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頁關於芳香性的綜述

2021-03-01 漫遊藥化

       芳香性是有機化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我們會得到不同的關於其描述性的定義,所以很多時候會造成理解上的誤區和不解,不僅是我們有不理解的地方,其實在學術界關於芳香性的定義,到目前也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各方都認同的定義。

       1825年, 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從魚油等類似物質的熱裂解產品中首次分離得到了一種具有「芳香氣味」的純淨物——苯。因這類化合物通常具有芳香的氣味, 因而得名「芳香的(Aromatic)」化合物。歷經近200年的發展, 「芳香性」的定義日趨豐富, 並且實驗上也不斷衍生出全新的結構與性質。從最開始的苯到苯的衍生物擴展到非苯環的芳香化合物;從電中性的化合物擴展到離子狀態的化合物;從單一的不飽和碳環化合物擴展到含有雜原子的環狀化合物,甚至有些無機物也具有芳香性。。。最經典碳氫體系是最早被研究的芳香體系, 具有共平面、單雙鍵交替、π 電子完全參與離域與共軛等典型特徵。

       其中比較公認的休克爾4n+2規則較完整、具體地提出了怎樣的分子體系才可能有芳香性。休克爾4n+2規則的準確描述:那些含有sp2雜化原子的共平面的共軛單環體系,當含有4n+2個π電子時,將有相對的電子穩定性。舉個實例吧,在呋喃,噻分,吡咯三種芳香雜環化合物中,碳原子和雜原子均以sp2雜化軌道互相連接成σ健,並且在一個平面上,每個碳原子及雜原子上均有一個p軌道互相平行,在碳原子的p軌道中有一個p電子,在雜原子的p軌道中有兩個p電子,共有6(4*1+2,n=1)個p電子,形成一個環形的封閉的π電子的共軛體系。這與休克爾的4n+2規則相符,因此這些雜環或多或少的具有與苯類似的性質,故稱之為芳香雜環化合物。(本段來源於網絡)

       芳香性化合物往往具有特殊的穩定性,其化學性質一般是難以氧化、難以加成;較容易發生親電取代反應。在HNMR上,一般其環外的氫的化學位移較低,一般低於6;而環內的氫的化學位移一般較高,甚至高於0。有關芳香性的各種理論不斷被完善和發展的同時, 眾多理論學家、實驗學家在「芳香性」相關主題上的爭論從未停止, 這也正是芳香化學魅力之所在。

      以上僅是小編自己對於芳香性的一點不成熟的理解和看法,如有謬誤之處,還請大家不吝賜教。

這是一篇18頁的關於芳香性的綜述,小編簡單的列舉一些文中內容在這裡,我會把這篇綜述原文在漫遊藥化交流群裡發給大家,有需要的小夥伴可以加下方二維碼,小姐姐會拉你們進群交流,以後小編也會經常發一些文章或者一些文獻在群裡,供喜歡的小夥伴自行調閱。


歡迎加入「漫遊藥化交流6群」。

點亮「在看」

你學到的知識終會有所用

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化材院本科生在《大學化學》發文闡述芳香性概念的最新進展
    芳香性是有機化學領域非常重要的概念,這一概念可追溯至1825年法拉第發現苯和1865年凱庫勒提出著名的單雙鍵交替環狀結構。時至今日,芳香性的內涵與外延仍在不斷擴展。1931年德國科學家休克爾提出[4n+2]規則用於判定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一直沿用至今。
  • 從反芳香性向芳香性的突變
    2013年12月31日 收藏    芳香性物質廣泛用於醫藥而反芳香性物質由於共軛而引起能量提高,熱力學穩定性大大降低,難以穩定存在。如環丁二烯和環丙烯負離子都是反芳香性物質,即使在低溫下也不穩定。目前能夠成功分離的反芳香性物質極少。如何實現物質從反芳香性到芳香性的轉變,進而發掘其實用價值,是一個有待突破的問題。
  • 有機化合物的芳香性
    最初芳香性的定義著重於苯一類的環狀共軛體系的化學性質,這類化合物它們具有特殊的穩定性,不易發生氧化或加成反應,容易發生親電取代反應。對芳香性作深入和系統研究,奠定芳香性理論基礎的是Hückel 4n+2規則。即在閉合共軛多烯體系中,構成環的原子在同一平面或接近同一平面上,同時其π電子數符合4n+2 (n=0,1,2……),則該化合物具有芳香性。
  • 異金屬夾層芳香性三明治化合物的合成及電子結構
    南開大學孫忠明組Nat Commun:異金屬夾層芳香性三明治化合物的合成及電子結構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三明治化合物由於其獨特的結構以及在烯烴聚合、不對稱催化及生物金屬有機領域的成功應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吡啶的芳香性介紹
    因此,吡啶具有一定的芳香性。氮原子上還有一個sp2雜化軌道沒有參與成鍵,被一對孤對電子所佔據,使吡啶具有鹼性。吡啶環上的氮原子的電負性較大,對環上電子云密度分布有很大影響,使π電子云向氮原子上偏移,在氮原子周圍電子云密度高,而環的其他部分電子云密度降低,尤其是鄰、對位上降低顯著。所以吡啶的芳香性比苯差。
  • 清華張長水等人30頁少樣本學習綜述論文,涵蓋400+參考文獻
    少樣本學習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21 世紀初,近年來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它也受到廣泛的關注,但是目前關於 FSL 的綜述文章較少。清華大學教授、IEEE Fellow 張長水等人廣泛閱讀和總結了自 21 世紀初到 2019 年的 300 餘篇論文,寫了一篇關於 FSL 的綜述文章。
  • 席振峰研究小組在同芳香性分子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芳香性概念及芳香性體系在自然科學中極為重要。1959年提出的同芳香性概念(Homoaromaticity) 進一步發展了芳香性概念及芳香性體系。1970年前後理論計算預測半瞬烯(Semibullvalene)和氮雜半瞬烯(2,6-Diazasemibullvalene)是實現中性同芳香性的最可能分子。
  • 化學系趙亮研究小組研究發現金屬有機化合物中的超共軛芳香性
    化學系趙亮研究小組研究發現金屬有機化合物中的超共軛芳香性  清華新聞網5月24日電  5月17日出版的《自然 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由清華大學化學系趙亮和廈門大學化學學院朱軍作為通訊作者的研究論文「合成四核與八核金取代的雜環芳基化合物探索芳香性吲哚正離子
  • 研究揭示σ型軌道重疊是非平面鐵配合物的芳香性來源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葉生發團隊與北京大學教授席振峰、張文雄研究團隊合作,揭示非平面丁二烯基雙鐵化合物的芳香性來源於兩個鐵中心的
  •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σ型軌道重疊是非平面鐵配合物的芳香性來源
    芳香性是化學的基本概念之一。在多數芳香化合物中,其共軛環一般通過軌道之間肩並肩的π型交蓋實現電子離域,因此大多傾向於平面結構。但是在金屬雜芳香化合物中,由於金屬d軌道具有不同的形狀和空間取向,為了實現電子離域的最大化,d軌道與p軌道之間的交蓋類型也可以是σ型交蓋,導致最穩定狀態的芳香性分子不一定是平面結構。
  • 【生活用品】太田胃散 芳香性健胃消化藥
    作者:寶寶知道 塊壘的海角百科詞條這款太田胃散芳香性健胃消化藥,儘可能避開更多的加工,採用獨特的製藥方法,在保留芳香性健胃生藥的有效成分的情況下製作而成的胃腸藥。中草藥的香氣和薄荷油的清涼感,服用之後有一種神清氣爽,胃會舒服很多。
  • 教育實證研究中綜述什麼:研究方法論的視角
    林毅夫先生指出:「要將中國社會科學的研究提升到國際化,最重要的是方法論的規範化」(劉雲杉,2011,第18頁)。教育實證研究的普及和質量提升,本質是方法論的規範。而方法論規範的源頭,則是文獻綜述的規範。  本文所指的教育實證研究,不是若干觀點加上一些例子的思辨,不是提供基本數據的工作研究,而是基於證據、有一定解釋深度、對教育現象背後本質的認識探究過程。
  • 復旦大學教授發表19頁綜述文章:G蛋白偶聯受體超家族的化學多樣性
    該論文長達19頁,耗時一年完成,對目前所有已知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小分子配體的化學結構和藥理活性進行了整合分析
  • 關於論文文獻綜述你知多少?
    文獻綜述是針對某一特定課題所進行的重點回顧,大部分的研究論文都會有文獻綜述(或稱文獻回顧)章節,作為研究介紹的一部分。不過文獻綜述也是可以單獨發表成一篇文章的。但不管是單純的一篇文章或是論文中的一個章節,文獻綜述的基本要件都一樣,今天要談的文獻綜述是單獨成文的一種文章類型。
  • 論文寫作之如何搞定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歷史現狀、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文獻綜述是針對某一研究領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經做了哪些工作,進展到何程度,要求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動態、前沿性問題做出較詳細的綜述,並提供參考文獻。作者一般不在其中發表個人見解和建議,也不做任何評論,只是客觀概括地反映事實。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綜述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尤其是對於利用FRET原理設計雙/多分析物同時檢測這一方向做了較深入的探討。
  • [專稿]內地票房綜述:《異星戰場》八千萬奪冠
    [專稿]內地票房綜述:《異星戰場》八千萬奪冠     電影網訊(文/桃桃)本周內地票房榜單已更新。
  • 關於文獻綜述,這篇文章說透了!
    在科學研究中,如果缺少全面系統的文獻綜述工作的話,該項研究很有可能只是踩在別人的腰上,甚或是沒踩到前人任何部位即踩空了或者踩偏了。另一方面,文獻綜述也有助於編輯和審稿人迅速有效地對該項研究的價值予以判斷。由此說,文獻綜述其實對提高投稿的命中率是有一定幫助作用的。
  • 【安徽日報客戶端】應《現代物理評論》之邀,潘建偉等發表60頁論文...
    資料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在辦公室內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模型合影5月2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徐飛虎、張強,與其他學者合作,應邀在囯際物理學權威綜述期刊、美國物理學會的《現代物理評論》上發表題為《基於現實器件的安全量子密鑰分發》的長篇綜述論文,為量子密碼的廣泛應用以及標準化制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 渤海大學教師在物理學頂尖綜述期刊發表長篇綜述論文
    近日,渤海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樊哲勇副教授應邀在物理學頂尖綜述期刊《Physics Reports》(2019影響因子25.809)上以第一作者、渤海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題為「Linear scaling quantum transport methodologies 」(線性標度的量子輸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