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性思維?深度思維?高維度思維?別再交智商稅了!

2020-12-05 顧而言之

網絡上琳琅滿目的各類思維模型,真的有那麼複雜嗎?真的值得你花這麼多時間和金錢去學習嗎?

本文3000字,3分鐘內可讀完。

那天,一個朋友問我:

我們經常會提到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結構化思維,深度思考等,我發現概念各有不同,也有交叉。

歷史上有沒有誰比較系統的總結和定義過思維的各方面能力,讓我們在實踐可以作為看人的參考?

坦誠的說我之前沒有用這個角度思考過,因此他的問題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好問題。

而我沒這麼想的原因,是因為在我看來,這些思考模式都是邏輯思維的衍生概念

這些模式的基石是兩種方法:歸納法,演繹法

思考方法的工具是這兩種,萬變不離其宗。

朋友聽了,說:那些包裝出來的XX思維,我被表相迷惑了。

其實也不止他被迷惑了,在他提這個問題前,我也會習慣性的向別人推薦批評性思維的好處。

但仔細想想,批評性思維就是更審慎的使用歸納法和演繹法去看待問題。

朋友有點意外:因為他之前以為,批評性思維是對信息的搜集和篩選,不要盲從權威,不要斷章取義,不要被情感帶節奏。

而我覺得,他說的都是結果,你如果能做到只去分析信息的邏輯就會得到這些結果:不會盲從權威,不會斷章取義,不會被情感帶節奏。

其實所謂看一個東西的邏輯,就是從邏輯的角度來考察一個結論或者觀點得來的過程:

首先要分辨它是通過演繹法,還是歸納法來做的論理。

如果是演繹法,那麼就看兩點:

前提是否正確,過程是否合法。若是歸納法,那麼就要看:

用於歸納的例子是否夠強例子是否覆蓋夠廣是否有隻提及幫助自己觀點而忽略威脅自己觀點的案例。上面說的這些不盲從權威等等,全部都是基於這兩個方法判斷以後得出的結果。

比如說不帶感情用事,如果你只看邏輯,那你肯定會不帶感情的去看待它;

比如說不聽權威,如果你只看邏輯的話,你肯定不管跟你說話的人是權威、還是專家。

訴諸權威剛好是邏輯學課程101中必然講到的謬誤。所以朋友說的這些都是衍生的結果,但核心還是儘量嚴格的用歸納法和演繹法去考察問題、考察它信息背後的邏輯是否成立。

我們的對話告一段落,我隨手一翻各類微信群裡的文章,突然有一種如鯁在喉的感覺。

一篇文章的標題是: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提升底層邏輯能力

我想的是:

什麼叫底層邏輯?人的底層邏輯怎麼定義?底層邏輯能力又是什麼?

為何解決底層邏輯的方法是賣一個各類科學家講的課?難道文章裡對底層邏輯的定義是各科學選科的規律模型嗎?

學習知識類的模型和能力又有什麼關係呢?按照文章裡提的解決方案,這不還是學習知識嗎?又哪裡來底層邏輯能力的提升?

另一篇文章提到:聚焦於自我成長兩大基石-「思維躍遷」與「自我認知」

我想的是:

思維躍遷到底指什麼?自我認知又具體包括了什麼?

作者是憑什麼標準去判斷定義自我成長的基石是這兩個複合型概念?

為何基石的定義在這裡不是基礎性的概念,而是複合型概念?都那麼複雜了,還是基石嗎?

一認真,就發現這些文章裡全是問題。

我突然想到一朋友之前問我的:

有一攬子詞:知識,經驗,技能,天賦,認知。我發現還不能很清晰的去解釋這些詞的含義和相互之間的關係。

不知道國外的教育裡有沒有把這些說得很清楚?

我個人對這些詞語的定義是:

傳遞信息叫做知識,

經驗是對於過往經歷的總結歸納,但如果你把經驗傳給別人,對別人來說就是知識。

技能是需要反覆練習,能力是內化了的技能。

天賦是技能的起點

認知這個詞就非常虛,我個人理解是經過處理內化後的知識

我不覺得我的定義是絕對正確無誤的,但是,至少我清晰的定義了它們對我來說的範圍和概念。我能辨析這些的邊界。

在我看來,如果一個人不能清晰的定義問題,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敘述清楚其本質和邏輯,那麼不能說是一個好的信息傳播者。

把簡單東西複雜化,叫做銷售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那叫沒經驗抓住複雜事物背後的核心本質從而讓它變得簡單易懂易做,這叫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基礎上讓表達方式也充滿美感,這是真正大師做的事情。

我認為能直擊心靈的有三種東西:

一種是文字本身的美妙,

一種是內容上的深刻,

還有一類是情感上的真誠傾瀉但是這也是建立在內容和文字的基礎上。

光有美妙的文字而沒有深刻的內容和情感,文字就容易變得浮華。

而內容上深刻不一定需要浮華的文字去增光。

老子道德經通篇沒有初中生不認識的字,但是就是值得一讀再讀。

當文字包括的內容足夠深刻時候,任何的文字上的取巧反而會遮蓋其衝擊力,比如,加繆在西西弗神話裡的核心論點:

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便是自殺。判斷人生值不值得活,等於回答哲學的根本問題。

這樣的內容我實在無法推翻,因為已經直擊本質;

這樣的文字我想不出如何再添油加醋了,因為沒有必要;

這兩句話沒有任何難字,但多一分就是冗餘,少一分則欠點味道。

這就是大師的水平:大道至簡

這也是為何我讀加繆的文字常常有一種深深的震撼感:當一個人兼具文學家和哲學家這兩種最講究表達的領域的頂尖才華時,他就完全突破了我對人類這方面能力想像的天花板。當然,也瞬間感覺自己的渺小和無力。

再看看當代人的文字:

最重要的就是對抗熵增。熵增定律告訴我們,熵越高,系統就越無序,越無序也就越混亂。所以只有不斷地與你的熵對抗,讓熵變為負值,讓無序變為有序,你才能在這個「不確定」的混沌環境中,有序地活著,否則你就會越活越凌亂,越活越走投無路。

文字也算精煉,好像沒什麼毛病對嗎?

這段文字做的是把簡單問題複雜化。

首先出現若干不容易看懂的名詞,解釋了一圈,但沒有抓住問題的核心。

作者也許想表述的是在不確定的環境裡如何避免焦慮、更好的活著?那麼其實是需要定義」更好「,因為有序並不一定就是」好」,只是在意秩序的人會覺得好,不在意秩序的人就會覺得無所謂,這背後有一個價值觀判斷的過程,不能簡單的跳躍過去而不去深究,因為那可能才是底層解決方法的門把手。

其次,文字中希望解決的目標不清晰,是對抗無序,還是混沌,還是解決焦慮這個背後暗含的狀態?

最後,邏輯混亂,概念跳躍:無序不等於凌亂,凌亂不等於走頭無路。

用過於花俏的概念寫作會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

很多時候作者也會被概念繞進去,以為講了概念再根據概念提個方案就足夠了。但是概念是為了解決背後的核心問題服務的,當問題還沒指代清楚時候,這種寫法就無法寫到最本質的東西。

這段話無論從哪裡方面去理解,底層問題就是加繆提出的:人生為什麼值得活?

你明白為何值得活了,無論外在多麼混亂,你都能有那根定海神針。

但在很多銷售性現代的寫法裡,就需要用衍生概念,比如」熵增「來表明自己觀點的與眾不同,然後提一個看似有道理但不根本的方法餵給嗷嗷待哺的人群。

嗷嗷待哺是指沒時間,或者沒意願在本質問題上花時間去深度思考的當代忙人。

當然,我的水平也沒到可以提出解決人為何而活的答案,我充其量只能做到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 就事論事的用邏輯去看待外在的這些信息,不交無謂的智商稅。

閱讀也是一樣。

你需要先看這本書是否充滿裝逼的衍生概念和文字,然後從這些概念裡刨去浮華,嘗試用大白話表達清楚作者的目的和論點,然後看起邏輯是否成立,案例是否合理,不合理不成立則不用關注,得出自己的判斷即可。

舉例來說,之前讀過一本標題很不明覺厲的書籍:《閾限思維》。

什麼是閾限思維?

這個詞語聽起來很厲害,其實指的是自己在日常生活行為思考中,會有很多假設,對對方的假設,對情況的假設,這些其實就是心理學角度裡說的錯誤的人生信條或者是對某些事物的錯誤信念,只不過作者用了一個特別難懂的詞語來把它做了包裝。

因為本質上是老生暢談的現象和概念,賣書賣不出去,所以想了這麼一個高大尚的詞語。

就好像,為何會有衍生概念?因為該講的東西大家都來來回回講過了,不包裝,不老瓶裝新酒就沒法吸引注意力,沒法賣錢。

莎士比亞之後再無新故事,其實遠古神話中也早已描述了所有故事的元類型,剩下的只是五花八門的衍生品了。

衍生是現象,來源是元類型 (meta-type)。

當然,現代人天天被各種信息刺激過多,閾值比較高,樸實的道理大家容易以為自己已經懂了。再加上各種焦慮不自信的需求下容易被不明覺厲的東西吸引,至少能感覺自己也厲害了一會,這可能也是為何需要那麼多包裝的緣故。

我沒有興趣做銷售,當下先努力做個解決問題的人吧。

希望有一天我能夠成為大師們的追隨者。

學習,思考,成長,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高維度思維你擁有嗎?
    維度這個詞被我們用的越來越多,其實簡單的說,就是更「宏觀」的意思。不過純粹用宏觀來表達,也不足以完全詮釋維度的基本概念。 我們通常的理解是:點是0維、線是1維、面是2維、體是3維。 從思維的角度理解:只究對錯的思維是2維的。就像硬幣的正反面。兩個將軍去買盾的故事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 思維維度與思考快與慢
    文 | 湯凱受曹賢龍先生邀請,於2018年12月31日在深圳參加「安全影響力第二屆跨年論壇」,做了題為「思維維度與思考快與慢」的講座。講座過程及講座完成後,許多同仁反響熱烈,也希望獲取PPT。在此全部奉上。部分金句:高維生命相對於低維生命擁有絕對優勢的打擊能力,低維生命卻只能靠推測來假設高維生命的存在。
  • 法治思維的六個維度
    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農曆閏六月十八【本期導讀】>法治思維的六個維度>幹部書架不應成擺設>打擊傳銷需全面清查>研學遊不能流於形式>別再用集贊綁架孩子【理論速遞】>《人民日報》刊發文章:《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詳見:http
  • 《深度思維》:8個思維方法,讓你成功突破極限,實現成功逆襲
    01、了解深度思維作者認為,決定我們是否能成為人生贏家,就取決於我們是否具備深度思維。只有了解了什麼是深度思維我們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這項技能。因此,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深度思維這個概念,並且與深度思維對應的「淺度」思維。
  • 人生進步的根本驅動力:思維的維度
    這個東西叫思維,多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成體系了,叫思維體系。我將思維體系分成五個維度,希望按照麥肯錫「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原則來劃分。有緣人看到這篇文章,如果有高人能夠提出改進意見、甚至指出錯誤,本人將感激不盡。當然,如果被無腦噴了,那就繼續鍛鍊肚量吧。
  • 原創| 提升思維維度:時間是生命的維度,思想是生命的維度!
    思維維度越低,自由度越低。一個魚缸裡面有一條魚,你用和魚平行的視角去觀察,只能看到魚的一面,甚至你會以為這個魚缸裡面有兩條魚,但是,如果你站在魚缸的最頂端看,才知道魚只有一條,因為我們站的視角,高度不一樣,我們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樣,在低緯度觀察,我們看到的不過是世界的一面,但是卻以為是世界的全部,我想偏見就是這麼產生的。《逍遙遊》裡面說:「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 《批判性思維》5個步驟養成批判性思維,洞察一切問題的真相
    隨著練習,思維質量在不斷的提升,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再人云亦云,群體思維對自己的影響決策越來越小。第六等級:完美的思考者。有技巧的思考事物,並擁有較準確的判斷力,能夠客觀的分析事情的真實性和利弊。這種狀態就叫做批判性思維。處於前三個等級的人,收入一般都偏低,而隨著思維等級越來越高,收入也會越來越高,為什麼呢?
  • 思維層次決定新聞報導的深度
    而這個認識程度,其實就是稿件採寫者的思維廣度、高度、深度和準度在具體思維過程中最直接的表現。某個新聞事件,假如立足點不夠高,只是平面或者片面地觀察,寫出來的新聞也只能給人膚淺、價值不大的感覺。要挖掘新聞報導的思想深度,必須視野開闊,多層次、多角度觀察,既要縱向求深,也要橫向求廣,將事件放在全局、整體中過濾,才能夠避免認識在低層次上徘徊。
  • 思維深度決定你能走多遠,真正厲害的人,大都擁有這四種思維深度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對於每個人來說,思維才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思維連通我們潛意識,改變我們的底層思維,重塑我們的人生信念與希望。我要想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好,首先就需要養成良好思維的習慣。對於每個人來說,真正厲害的人,大都擁有這五種思維深度,這才是他們最為本質與深刻的內涵所在。
  • 戰略思維能力的四個維度
    企業發展的好壞與企業戰略方向的制定密切相關,而企業戰略制定則受到制定者戰略思維的直接影響。所以只有了解什麼是戰略思維才能制定好企業戰略發展方向,而關於戰略思維能力可以從四個維度出發。1.通過前瞻性的先進思維,了解公司外部業務環境的發展動態與行業相關的社會、經濟、政策和技術宏觀信息,分析對其公司和整個行業可能產生的直接影響。2. 制定業務戰略能力戰略不僅要自己明白,更要讓其他人知道、理解並認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戰略的通透性。
  • 沐風新商業:別再傻B了!產品思維早已過時!
    別再傻B了!產品思維早已過時!經常有朋友跟我談起他的產品質量有多好,性價比有多高,售後服務又是多麼的有保證。每每聽到這樣的描述,我就隱隱地為他們感到擔憂。因為可以簡單地判斷出產品銷售差價是他們的主要的盈利方式。這在當今產品充分過剩的市場條件下,是十分被動的。網際網路+、分享經濟、共享經濟已成為當今的主流趨勢。
  • 12思維模型:批判性思維一用理性看清複雜的世界
    「critical thinking」這一術語在西方國家被廣泛使用,在中國被翻譯為「批判性思維」。這個詞語容易被人誤解,有人以為批判就是挑刺,盲目的批判反對,或者是批鬥,侮辱抹黑,其實批判性性思維是在人格平等的狀態下,對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和觀點進行嚴謹、審慎多維度的思考。
  • 批判性思維修煉書籍2-《批判性思維工具》
    所以,進一步將這句話擴展開來的話,這本書的核心就是:要成為一名批判性思考者,就要將思維標準的9個標準(清晰性、準確性、精確性、相關性、深度、廣度、邏輯性、重要性、公正)權衡並融入8個思維元素(目的、問題、信息、概念、推論、假設、意義、觀念)中,進而發展出7個思維特質(思維謙遜、思維勇氣、思維換位思考、思維正直、思維堅毅、對推理的信心、思維自主),成為一名高級思考者,甚至是完善的思考者。
  • 靈遁者:突破思維局限去思考時間和維度
    導讀:如果這是第五維度,那麼肯定會有朋友問:那你說第六維度應該是怎麼樣?還別說,我真的思考了。很有趣,簡單來說就是再往上就是重構空間的能力了,想到這裡你就能想到為什麼有一些頂級科學家會陷入神學論了。不要再往上想了,這是一個不可想像的事實,無論你輔以什麼條件,都難以撼動時間。因為你對抗的是整個宇宙!你仔細去思考吧。
  • 思維模型是什麼?理清事物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己的底層思維模型
    比如牛頓三大運動定律,非常清晰地告訴我們星體是怎麼運動的,再過一個小時,地球將會運動到哪裡?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模型計算出來的。更具體地說,一個模型不僅能解釋一個結果是如何產生的,還能告訴你,為什麼是這個結果?
  • 「深度思考」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
    那麼尋根本源,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在我看來,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質疑和求證的能力,進行過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輕易接受既有結論,而是會進一步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評估問題的深度、廣度以及邏輯性,從而得出自己的見解。
  • 新文科的知識與思維革新
    計算機技術與各學科深度結合,數據集合、跨庫檢索、文本聚類等手段讓知識打破原有畛域,人機之間的互滲、互動與互補成為常態。隨著知識數量、形態與結構變化,尤其從線性書本形態到網狀知識庫形態演變,人文學者觀察、思考問題的路徑與方法也發生了變化。他們立足於不同專業、學科和文化的交叉點,將各種知識聯繫起來,生成大量不同凡響的創新想法。
  • 思維進化:突破直覺思維、線性思維定勢,提升思考能力
    我是大樊@科學思維探索者,用「科學思維」解決疑難雜症!今天我在這裡先講人類三個初級的思維方式 初級思維一:直覺思維(單點反射)初級思維二:線性思維(從A到B)超市儲物櫃直覺思維者,會拿原先的密碼紙張再嘗試打開,但基本是無效的。
  • 有趣的線性思維模式
    線性思維是沿著一定的線型做直線性推理的思維方式,線性思維是沿著直線軌跡尋找解決問題方案的思維模式,線性思維是解決科學問題的重要思維方式,線性思維亦是解決日常問題的重要思維方式,線型思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有必要更多的了解線型思維的架構與釋義。
  • 思維差異決定人生深度?具備這種思維,你的人生才能一路開掛
    因為思維模式的差異。一、人的兩種思維模式 大部分人身上具有兩種思維模式,即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認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因此這類人總想證明自己的智力、能力和個性,他們對自己評價的準確率不高,同時希望確保自己一直是成功的。當出現問題的時候,這類人往往會認為是別人的過錯,且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則認為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對自己現有的水平,能以更開放的心態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