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和5G有什麼關係?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衛星通信和5G有什麼關係?

鮮棗課堂 發表於 2020-12-04 15:30:25

近些年來,衛星通信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人們普遍看好這項技術的長遠發展,認為它會對現有的通信技術造成顛覆性的改變,甚至可能取代現在最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5G。 然而,也有人認為,衛星通信存在諸多技術瓶頸,不會發揮太大的作用。 究竟衛星通信有什麼用?它和5G有什麼關係?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探尋一下答案……

美國東部時間10月24日11時31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順利完成「星鏈計劃」第15批衛星的發射任務,用一枚「獵鷹9號」火箭將60顆衛星送入太空。

獵鷹9號火箭和60顆星鏈衛星

截至目前,SpaceX已累計發射893顆「星鏈」衛星(如果算上2018年2月發射的兩顆測試衛星,則是895顆),進度非常驚人。

毫無疑問,馬斯克確實是個商業奇才兼科技狂人。他引領的顛覆性創新,大大降低了發射衛星的成本和門檻。

按照他的設想,「星鏈計劃」將在地球周圍布置約1.2萬顆衛星(後續可能增至4.2萬顆),打造一個覆蓋全球的網絡,為用戶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

圍繞著「星鏈計劃」,國內很多無良自媒體進行了大量的炒作,說它有多麼多麼厲害,是美國的6G,會取代5G移動通信,對中國造成威脅。

事實上,馬斯克本人從來沒說過「星鏈計劃」要取代5G。至於說6G,前幾天小棗君關於國內某高校「6G衛星」的文章也解釋過了,很多東西都還是未知數。

「星鏈計劃」的核心威脅,在於對軌道和頻譜資源的佔用。

該計劃每次都會申報一千多條衛星軌道。按照目前先到先得(7年內必須啟用)的原則,1000公裡以下的軌道資源很可能在幾年之後被「星鏈計劃」搶佔大半。

衛星通信和5G之間的關係

如果說以「星鏈計劃」為代表的衛星通信技術,不能夠取代5G。那麼,衛星通信和5G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看看國際組織正在進行的工作。

目前,國內外和衛星、5G相關的代表性組織,有如下幾家:

SaT5G(Satellite and Terrestrial Network for 5G)

這是一個2017年成立的融合衛星與5G項目,由歐盟資助。它的成員已經為ETSI和3GPP關於衛星融入5G相關的標準化研究做出了很多貢獻。  

非地面網絡項目(Non-terrestrial networks, NTN)

這是3GPP立項成立的項目。它致力於將衛星通信與5G融合,在5G NR空口和架構的基礎上進行優化,以便未來能夠提供更加廣闊和多樣化的通信服務。  

航天通信技術工作委員會(TC12)

這個是我國CCSA(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在2019年成立的組織,目的是開展星地一體化的研究工作。

首先看看SaT5G。

SaT5G在他們發布的白皮書中,給出了一些典型的衛星通信用例,重點聚焦於5G的eMBB和mMTC兩大場景(衛星系統的傳播延遲,對於uRLLC場景來說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

用例1:5G內容分發  藉助衛星的廣播/多播功能,將媒體娛樂內容(或者移動邊緣計算設備的VNF軟體更新)高效地分發到網絡邊緣。  用例2:5G固定回程  推動在地面5G網絡無法覆蓋的區域推廣服務(例如海事服務、湖泊、島嶼、山區、農村地區、孤立地區等),以經濟高效的方式,提升地面網絡的性能。  用例3:5G到樓宇  補充地面網絡的連通性,例如與地面無線或有線相結合,為服務能力不足地區的家庭或辦公室提供寬帶連接。  用例4:5G移動平臺回程  寬帶連接到移動平臺,如飛機、船舶等,提供服務的連續性。

來源: SaT5G白皮書

值得一提的是,SaT5G成員在最近兩年舉行的歐洲網絡與通信大會(EuCNC)上,進行了一系列衛星與5G網絡架構融合的現場演示。

下圖演示了飛機上的5G技術。衛星和地面5G網絡設備相互結合,進行內容分發,為乘客提供娛樂服務以及連網方案。

來源: SaT5G官方文檔

再來看看3GPP,他們關於衛星融入5G,有什麼進展。

下面這張示意圖,展示了相關國際組織(含3GPP)的整體工作進展情況。

來源: SaT5G官網

3GPP RAN工作組的相關內容和時間線大致如下:

R15對「NR支持非地面網絡」進行了SI立項,並發布研究報告TR 38.811。該報告定義了包括衛星網絡在內的NTN部署場景及信道模型,以及NR的潛在影響[1]。   R16的「NR支持非地面網絡的解決方案」SI,仿真評估了不同部署場景的性能以及NR適應性分析。2019年12月,SI結項並且發布了TR 38.821[2]。   R17將R16 SI轉為工作項目WI,重點研究NR NTN增強方案[3]。

為了簡化理解,大家可以想像把地面基站搬到空中的衛星平臺(實際上這確實是它一種部署方式)。

這種情況和傳統地面移動通信的區別在於:地面移動通信中基站不動,而用戶是移動的;而衛星通信中,空中的基站在高速移動,大部分用戶在靜止或低速移動時可看作準靜止的。

除此之外,兩者的無線傳播環境與特性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那麼問題來了,地面移動通信網絡最初並不是為這樣的場景設計的,這些由NTN(非地面網絡項目)帶來的顯著特徵,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5G的架構、協議和實現(特別是物理層)。

 5G NR支持NTN的技術細節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NTN波束覆蓋的兩種典型模式:

透明轉發

即彎管方案,可以認為是無線信號經衛星中繼。  

星上處理

可以認為是衛星具有5G基站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相應地,基於透明轉發、星上處理、有/無中繼,提出了4種網絡架構:

來源: 3GPP 38.811 V1.0.0

其次,如果我們站在協議棧的角度來看:

1. 透明轉發架構的用戶面和控制面協議棧如下:

透明轉發架構的用戶面協議棧

透明轉發架構的控制面協議棧

2. 星上處理架構的用戶面和控制面協議棧如下:

星上處理架構的用戶面協議棧

星上處理架構的控制面協議棧

最後,我們來一起看看對物理層的主要影響(以及解決方案建議):

a)物理層控制過程

時序關係

NTN相比地面網絡會存在較大的雙向傳輸時延RTT,導致上下行的幀時序存在較大偏移,需要增強物理層時序關係,可以通過引入偏移量Koffset並應用它來修改相關的時序關係。Koffset的具體值在不同的時序關係中也將會有所不同。另外,還需要進一步討論Koffset值是通過廣播還是高層參數配置的方式來獲取。

註:具體影響的時序關係,請參考TR 38.821 V16.0.0的6.2.1.2小節

上行功控

R16討論了比如波束專用和通用的功控參數配置、基於預測的功控調整、基於組的功控參數配置等功控優化方案,但尚未形成收斂的結論。因此,依舊還是會沿用R15的功控方式。

自適應調製編碼AMC和延遲的CSI反饋

大家知道,AMC通過調整無線傳輸的調製方式與編碼速率,來確保鏈路的傳輸質量。為解決信道狀態信息CSI上報過時問題,R16討論了多種優化方案,但尚未形成收斂的結論。根據SI的結論,R15定義的CSI反饋機制至少可以用於LOS場景的NTN鏈路自適應。

b)上行定時提前與RACH增強

TA增強

定時提前用來指示UE,根據指令提前相應時間發上行數據。NR的TA機制不能滿足NTN幾百甚至幾千km的傳輸距離要求。R16考慮的增強方案,是使用公共TA和UE專用TA的組合:第一種是根據用戶位置和星曆信息(即商業衛星的關鍵軌道參數)自主獲取TA值。第二種是基於網絡側指示TA調整。上述兩種方式仍有一些增強工作需要放到R17進一步探討。

RACH增強

如果UE可以精確獲取用戶位置信息並進行時頻偏預補償,則可以復用R15的PRACH格式和前導序列(可以進一步討論額外增強的必要性),否則就需要考慮增強的PRACH格式和前導序列設計。

此外NTN也可考慮採用R16中的兩步接入,以此簡化初始接入流程。

c)更多的時延容忍重傳機制

大家知道,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機制可保證信息完整性,提高傳輸可靠性。

但是NTN中RTT較大,所需最小HARQ進程數會遠大於NR支持的16個。

目前主要討論的是以下兩個方案:

第一種是HARQ關閉機制。

第二種是HARQ傳輸機制的增強。比如增加HARQ進程數,來匹配更長的衛星雙向傳輸時延。或者禁用UL HARQ反饋,以避免HARQ過程中的停止和等待,並依賴RLC ARQ來提高可靠性。這兩種增強機制目前還沒有定論。R17應該會進一步討論HARQ進程的數量,並考慮HARQ反饋、緩衝區大小、RLC反饋和RLC ARQ緩衝區大小等。

d)其他更多的議題,限於篇幅這裡就暫時不列舉了…

結語

根據各大組織的研究進展,我們基本可以認為——衛星通信,將作為一個有益補充,集成到整個5G生態系統中。

衛星通信和5G的融合,將會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一方面,由於5G的規模化效應,為衛星通信打開了全新的市場機會。另一方面,「即插即用」的衛星通信網絡,將是對地面5G網絡的有效補充,使得5G的生態系統可以更具彈性和效率。

從標準化的角度來看,3GPP針對衛星和5G網絡的融合,還在規範制定的過程當中。不過目前看來,最重要的考量,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復用地面的5G關鍵技術和標準。

相信到了2021年,也就是R17發布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初步的結果。那個時候,將是未來6G星地一體化深度融合的起點。

 

原文標題:5G and 衛星,到底啥關係?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衛星通信有什麼用?它和 5G 有什麼關係?
    近些年來,衛星通信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人們普遍看好這項技術的長遠發展,認為它會對現有的通信技術造成顛覆性的改變,甚至可能取代現在最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5G。 然而,也有人認為,衛星通信存在諸多技術瓶頸,不會發揮太大的作用。究竟衛星通信有什麼用?它和 5G 有什麼關係?
  • 科普:5G 和衛星,到底啥關係
    近些年來,衛星通信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人們普遍看好這項技術的長遠發展,認為它會對現有的通信技術造成顛覆性的改變,甚至可能取代現在最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5G。然而,也有人認為,衛星通信存在諸多技術瓶頸,不會發揮太大的作用。究竟衛星通信有什麼用?它和 5G 有什麼關係?
  • 5G and 衛星,到底啥關係?
    究竟衛星通信有什麼用?它和5G有什麼關係?衛星通信和5G之間的關係如果說以「星鏈計劃」為代表的衛星通信技術,不能夠取代5G。那麼,衛星通信和5G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它致力於將衛星通信與5G融合,在5G NR空口和架構的基礎上進行優化,以便未來能夠提供更加廣闊和多樣化的通信服務。
  • 5G and 衛星,到底啥關係?
    如果說以「星鏈計劃」為代表的衛星通信技術,不能夠取代5G。那麼,衛星通信和5G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它的成員已經為ETSI和3GPP關於衛星融入5G相關的標準化研究做出了很多貢獻。 這是3GPP立項成立的項目。 它致力於將衛星通信與5G融合,在5G NR空口和架構的基礎上進行優化,以便未來能夠提供更加廣闊和多樣化的通信服務。
  • 詳解低軌衛星通信與5G/6G的關係
    從需求、應用、技術等多個維度判斷,低軌衛星與5G是互補關係;而在6G時代,移動通信走向天地一體,低軌星座將與地面移動通信系統有機融合,實現任何人、任何物在任何地點和任何時間在全球無縫覆蓋和接入。世易時移 低軌衛星鳳凰涅槃陳山枝毫不諱言,馬斯克是個商業奇才,在5G方興未艾、6G引發廣泛關注的當下明確「星鏈計劃」時間表,賺足了眼球。
  • 陳山枝談低軌衛星通信發展:與5G兼容、6G融合
    光明網訊(記者 孔繁鑫 李政葳)「低軌衛星通信當前與5G是互補關係,未來將成為6G的構成部分。」在11月15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網際網路基礎資源大會(CNIRC 2020)上,中國信科副總經理、專家委主任,無線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山枝這樣說。
  • 什麼是衛星通信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目前全球衛星數量達1400多顆,在軌運行的固定廣播通信衛星約710顆,衛星通信已經在軍事和民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秦紅祥介紹,衛星通信,簡單地說,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水面和低層大氣中)的無線電通信站之間利用人造衛星作中繼站而進行的通信。衛星通信系統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
  • 中國航空大動作來了,比華為5G範圍更大,比北鬥導航的衛星還多
    然而就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中國航空又有一個大動作來了,比華為5g範圍更大,比北鬥導航的衛星還多。這很大程度上還是和5g網絡有關。未來發展的趨勢必然是全國甚至全球範圍內普及五g網絡建設。建設是相輔相成的,在5g沒有辦法覆蓋的領域,可以使用衛星網際網路來達到彌補,這樣一來才能夠真正的實現5g全覆蓋。
  • 衛星通信系統是什麼 衛星通信系統特點介紹【詳解】
    什麼是衛星通信  衛星通信,就是利用通信衛星作為中繼站來轉發無線電波,實現兩個或多個地球站之間的通信。  同步衛星通信有如下優點:通信距離遠,經衛星「一跳」可及,最遠的通信距離可達13000km。通信不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如山河海洋的阻隔),也不受自然災害(如洪澇災害、地震災害等)和人為事件的影響。通信質量高。這首先是因為通常經過衛星一跳就可以把信息傳送到對方,不像微波接力通信引入噪聲;其次,無線電波主要在外層空間傳播,所受大氣折射和地面反射影響較小,有較好的傳播特性。
  • 5g有什麼功能
    5G網絡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其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數10Gb,比4G網絡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那麼5g有什麼功能?下面就讓我來為你介紹一下! 5g有什麼功能  1、傳輸速率大大提高  目前,5G網絡已成功在28千兆赫(GHz)波段下達到了1Gbps,
  • 融合5G+衛星網際網路 海能達打造天地一體通信能力
    衛星通信在地理條件限制的場景下具備一定的優勢。所以如何將衛星通信和5G網絡相融合,構建成天地一體化通信網絡,為全球實現無縫覆蓋是當前學術界和產業界的研究熱點。3GPP作為國際地面通信技術的組織,在R14版本也開始了星地融合的研究工作,立項「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非地面網絡)」致力於將衛星通信與5G網絡融合,解決新空口(New Radio, NR)支持NTN的關鍵問題。當前衛星與5G網絡融合的主要模式有三種:衛星作傳輸鏈路、衛星作為無線射頻轉發器的透明轉發模式(彎管模式)、衛星作為基站的再生模式。
  • 5G WiFi與5G通信有什麼區別和核心含義說明
    打開APP 5G WiFi與5G通信有什麼區別和核心含義說明 科技愛好者一枚 發表於 2020-02-17 17:28:42
  • 蘋果手機的5G WiFi是什麼?和5G有關係麼?
    什麼是5G-WiFi?跟5G通信有關係麼?不過,這個5G和我們現在講的5G通信並不是同一個東西,我們所講的5G通信一般是指「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WiFi其實應該寫作「5GHz-WiFi」,看起來區別不大,所以很多人經常搞混。
  • 衛星通信行業專題報告:北鬥、低軌道衛星、高通量衛星與5G
    (3)建設北鬥三號系統:2009 年啟動北鬥三號系統建設;2020 年將完成 30 顆衛星發射組網,全面建成北鬥三號系統。北鬥三號系統繼承有源服務和無源服務兩種技術體制,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和國際搜救服務,同時可為中國及周邊地區用戶提供星基增強、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和區域短報文通信等服務。
  • 低軌衛星網際網路+5G+物聯網海上通信試驗成功
    他們要進行我國首次低軌衛星網際網路+5G+物聯網海上融合組網通信試驗。一系列緊張調試之後,船上的5G手機順利接入網絡,能夠順暢地瀏覽網頁、視頻聊天、撥號通話等。茫茫大海,沒有地面行動網路信號覆蓋,航行的船隻很容易變成「信息孤島」。
  • 中國要搶佔地球低軌道資源和衛星通信頻道資源
    一,地球低軌道資源只有5萬顆衛星數量級的寶貴資源目前馬斯克就計劃發射42000顆。這在五年內就完全能做到。現在他的重型獵鷹火箭馬上啟用,一箭就能發射數百顆衛星,比現在60顆大幾倍。現在他的衛星工廠的每天能夠生產6顆衛星,而且還在不斷擴大產能。
  • 什麼是wifi6,與wifi2.4g,和wifi5g,有什麼區別
    隨著小米10的發布以及大量的全新高端路由的發布,使得wifi6的名詞進入人們的耳朵,同時隨著大量的新品設備的發布相信不久wifi6就會進入我們的生活那麼什麼是wifi6 呢和我們平時使用的路由又有什麼區別呢?
  • 5G通信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向著更為深入多元化方向發展
    隨著通信需求量的增加,傳統的CDMA移動數據傳輸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而需求促使更為高效的通信運營模式的出現,5g網絡的研發與調試的速度相比於前幾代通信模式更為快速。世界移動大會-上海近日在滬成功舉辦,展會中展示了許多關於5g網絡的新型研究成果,通過這些研究得以窺見5g通信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   5g網絡,性能的指數提升   不同於傳統的移動通信服務模式,5g網絡相比於4g網絡,極大的擴展了傳輸的帶寬與能夠負載的信息量級,直觀的表現就是對於行動網路傳輸視頻流的性能提升,減少卡頓,提升畫面質感,單位時間傳輸的有效信息量更多。
  • 6G 試驗衛星為何搭載太赫茲通信上天? 我們離6G到底有多遠?
    6G 試驗衛星為何搭載太赫茲通信上天? 我們離6G到底有多遠?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星時代 - 12 / 天雁 05)、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 03 星。IT之家獲悉,電子科技大學隨後發文慶祝,號稱是全世界首顆發射成功的 6G 試驗衛星,也是電子科技大學建校以來首次以校名命名的衛星。據四川在線報導,這顆衛星和6G到底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要搭載太赫茲通信上天? 我們離6G到底有多遠?
  • 低軌衛星網際網路+5G+物聯網海上融合組網通信試驗
    他們要進行我國首次低軌衛星網際網路+5G+物聯網海上融合組網通信試驗。一系列緊張調試之後,船上的5G手機順利接入網絡,能夠順暢地瀏覽網頁、視頻聊天、撥號通話等。茫茫大海,沒有地面行動網路信號覆蓋,航行的船隻很容易變成「信息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