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倩Sur
神經外科有一個「臭名昭著」的手術——前腦葉白質切斷術,就是切斷連接大腦的額葉(在我們前額部分)。
這是一個恐怖的手術,但是它卻獲得了象徵科研學者榮耀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神經外科的起源
我們通過學習醫學史知道,在古代,一些患有頑固性頭痛或者精神疾病的患者,被認為有惡魔附身,或者控制了靈魂和頭腦。
巫師或者古代醫師,甚至屠夫,採取鑽顱術,將藏在靈魂或頭腦裡的惡魔釋放出來,讓患者的病情緩解。
圖片來源:World NEURO D. KUSHNER ET AL
這是一個從秘魯發掘的有巨大鑽孔的頭骨。研究顯示,這是一個在公元前400-200年在戰爭中因箭頭擊中頭骨導致顱骨骨折和顱內出血的士兵。
軍醫嘗試用鑽顱術治療受傷的士兵。不過很明顯手術效果很差,這位可憐的士兵在術後兩周左右死亡。
圖片來源:Danielle Kurin教授
秘魯古代醫生在死者或剛去世的病人頭上鑽孔,以完善他們的外科手術技巧。
右側頭骨的顳骨(耳朵附近)有鑽顱術的痕跡,並且有癒合趨勢,說明患者曾接受過手術並且存活了一段時間。
一位17世紀的海軍外科醫生開發的的神經外科手術工具
歐洲古代開展的鑽顱術手術場景模擬。
圖源Wellcome Collection
這些看似離奇、荒誕的鑽顱術,就是早期的神經外科手術,很多現在臨床常用的神經外科手術器械,都是在這些基礎上繼承和改進的。
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的興起
我們的大腦不同部位有自己的主導功能,但是在早期,大腦作為一個神秘的器官,各腦區的功能還沒有被清楚地認知。
1892年,Gottlieb Burkhardt醫生嘗試通過破壞腦組織功能區,改變精神病患者的症狀。
但是他的手術方式太過不人道而遭受批評,而且有兩名接受手術的患者死亡,造成重大醫療事故,隨後這種手術被叫停。
一些動物實驗證明:腦葉切割能夠改變動物的性格,讓它們由躁動變得安靜起來。
卡萊爾·雅各布森(Carlyle Jacobsen)報告了自己的發現,之後他的發現啟發了莫尼斯嘗試在有躁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上開展這種手術,以改變患者的性格。
莫尼斯使用機械損毀前腦葉,也就是腦葉白質切斷術,或者額葉切除術,進行了第一批臨床試驗(此處向用於參加試驗的飽受精神疾病折磨的患者致敬!)並且獲得了良好的手術效果。
患者術前的癲癇、躁狂和抑鬱都有改善,此後這個手術在其他國家被重複,都取得一些成果。
損毀多少腦葉要看醫生的經驗,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影像學輔助醫生開展手術。
而手術的對象,從原來被診斷為精神疾病的患者,到後來因為參戰導致創傷性應激障礙的退役士兵、有暴力傾向的犯罪人員、被排擠的同性戀、青春期叛逆的少年都被推向手術臺,被迫接受可怕的腦葉白質切斷術來改變他們的性格。
遭受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的退伍軍人之一,羅曼·特裡茨(Roman Tritz),在接受手術後終身都受到包括幻覺和偏執在內的多種後遺症的困擾。
而更恐怖的是,在教育嚴格的日本,那些課堂上喜歡惡作劇、課下搗蛋、不寫作業、叛逆和成績落後的小孩也被父母拉去做了腦葉白質切斷術,讓他們變成父母喜歡的那類乖小孩。
莫尼斯的「成功」幫助他獲得了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這個榮耀至極的獎項無疑將莫尼斯的腦葉白質切斷術推廣到全世界。
但是腦葉白質切斷術的開展有很大的問題:
● 腦前葉的具體功能沒有被明確,破壞該區域造成的嚴重後果沒有被重視;
● 適應症不明確,哪些才是患者,哪些需要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完全模糊界限;
● 沒有影像學資料輔佐,手術範圍靠醫生經驗和直覺;宣傳大於實際效果。
腦葉白質切斷術被叫停
腦葉白質切斷術的併發症和嚴重後遺症隨後被爆出來,其中受害者包括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姐姐羅斯·瑪麗·甘迺迪(Rose Marie Kennedy)。
手術前的Rose Marie Kennedy。圖源Pinterest
由於嚴重的手術後遺症,羅斯術後出現癱瘓,終身離不開輪椅。羅斯在2005年去世。
圖源Disclose.tv
手術後羅斯常年與輪椅為伴,失去了自理能力。
由於嚴重的後遺症和高死亡率,腦葉白質切斷術被叫停。
此後,治療精神分裂、抑鬱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的藥物被逐步研發,並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腦葉白質切斷術被徹底遺忘。
但是腦葉白質切斷術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不應該被遺忘,那些接受了手術的患者本人以及他們的家人的人生軌跡徹底被推向了無盡的深淵。
腦葉白質切斷術這種手術一開始是為了治癒精神疾病的患者,但是其嚴重的併發症和後遺症帶給人類的卻是傷害。
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斯António Egas Moniz,
(1874年11月29日-1955年12月13日)
不知道莫尼斯是否後悔積極開展和推廣腦葉白質切斷術,但是在當時,他是處於神經外科的頂峰的牛人,是眾多醫生心中的偶像和榜樣。
目前的臨床工作中,每一種手術的開展都需要長期的驗證,必須經歷嚴格的檢驗和專家評審,才能初步開展臨床試驗,已經正規很多。
醫學的發展和推進中有彎路,有進步,才成長為現代醫學。
即使現代醫學,也有很多缺陷和不足,仍然需要數以萬計的醫療工作者和患者配合,不斷促進醫學進步。
THE END
推薦閱讀
35歲退休,擁有3套房,1家貓咪咖啡館,需要哪幾步?
07-08 精選