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機化合物的芳香性
芳香性是指芳香族化合物所特有的性質。芳香族化合物是指苯和類苯化合物,這是一類具有高度不飽和性的環狀化合物。
-
席振峰研究小組在同芳香性分子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芳香性概念及芳香性體系在自然科學中極為重要。1959年提出的同芳香性概念(Homoaromaticity) 進一步發展了芳香性概念及芳香性體系。1970年前後理論計算預測半瞬烯(Semibullvalene)和氮雜半瞬烯(2,6-Diazasemibullvalene)是實現中性同芳香性的最可能分子。
-
人民大學化學系在有機合成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中國人民大學啟動基金的資助下,化學系李志平教授研究小組研究發現,鐵催化劑可以用來實現高效高選擇性地苯並呋喃衍生物的合成。該研究結果首次實現了通過簡單的苯酚和1,3-二羰基化合物合成一種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構單元-苯並呋喃。以上成果以研究論文的形式發表在世界頂級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
異金屬夾層芳香性三明治化合物的合成及電子結構
南開大學孫忠明組Nat Commun:異金屬夾層芳香性三明治化合物的合成及電子結構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三明治化合物由於其獨特的結構以及在烯烴聚合、不對稱催化及生物金屬有機領域的成功應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從反芳香性向芳香性的突變
、能源、材料等諸多領域,商業中最常見的也是最重要的芳香化合物就是苯和甲苯,可生產苯乙烯、苯酚、苯胺及尼龍等。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夏海平教授主持的「過渡金屬導致物質從反芳香性向芳香性的突變」課題在該領域獲得了兩大顛覆性突破——實現物質芳香性轉變、大幅刷新卡拜碳鍵角的世界紀錄。研究人員利用在反芳香環內嵌入金屬的方法,首次合成並分離出全新芳香性物質金屬雜戊搭炔。
-
研究揭示σ型軌道重疊是非平面鐵配合物的芳香性來源
芳香性是化學的基本概念之一。在多數芳香化合物中,其共軛環一般通過軌道之間肩並肩的π型交蓋實現電子離域,因此大多傾向於平面結構。但是在金屬雜芳香化合物中,由於金屬d軌道具有不同的形狀和空間取向,為了實現電子離域的最大化,d軌道與p軌道之間的交蓋類型也可以是σ型交蓋,導致最穩定狀態的芳香性分子不一定是平面結構。
-
化學系羅三中團隊在機器學習精準預測化合物pKa研究方向取得突破性...
清華新聞網8月31日電 酸解離常數(pKa)是最重要的有機化學基礎數據之一,是衡量化合物解離氫質子能力的熱力學標度,其在合成化學、生物化學、藥物化學、精細化工等諸多領域均有重要應用。雖然目前已有近兩萬個化合物的35000個pKa實驗數據被報導(iBond資料庫統計),但受限於化合物穩定性、溶解性等多方面限制,眾多重要化合物的pKa數據仍然缺失,並且目前大部分pKa測定是在水相進行的,對於合成化學及精細化工極其重要的有機溶劑中pKa
-
大連化物所金屬有機化合物用於儲氫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將氫氣儲存於凝聚態物質中是近二十年儲氫材料研究的熱點,各種新穎的材料被陸續開發出來。然而這些材料均存在自身的不足,因此開發安全、高效、廉價的氫氣儲存和運輸載體,將為燃料電池汽車推廣,以及氫能源規模化應用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近期,該團隊提出一種全新的策略:利用金屬的電負性差異,修飾有機儲氫材料的電子性質,合成出了一類新穎的有機-無機雜化儲氫體系——金屬有機化合物。
-
研究人員成功破譯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內部結構
金屬有機框架(MOFs)材料,在過去幾年中因各種潛在的應用而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度,特別是自從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典型的絕緣材料也可以被製成導電材料以來。由於MOFs的多孔性和導電性的非凡組合,這一發現為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電催化劑和專用化學傳感器的新應用提供了可能。
-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檢測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中心李敏團隊與廣西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檢測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SERS-Active MIL-100(Fe) Sensory Array for Ultrasensitive and Multiplex
-
化材院本科生在《大學化學》發文闡述芳香性概念的最新進展
芳香性是有機化學領域非常重要的概念,這一概念可追溯至1825年法拉第發現苯和1865年凱庫勒提出著名的單雙鍵交替環狀結構。時至今日,芳香性的內涵與外延仍在不斷擴展。1931年德國科學家休克爾提出[4n+2]規則用於判定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一直沿用至今。
-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檢測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中心李敏團隊與廣西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檢測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SERS-Active
-
研究人員在海洋雙殼類動物中發現的新型生物蓄積化合物
愛媛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居住在廣島灣的貽貝中發現了新的生物蓄積性化合物,並提出了它們在環境中的無意(自然)形成。研究結果於2020年3月12日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上,並被選為該雜誌的補充封面。
-
【有機】無金屬條件下咪唑並吡啶類化合物C-3位高選擇性硫氰化反應
X-MOL Tips(點擊閱讀詳情)咪唑並吡啶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及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中,很多上市的藥物中也含有此類結構片段
-
他是化學泰鬥,是國際上較早研究有機催化的人
有機化學家,主要從事有機合成研究。195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自2020年7月10日,蘇州科學家日設立以來,蘇州以一座城市的名義,禮敬各路英才。今天,「科普蘇州」將繼續給大家帶來蘇州院士系列。從蘇州院士故事,讀懂蘇州。
-
上海有機所金屬有機化合物活化氮氣研究取得進展
鄧亮課題組長期致力於低配位低價態鐵鈷配合物促進的小分子活化反應研究。在以往研究中,課題組以環己基卡賓(ICy)為配體實現了高自旋一價鐵分子氮配合物[(ICy)3Fe(I)(N2)][BPh4]和高自旋零價鐵分子氮配合物[(ICy)3Fe(0)(N2)]的合成,發現零價鐵分子氮配合物在溶液中可轉化為二價鐵分子氮配合物。
-
18頁關於芳香性的綜述
芳香性是有機化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我們會得到不同的關於其描述性的定義,所以很多時候會造成理解上的誤區和不解,不僅是我們有不理解的地方
-
稀有的亞價化合物位於半導體和金屬間化合物之間
帶有過量金屬的拉丹,6在……裡面32S21是極亞硫族化合物的罕見例子,它結合了金屬間化合物和電子精密半導體的特點。梅爾科尼·卡納齊迪斯西北大學的研究小組建立了生長Ir晶體所需的精確合成條件6在……裡面32S21低硫條件和液體銦溶劑。亞硫族化合物是亞價化合物的一部分,它含有多餘的金屬,處於部分氧化狀態,金屬競相捐贈它們的電子。
-
美國宇航局發現土衛六上存在有機物質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近日「創造」了一個新的地外天體物質,在此前對土衛六調查參數的基礎上模擬生成了土衛六的有機物質,來自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行星學家梅利莎認為新形成的物質具有極強的芳香性,這意味著該分子的結構較為複雜,是一個種混合物。如果大氣中存在原始的反應物,那麼土衛六上很可能就存在一些簡單的芳香化合物,甚至是一些多環或者雜環化合物。
-
銥催化不對稱烯丙基去芳構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芳香化合物不對稱去芳構化反應可以為這些在合成中極具挑戰性的螺環或多環化合物提供方便、高效的合成方法。芳香化合物是化學化工領域最為廣泛應用和價廉易得的合成原料,但因其芳香性而難以實現高選擇性的去芳構化反應。由於通常需要劇烈的反應條件,難以實現不對稱催化,到目前為止,催化的直接不對稱去芳構化反應還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