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內,長江邊,樂聲悠揚。
在武漢,有這樣一所高校,聚集了一批熱愛音樂年輕人,校園裡的每縷空氣都帶著音樂的氣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坐享江景琴房,獨攬一線江景。
他就是武漢音樂學院,華中地區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高等音樂學府,承載了無數音樂人夢想和希望的地方。
2020年11月19日,是武漢音樂學院67歲生日。
作為武音人,你還記得在武音的點點滴滴嗎?來一起祝母校生日快樂吧~
坐落在武昌古城內的武漢音樂學院,至今已有67年建校史。他的建校起點在1953年,建校之初叫中南音樂專科學校,後來改名為湖北藝術學院、湖北藝術專科學校,1985年正式改建定名為武漢音樂學院,開啟了這座音樂學府的新時代。
校內的都司湖見證了武音的誕生和變遷,守望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熱血青春。
武音的八字校訓「立德、自強、崇文、精藝」,時刻激勵著每一位學子。於1991年落成啟用、2003年巨資改裝的編鐘音樂廳,舉辦了太多令人難忘的音樂會。曾經在音樂廳裡聽音樂會時的激情澎湃,至今仍難以忘懷。
幾十年來,學校源源不斷為社會輸出音樂人才。從這裡走出了很多優秀校友,歌手華晨宇、朱樺、楊臣剛、黃鶴翔、歌唱家湯燦……現在,在全國甚至世界的頂尖比賽裡,能聽到越來越多武音人的聲音,看到武音人的身影。
作為武音人,即使畢業多年身處外地,一旦提起母校,心底仍會感到無比的驕傲自豪。
不是所有學校都像武音這樣,在課堂上向窗外一瞥就是浩瀚壯闊的江景。奔騰的長江水、大氣靚麗的跨江大橋一覽無遺,站在教學樓上還能看到不遠處的黃鶴樓。
無論是上課還是走樓梯,都能透過玻璃窗欣賞視野無遮擋的一線江景。每天看著美麗的江城風光,心情也會明朗不少。
你知道清晨/夜晚俯瞰武漢的江景有多美嗎?在琴房大樓練過琴的武音人知道。琴房大樓是武音人在學校除了寢室的第二個「家」,一共24層,是湖北省最高的大學教學樓。其中部分琴房因為正對江邊,窗外江景盡收眼底,被稱為「江景琴房」,非常搶手。
這樣優越的學習環境,也成為了學生們在同類學校中選擇武漢音樂學院的理由之一。沒錯,就是衝著「江景琴房」來的!
絕佳的地理位置不僅僅是一線江景,還有四年也吃不完的武音美食。
武音位於武昌腹部中心,美食環繞,除了校內食堂,還包括必不可少的「編外食堂」。在武音,到了飯點,人最多的地方不是食堂,而是學校附近的美食街。
△武音老校區裡的食堂
花堤街是武音最受歡迎的「編外食堂」,每天臨近飯點,平靜的小巷子裡漸漸人潮湧動、摩肩接踵,熱鬧得仿佛一個熱門景點。
騎車的、走路的、送外賣的……都擠在這個小巷子裡,每個人都在緩慢移動人潮中,思考尋覓自己即將「寵幸」的那家店。
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在這條街上選擇吃什麼,大概率會挑花眼。一條看似逼仄的小街巷裡,應有盡有。五穀雜糧煎餅、雞蛋灌餅、蘭州拉麵、重慶雞公煲、麻辣燙、麻辣香鍋、砂鍋、蓋飯、雞排飯、紅豆餅……一眼掃下來,至少有幾十種美味,都是價格實惠味道好。
花堤街上除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美食,還有樂器修理店、書店、花藝、禮服租賃店、手機維修店,可謂是武音人的萬能小市場。
從花堤街的一個路口下斜坡之後,就是文明路,雖不及花堤街熱鬧,但也「藏」著令武音人魂牽夢縈的美味。
文明路上的「一樂壽司」和「故鄉的小吃」都是武音人私藏的寶藏美食店。
離老校區較近的美食一條街是讀書院,不同於逼仄的花堤街和文明路,讀書院更符合大多數人眼中學校后街的樣子。
在音樂學院附近,街上當然少不了琴行、樂器店、樂隊排練室等和音樂相關的店鋪。
除了樂器店,小餐館是這條街上的主角,是武音學子聚餐的好地方。點上燒烤配上幾道小菜,和同學朋友把酒言歡,從學習聊到感情。
愛愛糊糊和旁邊的炒飯炒粉是很多武音人來讀書院的動力之一,開了一二十年的愛愛糊糊是很多女生的最愛,甜甜的糊米酒加上小湯圓、葡萄乾、紅/綠豆沙,口感細膩、綿軟香甜。
可以自行選擇糊糊的溫度,常溫、溫熱、燙嘴的都有。六塊錢一小杯,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喝起來都很舒服~
此外,武昌的司門口、大成路都算是武音的「編外食堂」,每條街上的美食都曾填飽過武音人的胃,溫暖滋養了一批又有一批在武音追夢的年輕人。
提到武音美食,當然不能忘了芳芳牛雜,遠近聞名的地道牛雜館,有地理位置優勢的武音人已是這家店的常客。
「在武音上學,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體重,真的會一不留神就月半。」一位參加軍訓沒幾天就長了五斤肉的武音人感慨道。
武音很小,逛遍全校只需小半天;武音很大,裝下了太多人的青春。在武音,有些事,只有真正把青春灑落在這裡的人才知道。
每年春天,展演樓旁的櫻花會如約而至,武音被點綴得浪漫起來。
展演樓裡的編鐘館內有1比1的比例仿製的曾侯乙編鐘,在這裡就能聽到編鐘的聲音。
櫻花謝幕後,同樣如約而至的還會有令人窒息的石楠花海,曾經的掩鼻而逃,如今也變成了一段特別的回憶。
每天六點搶琴房,是每個武音人都會經歷的痛吧。到武音上學之後,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睡懶覺了,早上五點五十八就開始瞪大眼睛搶琴房。臨近考試的時候,搶琴房會搶到懷疑人生。相信有很多人都吐槽過學校的定琴房系統。
學校的琴房電梯還有一個規律,永遠到你這層就滿人。教學樓的電梯更是同理,走進去就超載。
等到武漢秋風起,冬雨至,濱江的武漢音樂學院就開啟了妖風肆虐模式。這時候,濱江校區的垃圾桶裡會長滿被風吹爛的雨傘。所以,在武漢音樂學院上學,冬天一定要多備幾把抗風力強、傘骨好的雨傘。
在武漢音樂學院,一定要好好學習,至少學習態度不能輸給大橘。大橘,武音神出鬼沒的學霸貓。特點,愛蹭課。
△花堤街上的貓
大橘除了愛去上課還愛去圖書館一樓咖啡館,悠閒的趴在椅子上,享受愜意的午後時光。
想要尋找武音的歷史底蘊,一定要去老校區,從濱江校區步行10分鐘左右即到。老校區裡的幾棟老建築很漂亮,天氣好的時候,老校區門口的草坪上總能看到拍照的人。穿上復古的服裝,搭配老建築背景,復古文藝大片的感覺就出來了。
晚清時期,湖北省最高學府兩湖書院的舊址就在這裡。
所以,在老校區裡有一些比武漢音樂學院建校歷史更悠久的東西,比如都司湖、四棵松廣場。
老校區雖擁有悠久的歷史,但一點也不沉悶,只覺得寧靜悠然。都司湖旁的水杉林在陽光的照射下,有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坐在杉樹下石凳上,浮躁的心被撫慰平靜。
教學樓裡時不時傳出附中學生練琴的聲音、操場上的年輕人正肆意揮灑汗水、宿舍樓的爬山虎靜靜的享受陽光、路旁的橘子樹上結滿了黃橙橙的小橘子……
一切都是最好的模樣,一切都是那麼的令人難忘。對於武音的男同學來說,同樣忘不了的還有位於司門口的男生宿舍,「北少林」,以及曾經沒能好好珍惜的武音美女。
67年,有太多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的年輕人和武音相遇,然後又分離散落在世界各地。67年,武音變化很大,花堤街的店鋪也更新了很多。但武音人對學校的熱愛、和一提起母校時的那份自豪永不會變。
@徐圖圖想去看海
懷念當年寒冬酷暑在琴房練琴的日子,雖然沒有空調,但是快樂。
@Dream
6年前畢業的我,住了四年沒有空調的宿舍,其中一年連衛生間都在走廊盡頭,那時過得也很快樂。
斯耐爾藝術@杜
音樂學院的路很短,但是都是用生命的青春的記憶鋪就;音樂學院的樓不高,但是都是用時光裡春天的氣息來建築;感謝母校各位恩師的教誨,成就我人生路上的點點星光。
@Narzisse
我真的懷念母校,感覺那個時候雖然每天很忙很累,但也過得特別的充實。
@小狂嘰_璇子
老校區馬路對面的糊糊,全校有名!畢業這麼多年了,還想念著。
@周先生
在武音的四年,是我人生中最快樂、最難忘的四年,留下了很多,有笑,有鬧,有苦,有痛……冬天起早,一碗胡辣湯配油條,騎上小電動就去上課了,中午下課花緹街上吃個蓋澆飯,經濟實惠。春天到了可以賞櫻花,約上三五同學一起踏青,郊遊,看看電影喝喝茶。圖書館偶爾和同學研究研究扒譜和即興伴奏……
@Dean嘉
作為一個2000年起就開始讀武音附小的我來說,幾乎大半記憶就是在這巴掌大的老校區裡度過的。記得剛來的時候都司湖比現在大一些,食堂也不在現在的位置。現在的草坪是一棟樓,花堤街也沒有這麼熱鬧。湖邊的操場是可以踢足球的,還有生鏽的雙槓可以坐著聊一下午的天。校門口還有火紅的消防隊,賓朋滿座的金鵬酒店,旁邊的人民電影院還看過老夫子。沒裝修的編鐘音樂廳還有我唱歌的視頻,新校區的民樂廳還有我畢業音樂會的回聲。這些都是我對武音的記憶,也是我少時到青春的回憶。
@天行子
武音這輛車,上來了許多熱愛音樂的孩子,下去了許多才子才女。祝願武音生日快樂,以後培養出更加優質的音樂人。感謝武音四年來的照顧。希望每一個來武音,有夢想的孩子,能夠堅持下去。作為武音人非常自豪,我愛我校~
@熊貓先森
作為2001級學生更多的回憶,都在老校區:四、都司湖、編鐘音樂廳……
@瑩瑩K
我想學校的麻辣燙,想學校的豆花,想我們的724,轉眼間畢業六年了,每當看到關於武音帖子,就有兩個字迸出—「驕傲」~我為我是武音人驕傲
@揚琴·珺兒
曾經在1942號琴房裡練了四年琴,親眼看著鸚鵡洲長江大橋從無到有,從一點點開始建,直到合龍。當時一直很羨慕在另外一面琴房的同學,因為她們天天都能看到武漢長江大橋,長江大橋的夜景很美,橋被不斷變化的霓虹燈包住,江對面也是五彩斑斕的燈光。
無論世界多大,武音永遠是「家」。
武漢音樂學院,67歲生日快樂!
出品:武漢十點半文化傳播
編輯:葆芩 攝影:Raveran 主管:龍喬
熱點原創發布
#非凡城市AI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