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的穩定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嶽峰團隊,研究員王愛琴、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德國馬普協會化學能源轉化研究所、四川大學等合作,在闡明碳化鉬(α-MoC)負載高密度單原子Pd基催化劑的穩定機制、選擇加氫反應中的獨特催化性能研究方面獲進展。
-
大連化物所提出二維硫化鉬限域銠原子的距離協同催化效應
大連化物所提出二維硫化鉬限域銠原子的距離協同催化效應 2020-05-07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該工作揭示了MoS2限域Rh單原子之間的距離協同效應對面內S原子電子結構及催化活性的調控與優化機制,為設計與優化MoS2基新型催化劑提供了借鑑。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
-
大連化物所乙烯多相氫甲醯化及其加氫生產正丙醇裝置開車成功
單原子催化的概念由大連化物所張濤院士等於2011年率先提出。,與氫甲醯化活性金屬單原子(銠和鈷離子)形成具有多重配位結構和高穩定性的單原子催化劑。乙烯多相氫甲醯化及其加氫生產正丙醇工業裝置是由大連化物所提供核心技術、上海寰球工程有限公司設計、寧波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進行建設的。
-
調控活性位密度和載體孔結構增強單原子Fe催化劑ORR性能
直接高溫裂解法得到的氮摻雜碳骨架包含大量無序結構的微孔,受空間位阻和傳質阻力影響,鑲嵌於微孔內的大量FeNx活性位難以被有效利用。簡單增加Fe前驅體負載量容易導致高溫焙燒過程中Fe元素團聚,生成無催化活性的Fe物種。催化劑的活性取決於活性位點本徵活性和可利用的活性位數量的總和。因此,提高單原子Fe-N-C負載量、增加可利用FeNx活性位數量是進一步提升單原子Fe-N-C催化劑性能的有效途徑。
-
大連化物所開發出離子液體穩定的高效單原子催化劑
日前,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喬波濤研究員、張濤院士團隊和新加坡國立大學顏寧教授、日本京都大學Hiroyuki Asakura教授以及北海道大學Min Gao教授合作,發現離子液體可增加單原子團聚的活化能、可調節金屬單原子的氧化價態,從而開發出離子液體穩定的高效單原子催化劑。
-
大連化物所等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大連化物所等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2020-11-02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該研究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新思路。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單原子催化劑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活性物質,因此在電催化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精準控制原子級活性位點以滿足特定反應仍是單原子催化劑的瓶頸。該研究提出一種亞納米空間限域策略,即利用石墨化氮化碳具有的獨特微環境的規則表面空穴,精確限域Fe-Cu單原子並調控其幾何構型,構建「亞納米反應器」。
-
大連化物所團隊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示意圖)大連化物所供圖中新網大連11月2日電 (記者 楊毅)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江凌研究員、楊學明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組合作,發現了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
-
大連化物所發現冰立方的新結構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江凌研究員和楊學明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組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了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
-
大連化物所發表二維材料限域催化進展報告
二維材料獨特的幾何和電子結構使其在催化領域引起了科研人員廣泛的研究興趣。其中,二維材料自身的晶格,以及二維材料與其它材料形成的雜化結構為催化活性位提供了獨特的限域環境。對於二維材料限域催化的基本理解將有助於理性設計高性能的二維催化劑。二維材料限域催化在能源小分子如氧氣、氫氣、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甲醇等催化轉化方面,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
-
大連化物所等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凌與中科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該研究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新思路
-
研究發現單原子催化劑中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
CO吸附能力的原因與Pt NPs不同,不是載體的物理覆蓋,而是配位飽和。單原子催化劑中,單原子作為活性中心,受金屬載體相互作用影響理應比負載納米催化劑更大,然而單原子催化劑上能否發生經典的SMSI效應迄今未知。
-
納米石墨烯限域單原子鐵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大連化物所發現過渡金屬對二氧化碳的高效活化機理---中國科學院
大連化物所發現過渡金屬對二氧化碳的高效活化機理 2021-01-0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大連化物所發現單核錳催化劑的水氧化活性可媲美自然光合作用催化劑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中科院院士李燦和博士管景奇等人發現由氮化石墨烯做基體穩定的單核錳活性中心化學水氧化活性轉化頻率高達200s-1以上,可與自然光合作用體系PSII多核錳(CaMn4O5)反應中心的水氧化活性相媲美,並提出單核錳反應中心上水氧化反應機理,相關研究結果以全文的形式發表在《自然-催化》(Nature
-
單原子催化初顯身手
很多催化劑含有貴金屬,催化反應在貴金屬表面發生,起催化作用的金屬原子稱為「活性中心」。 科學家們很早就認識到,真正參與催化反應的活性中心其實很少,絕大多數貴金屬原子都「沉睡」在表面以下,導致催化效率低。由於貴金屬資源稀缺、價格昂貴,提高貴金屬原子利用效率,便成為催化劑製備科學的核心問題之一。
-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σ型軌道重疊是非平面鐵配合物的芳香性來源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σ型軌道重疊是非平面鐵配合物的芳香性來源 2020-11-11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張文雄研究團隊合作,揭示非平面丁二烯基雙鐵化合物的芳香性來源於兩個鐵中心的3dxz與丁二烯π之間d-p軌道的σ型重疊。
-
揭示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穩定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揭示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穩定機制 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的穩定機制 課題組供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技術平臺劉嶽峰副研究員團隊和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王愛琴研究員、張濤院士團隊,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德國馬普協會化學能源轉化研究所
-
香山科學會議:儘早布局單原子催化
作者 |甘曉不久前,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提供關鍵技術的「5萬噸/年乙烯氫甲醯化生產正丙醇工業化裝置」在寧波實現全流程一次投產成功。這是「多相氫甲醯化反應」首次實現工業應用,提升了我國高端正丙醇自主供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