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媛莉
怎樣的青年才叫優秀?什麼樣子才是歌裡唱的,用青春擁抱了時代,用生命點燃了未來?看看下面這份名單,你心裡就有數啦。
4月19日,共青團四川省委發布「四川青年五四獎章」擬表彰名單,進行公示。通過初步提名、事跡展示和大眾評審會、專家評審會兩輪公開投票評選,從全省各地、各系統、各單位和個人積極申報的名單中,評選出擬表彰「四川青年五四獎章」個人11名;擬表彰「四川青年五四獎章集體」5個;擬表彰「四川青年五四獎章」提名獎個人10名;擬表彰「四川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提名獎5個。
封面新聞從共青團四川省委了解到,「四川青年五四獎章」是共青團四川省委、四川省青年聯合會授予四川青年的最高榮譽,旨在樹立品德高尚、貢獻突出的優秀青年典型,集中反映當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
自1997年首屆評選以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已經連續舉辦了20屆,共表彰268名個人和29個集體,含金量極高。
獲此殊榮實屬不易,那麼這次到底有誰上了光榮榜?封面新聞帶你看看他們的故事。
一、第21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擬表彰個人
1石毅事跡材料
石毅,男,漢族,1979年11月出生,致公黨黨員,博士研究生,現任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學術期刊部副主任,研究員。
石毅長期致力於致盲眼病疾病基因及致病機制研究,取得了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的系列原創性成果。提出大樣本高通量測序和大數據智能解析方法,先後鑑定9個疾病相關基因和56個致病新突變,定位多個疾病連鎖區域和位點。發現全球首個近視致病基因並闡明其分子機制,揭示致盲眼病基因致病機制,得到國內外同行認可。建立早期基因檢測和分子診斷方法並用於臨床推廣,覆蓋華北、華東、華南、東北、西南等大部分地區,直接受眾7萬餘人,部分疾病的診斷準確率和治療有效率明顯提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四川省傑出青年基金1項、四川省科技支撐計劃1項、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1項。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收錄52篇,總影響因子260,被引700餘次),第一和通訊作者(含並列)SCI論文25篇(總影響因子120,被引300餘次)。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8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四川省「傑出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
2白樹華事跡材料
白樹華,男,漢族,1981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現任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重型裝備有限公司核電石化公司核電容器廠鉚焊工段核電班焊工,高級技師。
白樹華從焊接的「打雜工」,成長為精通鎢極氬弧焊、手工電弧焊、自動焊、窄間隙、熱絲TIG等操作技能,取得12項壓力容器證書、19項民用核電焊接資格證的高級技師,參與大量核電容器產品的研製及焊接工作。在國內首臺CAP1400核島主設備堆芯補水箱的封頭與支柱焊接中,以高超的手工焊技術連續8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保證了首次焊接此類全位置的管板結構打底一次成功,焊後變形也全部控制在了技術標準之內;在該項目的封頭組對主焊縫焊接中,帶領班組十餘名成員,連續道班堅持在封閉後容器中環境溫度50度的空間內操作近40天,克服惡劣酷暑高溫焊後檢測一次合格,為企業首臺核電容器完成做出較大貢獻。參與的依託項目AP1000核電三門1號機組主管道焊接中實現零缺陷,管座焊接變形控制良好,尺寸滿足要求,中國二重成功實現了該設備的國產化目標。個人作為代表參加了黨的十九大。獲得「四川工匠」提名獎、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連續6年被二重集團公司評為「勞動模範」。
3寧顯海事跡材料
寧顯海,男,漢族,1995年9月出生,中共預備黨員,中技,現任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工業建設分公司安裝焊工。
在中國十九冶天津項目部,寧顯海所在的班組負責軋機壓力管道的焊接任務。在焊接作業中,他負責焊接的200多個點位,全部通過探傷和壓力測試,達到100%合格。2016年8月進入國家集訓隊,以頑強拼搏的精神順利完成了所有焊接項目的比拼,並以第二名順利入圍前五名。2017年2月參加美國國際焊接技能比賽,在第二模塊壓力容器焊接中,焊接方法多,耗時最長,難度最大,面對這塊「硬骨頭」,他穩紮穩打,比賽歷時三天,總長18個小時,最終寧顯海力壓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的選手斬獲冠軍。2017年10月,在阿布達比舉行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經過歷時四天、總時長18個小時的比賽,寧顯海完成的組合件、壓力容器、鋁合金結構和不鏽鋼結構四個模塊,通過射線探傷、壓力測試以及外觀評判等多個方面的綜合評分後,以94.63的高分奪得焊接項目冠軍,這也是該項目到目前為止有記錄的最高分。
4朱雨玲事跡材料
朱雨玲,女,漢族,1995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現任四川省運動技術學院桌球運動員。
朱雨玲5歲開始接受桌球訓練,8歲開始接受專業訓練,善學好問的她,頑強拼搏、不斷總結,用汗水換來技術和成績的顯著提高,為國家的桌球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2011年,年僅16歲的朱雨玲在全國第七屆城市運動會上獲得桌球混雙金牌和女單銀牌,這是她獲得的第一枚綜合性運動會金牌。之後捷報連連,2014年,作為主力隊員,為國家隊在東京世界桌球錦標賽上奪得女團冠軍貢獻力量,她也成為四川桌球隊建隊以來的第二位女子世界冠軍;在全國桌球錦標賽上,戰勝世界名將丁寧獲得女單冠軍,創造了四川桌球女隊歷史上的最好成績;代表國家隊在韓國仁川舉辦的亞運會上獲得女團冠軍、女雙冠軍、女單亞軍。2015年以來,她身披國家隊戰袍,參加了桌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的比賽,以主力隊員身份屢次加冕世界冠軍。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隆重召開,朱雨玲作為代表參加了這一盛會。先後獲得「四川省第七屆先進工作者」、「四川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5宋代莉事跡材料
宋代莉,女,漢族,1983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現任遂寧市公安局安居區分局機關黨委副書記、一級警司。
宋代莉是一名政治過硬、業務精湛的女子特警隊員,兢兢業業、苦練本領,多次在各類比武活動中贏得榮譽。2015年11月,公安部聯合中央電視臺面向全國發出首檔警察職業類競技節目《警察特訓營》召集令,宋代莉通過技能考核、形象展示、情景問答和訪談等嚴苛的選拔環節,從4000多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作為四川警隊唯一代表成功入圍《警察特訓營》,擔任選手及任務發布官,並在第二季中取得女子第一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期四川警隊的良好形象。在榮譽背後,宋代莉並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人民警察,輪休時在市區街頭制止持刀竊賊,傍晚下班路上制服小偷,一年只能休息48天,全年365天,她要在單位駐勤317天。個人先後榮立三等功兩次,受嘉獎六次,事跡被中國新聞社、新華網、光明網、公安報、騰訊、新浪、鳳凰等主流媒體報導,其中騰訊、新浪以封面推送方式進行宣傳,閱讀量破億。
6鄭健事跡材料
鄭健,男,漢族,1987年8月出生,群眾,碩士研究生,現任成都曙創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鄭健2011年讀研期間組織創辦了機器人工作室,後來註冊成立曙創科技有限公司,經過不斷努力,終於在2015年實現了國內首創的3D內孔測量儀器,也是全球第二家掌握這項技術的公司,被四川省經信委認定為「2016年度四川省重大技術裝備國內首臺套產品」。2017年他帶領工作室突破了只有德國人才掌握的正交測量技術,也突破了只有法國人才掌握的微細線測量技術,公司已經連續6年實現50%以上業績穩步增長,2017年銷售額達到2400萬,淨利潤超過1000萬。曙創科技也連續兩次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同時也是國家雙軟認證企業、國家科技創新基金獲得單位、四川省重點新產品獲得單位,並在2017年獲得「德勤-成都高新高成長20強」。2017年成立了四川大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全新的姿態進軍新能源電動汽車領域,公司在成都高新區設有驅動控制技術研發中心,已申請專利近50項,掌握電控系統領域全球領先的核心科技。個人先後獲評成都市創業新星、首批四川省優秀科技人才創業典型。
7單珍卓瑪事跡材料
單珍卓瑪,女,藏族,1986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現任甘孜州人民醫院肝膽一科護士長。
單珍卓瑪把改變農牧民患者不良習慣,改變「看病先打卦,吃藥不動刀」的就診意識為己任,利用會藏漢「雙語」的優勢,編制完成了「雙語」版肝包蟲病宣傳手冊2000餘份,同時參與製作包蟲病雙語健康教育視頻,建立肝包蟲病人隨訪檔案,惠及2萬餘人,在下鄉時深入鄉、村、寺院、學校講解包蟲病防治知識,同時在給予患者康復護理的同時教會患者和家屬進行自我護理,讓患者出院以後也能進行自我護理,大大減少了患者因為護理不當而再次住院的機率。因為重視預防工作,包蟲病得到有效控制,惠及牧民2萬餘人,同時她積極參加伽馬刀治療面對護士長這一新的角色,她不斷學習新的管理知識,狠抓護理質量工作,其工作得到了醫院和患者的高度認可,就在2017年所在科室獲得了患者贈的100多面錦旗,千餘條哈達。個人榮獲2013-2014年度甘孜州「優秀醫務人員」、中華護理學會「傑出護理工作者」。
8徐進事跡材料
徐進,男,藏族,1986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現任阿壩州黑水縣政府辦公室外事臺僑辦公室主任、黑水縣沙石多鄉昌德村「第一書記」。
徐進科學編制完成了任期規劃、年度脫貧計劃、《昌德村2016年精準扶貧項目實施方案》等一系列規劃項目21個,為全村順利實現脫貧「摘帽」謀好了篇、布好了局。他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帶領群眾大力發展紅色文化鄉村遊,完成42戶旅遊接待示範戶打造,去年以來,共接待遊客3萬餘人次,實現收益34萬餘元、戶均7500餘元。目前,形成了村有集體經濟2個,實現收益6萬餘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2000餘元增加到現在的4000餘元,兩年實現了翻番,一些列舉措使昌德村的基礎設施上檔升級、產業發展逐步壯大、群眾收入穩步增長,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個人榮獲四川省「優秀第一書記」稱號。
9廖雪蓮事跡材料
廖雪蓮,女,漢族,1980年2月出生,群眾,高中學歷,現任內江市愛心志願者協會秘書長。
廖雪蓮自幼失去左腿,與拐杖作伴,她熱愛公益,2015年與同為殘疾的幾位小夥伴組建了內江市愛心志願者協會,從最初的十幾名成員發展到現在的1000餘名志願者,註冊志願者達到200餘人,組織實施了保護母親河、文明交通勸導、孝老愛親、關愛留守兒童、救助殘疾家庭等志願服務活動100餘次,為受助對象募集到善款及物資達20餘萬元,團隊累計志願服務2萬多小時,帶動了內江2000多人次參與志願服務。特別是策劃並成功組織了「拯救2歲燒傷女孩」大型愛心公益募捐活動,創內江單一事件民間公益募捐記錄。同時她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從小教育孩子尊老敬老、愛護弱者,經常帶領孩子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從事志願服務工作四年以來,她先後榮獲「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四川省「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十大最美志願者」等稱號。她所領導的團隊也被評為「四川省十佳志願服務組織」。
10潘遠香事跡材料
潘遠香,女,漢族,1980年12月出生,群眾,高中,現任宜賓市屏山縣犇犇肉牛養殖場負責人。
潘遠香3歲時因病未能正確治療,導致下肢萎縮,只能用手「行走」。不認命、不服輸的她,多次創業失敗,又一次次「站」起來。2014年初,她湊了70多萬元買了83頭架子牛回來,開始在富榮鎮撕慄村動員、帶動貧困農戶和殘疾人飼養肉牛,建起了「屏山縣犇犇肉牛養殖場」,當年銷售額達到了200多萬元,2016年,她購進了加工飼料的設備,自己加工飼料,降低了養殖成本;協調銀行給合作社的農戶放貸,解決了農戶的資金壓力,先後又有四十多家農戶加入到了潘遠香的合作社,這一年銷售收入達到500萬元。在她的示範帶動下,現在周邊有20多名殘疾人發展肉牛養殖,每個家庭年增收10000元以上。她發動貧困農戶和殘疾人成立合作社,協調銀行給合作社農戶放貸,帶動40多家農戶(包括20多名殘疾人)增收。她的事跡在中央電視臺《致富經》節目兩次播出,並被拍攝成微電影獲得全國大賽二等獎。2017年國慶期間,她作客中央電視臺演播廳講述「中國夢、我的夢」,將自立、自強的道路向著更加廣闊的天地延伸。個人榮獲「四川省自強模範」、「四川省道德模範(誠實守信)」稱號。
11戴峰事跡材料
戴峰,男,漢族,1978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現任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戴峰在巖石力學與工程學科取得多項原創性重大突破,首次發現巖石破斷各向異性率效應,在國際上率先建立循環荷載下節理巖體動態損傷本構,首創工程巖體破裂高精度定位方法和微震損傷反饋模型。研究成果應用於錦屏一級、白鶴灘、猴子巖等10餘項國家重大水電工程的圍巖大變形、動力災害預測預警及穩定性評價中,有力促進了我國西南地區水電工程技術的提高與發展。他主持了10餘項國家級基金或國家重點工程科研項目,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97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四川省傑出青年基金、四川省科研創新團隊、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博導類等。發表論文150餘篇(SCI論文78篇),其中在專業最具影響力的頂尖期刊IJRMMS發表論文11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軟體著作權33項,國際標準3項,行業標準5項。入選「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獲得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自然科學獎特等獎」、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第十三屆「四川省青年科技獎」等榮譽。
二、第21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擬表彰集體
1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
高溫超導磁懸浮課題組事跡材料
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溫超導磁懸浮課題組,總人數32人,35歲及以下青年27人,比例84%。
交大超導課題組主要從事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與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的研究工作。先後研製成功世界首輛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實驗車「世紀號」,率先驗證了高溫超導磁懸浮交通的可行性;搭建完成並調試成功世界首個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試驗系統,在世界範圍內率先驗證了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的可行性,被譽為中國版「超級高鐵」。近30年的不懈研究,築造高溫超導磁懸浮研究的中國高地,兩次引起國際超導領域學術界的轟動,並掀起高溫超導磁懸浮和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的研究熱潮,鞏固了我國在高溫超導磁懸浮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在「後高鐵時代」為國家探索了高速、節能、環保的前沿新型軌道交通技術儲備。課題組共計發表學術論文115篇(SCI收錄論文82篇),SCI他引240次;國際綜述合著1篇、英文著作3章、頂級期刊Highlights文章1篇;授權發明/實用新型專利36項。
2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聚龍一號」青年研究團隊事跡材料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聚龍一號」青年研究團隊,總人數28人,35歲及以下青年19人,比例68%。
「聚龍一號」是我國自主研製成功的首臺多路並聯超高功率脈衝裝置,用於慣性約束聚變、輻射物理、材料動態特性等國防和前沿科學技術研究。裝置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總體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6年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017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裝置建成後,圍繞國家任務需求,形成了一支近30人的青年研究團隊,其中35周歲以下青年19人,佔比68%。這支青年研究團隊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在Z箍縮慣性約束聚變、磁壓力驅動的材料動態特性、天體物理、輻射物理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近三年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及重要會議發表論文50餘篇,多次在國際重要學術會議匯報成果,相關工作受到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高度關注。團隊所在研究室及成員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四川省五四紅旗團支部、綿陽市青年文明號、綿陽市十大傑出青年、中物院五四紅旗團支部等榮譽。
3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應急保障中心
(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技術服務中心)事跡材料
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應急保障中心(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技術服務中心),總人數152人,35歲及以下青年109人,比例72%。
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應急保障中心(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技術服務中心)作為四川省應急測繪保障的支撐隊伍,承擔著災害和突發事件的現場測繪保障任務,以及在災害多發地區與突發事件重點監控地區開展應急地理信息數據採集、更新和處理等工作。先後在「4·20」蘆山地震、「6·24」茂縣特大山體滑坡、「8·8」九寨溝地震快速精確監測災情,高效輔助應急決策,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居於全國領先;「9·19」攀枝花暴雨洪災開啟了「天-空-地」立體化應急測繪的新篇章,「8·8」九寨溝地震,第一時間完成了我省首個應急測繪三維模型,將四川應急測繪保障實戰推向了「三維數位化服務」的新階段。中心目前已獲得9項無人機技術專利、8項軟體著作權、10餘項測繪科技進步獎,填補了國內外無人機領域的多項空白。先後榮獲全國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先進集體、四川省「6·24」茂縣特大山體滑坡災害搶險救災先進集體、四川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先進集體、四川省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先進集體、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集體、四川省崗位學雷鋒先進集體、四川省全國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先進集體、四川省工人先鋒號、四川省級機關文明單位、四川省五四紅旗團委等稱號。
4涼山州美姑縣樂約鄉巴姑村青年志願服務小分隊事跡材料
涼山州美姑縣樂約鄉巴姑村青年志願服務小分隊,總人數110人,35歲及以下青年110人,比例100%。
涼山州美姑縣樂約鄉巴姑村青年志願服務小分隊帶頭組織其他80多名投工投勞者開始對河谷地帶一片1000畝左右的大石碓進行改土改田,實施特色產業。以青年志願服務小分隊為核心的全村上百個青壯年日夜奮戰在懸崖下的石頭碓裡,在青年志願服務隊隊員為主力軍的群眾的艱辛努力下,巴姑村的改土改田工程在經過9個月的「戰天鬥地、攻堅克難」後終於完成。服務改土改田以後,巴姑村引進四川添禾農業投資公司,對這片800畝改土改田進行種植名為「美美橙」的臍橙,並聘請川農大全國頂級臍橙專家入駐,全面打造「懸崖村」旅遊接待中心和後花園,村內貧困群眾和村集體經濟收入得到質的飛躍和長期穩定的發展。改土改田精神受到新華社、延安黨校調研團等高度評價,並稱改土改田精神猶如當年延安精神,是一種「寧願苦幹、不願苦熬」、「戰天鬥地、攻堅克難」的體現,這種精神令人可敬、令人感動。
5南充市文化藝術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大木偶劇院團隊事跡材料
南充市文化藝術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木偶劇院團隊,總人數60人,35歲及以下青年37人,比例62%。
南充市文化藝術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木偶劇院曾代表四川省參加第二屆中國藝術節、第五屆中國藝術節、西南藝術節、全國木偶皮影戲匯演、全國木偶皮影」金獅獎」大賽等全國性的重大藝術活動,並在全國匯演中榮獲劇目、造型、舞美、優秀表演,表演等五項大獎。2017年參加第二屆中國南充國際木偶藝術周《絲路駝鈴》榮獲「最佳劇目獎」、「集體表演獎」、導演獎、編劇獎、造型服裝設計製作獎五項大獎,多次榮獲國內大獎。陸續承辦了第21屆國際木聯大會暨國際木偶藝術節南充主題會場,第一、二屆國際木偶藝術周,接連創作大型木偶劇《彩蝶的神話》《龍門傳說》《絲路駝鈴》,在國內外大賽中屢獲「最佳劇目獎」。2018年2月在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上,川北大木偶「熊貓隊長」驚豔亮相,更贏得了世界喝彩。劇院先後被表彰為「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