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裡找到了明確的答案」 清華大學化學系黨委因勢利導做好青年...

2020-12-08 清華大學新聞網

「我心裡找到了明確的答案」

清華大學化學系黨委因勢利導做好青年教師的政治引領


「清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什麼要設立各級黨組織?好像還沒有哪個世界一流大學有黨委。」

2016年初,一位青年海歸教師入職清華時這樣向化學系黨委書記梁瓊麟提問。

該如何回答?這個看似「直白」卻「不好回答」的問題戳中了梁瓊麟的心。

當下,他堅定且毫不猶豫地告訴這位青年海歸教師說:「我們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不是照抄照搬,把清華、北大變成中國的MIT、哈佛,而是要辦成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有中國特色就是要紮根中國大地辦社會主義大學。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既是我們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政治保證,也是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政治優勢。」

停頓幾秒,梁瓊麟深吸一口氣:「我跟你今天只表明觀點不講大道理,建議你工作三年之後我們再來探討這個問題。」

讓事實來說明一切。2016年的這一天,梁瓊麟在心裡暗暗與這位青年海歸教師許下了三年的約定。

時間飛快,轉眼到了2019年的春天,還沒等梁瓊麟來找這位青年海歸教師,她居然主動找上門來。依然如同初見,她開門見山:「梁老師,我心裡找到了明確的答案。」

原來,三年多來,她親眼目睹了系黨委推動改革發展所做的實實在在的工作,見證了清華化學學科的快速崛起,特別是親歷了學校和院系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成功完成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她認為,正是各級黨組織所具備的特殊優勢,才成功保障了如此複雜而重大的改革能夠既高效又穩妥的推進。

猶如一束光,她的答案再一次「打」到了梁瓊麟的心裡。原本在心中醞釀的長篇大論,濃縮成「一切盡在不言中」的緊緊相握。

經此一事,梁瓊麟深切感受到,做好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講清道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論聯繫實際,多做實事,務求實效。

如何做好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化學是理科基礎學科,清華化學系聚集了大批以高層次海歸人才為主的青年教師,做好這群有海歸背景、高層次知識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絕非易事。

越是不容易,越要迎難而上。化學系黨委在實際工作中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朗朗上口的口號,不斷總結他們做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比如「情義利多措並舉」「社會實踐是思想轉變的催化劑」「優秀典型是思想升華的引發劑」等等。

實際工作中,黨政班子不唱「假大空」,將目光放到青年教師的實際工作生活需要上:不僅關心青年教師生活面臨的困難,更關心支持他們的事業成長,在科研啟動費、研究生名額分配、實驗室空間分配等方面給予實實在在的支持,促進了一大批傑出青年人才脫穎而出。這些切中要害的舉措,一下子就贏得了青年教師對黨組織的認可,拉近了與黨組織的距離。

青年教師入黨發展會

例如向宇副教授在入黨發展會上便坦承:出國前他曾經對當時黨內不正之風特別是幹群關係有些看法,歸國後身邊黨員幹部的表現讓他開始端正了對黨的認識,特別是在工作中,系領導甚至主動把自己的部分實驗室讓出給他,這些實實在在的工作作風促使自己萌發了入黨的想法。

在化學系的歷史上,湧現出一批優秀共產黨員。他們信仰堅定、腳踏實地、忘我付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定義,成為化學系師生集體的寶貴財富,也成為年輕黨員的引領者。

鄭用熙(左一)

例如化學系分析中心老黨員鄭用熙教授,他曾任分析中心主任,解放前的老黨員。他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黨的教育、科研和公益事業。從1995年到去世前,他先後募集並捐款800餘萬元,在全國18個省市捐贈了34所希望小學。他更立下遺囑,將自己的遺體捐贈給北京協和醫院,並囑咐家人一定要低調處理後事。而這樣一位老人,他生前一直使用的是一盞纏繞著白色膠布的舊檯燈。

張希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希,入選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青年科技獎、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中國化學會-巴斯夫青年知識創新獎」、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重要獎項……與長長的獲獎記錄相比,他身上還有一個重要的標籤:一位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在擔任化學系主任期間,他仍堅持站在教學科研一線,「我們是幸運的一代,我們的個人理想與國家的發展目標是一致的,應該在這個時代有所作為,也一定要有所作為。」

李豔梅

李豔梅是化學系復系後的第一位博士生、有機化學學科帶頭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從1995年至今,李豔梅一直講授作為化學、化工、生物、環境、材料、藥學等基礎課程之一的《有機化學A》。在近30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努力把化學知識講得生動鮮活,所主講的《有機化學及實驗》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成為學生進入學術殿堂的領路人,幫助學生破繭化蝶,放飛理想。

正如化學系分析中心黨支部書記宗瑞隆所說,這些在化學系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優秀共產黨員,仿佛一顆顆能量巨大的「磁石」,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成為青年教師和學生黨員們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

不止「身邊的榜樣」,發掘「實踐的力量」同樣功不可沒。

參觀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前重溫誓詞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彭卿教授談到自己入黨的初衷時,就提到自己多次受邀參加系裡支部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讓自己深受觸動並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從參觀改革開放四十年成就展感受黨領導改革開放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到瞻仰一大會址、西柏坡、延安等紅色革命根據地,再到組織公益支教和社會實踐……這些支部組織的實踐活動就像是打開了一扇窗,讓「紅色血脈」穿越時空與地域流動了起來。

「教研系列教師的科研壓力很大,因此我們在黨務工作方面儘量多承擔一些,往往是我們事先將活動安排好,儘量提高組織生活的質量和效率。」宗瑞隆介紹說,這也是化學系各黨支部書記的一致共識。

截至目前,化學系黨委共有黨員467名,4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黨員比例佔到64%。

未來屬於青年。清華的未來將由他們來書寫。如何發揮好這支最活躍、最有生氣、最富有創造力的力量,在回答了海歸青年教師入職之問後,化學系黨委還有很多工作要進一步細化落實。正如梁瓊麟總結的那樣,要黨政配合、黨組織協同,努力做青年教師思想政治上的「領路人」、事業發展上的「帶頭人」、生活中的「貼心人」。(供稿/化學系 編輯/高原)

相關連結

2018年10月25日,清華召開黨建工作會議,會上公布了學校首批黨建標杆單位、標兵黨支部和「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創建名單。

其中,機械工程系黨委、電子工程系黨委、化學系黨委、後勤黨委入選黨建標杆創建單位,建築學院建5建7聯合黨支部等10個本科生黨支部、土水學院水博15黨支部等10個研究生黨支部、計算機系信息技術研究院黨支部等10個教職工黨支部入選標兵黨支部創建支部,環境學院水環境所黨支部左劍惡工作室等10個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入選「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

根據工作安排,「創建工作」分為申報認定(2018年9月-2018年10月)、創建達標(2018年10月—2019年8月)、中期評估(2019年9月)、驗收鞏固(2019年10月—2020年8月)四個步驟開展。預期通過兩年的培育創建,通過創建單位的創新實踐,積極探索形成符合學校實際、兼顧學科專業特點、可推廣可示範的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方法和優秀黨支部書記工作法,引領全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為學校不斷深化綜合改革、奮力推進「雙一流」建設提供堅強保證。

編輯:曲田

審核:周襄楠

 

相關焦點

  • 【「對標爭先」案例分享】化學系黨委:「情義利」多措並舉 校系所...
    近年來青年教師學術骨幹中存在申請入黨意願不足、發展入黨工作面臨挑戰的問題,圍繞化學系青年教師的政治思想狀況,化學系黨委認真分析研究了教師隊伍的學緣背景、事業發展等實際需求,通過黨政聯合,「情義利」多措並舉,校系所三級黨組織聯動,因勢利導做好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是積極引導青年教師向黨組織靠攏。
  • 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生學術論壇暨島津獎學金論文評審會舉辦
    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生學術論壇暨島津獎學金論文評審會舉辦  清華新聞網5月14日電 5月10日~11日,由清華大學化學系主辦、島津公司贊助的「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生學術論壇暨島津獎學金論文評審會」在三堡學術基地舉辦。來自系裡和島津公司100餘位師生參加了此次論壇。
  • 清華大學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舉辦
    清華大學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舉辦清華新聞網11月30日電 11月23-24日,清華大學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在蘇世民書院舉辦,11月23日上午在蘇世民書院舉行了開幕式。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主席章國賢、北京市教育工會主席張錦、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出席了開幕式,清華大學副校長鄭力,校長助理、教務處處長彭剛到現場觀摩比賽。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工會主席王巖主持開幕式。
  • 校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許慶紅參加化學系李展平和向宇兩位同志...
    校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許慶紅參加化學系李展平和向宇兩位同志入黨發展會清華新聞網12月17日電 (通訊員 段建霞) 12月14日下午,清華大學化學系分析所黨支部召開李展平和向宇兩位同志加入中國共產黨發展大會,經支部大會討論通過並投票表決,同意接收李展平同志和向宇同志為中共預備黨員。
  • 清華大學化學系有機光電子實驗室
    無標題文檔我國第一塊手機彩色顯屏誕生地 清華大學化學系有機光電子實驗室前不久,清華大學有機光電子實驗室研發並生產出國內第一款彩色手機顯示屏以化學系系主任邱勇教授為領導的化學系有機光電子實驗室的此項課題是我校985重點資助的研究項目之一,這一成果的取得,表明我校在此領域的研究在國內同行中處於領先地位,在國際界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近年來,有機電子材料及其在信息領域的應用成為一個嶄新的科研方向,它融合了化學、材料、物理與電子等學科,並逐漸形成一個新興的行業——有機電子產業。
  • 臺灣人在大陸:去或留,心裡已有明確答案
    臺灣人在大陸:去或留,心裡已有明確答案 2016-10-13 09  文章摘編如下:  飛機悄聲抵達了上海虹橋機場,我的腦海裡仍能浮現爸爸日漸蒼老的白髮、媽媽越漸消瘦的身影,一年只能飛回兩次的我,往往見到珍貴的家人時,內心總是掀起陣陣波瀾:是留?是回?
  • BSJ Institute*清華大學化學系美少女協會學術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8月22日19:00至21:40,BSJ Institute與清華大學化學系美少女協會共同舉辦了線上學術活動,美少女協會成員和BSJ
  • 化學系李亞棟院士做客「師門論壇」教師節專場
    本次活動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化學系教授李亞棟作為特邀嘉賓,邀請清華大學化學系王訓教授、彭卿教授、王定勝副教授、陳晨副教授、馮琳副教授,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陳興教授,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張加濤教授,北京化工大學理學院汪樂餘教授、孫曉明教授及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王鵬鵬教授作為對話嘉賓出席活動。200餘名校內外教師和研究生通過線上和線下渠道參與活動。
  • 林克慶同志參加所聯繫的清華大學基層黨支部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林克慶同志參加所聯繫的清華大學基層黨支部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師生聯合主題黨日活動清華新聞網11月22日電(實習記者 李曉旭)11月21日,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林克慶來到清華大學,參加所聯繫的清華大學化學系分析所黨支部和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航4第一黨支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 中科院上海分院表彰一批「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
    上海市委組織部部長吳靖平、副部長陳皓、上海市科技黨委書記劉巖、副書記章衛民、中科院人事局副局長李猛力等受邀出席表彰大會並頒獎。大會由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分黨組成員瞿榮輝主持。  上海分院設立「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獎」,旨在表彰在科技創新中發揮表率作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激勵更多的青年人投入到科技創新事業中。
  • 清華大學黨委全面部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全體行動 全員戰「疫」清華大學黨委全面部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記者 張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清華大學黨委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落實中央、教育部、北京市決策部署,把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師生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支持全國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三大任務,嚴格落實各項要求,紮實做好各項工作,全面如期開課,認真履行社會責任。
  • 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教授江昀緯做客「天眷波譜青年論壇」第二十七期
    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教授江昀緯做客「天眷波譜青年論壇」第二十七期 2017-12-05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天眷波譜青年論壇」,為該所師生作了題為The minimum condition for BAX to induce apoptotic membrane proes的精彩報告。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化學前沿體驗營報名通知發布!
    今日,清華大學相繼發布了化學、生命科學體驗營報名通知。化學前沿體驗營招收高一高二化學競賽省二及以上考生,表現優秀的營員將被推薦參加化學系後續的學科特長考察環節。2020年清華大學 第三屆優秀中學生「化學前沿體驗營」 報名通知清華大學化學系優良的治學傳統和學術氛圍為一批批未來致力於化學相關領域的學生提供了優越的深造環境。
  • 清華化學系張希院士獲頒美國化學會會士證書
    清華化學系張希院士獲頒美國化學會會士證書清華新聞網8月31日電 8月21-25日,美國化學會第252次年會在費城召開。應美國化學會邀請,清華大學化學系張希院士率中國化學會代表團參加此次會議,並被授予美國化學會會士證書。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與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進行線上主題教育活動
    清華新聞網4月29日電(通訊員 江國琛 劉思捷)4月16日晚,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研究生團支部、黨支部齊聚線上,以「從我做起,同心戰『疫』」為主題,舉行雲上聯合主題教育活動。清華大學材料學院黨委副書記王秀梅、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黨委副書記陳華、清華大學材料學院黨委研究生工作組組長宋成、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黨委組織員孫潔、武漢理工大學團委書記張巍,以及兩校材料學院共135名研究生團員、黨員參加活動。活動由清華大學材料學院2019級博士生楊樂萍主持。
  •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晨星等4人在清華大學第九屆青年教師教學...
    11月27~29日,清華大學第九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在蘇世民書院舉辦。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分別派出婦產科醫生李晨星、腎內科醫生孫璐、消化內科醫生郭紅偉和心臟中心護士張冠珠參賽。4名選手經過激烈角逐,最終李晨星榮獲一等獎,孫璐、郭紅偉、張冠珠榮獲三等獎。
  • 清華大學召開2018年就業工作會議
    清華大學召開2018年就業工作會議清華新聞網12月21日電 12月14日下午,清華大學召開2018年就業工作會議,對學校年度就業工作進行總結,交流院系就業指導經驗,表彰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他詳細講解了成都市青年人才引進政策和人才培養理念,希望清華繼續加強人才到成都等西部地區就業的宣傳宣介和政策傾斜,希望未來成都與清華的合作交流不斷深化。
  • 化學系趙亮研究小組研究發現金屬有機化合物中的超共軛芳香性
    化學系趙亮研究小組研究發現金屬有機化合物中的超共軛芳香性  清華新聞網5月24日電  5月17日出版的《自然 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由清華大學化學系趙亮和廈門大學化學學院朱軍作為通訊作者的研究論文「合成四核與八核金取代的雜環芳基化合物探索芳香性吲哚正離子
  • 重慶:尊重青年 服務青年 為青年訴求代言 | 《做好青年發展協商...
    ,也是做好人民團體協商、深化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具體舉措。近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制定並發布《做好青年發展協商代言的工作指引》,進一步明確了工作內涵、具體要求和操作流程。為增進對《指引》的深入理解,交流各地工作經驗,我們分期對《指引》中的重點內容進行系列解讀。今天推出第2期,一起來看團重慶市委的做法與思考:《尊重青年 服務青年 為青年訴求代言》。
  •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黨委副書記包涵: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
    「希望政府和社會能為年輕人提供更廣闊、更富有包容精神的發展平臺,讓大學生們能抱著引領社會文化的心態踏上社會……」聊起對黨的十八大以及中國未來發展的心願,黨的十八大代表、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黨委副書記包涵如是說。 34歲的包涵稱得上是「年輕的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