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工智慧遇到雲測試,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2020-11-29 IT168

  原騰訊副總裁吳軍在他的《全球科技通史》中介紹道:能量和信息是衡量人類科技進步的兩把標尺。科技的演進,一是能量利用效率越來越高的過程,二是不斷用信息去代替能量的過程。

  無論是蒸汽革命還是電力革命,本質都是圍繞能量進行的;而信息化革命和智能化革命卻又是圍繞信息的利用效率,它考驗的是單位能量處理信息的能力。如今,我們正步入到智能化時代,以智能APP、智慧交互等為代表的新產品、新業態給人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此前工信部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截至到2018年年底,中國的手機APP數量接近449萬,全球排名第一。作為APP正式上線的最後一道工序,軟體和系統測試的環節,也不可忽視。而隨著新技術的演進,雲測試異軍突起,它大大提升了傳統測試(單位能量)對於軟體和系統測試(信息處理)的效率至少30%,同時還將測試的成本降低至少50%。也正因如此,過去傳統的外包測試正在被逐漸顛覆,以Testin雲測試為代表雲測試模式成為眾多企業的首選項。

  但你有沒有想過,當我們將AI技術應用到雲測試之中,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

  就拿雲真機測試來說,過去測試者在線使用雲真機開展測試時,需要手動運行測試點,在真機界面尋找按鈕並作操作所需要測試的步驟進行腳本錄製。由於不同手機界面查找按鈕的方法不一樣,錄製的腳本無法復用到其他的機型。且首次錄製腳本的成功率往往在50%左右,需要進行另外一個步驟「真機調試」,經過資深測試專家調試後優化的腳本才可以批量執測。如今,測試者只需打字輸入測試步驟,系統將自動識別自然語言,轉化為自動化腳本,不需真機調試即可批量執行測試,錄腳本及調試較過去省時30%-50%。

  對於企業用戶來說,不再需要自己或者僱專人從頭開始寫腳本,Testin雲測將腳本分化為不同的執行段落進行模塊化沉澱,企業用戶通過「拼積木式」的操作方法即可以快速錄製所需腳本,實現效率指數型增長。在腳本生成階段,利用自然語言理解與翻譯技術,實現從自然語言用例到自動化測試腳本的自動化生成;在腳本執行階段,引入基於深度學習的字符與圖標識別技術,大幅提升自動化測試的容錯性;在執行異常的識別與處理階段,集成目標檢測、增量學習、近似學習等技術,實現高效的異常檢測與處理。

  這樣一來,一方面,智能腳本錄製大大降低了自動化測試門檻,使得測試場景更豐富,腳本更為精準,操作更為便捷,極大減少了人工手動幹預。另一方面,智能腳本錄製可實現測試經驗移植以及腳本復用。過去調試後腳本優化階段需要依靠資深測試工程師經驗開展,現在則由雲端腳本案例庫沉澱匹配,且測試腳本與APP及手機設備剝離,腳本庫雲端獨立可復用。反過來,不斷積累的腳本數據訓練系統實現更精準極速的腳本匹配與錄製。

  據了解,2020年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軟體質量工程(iSQE)峰會將於重慶舉辦,Testin雲測試CTO陳冠誠作為受邀嘉賓將在10月23日的上午進行主題為「AI在雲測試領域的應用和實踐」演講,並於下午進行主題為「產業人才新模式分論壇:軟體產業人才規模化培養」的圓桌討論,共同與國內外知名企業精英多維解析不同經典。

  作為雲測試模式的開創者和引領者,Testin雲測相信,在AI技術的加持之下,未來的雲測試必將貫穿全鏈路,智能化雲測試也必將大放異彩。

相關焦點

  • 量子技術與AI的碰撞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打開APP 量子技術與AI的碰撞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極客公園 發表於 2020-03-13 16:19:02 (文章來源:極客公園) 當我展望未來,並且談及如何推動進步時,量子技術會是我們武器庫中的一把利器。
  • 人工智慧與斯諾克的碰撞,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呢?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其實簡單說,就是讓機器模擬人的各種能力,完成原來只有人類才能完成的任務。
  • 容器遇到精準醫療 會發生什麼化學反應
    從去年底開始到今年,華為在全國範圍內舉辦「華為雲技術私享會」,旨在通過對雲技術的深度分享、交流,助力更多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8月31日下午,華為在北京舉辦了「華為雲技術私享會」北京站,在會上金橡醫學樓峰就金橡醫學攜手華為雲建腫瘤精準醫療基因大數據分析平臺進行了分享。同時,華為的6位專家也對華為雲的各方面技術進行了解析,並詳細介紹了華為雲最新的產品服務和應用方案。
  • 人工智慧意識的定義,測試和分級
    一個系統可能不能——或不想——進行像圖靈測試這種經典的意識評價測試。它可能對不同的時間尺度起作用或者非常牢固,MIT的宇宙學家Max Tegmark表示,實際上它佔領著由它自己的法則所支配的平行宇宙。人類首先遇到的外星人可能並不是來自於其他星球,而很可能是他們自己所創造的。我們並不能假設它們會首先和我們聯繫。
  • 關於人工智慧的測試,機器人是否擁有情緒?霍金預言會成真嗎?
    ,霍金先生曾經也說過,人工智慧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這極有可能會將人類推向真正的毀滅邊緣。 科學家展開了這樣一項人工智慧測試,目的是為了測試人工智慧的情緒與人類之間會做出怎樣的相關反應。
  • 當日式嚴謹遇到法式浪漫,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當顧客在追尋美食的路上遇到Ta Vie旅,他們將由日籍總廚佐藤秀明以各式亞洲優質食材,透過現代法式烹調技巧,展開一段返璞歸真的飲食旅程。「純粹、簡約、時令」總括了Ta Vie旅 的料理哲學–以簡約而精確的烹調技巧、調味和賣相,帶出優質且時令的食材中最純粹、細膩的原味,讓食材成為最受注目的主角,而顧客則品嘗到最真、最極致的味道。
  • 用人工智慧預測有機化學反應——來自翻譯神經網絡的啟發
    通過將原子當作字母,分子當作單詞,IBM的人工智慧軟體正在借用機器原先翻譯語言的方法,來預測有機化學反應的產物,這可能會加快新藥開發的速度。「不再是把英語翻譯成德語或漢語,我們讓這個人工智慧觀察數十萬、數百萬的化學反應,讓它學習有機化學『語言』的結構,再讓它試著預測可能的化學反應產物。
  • 人工智慧想要窮舉化學反應 探索地球生命如何起源
    他們會明確問我什麼類型的分子和什麼規格。這可能需要一周甚至於十年時間,這完全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克羅寧意識到,即使這對人類來說是一個困難的問題,但對於機器學習機器人來說,完成這個任務可能並不困難。「我們可以讓一個機器人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開始混合隨機化學品,看看會發生什麼?換句話說,就是各種混合併觀察結果?」克羅寧說道。所以他決定開發一個。
  • 當北化美景遇上「化工濾鏡」,來看看會產生怎樣的反應吧!
    來到北京化工大學你是否也好奇過在這裡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北化美景與「化工濾鏡」相遇與硫酸和硫氰化鉀反應仿佛只要一伸手就能觸摸到寶石藍色的空氣二價鎳的銨離子配合物遇到了丁二肟是否讓你想起和小夥伴們一起圍著山楂樹
  • 人工智慧要是超越人類,會發生什麼?
    每日心選有最全面的答案,有三條故事線:這三個結果的不同,來自人工智慧出自怎樣的公司之手。「上梁不正、下梁歪」有怎樣價值觀的公司會創造出怎樣價值觀的人工智慧。
  • 人工智慧測試:關於無人車測試的案例研究
    概述本篇文章主要是講述在人工智慧應用領域對智能性的測試,基於場景和任務的測試體系的描述,以及介紹了如何設計智能性測試中基於仿真的測試及其測試指標,並在智能車這一典型人工智慧領域舉例說明。2. 無人駕駛和人工智慧人工智慧(AI)通常是指機器表現出來的和人類類似的智能。現如
  • 深圳前海與劍橋、北大將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劍橋、北大、前海,單拿出一個名字,都足以吸引人們的眼球,而當國內外最頂尖的知名學府與舉世矚目的熱點發展區塊結合在一起,他們的合作能夠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更讓人滿懷期待。可以預見的是,劍橋、北大與前海的結合,絕不只會是1+1+1=3的數學疊加,在大灣區時代催化下,三強聚合將掀起一場創新風暴,迸發出不可估量的能量。(王森)
  • 將液氮注入「水寶寶」裡,會發生怎樣的現象呢?老外親自測試
    將液氮注入「水寶寶」裡,會發生怎樣的現象呢?老外親自測試在小的時候我們都玩過「水寶寶」這種遇水變大的透明球,從小賣部購買來一包水寶寶的「幼崽」,將它們放入水中,不過幾天時間就可以長成巨大的水球,水寶寶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有傳言說水寶寶還可以生出「小寶寶」。但長大後才知道,這都是小朋友口口相傳的謠言而已。那麼如果將液氮注入水寶寶裡,發生怎樣的現象呢?
  • 阿里雲上半年營收猛增,釘釘與雲形成化學反應
    阿里雲再一次在IDC中國公共雲服務商的評選中排名第一,反映出阿里雲不斷強化的市場領先地位。【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8月21日報導8月20日晚間,阿里巴巴公布2021財年第一季度業績,雲業務增長強勁
  • 華為以人工智慧產業雲,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基於此,繼軟體開發雲之後,華為通過構建人工智慧產業雲,打造智能世界的「黑土地」,並以「普惠AI」的新方式,希望推動中國數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華為認為,城市是一個有機生命體,相關數據互相打通,部門之間的業務聯繫會更加協同,整個城市的管理會變得更加高效便捷。因此,通過物聯網設備會自動將信息傳遞迴來,之後進行自動幹涉,使得整個城市的運行變得更加智能,同時基於統一技術標準與架構的城市數字平臺,可以為城市精細化協同提供技術支撐。
  • 我們對待人工智慧的態度應該是怎樣的
    我們對待人工智慧的態度應該是怎樣的 祁萌 發表於 2020-03-31 11:36:45 一種對人工智慧的迷信一直在全球遊蕩,眾多學者和產業實踐者希望能夠將這種迷信終結
  • 從數位化生存到「雲測試」,中國網際網路的前20年
    1999年的72小時網絡生存挑戰賽最後的結果並沒有太意外:僅僅幾個人完整的通過了測試,大多數人都在中途因為「饑寒交迫」而退賽。2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挑戰賽早已被人忘記。現在回看當年這個活動,不免會覺得有些搞笑。畢竟我們現在早已習慣了在網上點外賣、叫車、網購,在一聲聲充滿魔力的「買它!買它!」之中,一遍又一遍清空自己的購物車和銀行卡。
  • 如何基於1000多萬個化學反應 加速合成人類所需的化合物?
    化學反應也如同下棋其實,化合物的產生和下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相關的化合物可以被分解成基本組成成分,這些成分便是「棋子」,而電腦程式為這些「棋子」提供不同的路徑,然後再在實驗室中將它們合成。當然,理論上來看這似乎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在實踐中卻遇到了困難。
  • 人工智慧測試表現,它會選擇反駁人類行為,或印證霍金預言!
    如今已經進入了人工智慧社會,人工智慧出現後改變了人類原本科技,正是因為它們的出現才讓人類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可是自從人工智慧出現後,讓眾多個體家們感到擔憂,擔心他們未來很有可能會發展成為不可控階段,最終走向毀滅狀況。
  • 「5G+雲+人工智慧」組合 產生顯著溢出效應
    它依託的,就是騰訊雲計算技術構建的數據共享政務雲平臺。「5G+雲+人工智慧」的組合,產生顯著溢出效應最新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雲上的IT基礎設施佔比超過了傳統數據中心,成為市場主導者。這反映出,「企業上雲」已完成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雲計算技術的普及,讓人工智慧這樣需要海量數據和大規模投入的前沿科技不再高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