。他跟家人保證,自己意志力堅強,一定沒問題。
在電影學院,同學趙薇笑他胖,「土氣」,老師嘆息他演起戲像塊「木頭」。當時有一個說法,每屆學生只能出來一兩個,他數了數,趙薇、顏丹晨已經紅了,自己的機會恐怕不多。好在他運氣不錯,畢業後接到了電視劇《大漢天子》中劉徹一角。
黃曉明身上有股不服輸的勁兒,他告訴自己,入了這一行,就要好好做。「要麼不做,既然做了,哪怕是坨屎,也得把它咽下去。」沒有演戲的天賦,在外形幫他爭取到機會後,他唯一擁有的籌碼就是努力。
黃鸝見識到黃曉明的拼命,正是在《神鵰俠侶》的片場。那時候她只是一個喜歡黃曉明的粉絲,因為在報社實習的緣故,得以進片場探班。
隆冬臘月,在當地人碰都不敢碰的九寨溝冰山雪水裡,黃曉明光著上身,一遍遍揮舞著重劍,努力達成導演想要的水花四濺的效果。戲畢,他整個人凍僵,嘴唇青紫,被橫著抬出水面,放在大燈下烤了半小時才緩過來。
徹骨的冰水對黃曉明的身體帶來巨大的損耗,至今他比一般人怕冷。至於燒傷、車禍、高空跌落、骨折這些片場意外,更是家常便飯。拍攝電視劇《龍票》時,他在沙漠發生車禍,頸椎第五六節斷裂,沒有休息一天就進組拍戲。拍攝《白髮魔女傳之明月天國》,威亞脫落導致腳骨斷裂,躺了40天,他擔心劇組進度,堅持回到片場,第43天就重新上了威亞。
張紀中視黃曉明為所有合作過的演員裡,「一個努力的人生教材」。日後劇組常年流傳一句話:「拍戲苦不苦,想想神鵰黃曉明。」
《精忠嶽飛》的監製唐季禮曾表示,一開始覺得黃曉明跟他心中的嶽飛有點差距,但是被他在片場的努力和投入徹底打動,「這麼投入的演員,後面有很多項目都希望跟他合作。」
早年間拍戲時,黃曉明在劇組連軸轉,幾天幾夜沒睡覺。有一次導演跟他說戲,他說導演我知道你在說什麼,但是我做不到,不曉得什麼意思了。導演一看不好,趕緊把他送進醫院。
「他不會為難別人,只是會自己在那邊,就像一個彈簧一樣,壓到極限,旁邊的人再不關注他,自己斷了,也不會說的。」黃鸝說。
不斷賦予自己的巨大壓力,一度壓垮了他。為尋求挑戰和突破,他不顧眾人反對,接下了電視劇《新上海灘》。生活中他並不抽菸,拍戲時他每天都要抽兩到三包,抽到第二根時,他開始醉煙,戲基本上都是暈著演的。
戲拍到一半,黃曉明感到壓抑且崩潰,覺得自己再怎麼演也超越不了周潤發。有一天,他站在片場,突然說不出話,喘不上氣。後來他才知道自己那段時間得了抑鬱症,嚴重時甚至有自殺的衝動。
低谷期的黃曉明,不斷被黑,他的身高、英文發音都被網友拿來調侃。他疑惑,世界仿佛在某天早晨醒來突然變了。出道時他很受歡迎,被稱為「新四大小生」之一,忽然間他成了「二貨」,「二哥」,「鬧太套」。最難捱的那一兩年,他不敢出門,感覺路上每個人都在嘲笑他。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躲在健身房瘋狂練胸肌。
強烈的完美主義傾向,與竭盡全力也不能令所有人滿意的現實之間,成為黃曉明自我實現的道路上,一道疲累難填的鴻溝。
《不抱怨的世界》一度是他的手邊書,後來他悟到,人生就像是一隻股票,有漲也有跌。跌倒了,站起來拍拍泥土告訴自己,再繼續努力就是了。
為了練好英語,黃曉明專門請了外教,隨時隨地練習。在電影《中國合伙人》中,他有了一次對「鬧太套」漂亮的回應。麥特文化總裁陳礪志對此深有感觸,「有的人可能就此沉淪,有的人則就此發奮,曉明屬於後者。」有次他們一起吃飯,黃曉明帶了一位外國朋友,並全程做翻譯,談笑自如。那頓飯陳礪志吃得「汗顏」,「大家平時都忙,但是他做到了,我依然是英語啞巴和聾子。」
黃曉明說自己是一個「不接受教訓的人」,他承認,這一點在某些時候會「比較傻」,但「可能做錯,或者選擇錯誤,那也是一時,只要往前走,還是有大把的機會。」
行俠仗義
黃曉明從小乖巧,聽話。母親張素霞是個熱心腸,樂觀爽朗,人緣兒頗好。看到母親幫助別人時,雙方都很開心,他感受到,「幫助別人,讓別人開心,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
皮皮魯魯西西,十萬個為什麼,聖鬥士星矢,超人漫畫,構成黃曉明內向害羞的童年中,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尤其是金庸武俠小說,讓他痴迷不已,為此還挨過父親唯一一次打。
「從小耳濡目染這些武俠小說裡的人物,有帶入感。長大了也是希望性格向他們那個樣子去靠近。」腦洞大開時,黃曉明甚至幻想自己可以成為超人,打敗外星人,拯救地球。
現實世界裡,他真的成了一位「超人」。
76歲的菜農張全會老夫婦,賣紅薯為兒子掙藥費,不料遭遇城管掌摑。得知消息後,黃曉明為這對老人捐贈了一萬元。
青島「零錢哥」孫福亮,身世坎坷,卻用自己乞討來的錢助人。黃曉明得知,幫他改造了四面透風的房屋門窗,並送去了保暖衣物、食物和過節費。
他為南京一位刷馬桶的老太太送去3000元現款;為一位80歲的修鞋老人彎腰換上新鞋,並贈其腳部按摩器。
他聯手某品牌捐贈100萬裡航程,資助無力購買機票的打工者和學生過年回家。
「本來他是個明星,覺得高高在上。通過接觸,一起做慈善,發現他不但有愛心,還非常細心。他想的事情非常周到,接地氣兒,讓我們都很意外。」青島微塵基金理事長於海波曾邀請黃曉明拍攝公益電影《尋找微塵》,此後相交甚篤。
在黃曉明看來,所謂武俠,並非多厲害的人物,武俠講的是一種精神,正如慈善,「並不是說捐多少錢就是慈善的表現,哪怕在生活中給別人一個微笑,一個鼓勵,都是慈善的體現。」
黃曉明的資深粉絲小熊的理解是,在中國還沒有超級英雄電影的時候,慈善精神,不知不覺中,成為黃曉明「HERO(英雄)精神」的一個出口。
而在曾玉眼中,黃曉明是山東人,有很「大男子」的一面,同時對弱者,會有一種強烈的保護欲望。「如果純粹是一個『大俠』的話,可能會放蕩不羈一點。」曾玉說,「但黃曉明情商很高,心思很細,是一個『剛柔並濟』的人。」
2013年10月,黃曉明作為騰訊公益「微愛大使」,經過19個小時的輾轉跋涉,到達貴州省黎平縣地捫小學,為孩子們送去了「築夢體育包」。
時值深秋,孩子們腳上穿的還是涼鞋。「他當場就不幹了,」黃鸝印象深刻,「趕緊讓我去買鞋子。」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工作人員勸阻,稱已經有企業家捐了鞋子,正在寄來的路上。「如果現在只給這個學校的孩子送鞋子,對周邊其他學校的孩子也不公平。」
黃曉明無法釋懷。經過協商,基金會工作人員同意黃曉明送出十幾雙,以表演節目互動、發獎品的方式,給到鞋子最破爛的孩子。黃曉明讓黃鸝悄悄點了人數,最終買了50多雙,每個孩子都有份兒。
在這群孩子中,黃曉明一眼發現有個小女孩的腳潰爛了。女孩叫吳願梅,上山採茶時被毒蟲叮咬,家裡沒有錢醫治,慢慢拖成了潰爛。黃曉明心疼得不得了,恨不得馬上帶她回北京治療。當地工作人員跟他保證,縣醫院治得好,他才按下此念。
一個月後,他掛念吳願梅,還是把她接到了北京,並請了權威專家為她會診。傷好後,他帶她遊歷了清華、北大等名校,鼓勵她好好學習,並決定按照當地生活標準,每月資助她220元,直到她能夠完全自立為止。
像吳願梅這樣獲得黃曉明長期救助的案例,截至2016年4月,已經有15組(有的救助案例不止一人),最長的已經連續資助了七年。就連在汶川地震期間領養的一對雙胞胎熊貓「平平」、「安安」,他也會定期詢問健康報告,如今已有八個年頭。
2016年3月底,在一次公益活動上,智聯招聘CEO郭盛見到了黃曉明。他提前做了功課,將其歷年慈善事跡列印出來,黃曉明見到後,非常驚訝,「原來我點點滴滴做了這麼多,匯集起來也會成為一本書。」
張紀中一路看著黃曉明演戲成長,也看著他持之以恆地做慈善。遇到有人說黃曉明「很假」,他反駁,「你也來回假的,或者是長期地來回假的。」他感慨,「現在的人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的,所以曉明堅持做慈善的事兒,值得欽佩,也值得讚揚。」
停不下來
截至2016年3月底,黃曉明累計捐款捐物超過3000萬,號召募集各類善款近億元。
除了捐款捐物、救急救災,黃曉明還擔任多個公益組織的愛心大使,花時間做義工。他還在母校青島一中設立了獎學金,捐贈了30所博愛小學,捐資百萬助力青少年足球,設立青年人創業就業基金。
以一己之力,其慈善涵蓋領域之多、之深、之廣,在當今內地娛樂圈幾乎無人能及。
黃曉明曾讀過「一顆海星」的故事。海灘上擱淺的海星成千上萬,但拾起一顆拋向大海,就改變了這顆海星的命運。他總結自己是「把慈善當成一種習慣」,做得久了,根本停不下來。
2014年,黃曉明在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的支持下,設立了個人慈善專項基金——「明天愛心基金」。初始,基金設定了「為了下一顆海星」等三個項目,此後在更多公益領域都有觸及。
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項目負責人王麗娟跟黃曉明接觸後感慨,「你看我們提陳坤,知道行走的力量,提到範冰冰,知道先心病。但我們提到黃曉明的時候,這三個字就代表了一種慈善。」
「明星們捐錢,沒有曉明這麼多,但他也身體力行做了這麼多。」王麗娟說,「我們希望能讓這個基金代表他個人。所以他想做什麼,我們會給他一個建議,讓他能在慈善允許的最大角度,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素有「明星公益推手」之稱的陳礪志,在公益項目的設置上有不同看法,「涉及領域很多,個人責任會更大,壓力和風險也會大。」他認為慈善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領域,「深耕有助於把一個項目在全國做出示範,做出影響力,這樣可以帶動更多的社會關注,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黃曉明人緣好,「重感情」,「講義氣」,這也意味著他不擅長拒絕。他承認,不會say no(說不)是自己一個很大的缺點。觀眾常疑惑他接了很多不適合的角色,但了解他的人知道,他接很多戲都是出於人情。製片方遇到問題,需要救場,常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現在,黃曉明也開始思考,「捐多了,時間長了,(受助者)可能會失去自理的能力,會依賴或者貪圖於別人的給予。」
他意識到,要培育、激發受助者自力更生的能力。「我要系統化、項目化。要有一個正確的系統,讓他們可以依靠自己再生,而不是捐一次這麼簡單。」
慈善做得多了,黃曉明的視野也更開闊,從單體的救助,逐漸轉向社會問題。老人和孩子,他尤為關注。
「很久之前,我就發現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問題。獨生子女一旦出事,或者子女在外打工,就會產生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帶來很多問題。」
2016年春節前夕,黃曉明參加了湖南衛視的親情類真人秀節目《旋風孝子》的錄製,與媽媽相處了六天五夜。在青島老家,他學習做菜,給媽媽寫信,為媽媽倒夜壺,陪媽媽給流浪貓買食物,一起坐公交車探望姥姥。
「陪伴最重要,你給她精神上的,比物質上的更重要。」為了呼籲關愛空巢老人,黃曉明擔任了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銀天使」愛心大使,並拍攝公益廣告,演示了自己逐漸蒼老的過程。連續兩年,他三次攜妻看望青島的空巢老人,一起煮餃子、送年貨、拉家常。
黃曉明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集體主義和家國情懷的氛圍尚濃,在個人奮鬥成功的同時,也會「顧及到國家的強大」。他希望中國是一個「幸福國度」,人們有「榮耀感」,而這需要「我們這些中青年,一步步去努力。」
黃曉明把自己定義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除了演員,他也是投資人、影視公司股東、個人工作室老闆。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對大學生創業頗有感觸。三年前,他就不斷跟黃鸝表示,要幫助大學生創業。
2016年3月,黃曉明攜手智聯招聘,出資一千萬成立「青春啟航計劃」公益項目,支持大學生創業就業。該項目計劃兩年內覆蓋超過200所大學,惠及100萬大學生。
接下來,他還打算關注社會企業,通過商業及更為多元的方式,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實現價值的平臺。
信仰之旅
2015年10月8日,38歲的黃曉明在上海迎娶了Angelababy(以下稱Baby)。
在微博上,黃曉明粉絲數量超過4600萬,Baby人氣更旺,超過7000萬。兩人的粉絲合起來過億。
黃曉明知道兩人的影響力。婚後夫婦二人極力保持低調,大多數時間合體亮相,總是跟公益有關。「我們一起亮相,關注度會更高,那我們願意把它放到公益上。」
二人的婚禮轟動一時,被稱為「世紀婚禮」。婚禮現場,從殘障人士製作的伴手禮,到環保回收鮮花,再到宣布助養527個孩子,處處穿插著公益細節。
於海波透露,在老家青島,黃曉明本來想再辦一場婚禮,後來他拿出150萬,捐贈了30所微塵博愛小學,並和Baby去學校看望了學生。
陳礪志覺得公眾並沒有理解黃曉明的良苦用心。「他對這個婚禮設置了慈善的轉化,但人們忽略對這種有益社會的內容的關注,卻去追逐表面的那些繁華。」
「慈善道路上是要面對很多質疑的,因為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做了,總會有不同的聲音和意見。」黃曉明對此坦然,他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帶動更多的人。「這是一個自然法則」,他說,「願意做的人會自動站出來。」
初識Baby,黃曉明發現她心地善良,願意幫助孩子,也喜歡幫助流浪動物。「我們的理念是一模一樣的,要不然我也不會愛她。」他說,「兩個人總是要性格相合才會在一起。」
雖然有助人的意願,但Baby在慈善方面不懂得如何「主動出擊」,而點滴做了十餘年慈善的黃曉明則自認「執行力超級強」,想到,就第一時間去做。
Baby曾跟黃曉明表示希望能幫助到一些孩子。婚禮上,黃曉明以Baby的名義,宣布成立一個名為「關愛寶貝」的公益項目,並將大部分禮金用來幫助527個患有聽障、腦癱,及家庭貧困的孩子。婚後Baby的第一個生日,黃曉明以資助100名貧困學子為其慶生。遇到特大災難事件,黃曉明也會第一時間把消息轉給Baby,讓她「趕緊去做,去幫。」
在攜妻獲得《中國慈善家》雜誌評選的2015年度慈善名人榜榜首之後,黃曉明頗感意外。看完評選標準,他感慨,「真的是當你這麼多年做下來,別人對你的一個總結。」
「所以我的人生,是值得的。」黃曉明說,「你做的每一點,別人都幫你記著;別人沒幫你記著,老天爺也幫你記著。」
黃曉明把這一榮譽視為鼓勵,同時也給了自己新的壓力。他告訴黃鸝:「我們要保持住這個(位置),可能需要做的更多。」
接下來,黃曉明希望自己的慈善視野能夠更多元,更系統,乃至國際化。如果有機會,他表示想跟更多的國際慈善組織交流、學習。他視好萊塢的布拉德·皮特和安吉麗娜·朱莉夫婦為自己和Baby的榜樣,希望能朝他們的方向努力。
在演藝圈打拼十多年,黃曉明逐漸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做不成的。只是看你想不想辦法,用不用心去做。」
雖然目前橫跨演藝、商業、慈善多個領域,也常常感到疲累,但是黃曉明後脊柱「總有一口氣頂著」,讓他不敢有絲毫鬆懈。婚後,他甚至連見Baby的時間都很少,全家能安排四五天時間一起旅行,是他目前最大的願望。
「我老覺得我還不夠。拍完這個戲,我覺得可能做得不好,應該再做一個會更好。慈善上,幫助了這個,覺得還有更多的可以幫助。怎麼辦呢?停不下來。我是一個停不下來的人,所以始終都給自己壓力。」
黃曉明主演的電影《大唐玄奘》,即將上映。
這是一個為了夢想和信念九死而終不悔的故事。一開始,黃曉明不想接這部戲,覺得不適合自己。最終,媽媽說他「跟這部戲有緣分」,讓他下定了決心。
在戲裡,他經受了種種非議和磨難,最終獲得了真經。現實中,一路在娛樂圈摸爬滾打,經歷過紅,遭遇過黑,受過傷,也遇到無數貴人,沒有放棄初心,慈悲為懷,俠義擔當,把點滴的善事當成習慣,最終成為娛樂圈獨一無二的存在,並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成千上萬的粉絲。
「初心不改,苦盡甘來。」黃曉明說,這才是自己的真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