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觀察之三十四:把握數字奇點 賦能銀行轉型——訪神州信息...

2021-01-09 銀行家雜誌

神州信息董事長 郭為

數字經濟是伴隨信息技術變革而生的新經濟形態,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的新動能。2017年3月數字經濟首次寫入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國內數字經濟發展開啟新篇章,增長迅速並推動產業和全社會的數位化轉型。在數字經濟大潮中,作為經濟核心的金融業正用潤物細無聲的數位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致力於實現「看得見的美好生活,看不見的金融力量」。金融服務向移動化、數位化、智能化轉變,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甚為關鍵,銀行如何借力金融科技為金融服務賦能,是很多銀行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困惑。金融科技也已成為銀行業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內在需要和重要選擇。在這個背景下,我們走訪了有30多年金融信息化建設經歷的神州數碼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州信息」),專訪董事長郭為,分享其在金融科技領域自主創新、產業融合、構建生態等助力銀行轉型的理念及實踐。

謀奇點 戰略聚焦金融科技

「技術奇點引爆數字服務經濟。當雲、5G、AI成為這個時代的主題,各行各業將進入數字服務經濟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數字奇點上,企業在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將面臨著面向XaaS的企業IT基礎設施重構、基於數據和知識圖譜的企業核心競爭力重塑,以及面向場景的業務和技術深度融合與創新三個重大的機遇和挑戰。」郭為道出其對技術創新驅動數字經濟的理解。神州信息的戰略布局亦與之緊密相隨。

郭為當年在商界嶄露頭角時即以擅長謀戰略著稱,十九年前神州數碼從聯想拆分出來時的英文名就叫「Digital China」——數字中國。十九年間,不忘初心,耕耘不綴,始終以「數字中國」為使命,持續創新推動中國數位化升級,如今已發展成神州控股、神州信息、神州數碼集團三家上市公司。神州信息定位是金融科技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商,聚焦金融科技,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分布式與雲計算以及量子通信等新技術的應用,驅動軟體及服務產品智能化迭代,助力金融機構安全合規地推進基礎架構升級及業務創新;融合金融、政企、電信、農業等行業數據及場景資源,創新金融場景,打造新的服務平臺並提供運營服務,賦能金融行業數位化轉型,打造產業融合新生態。

為什麼是金融科技?郭為在2017年就談到,金融科技是金融創新的關鍵點,是服務實體經濟、賦能其它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環節。而神州信息在信息化實踐中積累了三大能力:行業洞察力,了解金融、農業、政務、電信等行業場景,尤其在金融行業,見證了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在技術和人才方面有深厚的積累。堅持新技術的應用探索,持續自主創新,擁有完整的自主研發體系,具備將新技術與行業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實現應用快速創新的能力;在政府、稅務、農業、電信等行業豐富的信息化實踐經驗,積累了行業大數據應用能力和建模能力,能更好地將金融科技與其他行業的場景(如稅務、農業)融合,更好地服務行業客戶的能力。金融科技是郭為眼中的數字奇點之一。

郭為的觀點與國家金融科技部署吻合。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明確了發展金融科技的重要意義: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成為推動金融轉型升級的新引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新途徑、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的新機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新利器。今後的重點任務是加強金融科技戰略部署、強化金融科技合理應用、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增強金融風險技防能力、加大金融審慎監管力度、夯實金融科技基礎支撐,持續完善金融科技產業生態,優化產業治理體系,從技術攻關、法規建設、信用服務、標準規範、消費者保護等方面有力支撐金融科技健康有序發展。

自主創新 賦能銀行轉型

從上世紀90年代的數據大集中開始,國內銀行業經歷了從算盤到鍵盤的信息化過程,目前處於向數位化轉型的進程中,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一直推動著銀行業務的轉型發展。自2012年監管機構提出技術引領的概念後,技術越來越成為塑造銀行競爭力的關鍵要素。銀行數位化轉型從網際網路金融業務、電子渠道等簡單層面逐步拓展到包括戰略、組織架構、業務、渠道、營銷、風險以及IT等各領域的系統化工作。在業務領域,從零售業務到公司業務再到與產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關聯,構建與C端(個人)、B端(機構)、G端(政府)連接的數位化銀行生態體系。移動化、智能化、數位化帶給客戶更便捷的服務、更低的價格、更好的體驗,以及服務更多的人群,也促使銀行向開放銀行演進,將金融服務融入各種場景。開放銀行將銀行機構和生態體系中合作夥伴的比較優勢發揮到極致。

郭為介紹,在銀行業轉型發展的歷程中,神州信息一直將追蹤前沿技術趨勢、自主創新、將新技術與行業應用融合落地看作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從銀行發展實踐來看,IT技術架構很重要的一個變化是基礎設施從傳統的伺服器、資料庫的體制向多雲平臺的轉化,神州信息的產品和服務隨之不斷創新。從2003年開始將國外核心系統本地化並落地實施,到發布基於SOA的銀行IT應用架構ModelB@nk,到「網際網路+全能銀行應用架構」ModelB@nk4.0,到分布式應用架構平臺Sm@rtGalaxy,再到2019年企業級微服務平臺Sm@rtEMSP發布,莫不如此。11年前的2008年,神州信息從美國聘請回國的華裔專家就開始給管理層介紹雲計算,並做相應的技術準備,那時雲計算在國內還屬於陌生詞彙。

2015年神州信息發布的銀行IT應用架構ModelB@nk4.0,以雲計算、大數據為支撐,以服務層次化和系統平臺化為設計理念,實現五個突破:其一,覆蓋銀行各大業務領域,突破了傳統銀行IT應用架構主要關注存貸業務的局限,擴展到創新型業務,如交易銀行業務等,滿足向全能銀行發展的趨勢。其二,支撐銀行「網際網路+」創新戰略,「一個架構、兩個平臺」,構建銀行的網際網路生態圈,支持銀行開放合作生態環境建設。其三,推動IT建設平臺化戰略,實現企業級信息的集中管理和統一共享,為下一步更好的利用數據創新打下良好基礎。其四,業務驅動的服務分層與組合創新,原子業務服務領域、通用業務服務領域和組合創新業務服務領域分層,並藉助業務服務集成平臺,幫助銀行實現對標準化服務的靈活利用。其五,採用雲計算彈性架構,引入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雲計算運行平臺(Application PAAS)和雲計算集成平臺(Integration PAAS),完成銀行IT應用全面上雲,實現從SOA架構到SOA+雲計算架構的升級,支持銀行安全合規的推進基礎架構轉型及業務創新。

Sm@rtGalaxy是神州信息在理解銀行業務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套面向金融行業的分布式技術體系,具有五大特點。橫向伸縮能力,通過服務的分布式,按需調整實例的數量,快速應對負載變化,提高系統可用性;快速響應能力,採用分布式緩存技術,降低與資料庫的交互次數,縮短交易響應時間,提高系統整體吞吐量;對大數據量表的處理,針對超大數據量表提供分布式存儲及訪問機制,使交易性能提升,且對業務完全透明;高效的日終處理,在日終處理中引入分布式計算,降低日終結算時間;無三方依賴性,系統不依賴第三方Web中間件,不綁定特定資料庫,降低銀行的投入成本。以該平臺為基礎完成的分布式核心,能有效應對網際網路業務高並發、大數據量、浪湧現象及敏捷響應等變化,幫助銀行獲得核心業務系統性能及處理能力的同時,降低成本,保障系統安全,成為銀行向分布式架構轉型的重要幫手。

2016年在銀行服務融入場景的需求爆發初始,神州信息即推出「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和「網際網路開放平臺」,幫助金融機構融入網際網路場景,實現數據共享和生態構建。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體現了網際網路用戶融合、產品融合、帳戶體系融合,網際網路開放平臺將銀行的金融價值、信息價值及中介專業價值向第三方用戶及開發者開放,利用開放API激發大眾創新,協助銀行生態圈構建。2016年幫助上海華瑞銀行實現網際網路開放平臺的落地,探索開放銀行建設。目前銀行案例已超過40家。

今年5月神州信息推出「企業級微服務平臺Sm@rtEMSP」,打造彈性、輕靈、雲化的微服務中臺架構,可不受限制的擴展系統,支持海量交易處理;實現閃電級調用服務,處理性能卓越;展現全鏈路服務運行的整體「畫像」;賦能雲計算,支持IaaS/PaaS/CaaS;擁有完善的微服務治理方法論及DevOps敏捷體驗,支持銀行機構敏態業務發展。

神州信息通過量子通信、分布式、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賦能金融機構,協助銀行完成面向XaaS的IT基礎設施重構,安全合規的助力銀行架構轉型,打造開放銀行。目前神州信息服務的金融客戶達700多家(其中銀行客戶500多家),連續七年在銀行核心系統、渠道管理解決方案市場佔有率排名領先,其中基於SOA架構的企業服務總線系統Sm@rtESB及Sm@rtESC市場佔有率接近90%,用技術幫助銀行創造業務價值。同時,其作為金融科技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商,在農業、稅務、智慧城市等領域與金融機構合作搭建新的業務場景。

產業融合 新生態服務實體經濟

銀行在數位化轉型中其業務模式、運營模式不斷重塑,金融科技企業的角色也在逐漸演變,從技術供應商向生態圈合作夥伴轉變。郭為認為,神州信息首先要做好銀行的技術服務商,把IT與銀行業務深度融合;接下來,將發揮自身積累的不同行業的場景優勢,以數據為驅動,跨行業連結、融合數據與打造新的場景,與銀行一起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實現各方多贏。「神州信息已經重點在農業領域下功夫,探索土地、種植、銷售、物流等與金融服務的結合,服務實體經濟,這將是一個大的突破口。」

金融連接著各個產業,金融科技已成為撬動產業融合的一個重要抓手,其中跨行業的數據整合是關鍵。郭為認為,基於大數據,通過對數據之間的關係分析,產生了新的行業知識。在科研和生產中,如果想快速地實現知識積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收集大數據,使得對行業有一個快速的認識。數據大規模採集的過程,面臨著深網數據挖掘的挑戰。網際網路數據更多來自C端,帶給銀行業的價值是有限的,更多有價值的數據在B端,在行業中或者說產業中,叫深網數據。把這些深網數據挖掘出來,掌握更多的數據資源,對行業的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是重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部分。這也是神州信息積極探索的新領域。

神州信息在做農業信息化20年的基礎上,將農業大數據、場景與金融對接。以神州信息承建的國家級蘋果產業大數據中心為例,「我們在陝西洛川做了全域蘋果樹的採集,保障對每一寸種蘋果的土地都有數據,然後對整個蘋果種植土地的土壤情況、經濟歸屬、以及生產服務中如施肥、灌溉時間用量等一系列數據都全線採集下來,之後通過數據幫助農戶解決融資和銷售問題。」陝西省擁有1100萬畝的蘋果種植面積,如果為每一畝地土地提供1萬元的信貸,就是1100億元的規模,可以使當地的蘋果產業有一個更大的發展。

神州信息做農業單品大數據平臺,將農業從土壤、氣候、生長監控、產銷鏈、廠家、商家、零售端的數據鏈打通,用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服務農業的生產、經營和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把這些生產交易的數據、場景與銀行的信貸、供應鏈金融服務對接,實現了「銀農直聯」,達成服務小微實體經濟的目的。目前,神州信息已與當地的農商行、螞蟻金服合作一起為陝西果農提供小額貸款服務。同時,神州信息還正在探索與更廣泛的金融資源實現聯動式合作,以500多家銀行客戶、國家級蘋果產業大數據為支撐,對接農業監管、期貨、保險、銀行機構以及產銷地大宗交易的果企,共建「金融科技融合服務平臺」,推動「蘋果+期貨+保險+銀行」的創新模式落地,推動中國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未來獼猴桃、荔枝、芒果、中藥材等領域單品大數據平臺都可以複製蘋果模式。

以城市為中心的信息和數據的橫向打通,技術賦能城市智慧化發展和產業數位化轉型,是神州控股及神州信息發力的又一領域,未來也不難想像將智慧城市的運營數據與金融打通,更好的服務城市發展與民生,促進城市金融健康穩定的持續發展。

2014年神州控股與福建龍巖市政府合作開啟「數字龍巖」建設,通過大數據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從一個市民服務平臺起步,連接多個城市公共管理專業系統,構建了一個以市民需求為核心的公共服務閉環。一方面,依託雲平臺將各委辦局業務系統打通,通過數據API共享,驅動流程再造與服務創新;另一方面,將「隨手拍」事件觸發受理平臺接入e龍巖公共服務平臺,並連接城管、河長、環保、綜治等政務專業系統,再經由12345批轉系統分發問題到各專業系統,最終形成「提交-轉辦-辦理-反饋-評價」公共服務閉環。更豐富的決策數據源有助於城市管理。依託大數據技術創新打造「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脫貧」三大能力,實現扶貧全流程精準可控。圍繞產業數位化轉型和數字經濟建設制定了發展宏圖,包括打造虛擬數字產業園區,提供貫穿產業生態鏈的數位化服務;構建智慧應用場景,涵蓋智慧產業園、智慧金融、智慧供應鏈、智慧醫療、智能製造、智慧環保、智慧交通等;面向重點產業數位化領域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能力,助力龍巖插上數字經濟的翅膀。

從數字政府到產業數位化轉型,再到數字經濟的構建,神州信息將大數據技術運用於豐富的應用場景,跨行業融合數據,推進產業融合互聯,在社會化服務上提供更多的價值。

數位化轉型推進,產業網際網路將成為各家銀行角逐的主戰場。充分融入銀行的業務體系並創造價值,為產業網際網路轉型升級賦能,將成為銀行選擇科技企業合作夥伴的重要標準。郭為希望神州信息依託智慧城市、智慧農業、量子通信、稅務服務,以及各行業豐富的企業、政府機構等B端客戶資源,與銀行機構一起推動面向行業場景的業務和技術的深度融合與創新,促進金融科技和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以新生態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

開放合作 共創金融科技新未來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郭為強調,神州信息在自主創新的同時,著力與合作夥伴一起共建金融開放生態,推進金融行業安全穩健發展,助推金融行業數位化轉型,讓更多的金融客戶能夠從中獲益。這從7月「開放創新 數聚生態」神州信息FinTech高峰論壇上的多項發布可窺一斑。

神州信息與華為發布戰略合作最新成果——「銀行關鍵業務系統聯合解決方案」和「雲化開放銀行聯合解決方案」。這是雙方瞄準金融開放、安全領域首發的一體化解決方案。「銀行關鍵業務系統聯合解決方案」將神州信息創新且穩定的關鍵業務系統與華為的基礎軟硬體技術相結合,幫助金融機構實現業務安全與能效的平衡,解鎖金融安全的關鍵問題;「雲化開放銀行聯合解決方案」立足於開放銀行雲化的最新探索與落地實踐,基於神州信息開放銀行豐富的應用積累,最大程度地利用華為雲資源,低成本、高效率地實現業務加速度。

「銀行關鍵業務系統聯合解決方案」實現了神州信息核心業務系統、數據平臺和支付平臺三大產品與華為內置鯤鵬晶片的TaiShan伺服器和GaussDB資料庫充分適配,打通了關鍵業務應用向新型基礎軟硬體環境遷移的實踐路徑。幫助金融機構在整體IT架構更加安全和穩定的前提下,獲得業務的連續性和效能彈性的擴充能力,也表明雙方在關鍵業務與基礎IT技術結合上的探索與實踐,符合銀行業務發展需求,推動金融科技的安全、穩定和可靠發展。

隨著中國金融業進入開放化、數位化、智能化的全新發展階段,金融的開放、創新和安全問題也迅速提上日程,尤其在今天全球化的競爭格局下,自主研發的底層基礎技術與應用層關鍵應用的融合,將對整個金融業的IT架構轉型、業務安全和快速發展產生影響。郭為表示,神州信息與華為將在該領域繼續探索。

神州信息與京東數字科技深化戰略合作,雙方將在行業、場景、數據等方面強強聯合,聚焦金融科技,攜手推動數字銀行整體解決方案;基於銀稅互動政策,圍繞銀行、稅務數據應用及場景,開展銀稅互動業務,構建小微服務平臺;圍繞農業,搭建覆蓋全流程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共推數字供應鏈金融業務。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神州信息籤訂五年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NIFD-DCITS全球金融科技創新案例庫」,為金融業的創新提供借鑑,還將在金融科技的學術研究、人才培養、行業論壇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發揮國家高端智庫與創新前沿企業的各自優勢,推動金融科技領域的理論、政策研究與實踐探索,向國際社會展示我國金融與科技融合創新的成果。

神州信息聯合合作夥伴發起的《金融行業聯機交易系統分布式技術規範》、《開放銀行應用系統技術規範》已由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批准立項,並啟動編制工作,助力金融行業安全穩定運行。《金融行業聯機交易系統分布式技術規範》由神州信息與重慶銀行聯合發起,石嘴山銀行、阜新銀行、吉林億聯銀行、百信銀行共同參與編制,該標準將填補金融行業分布式技術相關標準的空白,為我國金融行業的網際網路轉型在技術上提供指導,為金融行業安全發展提供有效支撐。《開放銀行應用系統技術規範》由神州信息與南京銀行、蘭州銀行聯合發起,廣州銀行、上海銀行、秦皇島銀行共同參與編制。目前國內開放銀行處於蓬勃發展的初期階段,實踐中標準規範不一的問題不利於發展進一步深入,該標準的啟動將建立相應的技術規範與流程,確定「開放」的界限,建立數據安全保護機制,助力金融機構嚴守風險監控底線、安全開放。這兩項標準將對我國金融行業數位化轉型做出行業規範,推動金融行業向高質量發展。

「如果能夠在數位化轉型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的三個方面實現突破、創新,我們將從一個技術大國轉化成技術強國。」郭為表示。神州信息希望與政產學研界的夥伴一道,抓住數字經濟轉型的機遇,共同促進各行各業的創新發展,實現數字中國的夢想,創見未來!

專欄主持人:王煒 銀行數位化轉型課題組負責人

專欄介紹:銀行移動化、智能化、數據化在更高效地獲客、活客、留客的同時,給客戶帶來更便捷的服務、更低廉的價格、更友好的體驗。《數位化轉型觀察》欄目,分享數位化轉型實踐案例,分析衡量轉型效果、探討數字銀行發展等。敬請分享精彩案例與觀點。

欄目支持單位:

延伸閱讀:

數位化觀察之三十三:突破銀行數位化轉型的困境和能力瓶頸

數位化觀察之三十二:開放銀行之走近騰訊&微眾(下)

數位化觀察之三十一:開放銀行之走近騰訊&微眾(上)

數位化觀察之三十:商業銀行大數據審計的應用模式體系

數位化觀察之二十九:商業銀行運營3.0 —運營發展趨勢思考及民生銀行實踐

數位化觀察之二十八:數位化風控——圖計算八個應用場景(二)

數位化觀察之二十七:數位化風控——圖計算八個應用場景(一)

數位化觀察之二十六:構建智慧供應鏈金融新生態

數位化觀察之二十五:開放銀行——從開放到賦能

數位化觀察之二十四:小程序平臺探索開放銀行建設

數位化觀察之二十三:銀行業IT治理最佳實踐

數位化觀察之二十二:銀行數位化轉型調研報告(二)

數位化觀察之二十一:銀行數位化轉型調研報告(一)

數位化觀察之二十:開放銀行是數位化轉型的必經之路

數位化觀察之十九:開放平臺幫銀行長出觸角

數位化觀察之十八:構建數位化銀行生態體系

數位化觀察之十七:「三最」銀行踐行數字普惠金融

數位化觀察之十六:用科技讓金融更簡單

數位化觀察之十五:開放銀行 數據驅動的銀行服務

數位化觀察之十四:供應鏈金融的創新路徑與管理實踐

數位化觀察之十三:技術與業務融合塑數字競爭力

數位化觀察之十二:向洞察力驅動銀行轉型

數位化觀察之十一:從國際大行看交易銀行戰略轉型

數位化觀察之十: 「八朵雲」打造金融雲服務平臺

數位化觀察之八:建立數據大腦驅動銀行業務轉型

數位化觀察之七:雙A戰略踐行數字普惠金融

數位化觀察之六:「技數」改變金融服務模式

數位化轉型觀察之五:從聚焦運營到聚焦客戶體驗

數位化轉型觀察之四:「場景+平臺+體驗」新零售發展模式

數位化轉型觀察之三:數字銀行之關鍵是運營再造

數位化銀行的核心能力與多重賦能體系

交易銀行數位化為企業賦能——侯偉榮、張挺如是說

相關焦點

  • 中國測繪丨霍向琦:用「數字大腦」賦能產業數位化轉型
    業界專家這樣評價:傳統產業實現數位化轉型,近乎於「六十歲的人有了三十歲心臟」的「換心」式改造。數位化已是實體企業突破增長困境的重要武器。在世界範圍內,數字經濟早已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內容,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線,並且在逐步推動產業和全社會的數位化轉型。
  • 數字賦能 政務「瘦身」 政府數位化轉型跑出「加速度」
    大數據、健康碼等一系列數位化手段,為及時公布疫情動態、疫情形勢研判提供了有力支持,也讓更多人看到了政府數位化轉型對提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能力的價值。  日前,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明確,要不斷提升數位化治理水平。
  • 國際數字之都!上海發布城市數位化轉型意見(附全文)
    堅持全方位賦能方面,要構建數據驅動的數字城市基本框架。《意見》表示,要加快構築數據新要素體系、數字新技術體系和城市數字新底座,充分釋放數位化蘊含的巨大能量,以數字維度全方位賦能城市迭代進化、加速創新。堅持革命性重塑方面,要引導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數字城市。
  • 用友:「精」「智」賦能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十三五期間,被工信部評為「雙跨平臺」的用友精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作為工業企業的賦能者,推動工業企業數智化轉型,助力智能製造高質量發展。幫助工業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促進生產方式乃至商業模式的變革。」王勇強調。  成果:落地高質量場景,賦能「十三五」智能製造  眾所周知,工業網際網路作為國家政策,對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提出了跨行業、跨領域的要求,目前正在成為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原動力。
  • 中原銀行王軍:銀行數位化轉型需破解「數據孤島」難題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王軍在24日舉行的「2020卓越競爭力銀行峰會」上,談到後疫情時代銀行數位化轉型之道,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認為,「無論是從宏觀角度還是銀行自身發展而言,在數字經濟大潮之下,商業銀行始終面臨能力短板和本領恐慌,數位化轉型已迫在眉睫。
  • 數位技術賦能普惠金融,希伯倫科技加速業務轉型
    疫情影響下,數位技術的應用價值更加凸顯,社會數位化進程明顯加速,金融科技的力量已引起了各方重視。10月26日閉幕的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張文武認為,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特殊時代背景下,要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誰能抓住金融科技創新的戰略制高點,誰就能成為這一歷史劇變中的先行軍、建設科技強國的擔當者和市場競爭中的領頭雁。
  • 乘「新基建」之勢,西門子以Xcelerator為企業數位化轉型賦能
    近年來,隨著5G、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數位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一些製造企業開始尋求數位化轉型,探索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而至,在給各行各業尤其是製造企業帶來了復產復工壓力的同時,也讓更多企業將目光投向了數位化生產。今年5月,「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意味著「新基建」建設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 工業網際網路正在賦能千行百業的數位化轉型
    打開APP 工業網際網路正在賦能千行百業的數位化轉型 央視網 發表於 2021-01-15 10:11:34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5G
  • 優選好生活:合伙人模式搶佔先機 多鏈條賦能推進行業數位化轉型
    自2017年以來,依託元知集團科技數位化能力,優選好生活基於人工智慧、大數據、VR/AR等底層技術,有效連接供需兩端數據孤島,將數位技術應用於從信息融通到交易完成的各個環節,率先打通了房產、租賃、汽車、康養、金融、保險等六大非標大宗商品業務交易場景,推進數位化轉型步伐。
  • 打通業務流程的「最後一公裡」,RPA賦能銀行業數位化轉型
    一直以來,銀行都是數位化轉型最為迫切的行業之一。員工的日常工作中充滿大量基於規則的數據操作,同時對業務處理的準確度、時效性以及敏捷性都有著極高的要求。為了有效實現降本增效,進一步提高員工和客戶滿意度,將企業建設成真正的數字驅動型組織。
  • 摩天之星:數位化轉型,賦能企業新未來
    數位化轉型是2020年企業面臨的最大課題。正如馬雲重慶智博會8分鐘演講中說的,2020年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有一件事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數位化。數位化過去只是讓一些企業活得更好,但今天,它是所有企業活下去的關鍵。為此,摩天之星"創新總裁班"推出《數位化轉型與品牌營銷》課程,助力企業順利數位化轉型。
  • 雲上體驗,賦能升華,神州數碼助推數字效能提升
    在剛剛結束的29日武漢「雲領變革——數位化轉型新技術高峰論壇」上,神州數碼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郭為就雲和大數據在數位化轉型中的價值做出了如上解釋。立足新興技術手段,匯聚賦能平臺雲、大數據一直以來都是數位化轉型中亙古不變的議題,是國內數字中國戰略落地的重要依託。
  • 【觀察】中國電子云:為政企數位化轉型而生,安全為先築牢轉型底座
    特別是隨著數字政府、數字城市建設力度的加大,雲基礎設施的建設項目正趨向集成於數字政府和數字城市建設項目中,這說明了過去政企數位化轉型更強調基礎設施的建設,而今天則更側重運營,政企數位化轉型進入了新的階段。二是,從政企技術需求看,過去單純的私有雲同樣也滿足不了政企多租戶的需求,專屬公有雲的建設成為政企數位化轉型的首選,政企客戶需要能自己部署和管理專屬於自己的產品化公有雲,而不是簡單的私有雲。
  • 破譯數位化的遺傳密碼:傳統企業組織轉型的「雙螺旋」引擎
    商業世界亦是如此:面對席捲全球的數字革命,缺乏數位化DNA的企業必將面臨生存危機,構建數位化組織勢在必行。   面向未來,數位化組織應實現各部門、各維度上的全面數位化轉型。在下圖右側所示的理想願景中,各個部門應實現基於信息及數據流通的業務賦能、面向用戶及商業夥伴的統一規劃和協同運營、並具備前瞻創新的數位化思維模式,全面實現技術、業務、人才等方面的數位化轉型。
  • 【觀察】科技至數,賦能數字中國「攀登者」
    毫無疑問,在數位化、智能化的全新時代,數據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甚至國家間競爭的關鍵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說,下好數據這盤「先手棋」,讓數據賦能中國的千行百業,讓整個行業和產業具備超強競爭力,不僅是邁向數字中國的必由之路,同時更是整個社會需要去攀登的另一座「高峰」。今天,電商及其衍生的龐大產業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張「新名片」。
  • 五中全會解讀:加速核工業數字信息賦能發展
    當前,核工業信息化手段建設滯後,核工業數字信息融合發展仍然在起步階段,推進先進信息技術與核工業的深度融合,加速數位化轉型是提升核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核工業作為一個複雜巨系統,產業鏈長,涉及專業領域廣,協同體系複雜,推進數字信息融合發展需要從多層面、多領域、多環節全面推進,迫切需要系統謀劃、統籌兼顧、著眼整體,準確把握問題核心和關鍵,推進先進數字信息技術與核工業的全面深度融合。
  • 數字政通吳江壽:企業數位化轉型必須與行業形成優勢互補
    ,或者賦能的企業來說你是優化了商業模式還是認為可以改變他的商業模式?陳宇飛:我們也是做數據服務這塊的,怎麼賦能自己也好,包括賦能用戶也好,我們覺得數位化進程是必然的,我接觸的是這幾年一直跟很多傳統製造業做很多的服務,包括走訪,發現他們不管在生產方式上還是工具上,相對來說應該還是還是有點落後,過程中我還是蠻想分享一下,我接觸這麼多製造業的一些感受,數位化。
  • 亞視主席鄧俊傑:ATOP為企業數位化轉型賦能
    近日,鏈虎財經一行到香港亞洲電視臺(英文簡稱ATV)總部進行了參觀,並和其主席鄧俊傑深入交流,他就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企業數位化轉型及亞視為何投資交易所等問題進行了講解。因此對於實體經濟數位化的未來有著深刻的見解,他認為,數位化可以幫助企業在企業成長乏力的情況下,尋求新的增長點、發揮數據價值,結構性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未來的實體經濟必將利用數位技術進行轉型升級,傳統企業們面臨著新時代數位化大潮的衝擊,要麼遭淹沒,要麼積極轉型應對。
  • 從大數據視角看銀行數位化
    大數據通過電商、社交傳媒、移動終端等數據源,獲取客戶的基本信息(如喜好)、行為信息(如瀏覽時長、頻率)、金融信息(如風險、產品偏好)、供應鏈信息(如生產、流通)等,建立客戶標籤體系,助力銀行構建客戶360視圖,準確甄別、預判客戶行為和需求變化,「對症下藥以行之有效」。某行高淨值客戶李某理財3年,資產逐月增長,從未投訴。
  • 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 讓「小企業」牽手「大夥伴」
    面對數位化轉型門檻高、費用貴、周期長的普遍困惑,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今日啟動「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提供的普惠服務和資源,讓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路上有了大夥伴。  開放普惠,以平臺賦能轉型  「本次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部分中小企業亂了陣腳,而這部分企業多為傳統的非信息化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