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等揭示σ型軌道重疊是非平面鐵配合物的芳香性來源

2020-11-26 中國科學院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σ型軌道重疊是非平面鐵配合物的芳香性來源

2020-11-11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葉生發團隊與北京大學教授席振峰、張文雄研究團隊合作,揭示非平面丁二烯基雙鐵化合物的芳香性來源於兩個鐵中心的3dxz與丁二烯π之間d-p軌道的σ型重疊。

  芳香性是化學的基本概念之一。在多數芳香化合物中,其共軛環一般通過軌道之間肩並肩的π型交蓋實現電子離域,因此大多傾向於平面結構。但是在金屬雜芳香化合物中,由於金屬d軌道具有不同的形狀和空間取向,為了實現電子離域的最大化,d軌道與p軌道之間的交蓋類型也可以是σ型交蓋,導致最穩定狀態的芳香性分子不一定是平面結構。目前大多數已被報導的非平面金屬雜芳香化合物中,共軛環上金屬d軌道與相鄰碳原子p軌道之間仍以π型交蓋方式為主。然而,通過d軌道與p軌道的σ型交蓋來實現電子離域的非平面金屬雜芳香化合物卻較少被報導或提出。

  在丁二烯基雙鐵化合物的單晶分子結構中,兩個鐵中心之間的距離長於一般的Fe-Fe單鍵而短於範德華半徑之和,表明它們之間可能存在較弱的相互作用。丁二烯骨架的碳碳鍵的平均化特徵說明骨架上四個碳原子之間存在電子離域結構。變溫磁化率和穆斯堡爾譜測試結果表明,丁二烯基雙鐵化合物中存在兩個反鐵磁耦合的高自旋二價鐵,表現出開殼層單重態的電子結構。理論計算和分析相關分子軌道顯示,兩個鐵中心的3dxz軌道與丁二烯骨架的π軌道發生了組合,所形成的雙佔據成鍵分子軌道中,丁二烯π軌道與3dxz軌道之間存在σ型軌道交蓋。兩個鐵中心3dxz軌道同相位組合則對應了非鍵分子軌道,而反相位組合進一步與丁二烯π軌道形成反鍵分子軌道,它們的佔據數之和為2,具有反鐵磁耦合特徵。同時考慮丁二烯骨架能量更低的π軌道中的一對電子,整個鐵雜環中參與離域的電子數為6個,表明其可能存在芳香性。進一步的計算顯示,丁二烯基雙鐵化合物中非平面鐵雜環的NICS(1)zz值(-37.5, -36.6 ppm)、等化學屏蔽表面和各向磁感應電流密度,均表明丁二烯基雙鐵化合物中的非平面鐵雜環具有芳香性。

  該研究實現具有非平面金屬雜芳香性的丁二烯基雙鐵化合物的合成。多種實驗表徵和理論計算表明,兩個反鐵磁耦合的高自旋二價鐵中心作為「super atom」,以其3dxz軌道與丁二烯骨架π軌道之間發生σ型交蓋,實現金屬雜環上的電子離域,形成非平面金屬雜芳香性結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σ型軌道重疊是非平面鐵配合物的芳香性來源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葉生發團隊與北京大學教授席振峰、張文雄研究團隊合作,揭示非平面丁二烯基雙鐵化合物的芳香性來源於兩個鐵中心的3dxz與丁二烯π之間d-p軌道的σ型重疊。
  芳香性是化學的基本概念之一。在多數芳香化合物中,其共軛環一般通過軌道之間肩並肩的π型交蓋實現電子離域,因此大多傾向於平面結構。但是在金屬雜芳香化合物中,由於金屬d軌道具有不同的形狀和空間取向,為了實現電子離域的最大化,d軌道與p軌道之間的交蓋類型也可以是σ型交蓋,導致最穩定狀態的芳香性分子不一定是平面結構。目前大多數已被報導的非平面金屬雜芳香化合物中,共軛環上金屬d軌道與相鄰碳原子p軌道之間仍以π型交蓋方式為主。然而,通過d軌道與p軌道的σ型交蓋來實現電子離域的非平面金屬雜芳香化合物卻較少被報導或提出。
  在丁二烯基雙鐵化合物的單晶分子結構中,兩個鐵中心之間的距離長於一般的Fe-Fe單鍵而短於範德華半徑之和,表明它們之間可能存在較弱的相互作用。丁二烯骨架的碳碳鍵的平均化特徵說明骨架上四個碳原子之間存在電子離域結構。變溫磁化率和穆斯堡爾譜測試結果表明,丁二烯基雙鐵化合物中存在兩個反鐵磁耦合的高自旋二價鐵,表現出開殼層單重態的電子結構。理論計算和分析相關分子軌道顯示,兩個鐵中心的3dxz軌道與丁二烯骨架的π軌道發生了組合,所形成的雙佔據成鍵分子軌道中,丁二烯π軌道與3dxz軌道之間存在σ型軌道交蓋。兩個鐵中心3dxz軌道同相位組合則對應了非鍵分子軌道,而反相位組合進一步與丁二烯π軌道形成反鍵分子軌道,它們的佔據數之和為2,具有反鐵磁耦合特徵。同時考慮丁二烯骨架能量更低的π軌道中的一對電子,整個鐵雜環中參與離域的電子數為6個,表明其可能存在芳香性。進一步的計算顯示,丁二烯基雙鐵化合物中非平面鐵雜環的NICS(1)zz值(-37.5, -36.6 ppm)、等化學屏蔽表面和各向磁感應電流密度,均表明丁二烯基雙鐵化合物中的非平面鐵雜環具有芳香性。
  該研究實現具有非平面金屬雜芳香性的丁二烯基雙鐵化合物的合成。多種實驗表徵和理論計算表明,兩個反鐵磁耦合的高自旋二價鐵中心作為「super atom」,以其3dxz軌道與丁二烯骨架π軌道之間發生σ型交蓋,實現金屬雜環上的電子離域,形成非平面金屬雜芳香性結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σ型軌道重疊是非平面鐵配合物的芳香性來源
  

列印 責任編輯:董凱悅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σ型軌道重疊是非平面鐵配合物的芳香性來源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葉生發團隊與北京大學教授席振峰、張文雄研究團隊合作,揭示非平面丁二烯基雙鐵化合物的芳香性來源於兩個鐵中心的
  •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Fe單原子活性中心的配位結構變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黃延強團隊、能源研究技術平臺穆斯堡爾譜研究組研究員王軍虎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劉彬、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合作,從實驗和理論上揭示了Fe單原子材料催化中心電子態和配位結構在電催化氧還原反應(ORR)中的動態循環。
  • 大連化物所等利用自由電子雷射揭示水分子的光解在大氣輝光中的作用
    大連化物所等利用自由電子雷射揭示水分子的光解在大氣輝光中的作用 2020-11-0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模擬結果發現,對於地球這種富氧環境,H+O3的反應是高振動OH(X)自由基的主要來源,而對於火星這種貧氧環境,H2O的光解則是主要來源。此外還模擬OH(X)輝光的發射光譜,有助於在星際觀測中發現OH自由基。
  • 大連化物所基於生物信息學方法揭示癌症中關鍵的去泛素化與泛素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子功能研究組研究員樸海龍團隊基於生物信息學方法,揭示了癌症中關鍵的去泛素化與泛素化分子相互作用網絡。  去泛素化與泛素化作用是生命體內至關重要的轉錄後修飾作用,參與到細胞周期、免疫調控、信號傳遞等幾乎所有的生物學通路過程中。
  • 大連化物所團隊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示意圖)大連化物所供圖中新網大連11月2日電 (記者 楊毅)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江凌研究員、楊學明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組合作,發現了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公眾科學日吸引上萬參觀者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公眾科學日吸引上萬參觀者 2018-05-19 15:01:00來源:央廣網
  • 化物所助力大連「潔淨能源之都」建設
    圍繞推進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申請與建設等重大事項,大連市政府已與大連化物所建立月度協商機制。中國科學院高度重視並大力支持大連化物所爭建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並將其納入重點領域布局。2017年10月,中國科學院批准依託大連化物所籌建中國科學院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按照國家實驗室體制機制模式運行,集合了中國科學院能源領域20餘個研究所的優勢力量,加快構建「1+X+N」開放融合的創新組織體系,組建能源領域強大科技創新「集團軍」。
  • 大連化物所「合成氣制高碳醇」取得關鍵進展
    11月26日,由大連化物所和陝西延長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共同開展「合成氣制高碳醇Co-Co2C(鈷-碳化鈷)基催化劑的創製及其在萬噸級裝置上的評價試驗」,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
  • 大連化物所發表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文章
    大連化物所發表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文章 2018-10-2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該團隊近年來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多次創造柔性及剛性平面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最高效率,目前仍是柔性和剛性平面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高效率的保持者(Energy Environ. Sci., 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 Adv. Mater.,Nat. Commun.)。
  • 大連化物所實現對唾液酸糖鏈連接異構體的精確區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創新特區組(18T7組)研究員卿光焱團隊,通過構築基於生物分子響應性聚合物的仿生離子通道,實現了對唾液酸糖鏈連接異構體的精確識別與區分,同時揭示了一種基於「博弈」的轉變機制。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舉行建所70周年紀念大會
    圖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舉行建所70周年紀念大會。 劉萬生 攝中新網大連9月19日電 (記者 楊毅)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發展戰略研討會暨建所70周年紀念大會19日在遼寧大連舉行,近400位海內外嘉賓出席大會。
  • 大連化物所提出鋅碘單液流電池概念
    大連化物所提出鋅碘單液流電池概念 作者:謝聰鑫 謝小芳 2019-03-03 02:18   來源:瀋陽日報   大連化物所提出鋅碘單液流電池概念電解液利用率近100%大幅提高電池能量密度  近日,大連化物所儲能技術研究部李先鋒研究員
  • 龍蟠科技與大連化物所籤訂聯合實驗室戰略協議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孔子元)龍蟠科技公告,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簡稱「大連化物所」),共同籤署了《聯合實驗室戰略合作協議》。本次通過成立聯合實驗室,進一步深化了公司與大連化物所的戰略合作關係,公司將可以充分利用大連化物所的技術積澱、人才優勢,加快實現公司在氫燃料電池催化劑產業領域的布局。
  • 大連化物所等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大連化物所等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2020-11-02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該研究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新思路。
  • 大連化物所發現冰立方的新結構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江凌研究員和楊學明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組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了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
  • 大連化物所與貴州茅臺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新聞—科學網
    高衛東、劉中民、張玉奎等為現代分析檢測協同創新中心揭牌 高衛東與劉中民代表雙方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劉萬生攝 11月26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與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茅臺集團)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大連化物所舉行。
  • 大連化物所利用大連光源發現最小水滴
    水分子通過自身不停地振動和轉動,以及其內部氫鍵斷裂和生成的過程,促使水團簇形成各種動態的網絡結構:少量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呈現平面型,當水分子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水團簇就會呈現立體結構,這些立體的水團簇也被稱作水滴。最小的水滴有多大?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認為最小的水滴是由六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
  • 大連化物所粗大事了,全世界羨慕嫉妒很
    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應物所」)聯合研製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大連光源」,於1月15日終於發出了世界上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
  • 大連化物所等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凌與中科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該研究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新思路
  • 微生物所與大連化物所圍繞「生物煉製細胞工廠的科學基礎」973項目...
    微生物所與大連化物所圍繞「生物煉製細胞工廠的科學基礎」973項目舉行雙邊交流會 來源:微生物研究所 2007-09-28 09:42     微生物所與大連化物所圍繞「生物煉製細胞工廠的科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