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什麼要設立各級黨組織?好像還沒有哪個世界一流大學有黨委。」
2016年初,一位青年海歸教師入職清華時這樣向化學系黨委書記梁瓊麟提問。
該如何回答?這個看似「直白」卻「不好回答」的問題戳中了梁瓊麟的心。
當下,他堅定且毫不猶豫地告訴這位青年海歸教師說:「我們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不是照抄照搬,把清華、北大變成中國的MIT、哈佛,而是要辦成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有中國特色就是要紮根中國大地辦社會主義大學。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既是我們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政治保證,也是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政治優勢。」
停頓幾秒,梁瓊麟深吸一口氣:「我跟你今天只表明觀點不講大道理,建議你工作三年之後我們再來探討這個問題。」
讓事實來說明一切。2016年的這一天,梁瓊麟在心裡暗暗與這位青年海歸教師許下了三年的約定。
時間飛快,轉眼到了2019年的春天,還沒等梁瓊麟來找這位青年海歸教師,她居然主動找上門來。依然如同初見,她開門見山:「梁老師,我心裡找到了明確的答案。」
原來,三年多來,她親眼目睹了系黨委推動改革發展所做的實實在在的工作,見證了清華化學學科的快速崛起,特別是親歷了學校和院系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成功完成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她認為,正是各級黨組織所具備的特殊優勢,才成功保障了如此複雜而重大的改革能夠既高效又穩妥的推進。
猶如一束光,她的答案再一次「打」到了梁瓊麟的心裡。原本在心中醞釀的長篇大論,濃縮成「一切盡在不言中」的緊緊相握。
經此一事,梁瓊麟深切感受到,做好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講清道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論聯繫實際,多做實事,務求實效。
如何做好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化學是理科基礎學科,清華化學系聚集了大批以高層次海歸人才為主的青年教師,做好這群有海歸背景、高層次知識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絕非易事。
越是不容易,越要迎難而上。化學系黨委在實際工作中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朗朗上口的口號,不斷總結他們做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比如「情義利多措並舉」「社會實踐是思想轉變的催化劑」「優秀典型是思想升華的引發劑」等等。
實際工作中,黨政班子不唱「假大空」,將目光放到青年教師的實際工作生活需要上:不僅關心青年教師生活面臨的困難,更關心支持他們的事業成長,在科研啟動費、研究生名額分配、實驗室空間分配等方面給予實實在在的支持,促進了一大批傑出青年人才脫穎而出。這些切中要害的舉措,一下子就贏得了青年教師對黨組織的認可,拉近了與黨組織的距離。
青年教師入黨發展會
例如向宇副教授在入黨發展會上便坦承:出國前他曾經對當時黨內不正之風特別是幹群關係有些看法,歸國後身邊黨員幹部的表現讓他開始端正了對黨的認識,特別是在工作中,系領導甚至主動把自己的部分實驗室讓出給他,這些實實在在的工作作風促使自己萌發了入黨的想法。
在化學系的歷史上,湧現出一批優秀共產黨員。他們信仰堅定、腳踏實地、忘我付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定義,成為化學系師生集體的寶貴財富,也成為年輕黨員的引領者。
鄭用熙(左一)
例如化學系分析中心老黨員鄭用熙教授,他曾任分析中心主任,解放前的老黨員。他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黨的教育、科研和公益事業。從1995年到去世前,他先後募集並捐款800餘萬元,在全國18個省市捐贈了34所希望小學。他更立下遺囑,將自己的遺體捐贈給北京協和醫院,並囑咐家人一定要低調處理後事。而這樣一位老人,他生前一直使用的是一盞纏繞著白色膠布的舊檯燈。
張希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希,入選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青年科技獎、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中國化學會-巴斯夫青年知識創新獎」、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重要獎項……與長長的獲獎記錄相比,他身上還有一個重要的標籤:一位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在擔任化學系主任期間,他仍堅持站在教學科研一線,「我們是幸運的一代,我們的個人理想與國家的發展目標是一致的,應該在這個時代有所作為,也一定要有所作為。」
李豔梅
李豔梅是化學系復系後的第一位博士生、有機化學學科帶頭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從1995年至今,李豔梅一直講授作為化學、化工、生物、環境、材料、藥學等基礎課程之一的《有機化學A》。在近30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努力把化學知識講得生動鮮活,所主講的《有機化學及實驗》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成為學生進入學術殿堂的領路人,幫助學生破繭化蝶,放飛理想。
正如化學系分析中心黨支部書記宗瑞隆所說,這些在化學系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優秀共產黨員,仿佛一顆顆能量巨大的「磁石」,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成為青年教師和學生黨員們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
不止「身邊的榜樣」,發掘「實踐的力量」同樣功不可沒。
參觀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前重溫誓詞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彭卿教授談到自己入黨的初衷時,就提到自己多次受邀參加系裡支部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讓自己深受觸動並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從參觀改革開放四十年成就展感受黨領導改革開放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到瞻仰一大會址、西柏坡、延安等紅色革命根據地,再到組織公益支教和社會實踐……這些支部組織的實踐活動就像是打開了一扇窗,讓「紅色血脈」穿越時空與地域流動了起來。
「教研系列教師的科研壓力很大,因此我們在黨務工作方面儘量多承擔一些,往往是我們事先將活動安排好,儘量提高組織生活的質量和效率。」宗瑞隆介紹說,這也是化學系各黨支部書記的一致共識。
截至目前,化學系黨委共有黨員467名,4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黨員比例佔到64%。
未來屬於青年。清華的未來將由他們來書寫。如何發揮好這支最活躍、最有生氣、最富有創造力的力量,在回答了海歸青年教師入職之問後,化學系黨委還有很多工作要進一步細化落實。正如梁瓊麟總結的那樣,要黨政配合、黨組織協同,努力做青年教師思想政治上的「領路人」、事業發展上的「帶頭人」、生活中的「貼心人」。(供稿/化學系 編輯/高原)
相關連結
2018年10月25日,清華召開黨建工作會議,會上公布了學校首批黨建標杆單位、標兵黨支部和「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創建名單。
其中,機械工程系黨委、電子工程系黨委、化學系黨委、後勤黨委入選黨建標杆創建單位,建築學院建5建7聯合黨支部等10個本科生黨支部、土水學院水博15黨支部等10個研究生黨支部、計算機系信息技術研究院黨支部等10個教職工黨支部入選標兵黨支部創建支部,環境學院水環境所黨支部左劍惡工作室等10個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入選「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
根據工作安排,「創建工作」分為申報認定(2018年9月-2018年10月)、創建達標(2018年10月—2019年8月)、中期評估(2019年9月)、驗收鞏固(2019年10月—2020年8月)四個步驟開展。預期通過兩年的培育創建,通過創建單位的創新實踐,積極探索形成符合學校實際、兼顧學科專業特點、可推廣可示範的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方法和優秀黨支部書記工作法,引領全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為學校不斷深化綜合改革、奮力推進「雙一流」建設提供堅強保證。
編輯:曲田
審核: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