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過去的舊唱片時代,現在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一首「爆款」歌曲的出現。今天就讓小編為大家盤點幾首引發超乎尋常效果的歌曲吧!
一 趙雷——成都
在眾多面向大眾的音樂綜藝面前,許多優秀的音樂人嶄露頭角,已經30歲的趙雷憑藉一首《成都》一鳴驚人,一夜之間刷遍朋友圈。
《成都》是一首可以讓人瞬間安靜下來的歌曲,緩緩流淌出來的旋律,讓人聽著非常的舒服。 《成都》這首歌單聽旋律,就有一種濃烈的80年代末歌曲的風格,配合著趙雷的輕吟淺唱自然的融入到歌詞中。
真正觸動聽眾的是極具畫面感的歌詞,閉著眼睛,聽著撩人的吉他聲音=,仿佛走進了趙雷歌曲中的成都,不僅僅是單純的懷舊,更多的是想在這個城市駐足。
因為一首歌愛上一座城,毫不誇張,趙雷的《成都》唱的是自己,卻讓聽眾回想起自己曾經居住的城市,眷戀滿滿。
17歲在地下通道賣場,18歲走進酒吧,20歲選擇去流浪直到如今趙雷抱起吉他唱起民謠已經14年了。從無人欣賞到火爆民謠圈,趙雷打動人心的不僅僅是對生活的感悟,更是對創作歌曲的態度。
二 毛不易——消愁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做過一個假設:「假如有一天我有了錢,有了時間我會去做什麼?」每個人對未來都有滿滿的期待,都會肆無忌憚的去幻想「如果」。毛不易的歌曲有一種力量,讓所有的人走進他的歌聲中,體會他創建的那個烏託邦。
今年的一檔節目《明日之子》讓一個23歲的青年走進大眾的視野,一首輕鬆活潑的《感覺自己是巨星》,讓人們發現了毛不易的奇才他被稱為怪咖。當人們都在期待他接下來「另類」時,歌詞強大深沉的《消愁》讓我們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一杯敬故鄉,一杯敬遠方;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往,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
聽著歌詞,仿佛不知不覺就痛飲了這八杯酒,卻烈到心裡,嗆紅了眼眶。毛不易用少年睿智熬成了歌詞,用看穿世事的心靈譜出旋律。
三 樸樹——送別
唱起《送別》樸樹的樸樹,在直播間潸然淚下,哽咽了嗓子。據說《送別》背後有一個故事。
那一年,李叔同還不是弘一法師,尚未出家。站在門外的好友許幻園喊出了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去。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的叫聲,仿佛也沒聽見。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的傳世佳作。 《送別》一詞寫的是人間的離別之情,述的是人間美好之緣,構築的卻是人生的風景。
44歲的樸樹一生中經歷了太多的送別,他送別了年少時意氣風發被稱為「當紅歌星」的自己;他送別了曾經的摯友吉他手程鑫;他送別了自己曾經的愛情,和周迅那段被眾人看到的過往;在消失的七年裡,他送別了一個不會說話卻總是聆聽他孤獨的朋友——一隻叫大象的金毛犬。
此時的樸樹老了許多,但依舊是過往熱愛音樂的少年。送別唱出了樸樹自己的心聲,唱哭了觀眾也唱哭了他自己。
儘管他送別了不可迴轉的歲月,但如今他依舊是執著少年赤子心的音樂才子。
四 張碧晨、楊宗緯——涼涼
打開qq音樂2017年第一季度的點播排行,一首用絲竹管樂的古風歌曲《涼涼》雄踞榜單。
原唱楊宗緯和張碧晨聲音特質都是渾厚深情,兩人的對唱更是切中了白淺和夜華三生三世的糾葛,兩人生生世世也要彼此眷戀的情緣。
歌詞方面,《涼涼》的詞句把書中最經典的場景——桃林鋪設出來,令人神往。譚璇的作曲功力不可謂不深厚。旋律抓耳前奏感染力強,將三生三世糾纏不歇的愛恨情仇緩緩道來。
很少有古風歌曲能風靡大街小巷,許多人即使沒看過電視劇,卻不能說自己沒有聽過這首歌。
五 李宇春——流行
在這一年冬天中,聽到一張華語音樂作品,也是第一次在音樂中感覺到人類對科技的思考。在《流行》這張專輯中體現出它對科技的思考,對流行的疑問。
用一句話形容李宇春正好:大眾過時的偏見,早已經跟不上她創意的腳步。
《流行》說的就是當下的時代,手機電腦一切的電子產品充斥著世界,人們創造出來網絡世界。可是到如今究竟是人們控制著科技,還是科技奴隸著人類?
《流行》這張專輯,就像一個問號敲打著聽眾,在這個信息高度發展的時代,你是不是可以做到有勇氣活的鮮活跳躍?有沒有可能跳出枷鎖的想法?
偶像的意義是藉助音樂傳播能量,而李宇春能站在潮流的前段,正是因為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在引人深思,用音樂向世界傳達一種想法。
六 嘻哈風潮
整個夏天,人們都被躁動的嘻哈席捲著。音樂人Tieey T的微博粉絲由10萬飆升到218萬。PG ONE的粉絲更是從參加《中國有嘻哈》之前的三萬狂漲至350萬。中國嘻哈對音樂市場的衝擊已經大到足夠影響世界。
漫威大片《蜘蛛俠》欽點PG ONE為電影打造主題曲《英雄歸來》,並成為中國區的嘻哈大使。由大鵬導演的《縫紉機樂隊》也邀請了小青龍演唱主題曲《熟料袋》,嘻哈文化已經成為了華語樂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七 張惠妹——偷故事的人
低吟淺唱卻有著排山倒海的力量,這句話形容張惠妹最恰當不過。自她1996年出道,到今天已經有21年了。
每一年每一天,在傷心的時候聽她的歌仿佛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當你聽著《我最愛的》、《記得》的時候,熱淚盈眶的時候她偷走了你的故事;當你在KTV尖叫著唱著《火》的時候,她已經偷走了那個瘋狂的你。
張惠妹的新歌《偷故事的人》中有一句「我常常在想,你們聽的究竟是我的歌,還是你們的故事。」
張惠妹的歌中永遠有一種感情,匯聚著大多數人的故事。當你在聽這首歌的時候,你想的是什麼?是張惠妹的故事?還是自己?我仿佛在歌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許多人說聽著這首歌有一種舒服的感覺,可能《偷故事的人》中偷走的故事恰恰是你過往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