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可以算得上是人類探索火星的元年,各國探索火星的計劃百花齊放。有的朋友會很好奇,為什麼各國都競相選擇2020年來作為探索火星的開局之年呢?
其實這恰恰與地球與火星的距離有非常大的關係。此話怎講呢?
我們知道,從地球到火星並不是簡單的兩點一線的事情,因為地球和火星都是兩個不斷在運動的天體,一年之中,二者的相對位置是一直在改變的。
為什麼有如此多的國家選擇在2020年7-8月發射探測器到火星呢?
簡單來說,就是今年地球與火星的相對位置近,太空飛行器能夠更快地到達火星。
發射火箭對精準度的要求極高,有時候甚至要精確到分、秒發射。對於所有的火箭發射來說都有一個「窗口期」,這是一個時間範圍,在這個時間範圍內發射的時間成本和物料成本都是最低的。
探測火星的窗口期
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1.5億千米,而火星位於太陽系系統的較外側,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有2.3億千米。因此火星公轉的軌道周期遠遠比地球的軌道周期長。
三歲小孩都知道地球上一年是365天,而火星上的一年則有687個地球日。兩個行星繞太陽旋轉的軌跡也有所不同,地球的軌道偏向於一個正圓,火星的軌道則是一個偏心率為0.09的橢圓。二者在運動的過程中,最遠時距離甚至可達4億千米,甚至比日地距離都大得多。因此選擇一條「捷徑」去火星,更能提高探測任務的成功率。
就像初中生經常算的會合題那樣,一個人在操場上先跑,速度為多少,另一個人過了多久開始追,速度為多少,二者什麼時候能夠相遇。
在地球和火星的這道題中,則是每26個月,地球能夠與火星會合一次。
人類到火星需要多久
這可以簡單地理解成一道小學數學題,路程所需的時間應該等於路程的長短除以交通工具的速度。因此,解決這個問題最關鍵的地方就在於,火星和地球的距離,以及探測器在太空飛行的距離。
火地距離
上面提到,火地距離基本上一直處於變化之中,二者最遠的距離甚至比日地距離還長,為了節約飛行燃料、提高任務的成功率,選擇一個合適的距離是非常重要的。
每26個月,火地距離之間就會出現一個合理的窗口期,但是,這個窗口期依然只是一個理論值,有的任務可能不到26個月的間隔就實行的,有的則超過了26個月。主要是因為地球上的火箭發射還會受到很多技術問題和天氣的限制。
然而,發射火星探測器基本上都會集中在日地距離較短的窗口期之間,因此,對於所有的太空飛行器來說,從地球飛往火星的距離是差不多的。
飛行速度
探測器的飛行速度與燃料的效率和飛行器的技術水平有很大的關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飛往火星的速度肯定比20年之前都快一些。
NASA在1964年發射的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花了228天的時間到達了火星,水手6號則花了157天的時間。前蘇聯最早登陸火星的火星3號大約也花了6個月的時間,今年無論是美國的「堅毅號」、中國的「天問一號」、阿聯的「希望號」,預計達到火星的時間都約為半年。
小結:
2020年7-8月是探測火星的重要窗口期,因此今年開展了如此多的火星探測任務。實際上,火星和地球的相對距離是在不斷變化的,最遠的時候二者的距離甚至比火星和太陽的距離還遠,因此為了確保探測任務的成功,選擇較短的發射距離是比較合理的。
一般來說,探測器飛到火星的時間是6個月-8個月之間,可能由於燃料的不同和發射器的技術不同,速度也有所差別,但是整體上處在這個區間當中。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科學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