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施工管理精細化要求的全面提高,建築施工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探索不斷邁進。2020年起,雲南蓄力發展「新基建」,智慧工地作為建築業信息化建設的有力抓手,為「數字雲南」的深化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近日,由雲南工程建設總承包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五華區KCWH2012-2/3號地塊建設項目獲《中國建設報》專訪。該項目由兩個地塊組成,中間橫亙高速公路,施工現場跨度大、施工幅面寬,與品茗股份聯手打造的智慧工地管理體系在其中顯得尤為重要。
項目經理楊傑文表示,工地環境複雜多變,兩個相對獨立的施工現場在管理上更是困難重重。通過在項目重要點位布置監控,尤其是在塔機大臂頂端布控、用無人機巡檢等創新做法,將整個工地現場都設定為智慧工地監控範圍,有效掌握全局。
同時,現場採集的數據實時匯總到大數據平臺——品茗智慧工地雲平臺,進行監控畫面的集中展示和管理,無論甲方還是總包方均能實時輕鬆掌握工地現場的動態,實現數據一方採集、多方應用,保證數據的準確性、鮮活性。
雲南住建廳在2018年發布了《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行動計劃》,要求全面推進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在五華區KCWH2012-2/3號地塊施工現場,霧炮機、噴淋系統正根據環境變化有序作業——品茗環境監測系統自動檢測噪音、揚塵參數,並通過設定環境監測閾值,與施工現場的噴淋裝置數據聯動,從而自動進行空氣檢測、降塵噴霧,實現降塵、降噪的智能化管理。
當然,管理員也可通過手機APP實現揚塵設備的遠程查看和管理,幫助項目及時發現並排查環境變化因素,避免惡劣環境下施工,減少事故隱患。
在人員管理方面,項目將安全教育信息化平臺與品茗實名制管理平臺打通,實現人員信息的快速導入,並嚴格進行實名管理,杜絕閒雜人員進入工地,在準確統計施工人員進出工地信息的同時,將人員的進出時間、工種類型及人員總數統計在案。
針對重點區域排查,信息化為管理提供更多便捷。以巡更為例,管理人員可通過手機直接掃碼上傳巡查日誌,並拍攝、編輯存在安全和質量隱患部位的照片,這些數據會自動分類統計分析,智能生成報表,讓問題高發區一目了然。
從「靠嗓子喊」到「讓數據說話」,工地的面貌正在不斷翻新。未來的智慧工地建設將是一條漫長的探索之路,品茗股份將積極響應施工企業、建設單位、主管部門的需求,肩負行業使命,以科技賦能建築業,迎接時代挑戰。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