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科技強國都是誰、都有哪些厲害之處?
一、中國。中國當今科技擁有全球無敵的十項逆天工程及大型製造。這些工程在世界上具有很大影響力,獲得極高的國際聲譽及人氣。
第一個:探月工程。2018年,嫦娥四號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這是歷史的第一次。嫦娥四號先後四次完成探月收集數據以及完成登陸,第一次和第二次進行了繞月數據採集,而第三次和第四次完成了背面軟著陸。預計今年年底前,我國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力爭實現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第二個:全球超級計算機領域。超級計算機世界上大國之間競爭的焦點。中國的「天河二號」和「神威.太湖之光」兩大超級計算機多次位列全球超級計算機百強榜首。中國的超級計算機實力及水平處於世界領先第一陣容。
根據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介紹,其神威太湖之光的峰值計算速度達每秒12.54億億次(1分鐘計算能力相當於全球72億人同時用計算器不間斷計算32年),持續計算速度每秒9.3億億次,性能功耗比為每瓦60.51億次,三項關鍵指標均排名世界第一。
中國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天河二號」連續六次稱霸全球,在「神威·太湖之光」出現並接力後,中國已實現超級計算機「七連冠」。
第三個:5G通訊。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通訊公司華為,中國的5G技術在世界上傲視群雄。甚至於美國川普都說:「5G競賽是一場美國必須贏的競賽。我們不能休息,競爭還遠沒有結束。美國公司必須在蜂窩移動通訊技術方面領先世界。」這句話充分說明其承認了美國在5G技術上處於落後水平。
第四個: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2016年,我國在貴州黔南州平塘縣建成了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俗稱天眼。據統計,在天文學諾貝爾獎領域,射電望遠鏡一直都是獲獎大戶。近十年的天文學獎中,大約有六個是和射電望遠鏡有關。中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後,也意味著中國勢必成為該獎項及該領域的最強大的競爭者。
在中國天眼橫空出世之前,美國Arecibo射電望遠鏡一直是該領域的霸主,口徑為300米。而中國天眼是500米,比美國多出了200米。雖然僅200米差距,科技上卻是一個巨大的鴻溝。專家預測,在未來20年,中國都會在此領域處於霸主地位,無人能撼動。
第五個:人工智慧AI。中國在虛擬貨幣支付上,我國敢說第二,無人敢說第一。中國在虛擬貨幣支付上處於世界上遙遙領先水平。
還有人臉識別技術,現在已經運用到各大工作生活場景中。
央行正試行數字貨幣可以作為穩定幣,如果中國的貨幣早一點步向全世界。如果全世界的幣圈人都在用央行數字貨幣作為穩定幣交易 ,DECP一旦能夠取代USDT,這將有可能打破美元的壟斷地位,中國在世界貨幣中將佔據極為重要的地位。
第六個:量子通信。中國在量子科技領域具領先優勢,特別是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基礎科研成果走在世界前列。比如2016年8月,中國成功發射人類歷史上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再比如2017年,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的成碼率已達到10kbps量級,成功驗證了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的可行性。目前經過系統優化,密鑰分發成碼率已能夠達到100kbps量級,具備了初步的實用價值。據業內專家預測,中國在衛星量子通信方向領先歐美發達國家大約五年左右。
第七個:天鯤號挖泥船。天鯤號從設計到製造,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是國內第一艘採用全電力驅動型的自航絞吸挖泥船。其挖掘能力位居世界先進行列,特別是輸送能力達到世界第一! 天鯤號在適應惡劣海況能力方面全球最強,擁有國際領先的自航絞吸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統。
天鯤號絞吸挖泥船是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708所設計,上海振華重工集團啟東公司建造。根據「天航局」方面提供的數據資料,「天鯤號」船長140米,寬27.8米,最大挖深35米,總裝機功率25843千瓦,設計每小時挖泥6000立方米,絞刀功率6600千瓦。
在2017年11月3日,被譽為「造島神器」的亞洲最大絞吸挖泥船「天鯤號」在江蘇啟東下水。船體配備了油缸式柔性重型鋼樁臺車系統,可適應3米高的波浪。
第八個:中國的「人造太陽」,是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太陽」。中國的「人造太陽」,全稱是「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它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2017年7月,「東方超環」在世界上首次實現5000萬度等離子體持續放電101.2秒的高約束運行,實現了從60秒到百秒量級的跨越,創造了核聚變的世界紀錄。
根據國內媒體報導,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西南物理研究所所長段旭儒在2019年中國聚變能源大會上宣布,我國新一代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簡稱HL-2M),將於2020年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實現熱核聚變,就意味著要把氘、氚的等離子體瞬間加熱到1億攝氏度,並至少持續1000秒,才能形成持續不斷反應。而這正是「東方超環」EAST的目的。因此,達到上億攝氏度和零下269攝氏度,每一個極限都是高、精、尖難題、意味著挑戰人類及科學極限。
據專家稱,中國人造太陽的溫度比真正太陽的溫度還高,產生的能量更大。據悉,中國人造太陽的溫度可以達到驚人的2億度,是現在太陽溫度的4倍。如果說夏天40度氣溫很難讓人忍受,那麼2億度,意味著任何物體都會瞬間被氣化。如果將人造太陽投入日常生活,今後不論春夏秋冬,黑夜變成白晝,老百姓及社會工業的耗電量也會大幅減少。
第九個:中國高鐵。中國高鐵已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發展最快、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裡程最長、運營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高鐵涉及到五大系統高科技技術,中國高鐵掌握了設計施工、裝備製造、系統集成、車輛控制、運營管理、安全保障於一體的高速鐵路成套技術,形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及核心。
比如中國高鐵在世界先進的無砟軌道的施工技術上進行了創新,路基不用碎石,鐵軌、軌枕直接鋪在混凝土路上,軌道鋪設精度達到1毫米,路基沉降不超過15毫米,創造了世界鐵路技術史上的新記錄。還有就是在已建成的線路上安裝了700多公裡長的融雪專利技術裝置,一旦遇到極端天氣可以做到自動啟動;
中國自主研發了高鐵列車控制系統專利技術,代表了當今世界先進水平。這個系統實行無線、有線「雙保險」監控,這個監控可及時發現鐵軌上幾毫米的變形和下沉。同時該系統可以在32公裡範圍內互通信息數據,並自動保持14公裡的安全車距。
截至目前,我國在高鐵自主研發技術上已申請中國專利946件。
第十個、港珠澳大橋。英媒《衛報》稱之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是在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廣東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廣東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內。
金氏世界紀錄數據顯示,它是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總長度是48.3千米(30.01英裡)(非大橋工程實際長度)。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裡程最長、沉管隧道最長、壽命最長、鋼結構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科學專利和投資金額最多的跨海大橋;大橋工程的技術及設備規模創造了多項世界記錄。作為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的裡程碑之作,該橋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港珠澳大橋實施了300多項課題研究,發表論文超過500篇(科技論文235篇)、出版專著18部、編制標準和指南30項、軟體著作權11項;創新項目超過1000個、創建工法40多項,形成63份技術標準、創造600多項專利(中國國內專利授權53項);
港珠澳大橋被外國工程師感嘆工程難度「直逼技術極限」的海上「巨龍」——能抗16級颱風、8級地震,設計使用壽命長達120年! 超出目前世界上跨海大橋普遍的設計使用壽命20年,這個數字成就了港珠澳大橋在當今世界大橋建設史上的多個第一。
古代中國為人類世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比如著名四大發明——造紙術、雕版印刷、指南針、火藥。還有影響世界的地動儀、絲綢、瓷器、能打開收回的傘、石油井、紙幣、火柴、漆器、風箏、熱氣球、連弩及青銅器等。、中國在天文、數學、醫藥、機械、冶金、陶瓷、紡織、建築等眾多方面發展出獨具特色的先進成果及創新。
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所著《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和美國科學史家羅伯特·坦普爾所著的《中國的100個世界第一》中列舉了中國領先於當時世界的多項創造發明。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取得「兩彈一星」的重大科技成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技在航空航天、高速鐵路、複合材料、電子技術、核技術、替代能源、生物工程學方面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其中在5G科技領域遙遙領先。
除了科技,需要說一下中國的製造業。中國是世界上第一製造業大國、擁有世界上最齊全的製造業產業鏈。因為製造業極為普通而又極為重要、一個國家沒有製造業就沒有發展基礎。
全球百位思想家之一瓦科拉夫・斯米爾《美國製造:國家繁榮為什麼離不開製造業》書中寫道:「如果沒有一個強大而且極具創新性的製造業體系,以及它所創造的就業機會,那麼,任何一個先進的經濟體都不可能繁榮發展。」
中國製造業在2004年超過了德國、2006年超過了日本,2009年超過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更令美國及俄羅斯震撼的是中國的製造業產業鏈門類是全世界最強大的!
中國製造業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樹一幟而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因此,中國製造業不但世界第一、而且完整齊全、所有門類「通吃」。
根據2018年數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中國製造業新增產值40027億美元,美國製造業產值21733億美元(2017年),日本10073億美元(2017年),德國8324億美元,韓國4409億美元。中國製造業產值分別是美國的184%,日本的397%,德國的481%,韓國的908%。
顯然,中國製造業其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產值全球最多,增速也最高,遠遠超過美國、日本、德國等製造業強國。
中國製造不誇張說是「席捲全球」,並且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中國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在2018年中國汽車產量就超過2780萬輛,佔全球的30%,連續十年蟬聯全球第一。
雖然如此,中國在其他科技領域也在與發達國家逐漸縮小差距。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在北京聯合向全球發布了《2019研究前沿》報告和《2019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顯示,2019年,在十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美國最為活躍,位居全球首位,中美差距正進一步縮小。
《2019研究前沿熱度指數》評估了世界主要國家在上述前沿領域中的研究活躍程度。報告顯示,2019年,在十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美國最為活躍,位居全球首位。中國位居第二,英國、德國和法國分別第三、第四和第五。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差距正在進一步縮小。
在全部137個前沿中,美國排名第一的前沿有80個,佔全部137個前沿的58.39%(約五分之三),中國排名第一的前沿數為33個,約佔24.09%。英國有7個前沿排名第一,德國和法國分別有1個前沿排名第一。
從十大領域來看,美國除了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和數學、計算機科學與工學領域和生態與環境科學領域,在其他七個領域的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得分均排名第一,美國領先的優勢非常明顯。
中國在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數學、計算機科學與工學領域以及生態與環境科學領域這三個領域排名第一;在農業、植物學和動物學領域、地球科學領域、生物科學領域、物理領域和經濟學、心理學及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等五個領域排名在第2名,整體表現突出,但在臨床醫學領域和天文學與天體物理領域這兩個領域僅分別排名第9名和第11名,與美國差異懸殊,短板依十分明顯。
因此,中國科技有引以為豪的一面,也有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的一面,要認識差距、埋頭苦幹、未來迎頭趕上。
二、美國。美國是世界上唯一在所有科技領域都全球領先的國家,科技實力佔據世界半壁江山,科技水平具有統治性實力。美國最具統治力的領域有:軟體(尤其是電腦作業系統、手機作業系統)、晶片(尤其是電腦CPU)、網際網路、軍工、航天、金融、通訊、教育等。可以說美國領先的領域是非常之多。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獲勝後快速崛起成為超級大國。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研發出核武器也是唯一一個曾將其投入實戰的國家。美國曾經與前蘇聯進行了數十年冷戰。美國在其科技最頂峰時期的太空競賽中,成功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登月計劃。
美國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成為了世上唯一超級強國。二戰以來,美國從二戰時期發明的電腦和初期的軍事化應用,到今天以谷歌、微軟、IBM、英特爾、蘋果、惠普和戴爾等為典型代表的一大批全球著名公司,在電腦和資訊化領域做出了巨大的革新。比如美國防部創辦的ARPA網也是網絡技術的先驅。
在科學研究方面,美國學者贏得了大量的諾貝爾獎,根據統計,在1901-2019年10月止,美國獲得了350個諾貝爾獎,其中醫學102;物理90;化學70;文學11;和平21;經濟56。特別是在生物和醫學領域,充分突顯美國優異的研究環境以及對全球頂級人才的磁吸能力。
美國的國立衛生研究院是生物醫學的聚焦點,並已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使人類對腫瘤、阿茲海默病等疾病的治癒研究已進入重要時期。
從產業地位來看。美國是世界頭號科技大國。其研發總額一度佔全球的40% 。美國在最關鍵信息領域及通訊技術,至少領先日本歐洲大約5/10年。這樣一個經濟巨孽對於全球經濟影響是非常大的。
首先從GDP佔比來看,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佔全球GDP的24%,幾乎是四分之一。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印度五個國家GDP加起來也沒有美國多。美國的GDP是俄羅斯的12倍。
有一句話,中國和美國打噴嚏,世界就都感冒。美國和中國都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美國中國經濟好不了,全球經濟好不到哪裡去!
三、英國。英國是世界上老牌的經濟發達國家,以GDP為標準屬於世界第六大經濟體,排名在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印度之後。英國是世界上首個工業化國家。
在1815年-1914年期間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現今仍是全球重要的科技強國之一,並且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文化、軍事、科技和政治上有顯著影響力。
英國是國際公認的有核武器國家,在軍事開支方面一度位列全球第五。英國工業在全球佔有非常重要地位,其產業有石油產品、電視、電腦和手機製造,主要工業部門分別有:採礦、冶金、化工、電子電器、車輛、航空、航海、食品、飲料、菸草、輕紡、造紙、印刷和土木建築等。
英國的航空、生物製藥和國防是英國工業研發的重點,也是英國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產業。在英國的製造業中,電子、光學設備、人造纖維和化工,特別是英國的製藥行業依然保持強大的實力。 英國是工業革命啟蒙國,由此,英國的工業法令在全球各地都有流傳及應用。
英國獲得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人數104人。其中獲得諾貝爾獎120人,包括醫學32;物理25;化學31;文學11;和平12;經濟9。
很多人認為英國科技在世界上已沒落,科技實力遠遠落後於德國、日本、德國等。事實上,是嚴重低估了英國。比如英國ARM公司,幾乎所有的手機CPU本質上都是ARM的技術,需要它的授權才能生產。比如英國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是世界最牛叉的航空發動機公司,其與美國通用電氣同樣齊名,要知道,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當今世界最複雜的機器,咱們舉國之力研發了幾十年,目前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值得一提的是,英國是唯一在基礎科學上能和美國相抗衡的國家。
英國科技在全球排名: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19全球創新指數 (GII) 報告。瑞士、瑞典、美國、荷蘭、英國位居「2019全球創新指數 」榜單前五名。
新加坡居全球創新指數排行榜第八名,韓國、日本分別排在第11、15位。俄羅斯排在第46位。越南在129個經濟體中排名第42位,出人意料地超越了俄羅斯。
英國在歷史上一共拿了120個諾貝爾獎(統計截止2019年10月),獲得諾貝爾獎總數上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在世界上排名前十的大學裡,英國仍然是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國相提並論的國家。英國有享譽世界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大學四所並進入前十名。美國有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四所穩居前十。
在《2019全球創新指數 (GII) 報告》中,在中等收入國家的10所最重要的大學排名中,中國有三所大學,分別是清華、北大、復旦,且佔據榜單前三名。遺憾的是,在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學中,中國大學榜上無名。
美國專利總數佔世界專利總數的26.3%,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佔13.7%,位居第三,英國佔2.4%,位居第七。
AC、FC、WFC指標是國際通用的衡量科研產出貢獻的指標。在科研產出貢獻指標方面,英國美國居世界首位,中國居第二。但AC值僅有美國的39%。英國居世界第四,但和中國的差距並不大,AC值僅比中國少16%。畢竟中英兩國的總人口、大學教授、科研工作者總數量的巨大差距。
四、日本。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也是七國集團成員,是世界重要科技強國家之一。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在世界一直名列前茅,日本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
在2018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為40,800美元,人均國民收入大約在44,0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幣29.3萬左右,月平均24463元人民幣。
日本的人類發展指數始終在高組群行列。日本在全球百大創新力科研企業中佔28個席位,僅次於美國。
根統計,日本全國有約70萬的科研人員,每年的科研經費一度達130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三。日本在電子技術、手機通信、低耗能環保車、機械、工業用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和金屬研究等眾多領域世界領先技術。
日本在諾貝爾獲獎方面,共25人獲得諾貝爾獎。其中醫學5;物理9;化學8;文學2;和平1,獲獎人數排名亞洲第一。日本獲得其他國際科學大獎的人數,也是亞洲第一。其包括沃爾夫獎(科學類8人)、富蘭克林獎章(12人)、拉斯克獎(7人)、蓋爾德納國際獎(13人)、羅伯·柯霍獎(11人)以及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26人)。
五、德國:德國是全球重要的經濟發達國家之一,其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四。德國的很多先進位造業、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都位居世界前列。比如全球馳名的德國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大眾、RUF(如虎)、斯達泰克、巴博斯等。德國作為發達國家其福利待遇及生活水平都居世界前列。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
德國的基礎科學實力僅次於美國和英國,位居世界第三。德國薄弱軟肋是軟體及網際網路。
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和普朗克是近代物理學的重要奠基者,都誕生在德國。20世紀初至今德國共有10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德國在科學領域實力水平優勢明顯。 德國擁有一整套分工明確、體系完善、協調一致的科研體系。其中高等院校、獨立研究機構、企業科研機構是德國科研體系的三大重要支柱。
德國擁有300餘所大學及專科學院和眾多獨立科研機構,比如馬普學會擁有79個研究所、弗勞恩霍夫協會擁有48個研究所。另外還有亥姆霍茲聯合會及16個國家研究中心、84個「藍名單」科研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研發資金不僅僅來自政府,還有企業及非盈利機構、高校、國外投資等。德國的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獎每年頒予10名科學家或學術研究者,獎金最高達250萬歐元,是世界上資助研究獎金最高者之一。
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BAV顧問公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共同評選了「全球最佳國家排名」,德國排名第一,被評為最適合展開職業發展的國家。中國是最佳開創職涯國家第一名。
據《聯合早報》今年1月報導顯示, 在「2020彭博創新指數」中,德國高居榜首,成為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國家。
德國科技領域重點包括應用研究、基礎研究、信息及通信技術、生物技術、衛生、環保、新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海洋、地球科學、國防等。
六、韓國。 韓國曾是著名的亞洲四小龍。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自60年代,韓國政府實施了「出口主導型」經濟發展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快速騰飛,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排名世界第11,人均GDP約32341美元(IMF),自90年代,韓國成為世界半導體存儲技術的領跑者,半導體也由此發展成為韓國最具競爭力和核心產業之一。
1994年開始,韓國率先研發出256M、1G和4G的DRAM。2014年四季度,韓國在全球半導體DRAM市場的份額超過了70%。韓國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兩個DRAM生產商。2015年,三星電子在全球率先開發出256GB V-Nand半導體。
2019年度彭博創新指數顯示,韓國蟬聯全球冠軍。彭博創新指數使用7項指標分析了數十項標準,包括研發支出、製造能力以及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集中度。
七、以色列。 以色列至今產生了14位諾貝爾獎。根據不完全統計,自1901年設立諾貝爾獎以來,850人獲獎,猶太人佔總獲獎人數的20%。其中猶太人包攬了41%的經濟學獎,28%的醫學獎,26%的物理學獎,16%的化學獎,13%的文學獎項和9%的和平獎,之所以獲獎如此眾多,來自於以色列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
以色列有很高的教育水平,大約24%左右的勞動人口擁有研究生以上的學歷,居全球第一。根據統計,以色列人均論文發表數量曾經一度在全球是最高的,大約為全球平均水平的約10倍。一個僅900萬左右人口的國家教育表現如此出色。
2019年,以色列GDP總量有3800億左右。但以色列的人均GDP(國民幸福指數)處於很高水平,達到了4.1萬美元左右(IMF),以色列的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名曾經一度躋身過全球前十。因此,以色列屬於高度發達國家,達到發達國家人均GDP標準門檻。
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數據,以色列人口於2019年已達到900萬,成為世界唯一的猶太人佔多數國家。
以色列產出的學術論文數量就人口來算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平均10,000人裡有109篇。以色列的專利權申請檔案數量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在研究和開發(R&D)花費指數上,以色列處於世界第三;在科技準備(產業界在R&D上的花費、科研社群的創造力、個人電腦和網絡覆蓋率)上則是第八,在科技創新上是第十一,高科技出口總額上是第十六。
以色列對於世界科技的發展貢獻很大。以色列科學家在遺傳學、計算機科學、光學、工程學和其他技術產業上都具有傑出貢獻。
以色列在生命科學和醫療器械領域是全球公認的領跑者。 以色列是世界上第二大醫療器械供應國。比如在全世界引起巨大的反響的、世界上第一個膠囊式內窺鏡就是以色列發明並率先進入臨床使用的。
以色列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曾經超過了80家,全世界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排名世界第三。僅在2016年一年中以色列就誕生了1000多家創新科技公司,平均每天誕生3家新公司。
以色列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條電氣化城市道路。 它將在特拉維夫大學與其主要火車站之間建造2公裡的充電公路,在這條公路上把銅線圈安裝在路面下,在車輛行駛中,可源源不斷地為車輛提供電力。
以色列的醫療支出佔GDP的8%,醫學博士佔人口比例約為3.5:1000
美媒US News發布2020年世界強國榜單中。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穩坐全球第一;俄羅斯位列全球第二;中國位列第三。令人稱奇的是中東地區面積最小國家以色列出人意外地卻躋身全球前十,畢竟是世界強國的排行榜哦!
以色列可以說是全世界農業最發達、最先進的國家。以色列先天不足就是缺乏耕地和淡水資源。但令人驚奇的是,以色列人僅用佔總人口不到5%的農民就實現了糧食的自給自足,還能向世界各國出口優質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由於出口的數量非常多,一個曾經嚴重缺乏淡水的小國以色列被歐洲人冠以「歐洲廚房」及「歐洲果籃」之稱號。
以色列被全球公認為世界農業最發達國家。因為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以色列的農業產出翻了5倍! 以色列的農業如此發達,但以色列全國農業用水總量一直穩定在每年13億立方米左右,在全世界的農業大國強國之中是極少的用水量。
以色列的噴灌和滴灌技術世界第一 以色列幾乎所有農田都採用了噴灌和滴灌現代灌溉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並且灌溉水平均利用率達到了90%,所以,以色列極度缺水、極度會用水、極度會節水。
以色列本土企業在農業科學、電子、醫學、遺傳學等多個領域有十分豐碩的成果,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也被稱為僅次於美國加州矽谷的第二個世界矽谷。
以色列對教育的投入非常重視。根據統計,近一半以色列人接受過13年的學校教育,每1萬名以色列人中有140名受過高等教育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而這一比例是美國和日本的2倍。
以色列是中東地區擁有耶魯大學校友最多的國家。美國的耶魯大學與哈佛大學、普林斯頓齊名,大家知道,耶魯大學號稱「培養總統」的大學,這裡走出了包括美國總統柯林頓、喬治·布希在內的5位美國總統,及19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16位億萬富豪等等。
以色列約24%的勞動人口擁有大學學歷,這使以色列成為全球工業國家裡學歷程度第三高的國家,僅次於美國和荷蘭。
以色列對基礎教育的資金投入始終保持著GDP的12%左右,並且以色列政府為每個小學生每年投入4000多美元,為每個大學生投入11000多美元,均高於全球發達國家。
以色列從事科技研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數量比例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早在之前1999年統計,每10000個以色列人中有145名科學家和工程師,而美國只有85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日本只有70多人。上面也說過,以色列的人均論文發表數為全球最高,大約為全球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
世界經濟論壇數據統計,以色列企業在獲得熟練勞動力方面排名世界第二位。以色列研發投入佔GDP總量中,以色列是全球國家中最高的。所以,以色列在教育創新方面不但捨得花錢,也不怕花錢。以色列也由此被稱為全球「創新的國度」
以色列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國家,也是一個產生大量世界級名人及巨匠的國家。我們知道的耶穌,愛因斯坦,弗洛伊德、斯賓諾莎,胡塞爾,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巨子羅斯柴爾德,新聞大王路透,普利茲,好萊塢的華納,梅耶、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氫彈之父特勒、薩繆爾森,伯恩斯、西蒙;著名大畫家畢卡索、拉斐爾,古典大音樂家孟德爾頌、世界著名大指揮家梅紐因,卡拉揚;著名作家海卡夫卡,美國大導演史匹柏,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世界股神巴菲特、投資大鱷索羅斯等。
八、法國。 法國不僅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同時也是歐盟始創國。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是歐洲傳統的經濟發達國家,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系,2019年GDP達2.76億美元。 擁有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
根據不完全統計,假如以家庭總財富計算,法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品質,並且在教育醫療、預期壽命、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非常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處於世界首位。
法國是歐盟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法國是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且在民用核技術領域具有領先地位。
法國於1965年通過鑽石A型運載火箭發射其第一顆人造衛星阿斯泰利克斯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完全自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空中巴士集團總部位於法國土魯斯,其前身為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公司。
1970年法國國有鐵路公司法國國家鐵路推出法國高速列車(TGV),2007年4月3日以574.8千米的時速創造輪軌列車的最快紀錄。
法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工業門類齊全的國家,即使德國也不十分齊全(主要受戰後限制影響)。德國、日本、俄羅斯、英國在科技局部領域,擁有非常強大的實力及水平,但他們都不曾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
比如德國不是一個完全工業國家,某些工業方面發展也比較弱或者空白,特別是航空、航天、軍工、電子等許多領域。再比如日本在電子領域是世界頂尖水平,在全球也是出類拔萃,但在航空航天等都不是中國的對手。
法國的工業體系不但比德國、日本、俄羅斯等國更加完整,而且綜合科研實力也非常強,如果按照科技綜合實力應該比德國、日本、俄羅斯強很多,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法國在核技術方面,無論民用還是軍用,法國的實力都強於俄羅斯。法國的核電站技術比俄羅斯的先進很多,尤其是安全性方面,包括日本、俄羅斯不能和法國相提並論。
法國在大飛機方面,其科技實力遠非俄羅斯、德國可以比擬的,日本更是空白,法國在此方面的技術水平基本上與美國的水平相近,也是唯一能跟波音一爭高下的國家。
法國達索的CATIA軟體全球70%以上的汽車廠商都在使用。
在20世紀,法國著名科學家包括:數學家兼物理學家昂利·龐加萊;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爾、保羅·朗之萬、路易·德布羅意、皮埃爾·居裡和瑪麗·居裡,其中居裡夫婦對於放射學的貢獻巨大。
病毒學家呂克·蒙塔尼耶,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發現者之一。截至2014年,法國有67人獲得諾貝爾獎,其中物理學獎13人、化學獎8人、生理學或醫學獎13人,12人獲得過菲爾茲獎。
九、義大利。義大利是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尤其是義大利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來一直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十三世紀末的義大利更是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發源地。
義大利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還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
義大利曾經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共擁有4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義大利在藝術和時尚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導地位,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及工業重心,也是世界時尚首都。
義大利首都羅馬是全球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比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全球在地論壇、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
義大利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二。義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義大利的藝術、科學和技術擁有非常悠久歷史及傳統,至2017年為止有53處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義大利工業十分發達,規模龐大,為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義大利的中小企業對義大利經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義大利中小企業創造的產值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因而被譽為「中小企業王國」,
義大利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完整汽車工業的國家之一。義大利的汽車工業涵蓋了非常多的工業門類。比如加工汽車部件需要的高精度的數控工具機、衝壓機、工業機器人等等。很多國內的高端機加工設備(包括航空航天行業使用的)都是從義大利進口的,比如著名的義大利FIDIA公司。
義大利柯馬工業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在汽車製造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其"中空腕"機器人NJ4在點焊領域更是一度被認為具有無以倫比的技術優勢。柯馬的生產系統曾經每年生產超過2000萬輛汽車,曾佔全球汽車年產量的近1/3。義大利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極高,位列歐洲第二,工業機器人出口規模位居世界前五,足以比拼科技強大的日本和德國。
義大利的機械設備產業位居全球前列、歐洲第二。義大利工業發達,尤其機械工程專業在全球首屈一指! 義大利是首先發明小型機械的國家,因而在義大利的大學高校中,很多機械工程專業也是首屈一指的。其中在世界排名前列的專業有汽車製造、汽車引擎專業等。
義大利各個大學的工程系也是含金量相當高的院系,結合上義大利頂尖的設計水平,義大利製造的大小產品方面都仍然在世界上擁有著頂尖的地位。(文章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國際組織、公開媒體及綜合參考)
義大利擁有全球最頂尖的醫療診斷設備製造商。比如義大利百勝醫療集團(Esaote),百勝醫療集團包括由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聯合創建的一個私募股權基金(雲鋒資本),馬雲欲通過其創立的雲鋒資本收購百勝醫療,並計劃在義大利建立一個世界級的醫療技術中心。百勝醫療核心產品包括超聲醫學成像解決方案和專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統。在過去9年百勝醫療獲得了100多項國際專利。
義大利具有優秀的科學傳統,20世紀先後有9位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化學、醫學獎。比如基礎研究中的物理與天文(如超導託克馬克、同步輻射加速器、宇宙射線的研究和大型天體望遠鏡的研製等)、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化學等領域處於世界前列。目前義大利獲諾貝爾獎數量達20人,其中包括文化藝術。
義大利的年原油加工能力達1億噸,具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鐵產量居歐洲第二位。塑料、拖拉機、汽車、電力等工業的生產技術及規模均居世界前列。另外,義大利的製革、製鞋、紡織、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採、電子工業、造船、化工、軍火等工業在全球也非常發達。
10、俄羅斯。 是聯合國五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俄羅斯2019年國民生產總值1.61億美元,是世界第12大經濟體。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
俄羅斯是世界公認的核大國,G20、歐洲理事會、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歐安組織、世貿組織和金磚國家成員。它也是獨立國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領導者和歐亞經濟聯盟創始成員。
俄羅斯是世界八大工業國之一。俄羅斯軍事實力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俄羅斯有全世界規模最龐大的核武器庫,據其官方在2005年宣布的結果,核彈頭數量為8547枚。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軍隊繼承了蘇聯的80%軍事力量。
截止2019年,俄羅斯共22人獲得諾貝爾獎,其中醫學2;物理12;化學1;文學4;和平2;經濟1
俄羅斯是石油大國。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大約佔俄羅斯聯邦預算收入的40%,石油收入佔俄羅斯GDP的比重約為15%。
俄羅斯GDP與石油價格變化的關聯度幾乎為99%,顯然,石油大幅波動對於俄羅斯短期內的損失更大,長期看也幾無太多勝算。
俄羅斯是世界上重要的資源大國。石油及天然氣依然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而天然氣依然是未來幾十年內最重要的能源。俄羅斯是世界上天然氣儲量第一大國、石油儲量第二大國。
對於俄羅斯而言,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俄羅斯經濟發展較慢,甚至經濟出現負增長,但世界上任何國家、政府、政黨、大集團大公司等都不能隨便輕視俄羅斯,更不用說俄羅斯之前全盤繼承了前蘇聯的軍工體系、工業體系、科技體系,尤其軍工體系是很完備的。因此,俄羅斯在政治、軍事、資源三大領域的必然存在,在國際影響力上將會始終保持。
俄羅斯的軍工實力雄厚,特別是航空航天技術始終居世界前列。俄羅斯在軍事工業、航空航天工業、核工業等方面依然位居世界一流。其計算機軟硬體開發、生物工程、基礎科學研究、自動化技術化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等國,在許多方面甚至還強於歐盟國家,俄羅斯總體科技實力仍然可以排在世界第二,最能體現俄羅斯科技實力的是就是航空業,因為航空業是高科技最為密集的領域。
俄羅斯從18世紀到20世紀中後期,俄羅斯的科技在發力學習和趕超西方國家,並形成較為完備的體系,在部分尖端技術接近或趕上工業發達國家。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依然繼承了前蘇聯的科技體系,是當今世界的科技大國之一,仍然在基礎研究方面位居世界前列。
早在2000年,俄羅斯就對本國的科技實力進行了系統評估,最終結果顯示,世界上102項頂尖技術中,俄羅斯在其中的52項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並且在27項居世界一流水平。總體評價,俄羅斯科學技術及俄羅斯的科技潛力在世界上仍屬一流水平。(文章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國際組織、公開媒體及綜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